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同时强化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可以更好地发挥各种场馆基地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力量。因此,我们要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要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各种公共文化活动、进行公共文化鉴赏、接受文化教育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大力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丰富文化产品服务供给,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深化文化活动,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以及更好地利用文化设施,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一、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文化设施教育服务功能
1.强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是政府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的主要载体和基本条件。要按照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总原则,加大建设力度,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要着力在丰富公共文化资源上下功夫,建设一批惠及广大群众的基础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开放性的特色文化活动阵地。文化设施和阵地要向网络化,城乡全覆盖方向发展完善。以城区为主干,以乡镇、社区为基础,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全覆盖。现在,城区的文化设施较为健全,博物馆、图书馆、古琴馆、评弹剧团、名人纪念馆等场所较为完善,而乡镇村一块则仍有大量工作要做,各镇要发展自己的特色文化,像徐市灯谜、沙家浜革命传统文化等,要形成各镇、社区的特色文化设施和基地。
2.强化文化设施服务基层群众的功能。作为县级市的文化设施建设,应该坚持面向基层,特别是面向广大农村和社区,要把镇、村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市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建设好农村文化活动阵地。现在有的镇村在指导思想上一切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只要经济效益,忽视文化建设,忽视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文化娱乐活动只剩下搓麻将。要不断推进农村乡镇文化中心,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坚持面向大众,方便群众,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原则,不断开拓创新文化活动,使广大的农村社区群众能享受到各种公共文化服务。
3.强化文化基础设施的效益发挥最大化。要强调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利用的一致性,基础设施建设好之后,重点在于管理,在于效益的发挥。要着力提升公共文化设施资源的利用率,本着管理好利用好的原则,发挥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作用,提高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各种纪念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完善。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并积极做好各种延伸服务。同时可积极推动大型机构的内部文化体育设施对广大群众开放,成为公益性的文化活动阵地,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便利,使设施效益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丰富文化产品服务供给,传承地方优秀文化
1.丰富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提供更多高质量的、人民群众满意的文化产品与服务项目,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目的。我们要切实加强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使产品丰富多彩,重点要多生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文化产品,多举办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努力把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文化服务奉献给广大群众。要加大文化产品创作力度,提高产业支撑和市场供给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要以“五个一”工程为抓手,实施精品创作带动战略,发挥本地文化特长,重点规划一批有地方特色的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重点文化产品,要积极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多创作反映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的新成就,新发展,歌颂改革开放、振奋民族精神的新的文化作品。
2.深入开展各种文化普及活动。文化只有在开展各项活动中才有活力,也只有开展活动才能起到教育教化人心的作用。除了办好由政府搭台,民间唱戏的江南文化旅游节,服装服博会,尚湖牡丹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外,文化局各文化站等基层文化服务机构要多举办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生动活泼的各类文化活动,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要持之以恒地办好广场文艺活动,办好文化下乡活动,要积极组织文化站、文化馆、图书馆、新华书店、电影公司、评弹锡剧等文艺团体送书、送戏、送电影、送文艺活动、文体科技知识到基层,拓展各类灵活多样的文体活动深入基层,深入农村,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起到文化教化人心、教育群众、端正社会风气的良好作用。
3.挖掘开拓传承地方优秀文化传统。要充分依托我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民间文化,不断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比如依托各类媒体进行网络化传播,发挥好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翁同龢纪念馆,蒋巷村精神文明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充分重视对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努力形成我市特有的地方特色文化品牌,让传统文化与当代文明相结合,起到教育群众,陶冶情操的良好作用。
