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对互助教学模式进行了解读,提出了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开展互助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析了其实施的策略,对于促进高职计算机教学的有效发展,促进计算机应用人才的有效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 互助教学模式 运用
现代生活中计算机已经十分的普及,因此各个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然而目前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差别较大。随着现代教学理念的开展,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内容更加注重实际的应用,对于计算机教学的方式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为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进行努力,因此伴随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互助教学有必要引起大家的关注。
1 互助式教学的含义
施行互助教学的最基本条件就是教师必须了解自己的学生,熟悉他们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可以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这也是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必备条件。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就必须让学生之间开展积极地沟通和探讨,为学成建立信息交流和反应的合理平台。在教学时,不管出现什么问题都要将他们组织成媒介载体方式,利用科学实验研究的情景形式发动学生全面搜集信息,用科学的方式进行研究,积极地推动学生参与其中。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自己发现学习的方式方法,利用科学的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养成一种综合性技能。互助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觉能动性。促使学生发现最合理有效地学习方法和思路,进而建立良好地思维模式,从而为开发学生的总而智力做贡献。
2 开展互助教学必要性
在当下的情形下,十分有必要在高校的计算机教学中进行互助教学,不管是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还是教学模式具有的优势,实施互助教学都是可行且必须的。该模式完善了计算机教学的创新性,对于我国的计算机教学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完善,理论意义明显。并且我国课程改革明确要求要创新教学的方式,提高教学的质量,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互助教学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改革的要求。
互助教学方式还可以促进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良好发展,提高团队意识。该教学方式要求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开展交流和沟通,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彼此的信任和好感,改善彼此之间的关系。实施互助教学模式不但有利于改善师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该方式提高了资源的共享,可以合理的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
互助教学有利于彰显学生的主体作用。目前的高校教学中,有一种严重的现象就是老师总是课堂的中心,对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根本不考虑。互助教学则不一样,该模式可以有效地放宽学生的课堂行为,使学生依据自己的想法探究课堂问题。所以互助教学可以有效地彰显学生的地位,完全适应改革的需要,该教学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的发展,进而提高综合素质。
3 互助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3.1给出任务,呈现问题。任务具有抛砖引玉的作用,在课堂上具有引导的作用,利用分配任务的机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学习的目的和要掌握的内容。再设计教学方式要合理的设置任务,帮助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合理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他们的思维。所以要根据课程的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问题通过具有建设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当然教师在布置问题时,要来考虑到任务的可操作性,该任务要必须通过上机才可以完成,要不然就毫无意义。另外学生的能力高低不一,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水平的差异。
根据所下达的任务,教师应对学生的思考及分析方式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清楚自己在任务中所具有的优缺点,进而对自己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角色进行合理定位。通过对任务完成着手点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对任务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质疑。并且,在对任务逐步完成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发现新的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就要扮演好解疑答惑的角色,协助学生很好地完成任务,所以说这是一个师生互助的过程。若所下达任务难度较大,则可以对学生先进行分组,每一小组要分布不同水平的学生,也确保学生能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对自己进行很好的角色定位,相互学习和促进。
通过组织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相应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充分利用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对问题进行解决,强化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在这个师生互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老师所提任务及问题的解决和质疑能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助启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好的激发作用。
3.2培养实践能力。计算机专业对操作具有较高的要求,但结合当前实际,多数职业学校未能开设足够的实践课程以供学生进行操作锻炼,未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校看来,学生的水平关键还是取决于其理论水平。实际上,通过实际练习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思考,同时,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更贴合实际需要。而教师也可借助学生的实际操作及时答疑解惑,有效掌握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消化情况,并对普遍性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强调,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及效果。
3.3检查、反馈及评价任务完成情况。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及时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并给予反馈,进而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巩固和查漏补缺。在任务完成中表现较好的学生,老师要及时结合其完成情况对其进行肯定;对于在完成任务中尚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老师要及时对其进行协助,确保其顺利完成任务;而对于无法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学生,老师要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并要求其进行修正,并再次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结语
互助教学方式是高校计算机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学生可以通过互助学习加强自身对计算机应用的体验和了解。同时,互助教学模式还有助于计算机技术较好的学生充分发挥其特有优势。因此,计算机的应用性和社会性便成为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关键性问题,而互助教学能很好地提升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应用性。
【参考文献】
[1]赵云霁,赵云霖. 把情境式教学理论应用于计算机教学[J]. 高师理科学刊. 2006(03)
[2]杨志杰. 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J]. 中国科技信息. 2006(17)
[3]黄维同. 高职学院计算机教学质量的讨论[J]. 中国科技信息. 2006(19)
[4]杜美艳. 信息素养与高校计算机教学[J]. 科技信息. 2006(01)
[5]徐虹. 关于计算机教学方面的一些思考[J]. 科技资讯.
