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ianan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课程体系的重构成了每个学校亟待解决的现实命题。高中语文校本课程重构中存在着课程观念狭隘、开发能力不足、重构内容碎片化等问题。高中语文校本课程重构应遵循课程的整体性、语文味和校本化的准则,可依体式特点整合必修课程,以课程群构建选修课程,以“语文”重构一体化的校本课程。
  [关键词]校本课程;高中语文;整体性;语文味;校本化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2000403
  随着第二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开设已经成了每个语文教研组、每位语文教师无法回避的现实命题。选修课不再是必修课的补充和附庸,必修课也不再是雷打不动的国家课程,两者作为语文课程的双翼,共同构筑了语文新课程。如何重构语文校本课程体系,科学地选择和安排教学的课程成了每个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体系重构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观念狭隘
  (1)受高考升学率等评价的约束。“高考规定什么,课堂上就教什么”,选修课程的开设,考虑的是和高考相关的课程,选择“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就把一首首美丽的诗词变成一道道的诗词鉴赏题,上的是专题复习课或者练习课。“考试本位”思想严重削弱了教师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根本谈不上校本课程重构的科学性。
  (2)课程的观念模糊。很多教师认为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就是开设一些选修课或者活动课,选修课程只是附庸,所以课堂往往是学生随便说说,教师东拉西扯,整节课漫无目的。更有甚者,上电影欣赏课就是每节课看录像,貌似热热闹闹,实际上根本无法实现选修课的课程目标。
  (3)对必修课程校本化的漠视。多年来很多语文教师习惯于依赖国家所规定的统一教材,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遵从学科专家编写的教学要求,所以无视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程度,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开发能力不足
  长期以来,教师只有教学的观念,没有课程的观念。他们很少参加语文课程开发的活动和课程编制等方面的培训,普遍缺少开发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素养,所以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从执行者到开发者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语文教研组工作的重心是研究教学的方式,而以年级管理为体系的语文备课组又常常是各自为政,各年级之间互不干涉。所以目前大多教师只是根据自己的特长开设选修课程,同一年级的课程或者不同年级的课程几乎没有关系。整个课程体系处于一种无序化和碎片化的状态,教研组长缺少从顶层去整体设计和重构语文校本课程体系的能力。
  3.重构内容碎片化
  目前各个学校语文校本课程的肤浅化、碎片化和庸俗化等现象普遍存在,各门课程之间缺少主题的统一,各类课程之间缺少逻辑的联系,各个年级的课程之间缺少层进的梯度,尤其是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扯着两张皮,很难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培养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比如某个学校的语文校本选修课程有以下七门课程:“当地楹联文化研究”“中国第五代导演经典电影欣赏”“经典唐宋词鉴赏”“经典唐诗鉴赏”“文化与生活”“金庸武侠小说欣赏”“红楼梦研究”。这七门课程在高一、高二同时开设,备课组教师随意选择其中自己熟悉的一门进行教学,没有课程标准,也没有课程计划,更没有评价体系,只是把选修课当成自己的秀场,全然不顾学生的实际,一味求“趣”求“深”,拓展深入没有下限,教师讲得唾沫横飞,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学生的语文素养无法得到真正的发展。
  二、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体系重构的准则
  1.课程的整体性
  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整体提高的过程,需要统筹规划设置与其相对应的课程体系。语文校本课程体系的重构一方面要科学定位,有意识有计划地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整合衔接,实现三级课程体系的相辅相成;另一方面要定位学校和学生实际,充分考虑校本课程体系自身的整体性,依据语文课程的实施难度,在必修选修、课程内容、课堂教学等方面统筹考虑,既能满足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培养需求,又能适应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2.课程的语文味
  语文学科的选修课程当如温儒敏先生所言, “必须和语文扣紧,就是说,不管是哪个系列,什么课题,都要作为语文来教和学”,首先考虑的是语文学科的特质,含有语文学习的元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语文素养。比如说关于“校史”的课程,历史学科是从“史料的来源或者真实性” 角度去教学,而语文就应该从“校史文存、校刊文选、往事追忆”等方面开展学习。又比如“电影欣赏”,语文课程也更多的是关于“镜头语言、电影评论”等方面的教学。
  3.课程的校本化
  语文校本课程体系的重构还要充分、综合考虑学校生存的社会环境条件、办学设施条件和师生个性因素等方面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有意识地围绕自身传统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对于模块的内容组合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顺序编排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实施,从而构建真正具有校本特色的学校语文课程体系。
  三、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体系重构的实践
  1.依体式特点整合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既要体现必修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根据不同学校学生学习个性化的需求,进行课程内容的创新与调适,以增强课程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以浙江省语文学科基地学校——台州中学重构的苏教版必修课程(表1)为例,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合理整编各学段学习内容,打破单元界限,在一个学段(共分五个学段)范围内,将必修课文按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言文、写作板块重新组合,适当压缩讲读篇目,精读精讲典范篇目。
  2.以课程群构建选修課程
