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以全新的理念转化7师生的思想,使合作探究学习成为现代课堂中主要的学习方式。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在历史课改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与能力,实现合作探究互动式学习。本文从历史课的特征入手结合笔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新课程 历史教学 合作探究 班级管理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转变学习方式成为最重大的“闪光点”,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能学”,让学生乐于学习,像“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学会创新。2003年4月国家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注重探究式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即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以全新的理念转化了师生的思想,使合作探究学习成为现代课堂中主要的学习方式。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的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呢?下面,结合我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谈几点体会,就教方家。
一、正确认识合作探究的地位、作用,变革教学模式,是开展合作探究的基本前提
学校要发展,质量是关键,管理是保证。我校作为一所地处农村的老重点中学,又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正面临着诸如师资和生源变化所带来的发展困境。因此,如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学校面临的重大课题。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课堂、在教师。因此,面对新课程,作为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传统教学忽视探究性学习,接受性学习“一统天下”。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使学生在进行接受性学习的同时,加强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形式。历史课中的合作探究属于学科活动,它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中“以活动促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以在教学活动中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体验性、自主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期引导学生在历史活动中体验,在历史活动中发展的教学行为,它既丰富了历史学科课程,同时也是历史学科课程适应时代发展的结果。它不仅能帮助老师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师与学生得到意想不到收获。
二、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会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很明显,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智慧,体会到创造的快乐,是由于教师与他们共同营建了生动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情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美、欣赏到美、创造出美。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教科书的内容,学生基本上看得懂,如果我们照本宣科,学生当然也就提不起兴趣。因而,在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时,就需要利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在交流对话中唤起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其思维探求性。从心理学角度看,与学生关系比较密切或比较关注的事情,最能引起其注意、唤起其需要。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现在来看它们从时间到空间都很陌生,这给学生带来了学习上的难度;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往往去掉了许多有血有肉的精彩内容,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时,应努力将历史上的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挂钩,以扣住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注意。
三、师生合作分组学习,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创新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开展以师生共同发展为主题的教育教学研究,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长期以来,学生对历史课的理解是“死记硬背”,因为传统的历史课忽视了历史学科形象、生动、活泼的本来面目,教师的上课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忽视了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因而,在传统模式中,教师唱主角,學生扮演的只是配角,只能充当“听众”。探究性学习则不同,它是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并经过社会实践不断地解决问题来实现学习目的的,这就决定了教师及其教学行为都要有根本的转变。教师的教学并不仅是告诉学生知识,而是组织学生更好地探究知识。参与就是学习,互动人人得益。”新的课程理念就是让学生唱主角,老师更多地成为学习的指挥者与组织者。对于选题、收集资料、课外调查、撰写论文等活动,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承担。师生之间的交流自始至终贯穿于相互质疑、相互学习、相互讨论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谋”、“教练”和“陪伴者”,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通过对新教材的深究,带动学生探究,使每个同学都成为小老师。同时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畅所欲言,思想活跃,自由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逐渐形成了一种学习上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资源共享、成果交流的良好氛围,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又能在合作中体会成功地喜悦,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总之,史学的最高境界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素质不是灌输进的知识,而是潜移默化中形成的能力。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走进历史,走进生活,让历史活在学生心中,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蔡天宝、李攀峰.试论新型教与学的关系的建构[J].教育研究,2010(10).
[2]《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手册《新课程的教学实施》.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1(21)
[3]莫崇善.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J].教育理论实践,2013(11).
关键词:新课程 历史教学 合作探究 班级管理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转变学习方式成为最重大的“闪光点”,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能学”,让学生乐于学习,像“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学会创新。2003年4月国家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注重探究式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即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以全新的理念转化了师生的思想,使合作探究学习成为现代课堂中主要的学习方式。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的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呢?下面,结合我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谈几点体会,就教方家。
一、正确认识合作探究的地位、作用,变革教学模式,是开展合作探究的基本前提
学校要发展,质量是关键,管理是保证。我校作为一所地处农村的老重点中学,又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正面临着诸如师资和生源变化所带来的发展困境。因此,如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学校面临的重大课题。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课堂、在教师。因此,面对新课程,作为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传统教学忽视探究性学习,接受性学习“一统天下”。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使学生在进行接受性学习的同时,加强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形式。历史课中的合作探究属于学科活动,它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中“以活动促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以在教学活动中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体验性、自主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期引导学生在历史活动中体验,在历史活动中发展的教学行为,它既丰富了历史学科课程,同时也是历史学科课程适应时代发展的结果。它不仅能帮助老师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师与学生得到意想不到收获。
二、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会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很明显,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智慧,体会到创造的快乐,是由于教师与他们共同营建了生动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情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美、欣赏到美、创造出美。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教科书的内容,学生基本上看得懂,如果我们照本宣科,学生当然也就提不起兴趣。因而,在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时,就需要利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在交流对话中唤起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其思维探求性。从心理学角度看,与学生关系比较密切或比较关注的事情,最能引起其注意、唤起其需要。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现在来看它们从时间到空间都很陌生,这给学生带来了学习上的难度;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往往去掉了许多有血有肉的精彩内容,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时,应努力将历史上的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挂钩,以扣住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注意。
三、师生合作分组学习,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创新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开展以师生共同发展为主题的教育教学研究,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长期以来,学生对历史课的理解是“死记硬背”,因为传统的历史课忽视了历史学科形象、生动、活泼的本来面目,教师的上课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忽视了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因而,在传统模式中,教师唱主角,學生扮演的只是配角,只能充当“听众”。探究性学习则不同,它是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并经过社会实践不断地解决问题来实现学习目的的,这就决定了教师及其教学行为都要有根本的转变。教师的教学并不仅是告诉学生知识,而是组织学生更好地探究知识。参与就是学习,互动人人得益。”新的课程理念就是让学生唱主角,老师更多地成为学习的指挥者与组织者。对于选题、收集资料、课外调查、撰写论文等活动,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承担。师生之间的交流自始至终贯穿于相互质疑、相互学习、相互讨论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谋”、“教练”和“陪伴者”,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通过对新教材的深究,带动学生探究,使每个同学都成为小老师。同时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畅所欲言,思想活跃,自由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逐渐形成了一种学习上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资源共享、成果交流的良好氛围,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又能在合作中体会成功地喜悦,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总之,史学的最高境界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素质不是灌输进的知识,而是潜移默化中形成的能力。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走进历史,走进生活,让历史活在学生心中,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蔡天宝、李攀峰.试论新型教与学的关系的建构[J].教育研究,2010(10).
[2]《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手册《新课程的教学实施》.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1(21)
[3]莫崇善.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J].教育理论实践,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