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激励制度是通过一整套完整的考核标准,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成绩对优秀员工进行激励,一般是物质上的奖励。激励制度在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广泛应用,符合市场经济大环境对人才的要求,在企业单位中广泛应用,却少见于事业单位。长时间以来,由于我国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国家公共事业,不具有盈利性质,人才的选拔也有政府统一进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一直处于薄弱状态,暴露出诸多问题。将激励制度应用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一种改革的趋势,本文旨在通过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将激励制度运用于事业单位。
关键词:激励制度;事业单位;竞争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01
前言
事业单位是我国公共服务性质的机构,长期以来实行编制管理的人事制度,这种人事管理制度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不能有效激发员工积极性,对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与知识经济时代脱轨,因此,在事业单位引入激励制度,是事业单位改革所必须面对的选择。然而这种引进并非一朝一夕的改变,而是要在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适当的方案,逐渐进行改革。企业单位可以用利润来衡量员工的绩效,对员工进行考核与激励,而事业单位的非盈利性,决定了在事业单位推行激励制度,必然要制定一整套完整的考核制度。
一、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由于我国事业单位是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公共事业需求,以提供各类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因此,事业单位从人才的选拔、薪酬的发放到人员的管理等很大程度直接受政府部门直接管理。由于单位是以服务社会为目的,不存在盈利性,对于员工的绩效考核也不能像企业一样单纯的从盈利额出发,长期以来,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属于薄弱环节。经笔者调查整理,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如下:
(一)人才选拔模式僵化,与单位实际脱轨
在事业单位人才选拔上,一般采取先笔试后面试的形式。笔试内容包括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考核,只有通过笔试才能进入面试,一般情况下,面试遇录取人数的比例为3:1,也就是说,想要进入事业单位就要先成功进入面试,也就是在笔试中取得较高的成绩。在这样的模式下,一般能够进入面试的都是应试型人才,虽然看似相对公平,但与应试教育下学生的考试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能完全考察出一个人的能力,有些专业技能过硬,应试技能较差的人才被拒之门外。
在单位内部,普遍采用“党政领导、下设处、科室、职工”的管理模式,在这样的层级领导下,对单位发展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单位的领导,而不是市场,在市场经济下不利于单位发展。另一方面,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处于工作的基层,虽然他们对行业动向更为了解,也更能提出建设性意见,然而他们必须听命于单位领导,不利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有时由于领导长期脱离基层,也会出现指示不合时宜的情况,这些都是导致事业单位发展缓慢的原因。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缺乏淘汰机制
由于事业单位多数是由国家机关或其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员工的工资也是有政府财政负责,因此,对员工的绩效没有指定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一旦进入岗位,就不会被淘汰,基本属于终生制。由于缺乏淘汰机制,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积极性减退,工作水平下降以及应付等现象。
二、激励制度引入事业单位的意义
目前,激励制度在盈利性企业中广泛应用,因为激励制度能够实现将个人需求与企业发展联系在一起的目的,达到企业与员工共赢,经过调查分析,将激励制度引入事业单位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具有相当的优势,具体意义如下:
(一)提高员工的竞争意识
在一个单位中,良性的竞争是能够促进员工进步,加速单位发展的。采用激励制度,将员工的工作状态与物质和精神的奖励挂钩,能够有效激励员工提高专业技能,不断取得进步,在为单位做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获得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在这个过程中,员工都用共同的目标,单位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也会有很好的提高。
(二)规范员工的行为
上文提到,由于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没有完善的淘汰机制,许多员工在工作中逐渐出现精神懈怠,拖延懒散等现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采取激励制度不仅能够激励追求进步的员工不断进步,也能够为已经出现懈怠的员工提醒,约束员工行为,更好的为公共事业服务。
(三)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激励制度,实际上是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全面改革,而非单纯的“引用”,与之相配套的是要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实际上是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更新。
三、如何将激励制度引入事业单位
(一)制定考核制度
基于事业单位的非盈利性质,制定考核制度就不能像一般企业从利润出发。事业单位的考核制度应从员工的工作态度、职业技能、工作绩效等出发。并进行一系列的员工培训,不断提升员工技能,培训的成绩也应一并列入考核范围。
(二)优化人才选拔、管理机制
与激励制度相适应的,对于事业单位的人才选拔,应该采取更明确的发展目标,根据发展规划选择合适的人才,尝试更为科学的选人方式,例如将工作经验、生活经历、精通外国语言等列入选拔因素。在管理机制上也要逐渐打破层级管理机制,多听取基层员工的建议,当然,只有激励制度的引用,员工与单位有了共同的利益关系,员工才能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三)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要想让激励制度更好的发挥效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必须相结合。物质激励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精神激励有助于构建单位文化,增强集体的向心力。另外,事业单位具有公共服务的性质,必须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因此增强员工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与荣誉感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在事业单位推行激励制度是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事业单位在知识经济大环境下,顺因时代潮流、取得更好发展的必经之路。激励制度在事业单位的推行,也要相应的进行考核制度、管理制度、人才选拔制度等的改革,因此,对激励制度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地尝试。
参考文献:
[1]郭越南.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J].管理观察,2013,11(03):86-87.
