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些成长困难的学生由于受到自身所处的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得其身心没有得到健康的发展,进而使得他们在道德观念、学习能力、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出现了偏差。这些问题无论是对自身的今后发展还是学校甚至是社会的和谐稳定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必须想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本文将对寄宿制解决特殊家庭成长困难学生问题进行利弊分析,以便为解决特殊家庭成长困难学生问题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特殊家庭;学生;成长困难;寄宿制;利弊分析
1成长困难学生基本特点
目前人们习惯把在成长过程中生理上或者是心理上的成长方向出现问题的学生称之为成长困难学生,并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不会受到学校以及社会的限制。总的来说,它的出现说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阻碍,其成因包含很多方面,既有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也与其所处的家庭环境和所接触的身边事物有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心理方面
从心理方面讲成长困难学生的心理发育不健全,比如性心理超前于正常学生或者心理健康程度落后于正常学生,并且表现出厌学、厌世等错误倾向;对自己没有充足的信心,常常寄希望于别人的帮助;不善于团结同学性格孤僻等。
1.2 行为方面
他们由于没有对学习产生足够的重视因此经常迟到、旷课,有时甚至是离家出走;并且,在听课期间注意力完全不集中,经常搞小动作;课后不能够及时完成作业;经常做出打架、辱骂他人、偷东西等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痴迷于上网打游戏并伴有早恋或者是过早发生性行为等现象。
1.3 人格方面
他们通常不能够正视自己的能力,自满或者是自负心理较为严重;喜怒无常,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做出一些过激行为,不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在适应新环境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抵触心理,不能够协调好自己的人际关系;逆反心理特别强烈,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感觉前途一片渺茫等。
2利弊分析
2.1 寄宿制解决特殊家庭成长困难学生问题利处分析
寄宿制是指学校通过提供食宿将学生放在学校并对其进行监管,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帮助一些特殊情况家庭有效的监管学生,并为他们的孩子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学习环境。相比于走读生而言进行寄宿的特殊家庭成长困难学生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
2.1.1 学习方面
寄宿制学生在周一至周五期间都是在学校进行包括吃、住、学等一些列活动。由于其在学校的时间得到相应的延长,因而具有较为充足的学习时间,并且学校的学习气氛也较为良好。这对学习兴趣较低、学习成绩较差的成长困难学生来说,寄宿制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在监管方面学校的监管力度也要相应的高于特殊家庭的监管力度,老师可以及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当面指导,使得问题得以及时的解决。因此,在学习方面寄宿制不仅可以为成长困难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他们在学习方面会得到极大的帮助。
2.1.2 生活方面
寄宿制的学校生活以集体生活为主,这为特殊家庭的成长困难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际平台,在这里我们有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校园文化,有科学的学生日常生活管理办法,更有与我们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朋友。这些优势都有助于成长困难学生敞开心扉主动与人交流,这都是特殊家庭所无法给与的。
2.1.3 自身发展方面
受到所处校园生活的熏陶会让这些学生主动地去寻找自己的兴趣点,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并且学校的课余活动时间较为充足,教育资源也较为丰富,学校的足球场、篮球场、阅览室、微机室等都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这些优势势必会让成长困难学生了解到什么才是社会的主流,让他们重新找回对生活、对自己的信心,从而勉励自己也要向其他人一样努力的提升自己。
2.1.4 生活自理方面
对于特殊家庭成长困难学生来说,可能由于其家庭的特殊性,使得学生得不到关爱或者是过多的得到关爱。进而使得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主要表现为较为任性、意志较差、不能吃苦等。衣服不会洗、被子不会叠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常见的现象。而寄宿制由于其形式的特殊使得学生不得不自己洗衣服、叠被子、打扫卫生、爱护自己的寝室,这些都会无形中给他们施加一定的压力。通过这种形式会增强成长困难学生的自理能力,也会磨练他们的意志力,让他们形成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良好品格。因此,相比于走读而言,寄宿制通过给成长困难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磨练了他们的意志让他们变得更加自主与自立。
2.2 寄宿制解决特殊家庭成长困难学生问题弊端分析
然而,笔者在分析中也发现了受自身学校条件的限制,寄宿制对于解决特殊家庭成长困难学生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弊端,这些弊端主要是由学校的自身条件所决定的具体分析如下:
2.2.1 硬件设施问题
要想为寄宿生提供一个温馨良好的学习、生活的环境就不得不需要一定的硬件设施为支撑。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受学校自身的财力以及重视程度的影响,使得有很多好的想法不能够得以实现。硬件配套设施的落后势必会将寄宿制的优势大打折扣。
2.2.2 管理方面问题
要想将寄宿制的优势发挥到极限就不得不考虑到人的因素,因为再好的想法也需要人去实施,所以这就给管理人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对于管理人员来说他们既要当老师还要做他们的父母,身上所担的担子也沉重了许多。并且家长将他们的心头肉交到了学校的受力,学校所面临的压力也相应增多。但是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在寄宿制的管理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在管理层面上会出现或多或少的纰漏,有待进一步提升。
2.2.3师资方面问题
寄宿制中的教师职责有别于走读制,寄宿制教师既要做好教师的基本工作也要充当好管理者与服务者的角色。因此,对寄宿制教师的师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对于目前的寄宿制学校来说其教师在职能转变方面意识较差,还没有意识到职能转变的重要性。这也同样为采取寄宿制的特殊家庭成长困难学生的正确培养埋下了隐患。
3结语
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个人得到平等、全面的发展,对于特殊家庭的成长困难学生我们要努力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通过心与心的交流、爱与爱的传递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爱,让他们的生活回到正轨。
参考文献:
[1]倪京凤.让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成长困难学生的人格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04,03:68-70.
