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变化的特殊时期, 生理上逐渐成熟,心理发展相对滞后,自控力差, 思想不成熟,做事易冲动甚至于会有过激的行为,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种种不利于课堂学习的行为。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不良行为的表现,任课老师要正确的判断,通过各种方法,把孩子吸引到课堂上来,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成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不良行为 初中生调控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c)-0000-00
1 什么是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堂不良行为
信息技术课堂不良行为是指: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干扰信息技术教学的正常进行,对教学效果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消极影响的行为。
2 学生信息技术课堂不良行为的具体表现
初中生信息技术课堂不良行为的表现是随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而变化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初一阶段的随意性。初一的学生思想较为单纯,行动难以自制,当他们内心产生疑问或想法的时候,就会不顾场合地随意插话。有的学生喜欢调皮乱动,无厘头搞怪,他们看见书上的插图,就会萌生给它“换装”的念头或者浮想联翩。有的学生喜欢“恶作剧”, 当老师白板上写字的时候,他们会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站起身来朝同学做鬼脸;有的写一张恶搞小便条,偷偷地粘在同学身上,自娱自乐。
(2)初二阶段的叛逆性。初二是学生心智发展的混沌期,大多数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极少数学生是非观念淡薄。他们故意疏远老师,违背老师的意愿。更有偏激者,目无尊长,遇上自己不喜欢的老师,就时不时地顶撞他,还要给他来点“颜色”瞧瞧。如果老师处理不当,极易引起课堂纠纷,这是最大、最严重的课堂不良行为,很可能在教学管理中留下后患。
(3)初三阶段的隐蔽性。到了初三,学生的心智已经相对成熟,他们学会了潜伏,会利用伪装巧妙地隐藏自己。例如,有的学生喜欢听流行音乐,把影音工具藏在袖管内,耳机握在手心里,上课的时候,手托着下巴,装成一副认真 “听讲”的样子。 他们很容易躲过老师的目光,结果上课不听,操作也不会,久而久之对信息技术越来越没有兴趣。这种现象会影响班级的学习风气,也是一种较大的学习隐患。
3 学生信息技术课堂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
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形成,主要是由学生自身、教师和学习环境三个因素造成的。
3.1 学生自身因素
(1)少数后进生处于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白纸阶段,小学时,没有接触过信息技术,平时也没有接触过信息技术,上课根本完全听不懂,而且总想着上网和游戏。教师无从下手,学生也逐渐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性。
(2)部分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差,情绪易波动,信息技术课上经常有意无意地做出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
3.2 教师的因素
(1)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手段和方法不灵活。有的信息技术教师对教材、教法钻研不足,对学生缺乏必要的了解;有的老师不能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个人也缺乏热情,使原本生动的课堂教学变得索然无味,导致学生走神、聊天,甚至做与信息技术课无关的事情。
(2)教师个人情绪和风格的影响。汤姆金斯说过:“第一性的动机体系就是感情(情感)体系。”可见教师的“情感功能”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有的教师比较宽容,教学时不喜欢管纪律,对学生散漫的课堂行为视而不见,发展到最后,想管也管不住;有的教师很严厉,不允许学生犯错,学生一旦出错就喋喋不休,这种情绪容易带动学生情绪的变化,甚至激化矛盾,使学生厌学。
3.3 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的变化是引起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又一因素。父母经常吵架或离异的学生和那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学生,他们缺少亲情温暖,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所以他们就常常会在课堂上表现得特别冷默,或者表现得过于活跃,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
学校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例如坐窗户旁的学生特别喜欢向窗外张望,容易被窗外的一草一木和操场上进行的精彩体育活动所吸引。
4 对学生不良课堂行为调控的方法与手段
4.1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抗挫能力
当前学生多为顺境中成长的独身子女,抗挫能力差,而来自学校、家庭的压力很大,所以教师要注重对他们进行“耐挫”教育。比如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自我定位,确定合理的个人目标,尽量减少挫折,减轻心理紧张。在教育方式上,教师可在学习过程中适时而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困难和障碍,让他们去克服,这样不仅磨练了意志,培养战胜困难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明白了加强意志品质锻炼的重要性,从而内化为自觉行为。这样就可以减少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不良行为。
