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上海市静安区信息化教育区域实践,阐述了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实施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能力;信息化教学;培训;教研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18-0086-04
近年来,上海市静安区教育信息化实践从关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关注信息化应用效益,并以应用为驱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积极搭设平台,多途径、多维度、立体化,综合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与素养。
● 以培训为先导,普及新媒体新技术的教学应用
1.自上而下,分层培训
近几年来,我区把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列为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点工作,聚焦课堂,开展了一系列基于交互白板环境下的互动教学实践研究。作为主推此项工作的区信息中心,我们始终坚持“需求导向,应用为本”的培训原则,分层、分布、滚动,可持续地推进系列培训,动态调整了培训方案和设计,有力地助推了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从最初的被迫接纳(技术)到如今的常态化应用,从碎片化的技术学习到教学中的有效创新,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技术融合教学的能力都有了很大进步。
在培训初期,我们还是以技术培训为主。我们联合普罗米修斯(白板)公司一起对区域白板项目校进行先期培训。首先,在区域层面分学段组织校项目负责人先期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合格者获得培训讲师证书。其次,项目负责人再进一步指导校白板项目组成员进行培训。最后,研究组再对各学科教师开展系列的培训与指导。信息中心通过“自上而下、由点及面、以面促点”的培训机制,初步推进交互白板在区域各校、各学科的应用广度。
2.重构培训,深化应用
初期培训卓有成效,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与欢迎。我们在随堂听课、走访调研中了解到教师对新媒体、新技术的使用已有一定基础,但部分教师对互动课堂的认识还停留在教学中使用碎片化技术层面,即“教学中我用了哪些白板功能”。然而,技术如何有效支持教学?怎么用?如何用?成为很多老师心中的一道坎。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重构”培训设计,从最初的“技术学习”培训进阶转为“案例式、整合理念”的培训,促教师教学应用的有效深入。
在培训机制上,根据教师实际需求,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培训资源,推行“菜单式、自主式、选学式”的学习方式,即在培训内容上实施分层,教师可根据自身的学习层次,选择“基础级”“应用级”“提高级”三个不同阶段进行学习,使每位教师通过培训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提升。培训采用面授与混合相结合的方式,我们自编培训教材和讲义,开发网络培训课程,方便教师们的学习。学习过程中,既有技术的学习,也有案例剖析、理念渗透,帮助教师在一步步的“做中学”中领悟技术与教学的结合点。
● 以创新竞赛为契机,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
1.以赛促学,稳步推进
前期培训以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根本,极大地促进教师主动学习的热情。为进一步巩固前期培训成效,我们以竞赛为契机,积极搭建平台,促使技术在教学中持续、稳步地推进。我们先后在区域层面举办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竞赛”和“说课竞赛”等活动,一批青年教师在竞赛中脱颖而出,迅速成长起来。其时,适逢由中央电教馆组织的“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科教学大赛”,我区10余位教师参加了大赛,并获得了理想的成绩。
2.以赛促研,共同提高
为加强优秀教师经验的显性化,区域开展了分学段的基于电子白板环境的教学案例研讨,并邀請获奖教师针对课例进行分析与指导。成功案例示范引领、效果辐射,进一步加快了区域教师的专业成长。尤其是近五年来,我们每年组织教师参加“全国中小学互动(创新)课堂大赛”,并给予“跟踪式”指导与培训。每年我区都有近百节课例参赛,获奖率均达到80%左右。通过大赛这一平台,教师们开阔了思路,增长了见识,新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研究进一步深入。通过学习和反思,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获得更大的提升,进一步带动周围的教师共同成长。
● 以互动教研为渗透,创设集群分享的学习共同体
1.校本教研引领教学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应用通过大赛的多年积淀,已进入教学常态。通过大赛引领,许多基层学校,如我区大宁国际小学、闸北实验小学、闸北成功教育实验小学、风华初级中学等先后组建信息化教学研究团队,开展基于电子白板、互动电视的校本培训和校本研修。在技术运用和教学研究两个层面促进常规应用的开展。成熟型教师给年轻的成长型教师讲述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的把控,青年教师则帮助老教师熟悉技术的各项功能,知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学校层面形成一种互帮互助、互相研究的教学研究氛围,借助校本校研,逐步发挥骨干教师自身的校本培训力量。
2.网络教研引领互助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智能终端、云计算等对教育产生的影响的加大,以及技术的发展创新带来课堂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区域学校和教师积极探索并尝试开展网络环境下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和平板电脑相结合的智慧课堂,以及基于3D打印的教学研究,并参加了全国互动课堂大赛。为更好地应对大赛要求,我们给予一线教师及时的帮助导引,创建了“互动课堂教学大赛QQ群”,要求教师以实名加入。群成员有学校的技术骨干教师,有前期参加全国大赛的优秀教师,更有一批愿意“拥抱”技术的青年教师。每个人都是指导教师,通过群空间开展讨论交流,发布公告,切磋近期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并针对某个技术或主题,如教学中的APP、教学评价、微视频等信息化教学工具在学科中的创新应用,开展线上线下的研讨。 ● 以应用项目为抓手,创新信息化教与学的方式
