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根据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就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运行机制、管理模式、造血功能及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等进行讨论,为同类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运行机制 创新创业
[作者简介]聂恒凯(1963- ),男,江苏铜山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加工与改性研究和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与研究;翁国文(1965- ),男,江苏东台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副主任,教授,主要从事橡胶应用技术和高职教育教学研究;侯亚合(1981- ),男,山东郓城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主任助理,讲师,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橡胶制品和高职教学研究。(江苏 徐州 221140)
[课题项目]本文系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重点教学研究项目“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ZC2007-16)
[中图分类号]G64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05-0153-0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随着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江苏省高分子材料示范实训基地建设和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完成,我们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实效。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
综观当前国内高职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刚刚起步,能够真正做到生产性实习的屈指可数。主要是认识问题:即什么样的实训才是真正的生产性实训。对此,社会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相对于以往传统的消耗性实训,生产性实训必须有企业的参与,必须要做到校企合作,应该生产出实实在在的工业产品。另一种观点认为,把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环境、任务搬到校园实训室,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生产出一定的“产品”。
我们经过讨论认为,无论是第一种观点还是第二种观点,生产性实训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因此,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是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真正实现学生顶岗实习;三是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我们在建设高分子材料实训基地时,充分考虑了橡胶塑料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和质量检测与控制的各个环节,因此涵盖了制品生产领域的职业技能训练和充分体现了我们的特色教育。
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特征
1.建设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参与,必须引进企业的设备资源或人才资源进行共建、共享,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必须引入市场机制,达到校企双赢。
2.实训设备的真实性、先进性和共享性(开放性)。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设备与企业的设备完全一致,实训的过程与生产过程完全一致,实训室具备产品生产的功能。
3.管理模式的企业化和实训工作的情境化。生产性实训必须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
4.工作任务的真实性和社会服务的效益性。生产性实训必须体现“学做合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实训中能生产一定的产品,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降低实训成本,提高造血功能,形成良性循环。
5.实训基地功能的多样化。生产性实训既有产品生产的功能,又有技能实训的功能,还可以有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功能,成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鉴定中心;还可以承担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成为区域内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中心。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要做到生产性实训,必须要实现“八个合一”:第一,生产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专业课的教室就是实训室,也是产品的生产车间。第二,学生与学徒合一。在生产性实训基地里,学生既是专业技能的学习者,又是生产产品的学徒。第三,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生产实习的师傅。第四,教学内容与项目工作任务合一。在生产性实训中,教学的内容往往就是让学生完成企业的一项工作任务,同时以任务形式驱动学生完成专业技术学习。第五,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合一,教学设备就是生产设备,教学素材就是生产的原材料。第六,作业与产品合一。学生完成的作业不仅仅是写在作业本上的,而是生产出满足市场需要的合格产品。第七,教学与科研合一。教师在完成生产、实训任务的同时,又能开展一些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一般来讲,生产性实训中心应有新产品、新技术创新平台、研究所或重点实验室支撑。第八,育人与创收合一。通过生产性实训,既培养了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又生产了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三、我院高分子材料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一个现代化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需要巨大的建设资金投入,还需要大量的训练设施、设备维护与更新经费,仅靠学校有限的财力很难保证投入。同时,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课程开发、实训师资需要得到企业的支持,一定的企业参与与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们引入了企业参与生产和设备管理、维护保养的运行机制。主要是院系共同管理,以企业运行模式进行运行,同时,系部进行二级考核。实训基地根据设备不同,分别由两位老师分别注册两家公司,根据企业运行规律进行,实训基地还建有江苏省废橡胶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分别各自独立运营,部分学生参与研究开发工作、部分学生参与生产及市场销售工作,学生生产产品给予一定酬劳,对于学生实训的原材料投入,学校逐年降低20%,不足部分企业补足,设备维护与保养由企业承担。其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训练情景的真实性。我们的实训基地既可以进行小型高分子产品的研发,又可以进行较大规模的产品生产。主要是专业训练内容紧扣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所开设的训练项目紧密结合相应的专业所服务的岗位群乃至对口企业产品工作过程。基地管理模式向准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环境逼近,科学的管理体制、健全的组织规范、严格的组织纪律、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团队精神,以及文化管理等,充分体现学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全真在线生产环境中得到职业道德、综合素质等的培养与锻炼。训练基地小到统一着装、大到先进机器的配备都是按照现代化“工厂”要求进行的,学生一进入基地就可感受到现代工厂的气息,角色随之发生转换,受训学生生产的产品,可以直接进入市场销售或者与相关企业配套,体现训练工作的真实性。
2.管理的规范性。我们在实训基地的管理中,以规范化为前提、系统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把服务者的焦点专注到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上,以获得更高效率、更多效益和更强竞争力。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思想是精、准、细、严,“精”是对目标最好的追求,“准”是信息与决策的准确无误,“细”是重视细节,执行细化,“严”是严格控制偏差。实施精细化管理,意味着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技能训练工作高标准要求,要求各方面提供的信息与作出的决策准确无误,重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严格控制工作偏差,从而担负起保证教学质量的职责。
3.实训内容体现职业素养的培养。我们安排学生进入社会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各种橡胶、塑料产品的需求情况,并针对需求进行模具设计和产品研发,然后进行小批量的生产,组织学生参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老师从理论指导到原材料的选择、成本核算、工艺参数设置、工艺条件的选择、产品试制、废品的再利用等一直参与指导,同时按照企业规范要求,组织学生进行生产,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就了解了企业的具体要求与规范化管理的具体内容,学生的基本素质大幅提高,毕业生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大好局面。
[参考文献]
[1]张辉,吴万敏.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08(24).