【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 互助教学模式 运用
现代生活中计算机已经十分的普及,因此各个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然而目前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差别较大。随着现代教学理念的开展,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内容更加注重实际的应用,对于计算机教学的方式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为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进行努力,因此伴随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互助教学有必要引起大家的关注。
1 互助式教学的含义
施行互助教学的最基本条件就是教师必须了解自己的学生,熟悉他们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可以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这也是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必备条件。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就必须让学生之间开展积极地沟通和探讨,为学成建立信息交流和反应的合理平台。在教学时,不管出现什么问题都要将他们组织成媒介载体方式,利用科学实验研究的情景形式发动学生全面搜集信息,用科学的方式进行研究,积极地推动学生参与其中。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自己发现学习的方式方法,利用科学的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养成一种综合性技能。互助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觉能动性。促使学生发现最合理有效地学习方法和思路,进而建立良好地思维模式,从而为开发学生的总而智力做贡献。
2 开展互助教学必要性
在当下的情形下,十分有必要在高校的计算机教学中进行互助教学,不管是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还是教学模式具有的优势,实施互助教学都是可行且必须的。该模式完善了计算机教学的创新性,对于我国的计算机教学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完善,理论意义明显。并且我国课程改革明确要求要创新教学的方式,提高教学的质量,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互助教学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改革的要求。
互助教学方式还可以促进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良好发展,提高团队意识。该教学方式要求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开展交流和沟通,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彼此的信任和好感,改善彼此之间的关系。实施互助教学模式不但有利于改善师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该方式提高了资源的共享,可以合理的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
互助教学有利于彰显学生的主体作用。目前的高校教学中,有一种严重的现象就是老师总是课堂的中心,对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根本不考虑。互助教学则不一样,该模式可以有效地放宽学生的课堂行为,使学生依据自己的想法探究课堂问题。所以互助教学可以有效地彰显学生的地位,完全适应改革的需要,该教学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的发展,进而提高综合素质。
3 互助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3.1给出任务,呈现问题。任务具有抛砖引玉的作用,在课堂上具有引导的作用,利用分配任务的机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学习的目的和要掌握的内容。再设计教学方式要合理的设置任务,帮助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合理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他们的思维。所以要根据课程的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问题通过具有建设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当然教师在布置问题时,要来考虑到任务的可操作性,该任务要必须通过上机才可以完成,要不然就毫无意义。另外学生的能力高低不一,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水平的差异。
根据所下达的任务,教师应对学生的思考及分析方式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清楚自己在任务中所具有的优缺点,进而对自己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角色进行合理定位。通过对任务完成着手点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对任务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质疑。并且,在对任务逐步完成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发现新的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就要扮演好解疑答惑的角色,协助学生很好地完成任务,所以说这是一个师生互助的过程。若所下达任务难度较大,则可以对学生先进行分组,每一小组要分布不同水平的学生,也确保学生能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对自己进行很好的角色定位,相互学习和促进。
通过组织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相应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充分利用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对问题进行解决,强化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在这个师生互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老师所提任务及问题的解决和质疑能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助启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好的激发作用。
3.2培养实践能力。计算机专业对操作具有较高的要求,但结合当前实际,多数职业学校未能开设足够的实践课程以供学生进行操作锻炼,未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校看来,学生的水平关键还是取决于其理论水平。实际上,通过实际练习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思考,同时,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更贴合实际需要。而教师也可借助学生的实际操作及时答疑解惑,有效掌握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消化情况,并对普遍性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强调,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及效果。
3.3检查、反馈及评价任务完成情况。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及时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并给予反馈,进而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巩固和查漏补缺。在任务完成中表现较好的学生,老师要及时结合其完成情况对其进行肯定;对于在完成任务中尚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老师要及时对其进行协助,确保其顺利完成任务;而对于无法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学生,老师要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并要求其进行修正,并再次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结语
互助教学方式是高校计算机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学生可以通过互助学习加强自身对计算机应用的体验和了解。同时,互助教学模式还有助于计算机技术较好的学生充分发挥其特有优势。因此,计算机的应用性和社会性便成为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关键性问题,而互助教学能很好地提升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应用性。
【参考文献】
[1]赵云霁,赵云霖. 把情境式教学理论应用于计算机教学[J]. 高师理科学刊. 2006(03)
[2]杨志杰. 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J]. 中国科技信息. 2006(17)
[3]黄维同. 高职学院计算机教学质量的讨论[J]. 中国科技信息. 2006(19)
[4]杜美艳. 信息素养与高校计算机教学[J]. 科技信息. 2006(01)
[5]徐虹. 关于计算机教学方面的一些思考[J]. 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