1.項目研究促发展
在组织培训、教学研讨、竞赛活动的同时,我们以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项目为抓手,突出项目引领,展开深化研究。以研究促发展是区域推动课堂教学信息化的重要支撑。我们积极鼓励学校开展互联网环境下基于有效互动课堂教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应用项目的研究,以研究促学习,促教与学的反思,促教师信息化专业素养的同步跟进。目前,我区已形成一批具有示范辐射效应的应用研究项目,引领学校和教师的成长。
2.项目经验促提升
①上海市大宁国际小学开展了“电子白板课堂教学交互策略的优化研究”,以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为研究学科,以课堂交互策略作为研究视角,探索电子白板的环境对课堂交互主体以及交互行为带来的变革性影响。“跨区域教师网络视频互动教研模式研究”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网络教研打破区域界限,拓宽教研时空和学习渠道,助力教师在教学中进一步成长和思考。
②上海市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开展了“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师教学行为分析实践研究”,并通过信息化专业课堂观察工具提供的数据解构课堂,以专业观察工具与数据的运用,帮助每位教师提升对自身教学风格、课堂教学行为及其影响的感知,促使专业自觉的形成,从而进行教学策略改进,提升教学专业水准。教师在实践中学习信息化数据收集、应用、分析与解读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自身信息化专业素养。
③上海市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开展了“基于互动教学系统的智慧课堂创建与实施”研究,将“课课通无线数字互动教学系统”与小学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探索在这一数字化环境下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与学方式的有效变革,以技术促进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的实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教师专业发展提速、增效,达成教师“智”教、学生“慧”学的效果。
④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开展了“中学数字化互动教材的创建研究”“BYOD在课堂教学应用研究”,运用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学的改革,全校常态化推进并使用移动设备学习。(截至目前,已有1500人次参与BYOD的应用实践)该校自2013年起尝试以英语学科“英语单词默写系统”开展平板电脑辅助教学,提高师生教与学的效益,取得良好成效。以英语学科为突破口,从2015年起,全校全面施行“自带设备BYOD”教与学。从最初的英语学科试点拓展到初高中多个学科,初步建立校本应用的智慧资源平台。校本资源平台的构建,不仅实现教学减负增效,更重要的是点燃了师生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助力教与学的兴趣点,平台已从最初由个别教师的先行试点发展到现在多学科教师的渗透。我们欣喜地看到区域教师对新技术支持下课堂的创新实践已从行为参与转向教学的理念更新,课堂实践正践行着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 成效与思考
我们以培训为导向、以竞赛为契机,以教研为突破,以项目为抓手,持续开展了一系列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互动电视、移动终端环境下创新课堂的教学研究。区域学校和教师在“培训—研究”“应用—推进”“体验—反思”“领悟—提升”等举措中实践与探索,区域信息化教与学的课堂实践在学校和教师们专注应用中,结出硕果。
1.形成区域信息化教学应用优秀案例与指导队伍
近五年来,区域课堂教学信息化在“做中学”的研究与实践中,在各类全国信息化大赛的磨砺中,涌现了大量的优秀教学案例,一批优秀教师在全国大赛中脱颖而出,并在区域形成辐射效应。例如,大宁国际小学周嘉蓓老师的《The moment》、南艺老师的《寻找失去的辉煌》,闸北成功教育实验小学顾莹莹老师的《长度比较》等课例均在全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教师在参赛过程中也收获了成长。在后续应用推进中,这些案例和教学作品为后来者提供了学习与借鉴、分析与研究的鲜活资源,助力每位教师通过自助式的研究学习,促信息化教与学的反思与成长。优秀教师也构成了应用指导的主力军,发挥着应用示范、引领的排头兵作用,带动了区域一批青年教师的成长。目前,全区80%以上中青年教师能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教与学活动。
2.形成“典型引领、示范先行”的经验和方法
随着应用点的深入发展,区域学校在信息化团队、应用项目建设、主题竞赛活动、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可参考、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区域涌现出一批信息化应用研究的典型示范校。
①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以项目实施为抓手,学校师生开展BYOD移动学习终端应用及资源建设的研究,促个性化教育实施和因材施教成为可能。2016年12月,学校荣获“全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案例校”称号,其研究路径和成果被全国多所学校借鉴采用,为普通学校开展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改革提供了成功的实践案例。2016年首届静安教育学术季活动之闸北八中专场“成功教育新探索——移动学习终端的应用”主题活动,收获极大反响,与会领导、专家对此予以积极而充分的肯定。