三、挖掘场馆基地优势,发挥思想教育功能
博物馆、纪念馆等场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中的组成部分,群众教育与服务大众是其主要社会职能之一。博物馆、纪念馆是最生动、最直观的教育场所,具有直观、形象、可信的优势,历来被誉为是学校之外的“第二课堂”。我们要发挥场馆的教育功能,通过展示革命文物,弘扬优秀文化,吸引观众参观的方式来宣传革命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帮助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坚持服务于大众,发挥场馆资政育人职能。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其本身的定位就是集收藏、宣传、教育、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系统全面的展示历史和党史,成为向党员、干部、群众包括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成为历史和党史研究工作者進行科学研究的基地。这样的定位决定了场馆应该成为资政育人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因此我们场馆工作人员应该加强资料收集,不断充实馆藏文物,坚持服务教育大众,提高展览品味。要使场馆能够系统地、全面地、生动地、直观地展示历史真实和党史发展,我们就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广泛征集、重点抢救、系统整理好有关历史和党史资料,因为还有很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和革命文物散落民间甚至国外,所以我们要努力发掘充实馆藏资料,使观众对历史和党史有系统性的认识,从而提高观众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兴趣。
2.提高展览品位,练好内功,贴近群众,开展好各种教育活动。要立足场馆各自的性质,充实场馆内涵,提高展览品位。比如拿布展来讲,陈列的艺术形式对于陈列的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细致的合理的文物排列组合,通过文物来说明观点,从而形象生动地还原历史本来面貌,使大众受到更良好的教育。另外,场馆的讲解力求要再现历史,优秀的讲解不仅能够向参观者提供更多信息,而且能够再现鲜活的历史,使人物形象生动,史实详尽,引人入胜,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另外,场馆工作人员要主动参与史实的研究,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首先自己要对史实、对工作对象有系统性的较为深刻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去教育服务大众。
3.把传统展览教育与现代传播媒介相结合,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现代传媒以报纸、电视、广播、网络为传播载体,日益成为人们获取和传递信息最重要的渠道,是信息传播的主力军,具有覆盖面广、表现形式丰富、影响力深远等特点,在新时期,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传播、视频播放、信息查询等多种形式为公众提供服务,场馆也可以在媒体开辟自己的专栏,或者开通网站,对馆藏珍贵图片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后上传,拓展场馆的展览宣传空间,扩大党史等革命传统教育的影响。同时,我们要继续在做好传统展览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探索把展览和革命传统教育送进社区、学校、企业,把思想政治教育送到群众家门口。还可以积极与上述部门联系,把学生德育课,爱国主义教育课,企业员工入团入党宣誓,党课等搬入场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拓展场馆的作用,扩大革命传统教育的影响,更有效地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
一、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文化设施教育服务功能
1.强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是政府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的主要载体和基本条件。要按照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总原则,加大建设力度,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要着力在丰富公共文化资源上下功夫,建设一批惠及广大群众的基础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开放性的特色文化活动阵地。文化设施和阵地要向网络化,城乡全覆盖方向发展完善。以城区为主干,以乡镇、社区为基础,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全覆盖。现在,城区的文化设施较为健全,博物馆、图书馆、古琴馆、评弹剧团、名人纪念馆等场所较为完善,而乡镇村一块则仍有大量工作要做,各镇要发展自己的特色文化,像徐市灯谜、沙家浜革命传统文化等,要形成各镇、社区的特色文化设施和基地。
2.强化文化设施服务基层群众的功能。作为县级市的文化设施建设,应该坚持面向基层,特别是面向广大农村和社区,要把镇、村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市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建设好农村文化活动阵地。现在有的镇村在指导思想上一切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只要经济效益,忽视文化建设,忽视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文化娱乐活动只剩下搓麻将。要不断推进农村乡镇文化中心,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坚持面向大众,方便群众,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原则,不断开拓创新文化活动,使广大的农村社区群众能享受到各种公共文化服务。
3.强化文化基础设施的效益发挥最大化。要强调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利用的一致性,基础设施建设好之后,重点在于管理,在于效益的发挥。要着力提升公共文化设施资源的利用率,本着管理好利用好的原则,发挥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作用,提高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各种纪念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完善。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并积极做好各种延伸服务。同时可积极推动大型机构的内部文化体育设施对广大群众开放,成为公益性的文化活动阵地,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便利,使设施效益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丰富文化产品服务供给,传承地方优秀文化