[2]周静.浅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时代金融(下旬),2013,9(08):90-92.
[3]王文明.激励制度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5(05):11-13.
关键词:激励制度;事业单位;竞争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01
前言
事业单位是我国公共服务性质的机构,长期以来实行编制管理的人事制度,这种人事管理制度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不能有效激发员工积极性,对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与知识经济时代脱轨,因此,在事业单位引入激励制度,是事业单位改革所必须面对的选择。然而这种引进并非一朝一夕的改变,而是要在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适当的方案,逐渐进行改革。企业单位可以用利润来衡量员工的绩效,对员工进行考核与激励,而事业单位的非盈利性,决定了在事业单位推行激励制度,必然要制定一整套完整的考核制度。
一、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由于我国事业单位是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公共事业需求,以提供各类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因此,事业单位从人才的选拔、薪酬的发放到人员的管理等很大程度直接受政府部门直接管理。由于单位是以服务社会为目的,不存在盈利性,对于员工的绩效考核也不能像企业一样单纯的从盈利额出发,长期以来,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属于薄弱环节。经笔者调查整理,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如下:
(一)人才选拔模式僵化,与单位实际脱轨
在事业单位人才选拔上,一般采取先笔试后面试的形式。笔试内容包括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考核,只有通过笔试才能进入面试,一般情况下,面试遇录取人数的比例为3:1,也就是说,想要进入事业单位就要先成功进入面试,也就是在笔试中取得较高的成绩。在这样的模式下,一般能够进入面试的都是应试型人才,虽然看似相对公平,但与应试教育下学生的考试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能完全考察出一个人的能力,有些专业技能过硬,应试技能较差的人才被拒之门外。
在单位内部,普遍采用“党政领导、下设处、科室、职工”的管理模式,在这样的层级领导下,对单位发展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单位的领导,而不是市场,在市场经济下不利于单位发展。另一方面,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处于工作的基层,虽然他们对行业动向更为了解,也更能提出建设性意见,然而他们必须听命于单位领导,不利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有时由于领导长期脱离基层,也会出现指示不合时宜的情况,这些都是导致事业单位发展缓慢的原因。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缺乏淘汰机制
由于事业单位多数是由国家机关或其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员工的工资也是有政府财政负责,因此,对员工的绩效没有指定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一旦进入岗位,就不会被淘汰,基本属于终生制。由于缺乏淘汰机制,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积极性减退,工作水平下降以及应付等现象。
二、激励制度引入事业单位的意义
目前,激励制度在盈利性企业中广泛应用,因为激励制度能够实现将个人需求与企业发展联系在一起的目的,达到企业与员工共赢,经过调查分析,将激励制度引入事业单位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具有相当的优势,具体意义如下:
(一)提高员工的竞争意识
在一个单位中,良性的竞争是能够促进员工进步,加速单位发展的。采用激励制度,将员工的工作状态与物质和精神的奖励挂钩,能够有效激励员工提高专业技能,不断取得进步,在为单位做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获得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在这个过程中,员工都用共同的目标,单位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也会有很好的提高。
(二)规范员工的行为
上文提到,由于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没有完善的淘汰机制,许多员工在工作中逐渐出现精神懈怠,拖延懒散等现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采取激励制度不仅能够激励追求进步的员工不断进步,也能够为已经出现懈怠的员工提醒,约束员工行为,更好的为公共事业服务。
(三)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激励制度,实际上是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全面改革,而非单纯的“引用”,与之相配套的是要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实际上是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更新。
三、如何将激励制度引入事业单位
(一)制定考核制度
基于事业单位的非盈利性质,制定考核制度就不能像一般企业从利润出发。事业单位的考核制度应从员工的工作态度、职业技能、工作绩效等出发。并进行一系列的员工培训,不断提升员工技能,培训的成绩也应一并列入考核范围。
(二)优化人才选拔、管理机制
与激励制度相适应的,对于事业单位的人才选拔,应该采取更明确的发展目标,根据发展规划选择合适的人才,尝试更为科学的选人方式,例如将工作经验、生活经历、精通外国语言等列入选拔因素。在管理机制上也要逐渐打破层级管理机制,多听取基层员工的建议,当然,只有激励制度的引用,员工与单位有了共同的利益关系,员工才能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三)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要想让激励制度更好的发挥效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必须相结合。物质激励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精神激励有助于构建单位文化,增强集体的向心力。另外,事业单位具有公共服务的性质,必须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因此增强员工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与荣誉感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在事业单位推行激励制度是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事业单位在知识经济大环境下,顺因时代潮流、取得更好发展的必经之路。激励制度在事业单位的推行,也要相应的进行考核制度、管理制度、人才选拔制度等的改革,因此,对激励制度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地尝试。
参考文献:
[1]郭越南.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J].管理观察,2013,11(03):86-87.
[2]周静.浅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时代金融(下旬),2013,9(08):90-92.
[3]王文明.激励制度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5(0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