[2]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对接的关键举措[J].职教论坛,2007(1).
[关键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运行机制 创新创业
[作者简介]聂恒凯(1963- ),男,江苏铜山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加工与改性研究和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与研究;翁国文(1965- ),男,江苏东台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副主任,教授,主要从事橡胶应用技术和高职教育教学研究;侯亚合(1981- ),男,山东郓城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主任助理,讲师,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橡胶制品和高职教学研究。(江苏 徐州 221140)
[课题项目]本文系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重点教学研究项目“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ZC2007-16)
[中图分类号]G64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05-0153-0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随着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江苏省高分子材料示范实训基地建设和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完成,我们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实效。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
综观当前国内高职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刚刚起步,能够真正做到生产性实习的屈指可数。主要是认识问题:即什么样的实训才是真正的生产性实训。对此,社会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相对于以往传统的消耗性实训,生产性实训必须有企业的参与,必须要做到校企合作,应该生产出实实在在的工业产品。另一种观点认为,把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环境、任务搬到校园实训室,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生产出一定的“产品”。
我们经过讨论认为,无论是第一种观点还是第二种观点,生产性实训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因此,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是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真正实现学生顶岗实习;三是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我们在建设高分子材料实训基地时,充分考虑了橡胶塑料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和质量检测与控制的各个环节,因此涵盖了制品生产领域的职业技能训练和充分体现了我们的特色教育。
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特征
1.建设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参与,必须引进企业的设备资源或人才资源进行共建、共享,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必须引入市场机制,达到校企双赢。
2.实训设备的真实性、先进性和共享性(开放性)。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设备与企业的设备完全一致,实训的过程与生产过程完全一致,实训室具备产品生产的功能。
3.管理模式的企业化和实训工作的情境化。生产性实训必须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
4.工作任务的真实性和社会服务的效益性。生产性实训必须体现“学做合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实训中能生产一定的产品,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降低实训成本,提高造血功能,形成良性循环。
5.实训基地功能的多样化。生产性实训既有产品生产的功能,又有技能实训的功能,还可以有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功能,成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鉴定中心;还可以承担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成为区域内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中心。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要做到生产性实训,必须要实现“八个合一”:第一,生产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专业课的教室就是实训室,也是产品的生产车间。第二,学生与学徒合一。在生产性实训基地里,学生既是专业技能的学习者,又是生产产品的学徒。第三,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生产实习的师傅。第四,教学内容与项目工作任务合一。在生产性实训中,教学的内容往往就是让学生完成企业的一项工作任务,同时以任务形式驱动学生完成专业技术学习。第五,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合一,教学设备就是生产设备,教学素材就是生产的原材料。第六,作业与产品合一。学生完成的作业不仅仅是写在作业本上的,而是生产出满足市场需要的合格产品。第七,教学与科研合一。教师在完成生产、实训任务的同时,又能开展一些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一般来讲,生产性实训中心应有新产品、新技术创新平台、研究所或重点实验室支撑。第八,育人与创收合一。通过生产性实训,既培养了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又生产了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三、我院高分子材料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一个现代化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需要巨大的建设资金投入,还需要大量的训练设施、设备维护与更新经费,仅靠学校有限的财力很难保证投入。同时,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课程开发、实训师资需要得到企业的支持,一定的企业参与与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们引入了企业参与生产和设备管理、维护保养的运行机制。主要是院系共同管理,以企业运行模式进行运行,同时,系部进行二级考核。实训基地根据设备不同,分别由两位老师分别注册两家公司,根据企业运行规律进行,实训基地还建有江苏省废橡胶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分别各自独立运营,部分学生参与研究开发工作、部分学生参与生产及市场销售工作,学生生产产品给予一定酬劳,对于学生实训的原材料投入,学校逐年降低20%,不足部分企业补足,设备维护与保养由企业承担。其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训练情景的真实性。我们的实训基地既可以进行小型高分子产品的研发,又可以进行较大规模的产品生产。主要是专业训练内容紧扣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所开设的训练项目紧密结合相应的专业所服务的岗位群乃至对口企业产品工作过程。基地管理模式向准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环境逼近,科学的管理体制、健全的组织规范、严格的组织纪律、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团队精神,以及文化管理等,充分体现学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全真在线生产环境中得到职业道德、综合素质等的培养与锻炼。训练基地小到统一着装、大到先进机器的配备都是按照现代化“工厂”要求进行的,学生一进入基地就可感受到现代工厂的气息,角色随之发生转换,受训学生生产的产品,可以直接进入市场销售或者与相关企业配套,体现训练工作的真实性。
2.管理的规范性。我们在实训基地的管理中,以规范化为前提、系统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把服务者的焦点专注到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上,以获得更高效率、更多效益和更强竞争力。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思想是精、准、细、严,“精”是对目标最好的追求,“准”是信息与决策的准确无误,“细”是重视细节,执行细化,“严”是严格控制偏差。实施精细化管理,意味着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技能训练工作高标准要求,要求各方面提供的信息与作出的决策准确无误,重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严格控制工作偏差,从而担负起保证教学质量的职责。
3.实训内容体现职业素养的培养。我们安排学生进入社会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各种橡胶、塑料产品的需求情况,并针对需求进行模具设计和产品研发,然后进行小批量的生产,组织学生参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老师从理论指导到原材料的选择、成本核算、工艺参数设置、工艺条件的选择、产品试制、废品的再利用等一直参与指导,同时按照企业规范要求,组织学生进行生产,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就了解了企业的具体要求与规范化管理的具体内容,学生的基本素质大幅提高,毕业生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大好局面。
[参考文献]
[1]张辉,吴万敏.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08(24).
[2]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对接的关键举措[J].职教论坛,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