②上海市回民中学自2005年创办全国民族中学“民教杯”信息技术主题活动,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届,有力地提升了各民族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很好地促进了民族中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有效地推动了全国各民族中学的信息化建设。回民中学依托“民教杯”活动,提升了教师新媒体技术整合教学的能力,涌现出了一批“民教之星”。
③上海市闸北成功教育实验小学是一所极普通的学校,学校注重青年教师的队伍建设,以整合应用为重点,自上而下整体推进,激发教师的专业自觉。学校先后开展了以“互动感知创新生成”为主题的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展示活动,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类全国、市区级大赛并获得优异成绩。学校相继获得“普罗米修斯”全球互动教学示范校、“全国NOC信息化教育创新学校”等荣誉称号。
区域各校通过开展信息化教与学的应用研究,探索技术支持下的高效课堂,促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促课堂教学的转型,引领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在推进应用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持续推进与关注。作为区域信息化研究的实践者,我们需要搭设更多的平台,为学校和一线教师提供更多学习的支架,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和学习时空。教师也唯有在应用实践中不断延伸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成长为智慧型的教师。探索无止境,教育信息化发展无终点,我们已经启航。
参考文献:
[1]焦建利.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随想[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3):15-16.
[2]金陵.大数据与信息化教学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8-13.
[3]刘喆,尹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J].信息化与现代教育技术,2014(10):31-34.
[4]朱起媛,于勇,万秀君.基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2011,10(6):176-178.
[5]吴鹏泽.基于视频公开课的翻转课堂教师培训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18-123.
[6]吴鹏泽,杨琳.Web2.0环境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4(9):126-131.
[7]赵健,郭绍青.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综述[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4):28-31
[8]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信息技术能力;信息化教学;培训;教研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18-0086-04
近年来,上海市静安区教育信息化实践从关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关注信息化应用效益,并以应用为驱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积极搭设平台,多途径、多维度、立体化,综合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与素养。
● 以培训为先导,普及新媒体新技术的教学应用
1.自上而下,分层培训
近几年来,我区把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列为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点工作,聚焦课堂,开展了一系列基于交互白板环境下的互动教学实践研究。作为主推此项工作的区信息中心,我们始终坚持“需求导向,应用为本”的培训原则,分层、分布、滚动,可持续地推进系列培训,动态调整了培训方案和设计,有力地助推了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从最初的被迫接纳(技术)到如今的常态化应用,从碎片化的技术学习到教学中的有效创新,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技术融合教学的能力都有了很大进步。
在培训初期,我们还是以技术培训为主。我们联合普罗米修斯(白板)公司一起对区域白板项目校进行先期培训。首先,在区域层面分学段组织校项目负责人先期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合格者获得培训讲师证书。其次,项目负责人再进一步指导校白板项目组成员进行培训。最后,研究组再对各学科教师开展系列的培训与指导。信息中心通过“自上而下、由点及面、以面促点”的培训机制,初步推进交互白板在区域各校、各学科的应用广度。
2.重构培训,深化应用
初期培训卓有成效,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与欢迎。我们在随堂听课、走访调研中了解到教师对新媒体、新技术的使用已有一定基础,但部分教师对互动课堂的认识还停留在教学中使用碎片化技术层面,即“教学中我用了哪些白板功能”。然而,技术如何有效支持教学?怎么用?如何用?成为很多老师心中的一道坎。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重构”培训设计,从最初的“技术学习”培训进阶转为“案例式、整合理念”的培训,促教师教学应用的有效深入。
在培训机制上,根据教师实际需求,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培训资源,推行“菜单式、自主式、选学式”的学习方式,即在培训内容上实施分层,教师可根据自身的学习层次,选择“基础级”“应用级”“提高级”三个不同阶段进行学习,使每位教师通过培训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提升。培训采用面授与混合相结合的方式,我们自编培训教材和讲义,开发网络培训课程,方便教师们的学习。学习过程中,既有技术的学习,也有案例剖析、理念渗透,帮助教师在一步步的“做中学”中领悟技术与教学的结合点。