  语文课程标准说:“选修课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水平。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辅导课,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为了避免语文选修课程构建的碎片化,实现从“课程超市”到“课程群”的转变,台州中学围绕学校“文理兼修,彰显特长”的育人目标,紧扣语文核心内容,关注阅读,注重积累,整体设计语文校本选修的“课程群”,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体现出课程的开放性和有序性。具体开发五个课程群:   (1)语言表达与应用课程群:“我为话狂”(省精品课程),“我言我秀”(教材已出版),“爱朗诵”,“我爱话剧”。
  (2)文学与欣赏课程群:“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指南”(教材已出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指南”,“与先贤圣哲交心”,“流行小说解读”,“武侠小说漫谈”,“魅力音乐剧”,“酷诗酷评”(教材已出版),“我为诗狂”,“载歌载故——用歌声铭记经典”(省精品课程),“潮语文”(省精品课程,教材已出版)。
  (3)写作课程群:“文体写作百草园”(省精品课程,教材已出版),“随笔随心”。
  (4)地方文化探究课程群:“千年古城临海的文化之旅”(合作课程),“校友名人探访”。
  (5)学生课程:“最台中”“用随笔写出我们的心灵”“悦览悦炫”“紫藤花开”。
  学段安排见表2。
  3.以“语文”重构一体化的校本课程
  必修课和选修课只有有效融合在一起,才能实现语文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必修课体现的是基础性和均衡性,选修课体现的是选择性,但语文校本选修课的开设是必修课的拓展和深化,必须是姓“语”的。只有以“语文”为核心重构整体的课程体系,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失掉“语文”的基本特征,最终必会走入歧途。有些教师一味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比如有些语文教师开设了“我爱乒乓球、茶文化、摄影技术”等课程,把语文变成了体育、历史和艺术,远离了语文的本质。还有些教师完全不顾学生的学情和高考这个大背景的存在,在讲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时,大谈特谈作家的非正常死亡,引导学生来探讨其死亡的原因。这种用“思想性”取代“人文性”的教学方式也背离了语文校本选修课程的目标。
  选修课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可以作很大的创新,而学生从中获取的能力,反过来也应该为必修课所用。比如选修杜甫的诗歌,可以先让学生收集杜甫的一些代表性诗歌,放在一起朗诵,然后学生讨论:这些诗歌在意境的营造上有何不同?思想情感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不同?杜诗的现实主义诗风是如何体现的?你能够深刻体会他的忧思吗?从中学生体会到杜诗抒发的忧思往往不仅仅是个人身世之愁,更多的则是对国家的忧虑。这样,我们在教学必修课中杜甫的《登高》时,学生会更容易进入情境,体会其思想感情,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开设选修课程“走近海明威”,有助于学生学习《桥边的老人》;讲“《史记》选读”,有助于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讲“鲁迅与国民性批判”,有助于学生学习小说《祝福》。
  总之,对于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体系的重构,必须着眼于课程体系的整体性、语文味和校本化,从语文课程目标的角度整合必修和选修课程,才能克服课程的无序化和碎片化,真正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设最好的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1]倪文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巢宗祺,雷实,陆志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周侯辰)
其他文献
<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对权益法下股权投资差额会计处理作出了操作性很强的新规定,文章对新旧规定的变化进行说明.
瓜州县是甘肃的重点移民迁入区,通过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分析方法,以酒泉市为参照区域,计算出瓜州县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经济资源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发现瓜州县相对经济资源
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重视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加强资金管理、控制成本支出、挖掘潜力、优化资金结构,提高资金周转率,才能更好地完成财务管
开放经济条件下,借助外商直接投资(FDI)实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已成为一种理性选择。基于1993-2009年的有关数据,本文构建了有关外商直接投资与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的面板数据
重庆市云阳师范学校以创建全市学前教育重点特色专业建设为抓手,精诚团结,奋勇拼搏,狠抓教育教学质量,自2014年以来,该校在文化考试、面试上线人数、上线率、录取人数、录取率等方
[摘 要]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突发情况要采用相应的应变方法,常见的有因势利导法、幽默启迪法、有意忽视法、设悬法、存疑法、开诚布公法、将错就错法、转移法等。  [关键词]课堂;应变方法;异常情况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9-0079-01  课堂是一个控制场,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课堂教学具有其复杂性与变化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都会遇
[摘要]地理校本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学校课程资源的支持。高中地理教师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多角度开发适用于本校学生的地理校本课程资源。  [关键词]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课程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12201  作为一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兰炼二中地理教研组全体教师从现有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出发,认真分析
近年来,在各项方案的部署和不断落实下,甘肃省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农民人均收入、粮食产量、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加,增幅均高于全国水平;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