1.丰富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提供更多高质量的、人民群众满意的文化产品与服务项目,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目的。我们要切实加强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使产品丰富多彩,重点要多生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文化产品,多举办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努力把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文化服务奉献给广大群众。要加大文化产品创作力度,提高产业支撑和市场供给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要以“五个一”工程为抓手,实施精品创作带动战略,发挥本地文化特长,重点规划一批有地方特色的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重点文化产品,要积极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多创作反映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的新成就,新发展,歌颂改革开放、振奋民族精神的新的文化作品。
2.深入开展各种文化普及活动。文化只有在开展各项活动中才有活力,也只有开展活动才能起到教育教化人心的作用。除了办好由政府搭台,民间唱戏的江南文化旅游节,服装服博会,尚湖牡丹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外,文化局各文化站等基层文化服务机构要多举办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生动活泼的各类文化活动,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要持之以恒地办好广场文艺活动,办好文化下乡活动,要积极组织文化站、文化馆、图书馆、新华书店、电影公司、评弹锡剧等文艺团体送书、送戏、送电影、送文艺活动、文体科技知识到基层,拓展各类灵活多样的文体活动深入基层,深入农村,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起到文化教化人心、教育群众、端正社会风气的良好作用。
3.挖掘开拓传承地方优秀文化传统。要充分依托我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民间文化,不断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比如依托各类媒体进行网络化传播,发挥好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翁同龢纪念馆,蒋巷村精神文明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充分重视对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努力形成我市特有的地方特色文化品牌,让传统文化与当代文明相结合,起到教育群众,陶冶情操的良好作用。
三、挖掘场馆基地优势,发挥思想教育功能
博物馆、纪念馆等场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中的组成部分,群众教育与服务大众是其主要社会职能之一。博物馆、纪念馆是最生动、最直观的教育场所,具有直观、形象、可信的优势,历来被誉为是学校之外的“第二课堂”。我们要发挥场馆的教育功能,通过展示革命文物,弘扬优秀文化,吸引观众参观的方式来宣传革命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帮助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坚持服务于大众,发挥场馆资政育人职能。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其本身的定位就是集收藏、宣传、教育、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系统全面的展示历史和党史,成为向党员、干部、群众包括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成为历史和党史研究工作者進行科学研究的基地。这样的定位决定了场馆应该成为资政育人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因此我们场馆工作人员应该加强资料收集,不断充实馆藏文物,坚持服务教育大众,提高展览品味。要使场馆能够系统地、全面地、生动地、直观地展示历史真实和党史发展,我们就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广泛征集、重点抢救、系统整理好有关历史和党史资料,因为还有很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和革命文物散落民间甚至国外,所以我们要努力发掘充实馆藏资料,使观众对历史和党史有系统性的认识,从而提高观众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兴趣。
2.提高展览品位,练好内功,贴近群众,开展好各种教育活动。要立足场馆各自的性质,充实场馆内涵,提高展览品位。比如拿布展来讲,陈列的艺术形式对于陈列的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细致的合理的文物排列组合,通过文物来说明观点,从而形象生动地还原历史本来面貌,使大众受到更良好的教育。另外,场馆的讲解力求要再现历史,优秀的讲解不仅能够向参观者提供更多信息,而且能够再现鲜活的历史,使人物形象生动,史实详尽,引人入胜,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另外,场馆工作人员要主动参与史实的研究,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首先自己要对史实、对工作对象有系统性的较为深刻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去教育服务大众。
3.把传统展览教育与现代传播媒介相结合,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现代传媒以报纸、电视、广播、网络为传播载体,日益成为人们获取和传递信息最重要的渠道,是信息传播的主力军,具有覆盖面广、表现形式丰富、影响力深远等特点,在新时期,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传播、视频播放、信息查询等多种形式为公众提供服务,场馆也可以在媒体开辟自己的专栏,或者开通网站,对馆藏珍贵图片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后上传,拓展场馆的展览宣传空间,扩大党史等革命传统教育的影响。同时,我们要继续在做好传统展览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探索把展览和革命传统教育送进社区、学校、企业,把思想政治教育送到群众家门口。还可以积极与上述部门联系,把学生德育课,爱国主义教育课,企业员工入团入党宣誓,党课等搬入场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拓展场馆的作用,扩大革命传统教育的影响,更有效地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