● 以创新竞赛为契机,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
1.以赛促学,稳步推进
前期培训以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根本,极大地促进教师主动学习的热情。为进一步巩固前期培训成效,我们以竞赛为契机,积极搭建平台,促使技术在教学中持续、稳步地推进。我们先后在区域层面举办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竞赛”和“说课竞赛”等活动,一批青年教师在竞赛中脱颖而出,迅速成长起来。其时,适逢由中央电教馆组织的“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科教学大赛”,我区10余位教师参加了大赛,并获得了理想的成绩。
2.以赛促研,共同提高
为加强优秀教师经验的显性化,区域开展了分学段的基于电子白板环境的教学案例研讨,并邀請获奖教师针对课例进行分析与指导。成功案例示范引领、效果辐射,进一步加快了区域教师的专业成长。尤其是近五年来,我们每年组织教师参加“全国中小学互动(创新)课堂大赛”,并给予“跟踪式”指导与培训。每年我区都有近百节课例参赛,获奖率均达到80%左右。通过大赛这一平台,教师们开阔了思路,增长了见识,新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研究进一步深入。通过学习和反思,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获得更大的提升,进一步带动周围的教师共同成长。
● 以互动教研为渗透,创设集群分享的学习共同体
1.校本教研引领教学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应用通过大赛的多年积淀,已进入教学常态。通过大赛引领,许多基层学校,如我区大宁国际小学、闸北实验小学、闸北成功教育实验小学、风华初级中学等先后组建信息化教学研究团队,开展基于电子白板、互动电视的校本培训和校本研修。在技术运用和教学研究两个层面促进常规应用的开展。成熟型教师给年轻的成长型教师讲述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的把控,青年教师则帮助老教师熟悉技术的各项功能,知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学校层面形成一种互帮互助、互相研究的教学研究氛围,借助校本校研,逐步发挥骨干教师自身的校本培训力量。
2.网络教研引领互助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智能终端、云计算等对教育产生的影响的加大,以及技术的发展创新带来课堂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区域学校和教师积极探索并尝试开展网络环境下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和平板电脑相结合的智慧课堂,以及基于3D打印的教学研究,并参加了全国互动课堂大赛。为更好地应对大赛要求,我们给予一线教师及时的帮助导引,创建了“互动课堂教学大赛QQ群”,要求教师以实名加入。群成员有学校的技术骨干教师,有前期参加全国大赛的优秀教师,更有一批愿意“拥抱”技术的青年教师。每个人都是指导教师,通过群空间开展讨论交流,发布公告,切磋近期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并针对某个技术或主题,如教学中的APP、教学评价、微视频等信息化教学工具在学科中的创新应用,开展线上线下的研讨。 ● 以应用项目为抓手,创新信息化教与学的方式
1.項目研究促发展
在组织培训、教学研讨、竞赛活动的同时,我们以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项目为抓手,突出项目引领,展开深化研究。以研究促发展是区域推动课堂教学信息化的重要支撑。我们积极鼓励学校开展互联网环境下基于有效互动课堂教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应用项目的研究,以研究促学习,促教与学的反思,促教师信息化专业素养的同步跟进。目前,我区已形成一批具有示范辐射效应的应用研究项目,引领学校和教师的成长。
2.项目经验促提升
①上海市大宁国际小学开展了“电子白板课堂教学交互策略的优化研究”,以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为研究学科,以课堂交互策略作为研究视角,探索电子白板的环境对课堂交互主体以及交互行为带来的变革性影响。“跨区域教师网络视频互动教研模式研究”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网络教研打破区域界限,拓宽教研时空和学习渠道,助力教师在教学中进一步成长和思考。
②上海市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开展了“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师教学行为分析实践研究”,并通过信息化专业课堂观察工具提供的数据解构课堂,以专业观察工具与数据的运用,帮助每位教师提升对自身教学风格、课堂教学行为及其影响的感知,促使专业自觉的形成,从而进行教学策略改进,提升教学专业水准。教师在实践中学习信息化数据收集、应用、分析与解读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自身信息化专业素养。
③上海市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开展了“基于互动教学系统的智慧课堂创建与实施”研究,将“课课通无线数字互动教学系统”与小学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探索在这一数字化环境下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与学方式的有效变革,以技术促进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的实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教师专业发展提速、增效,达成教师“智”教、学生“慧”学的效果。