[2]董世华.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陈鸿.如何做好农村成长困难学生班级的班主任[J].才智,2010,15:130-131.
[4]陈鸿.引导农村成长困难学生走人生长征路[J].中国校外教育,2010,13:6+29.
关键词:特殊家庭;学生;成长困难;寄宿制;利弊分析
1成长困难学生基本特点
目前人们习惯把在成长过程中生理上或者是心理上的成长方向出现问题的学生称之为成长困难学生,并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不会受到学校以及社会的限制。总的来说,它的出现说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阻碍,其成因包含很多方面,既有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也与其所处的家庭环境和所接触的身边事物有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心理方面
从心理方面讲成长困难学生的心理发育不健全,比如性心理超前于正常学生或者心理健康程度落后于正常学生,并且表现出厌学、厌世等错误倾向;对自己没有充足的信心,常常寄希望于别人的帮助;不善于团结同学性格孤僻等。
1.2 行为方面
他们由于没有对学习产生足够的重视因此经常迟到、旷课,有时甚至是离家出走;并且,在听课期间注意力完全不集中,经常搞小动作;课后不能够及时完成作业;经常做出打架、辱骂他人、偷东西等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痴迷于上网打游戏并伴有早恋或者是过早发生性行为等现象。
1.3 人格方面
他们通常不能够正视自己的能力,自满或者是自负心理较为严重;喜怒无常,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做出一些过激行为,不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在适应新环境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抵触心理,不能够协调好自己的人际关系;逆反心理特别强烈,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感觉前途一片渺茫等。
2利弊分析
2.1 寄宿制解决特殊家庭成长困难学生问题利处分析
寄宿制是指学校通过提供食宿将学生放在学校并对其进行监管,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帮助一些特殊情况家庭有效的监管学生,并为他们的孩子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学习环境。相比于走读生而言进行寄宿的特殊家庭成长困难学生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
2.1.1 学习方面
寄宿制学生在周一至周五期间都是在学校进行包括吃、住、学等一些列活动。由于其在学校的时间得到相应的延长,因而具有较为充足的学习时间,并且学校的学习气氛也较为良好。这对学习兴趣较低、学习成绩较差的成长困难学生来说,寄宿制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在监管方面学校的监管力度也要相应的高于特殊家庭的监管力度,老师可以及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当面指导,使得问题得以及时的解决。因此,在学习方面寄宿制不仅可以为成长困难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他们在学习方面会得到极大的帮助。
2.1.2 生活方面
寄宿制的学校生活以集体生活为主,这为特殊家庭的成长困难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际平台,在这里我们有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校园文化,有科学的学生日常生活管理办法,更有与我们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朋友。这些优势都有助于成长困难学生敞开心扉主动与人交流,这都是特殊家庭所无法给与的。
2.1.3 自身发展方面
受到所处校园生活的熏陶会让这些学生主动地去寻找自己的兴趣点,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并且学校的课余活动时间较为充足,教育资源也较为丰富,学校的足球场、篮球场、阅览室、微机室等都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这些优势势必会让成长困难学生了解到什么才是社会的主流,让他们重新找回对生活、对自己的信心,从而勉励自己也要向其他人一样努力的提升自己。
2.1.4 生活自理方面
对于特殊家庭成长困难学生来说,可能由于其家庭的特殊性,使得学生得不到关爱或者是过多的得到关爱。进而使得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主要表现为较为任性、意志较差、不能吃苦等。衣服不会洗、被子不会叠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常见的现象。而寄宿制由于其形式的特殊使得学生不得不自己洗衣服、叠被子、打扫卫生、爱护自己的寝室,这些都会无形中给他们施加一定的压力。通过这种形式会增强成长困难学生的自理能力,也会磨练他们的意志力,让他们形成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良好品格。因此,相比于走读而言,寄宿制通过给成长困难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磨练了他们的意志让他们变得更加自主与自立。
2.2 寄宿制解决特殊家庭成长困难学生问题弊端分析
然而,笔者在分析中也发现了受自身学校条件的限制,寄宿制对于解决特殊家庭成长困难学生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弊端,这些弊端主要是由学校的自身条件所决定的具体分析如下:
2.2.1 硬件设施问题
要想为寄宿生提供一个温馨良好的学习、生活的环境就不得不需要一定的硬件设施为支撑。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受学校自身的财力以及重视程度的影响,使得有很多好的想法不能够得以实现。硬件配套设施的落后势必会将寄宿制的优势大打折扣。
2.2.2 管理方面问题
要想将寄宿制的优势发挥到极限就不得不考虑到人的因素,因为再好的想法也需要人去实施,所以这就给管理人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对于管理人员来说他们既要当老师还要做他们的父母,身上所担的担子也沉重了许多。并且家长将他们的心头肉交到了学校的受力,学校所面临的压力也相应增多。但是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在寄宿制的管理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在管理层面上会出现或多或少的纰漏,有待进一步提升。
2.2.3师资方面问题
寄宿制中的教师职责有别于走读制,寄宿制教师既要做好教师的基本工作也要充当好管理者与服务者的角色。因此,对寄宿制教师的师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对于目前的寄宿制学校来说其教师在职能转变方面意识较差,还没有意识到职能转变的重要性。这也同样为采取寄宿制的特殊家庭成长困难学生的正确培养埋下了隐患。
3结语
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个人得到平等、全面的发展,对于特殊家庭的成长困难学生我们要努力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通过心与心的交流、爱与爱的传递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爱,让他们的生活回到正轨。
参考文献:
[1]倪京凤.让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成长困难学生的人格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04,03:68-70.
[2]董世华.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陈鸿.如何做好农村成长困难学生班级的班主任[J].才智,2010,15:130-131.
[4]陈鸿.引导农村成长困难学生走人生长征路[J].中国校外教育,2010,13: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