④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开展了“中学数字化互动教材的创建研究”“BYOD在课堂教学应用研究”,运用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学的改革,全校常态化推进并使用移动设备学习。(截至目前,已有1500人次参与BYOD的应用实践)该校自2013年起尝试以英语学科“英语单词默写系统”开展平板电脑辅助教学,提高师生教与学的效益,取得良好成效。以英语学科为突破口,从2015年起,全校全面施行“自带设备BYOD”教与学。从最初的英语学科试点拓展到初高中多个学科,初步建立校本应用的智慧资源平台。校本资源平台的构建,不仅实现教学减负增效,更重要的是点燃了师生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助力教与学的兴趣点,平台已从最初由个别教师的先行试点发展到现在多学科教师的渗透。我们欣喜地看到区域教师对新技术支持下课堂的创新实践已从行为参与转向教学的理念更新,课堂实践正践行着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 成效与思考
我们以培训为导向、以竞赛为契机,以教研为突破,以项目为抓手,持续开展了一系列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互动电视、移动终端环境下创新课堂的教学研究。区域学校和教师在“培训—研究”“应用—推进”“体验—反思”“领悟—提升”等举措中实践与探索,区域信息化教与学的课堂实践在学校和教师们专注应用中,结出硕果。
1.形成区域信息化教学应用优秀案例与指导队伍
近五年来,区域课堂教学信息化在“做中学”的研究与实践中,在各类全国信息化大赛的磨砺中,涌现了大量的优秀教学案例,一批优秀教师在全国大赛中脱颖而出,并在区域形成辐射效应。例如,大宁国际小学周嘉蓓老师的《The moment》、南艺老师的《寻找失去的辉煌》,闸北成功教育实验小学顾莹莹老师的《长度比较》等课例均在全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教师在参赛过程中也收获了成长。在后续应用推进中,这些案例和教学作品为后来者提供了学习与借鉴、分析与研究的鲜活资源,助力每位教师通过自助式的研究学习,促信息化教与学的反思与成长。优秀教师也构成了应用指导的主力军,发挥着应用示范、引领的排头兵作用,带动了区域一批青年教师的成长。目前,全区80%以上中青年教师能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教与学活动。
2.形成“典型引领、示范先行”的经验和方法
随着应用点的深入发展,区域学校在信息化团队、应用项目建设、主题竞赛活动、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可参考、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区域涌现出一批信息化应用研究的典型示范校。
①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以项目实施为抓手,学校师生开展BYOD移动学习终端应用及资源建设的研究,促个性化教育实施和因材施教成为可能。2016年12月,学校荣获“全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案例校”称号,其研究路径和成果被全国多所学校借鉴采用,为普通学校开展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改革提供了成功的实践案例。2016年首届静安教育学术季活动之闸北八中专场“成功教育新探索——移动学习终端的应用”主题活动,收获极大反响,与会领导、专家对此予以积极而充分的肯定。
②上海市回民中学自2005年创办全国民族中学“民教杯”信息技术主题活动,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届,有力地提升了各民族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很好地促进了民族中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有效地推动了全国各民族中学的信息化建设。回民中学依托“民教杯”活动,提升了教师新媒体技术整合教学的能力,涌现出了一批“民教之星”。
③上海市闸北成功教育实验小学是一所极普通的学校,学校注重青年教师的队伍建设,以整合应用为重点,自上而下整体推进,激发教师的专业自觉。学校先后开展了以“互动感知创新生成”为主题的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展示活动,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类全国、市区级大赛并获得优异成绩。学校相继获得“普罗米修斯”全球互动教学示范校、“全国NOC信息化教育创新学校”等荣誉称号。
区域各校通过开展信息化教与学的应用研究,探索技术支持下的高效课堂,促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促课堂教学的转型,引领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在推进应用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持续推进与关注。作为区域信息化研究的实践者,我们需要搭设更多的平台,为学校和一线教师提供更多学习的支架,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和学习时空。教师也唯有在应用实践中不断延伸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成长为智慧型的教师。探索无止境,教育信息化发展无终点,我们已经启航。
参考文献:
[1]焦建利.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随想[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3):15-16.
[2]金陵.大数据与信息化教学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8-13.
[3]刘喆,尹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J].信息化与现代教育技术,2014(10):31-34.
[4]朱起媛,于勇,万秀君.基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2011,10(6):176-178.
[5]吴鹏泽.基于视频公开课的翻转课堂教师培训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18-123.
[6]吴鹏泽,杨琳.Web2.0环境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4(9):126-131.
[7]赵健,郭绍青.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综述[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4):28-31
[8]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