4.2 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
(1)“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在信息技术课上应该多创造一些让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让他们多思、多动、多交流。在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尽情地、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更会使学生学会学习。
(2)改变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氛围。师爱是调控课堂气氛的源泉,“学源于思,情溢则思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强烈的内心体验。
(3)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比如小组积分是一种很好的激励和竞争的制度,小组成员之间既可以相互制约又可以互相帮助。组间的竞争关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被吸引过来了,不良的课堂行为也会相应的减少。
4.3 提升教师的个人魅力
爱因斯坦也曾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老师的讲解枯燥无味、晦涩难懂,学生的注意力就很难保持长久。所以,首先信息技术教师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让铅印的文字变得跃动,使课堂变得跌宕起伏,生动有趣,学生自然难以做出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
其次,教师也要学会幽默。俗话说:“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跳。”信息技术教师在调节课堂不良行为时,应该牢记学生是一个大写的人,他们有自尊。如果教师在遇见问题时,能用幽默的方式来处理,让学生在欢乐之余,有所深思,有所醒悟,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调节课堂氛围的有效手段。
4.4 施以小小的惩戒
有些不良行为只是学生犯的小错,如果老师紧抓不放,大动肝火,反而会使自己成为这场闹剧的奴隶。当善意的提醒已经不能奏效的时候,我们对学生施以小小的惩戒。
总之,课堂调控方法绝对是一门有学问的艺术,关键是要尊重被教育者,让他们用一种轻松、自然的方式接受教育。
关键词:课堂不良行为 初中生调控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c)-0000-00
1 什么是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堂不良行为
信息技术课堂不良行为是指: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干扰信息技术教学的正常进行,对教学效果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消极影响的行为。
2 学生信息技术课堂不良行为的具体表现
初中生信息技术课堂不良行为的表现是随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而变化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初一阶段的随意性。初一的学生思想较为单纯,行动难以自制,当他们内心产生疑问或想法的时候,就会不顾场合地随意插话。有的学生喜欢调皮乱动,无厘头搞怪,他们看见书上的插图,就会萌生给它“换装”的念头或者浮想联翩。有的学生喜欢“恶作剧”, 当老师白板上写字的时候,他们会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站起身来朝同学做鬼脸;有的写一张恶搞小便条,偷偷地粘在同学身上,自娱自乐。
(2)初二阶段的叛逆性。初二是学生心智发展的混沌期,大多数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极少数学生是非观念淡薄。他们故意疏远老师,违背老师的意愿。更有偏激者,目无尊长,遇上自己不喜欢的老师,就时不时地顶撞他,还要给他来点“颜色”瞧瞧。如果老师处理不当,极易引起课堂纠纷,这是最大、最严重的课堂不良行为,很可能在教学管理中留下后患。
(3)初三阶段的隐蔽性。到了初三,学生的心智已经相对成熟,他们学会了潜伏,会利用伪装巧妙地隐藏自己。例如,有的学生喜欢听流行音乐,把影音工具藏在袖管内,耳机握在手心里,上课的时候,手托着下巴,装成一副认真 “听讲”的样子。 他们很容易躲过老师的目光,结果上课不听,操作也不会,久而久之对信息技术越来越没有兴趣。这种现象会影响班级的学习风气,也是一种较大的学习隐患。
3 学生信息技术课堂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
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形成,主要是由学生自身、教师和学习环境三个因素造成的。
3.1 学生自身因素
(1)少数后进生处于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白纸阶段,小学时,没有接触过信息技术,平时也没有接触过信息技术,上课根本完全听不懂,而且总想着上网和游戏。教师无从下手,学生也逐渐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性。
(2)部分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差,情绪易波动,信息技术课上经常有意无意地做出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
3.2 教师的因素
(1)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手段和方法不灵活。有的信息技术教师对教材、教法钻研不足,对学生缺乏必要的了解;有的老师不能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个人也缺乏热情,使原本生动的课堂教学变得索然无味,导致学生走神、聊天,甚至做与信息技术课无关的事情。
(2)教师个人情绪和风格的影响。汤姆金斯说过:“第一性的动机体系就是感情(情感)体系。”可见教师的“情感功能”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有的教师比较宽容,教学时不喜欢管纪律,对学生散漫的课堂行为视而不见,发展到最后,想管也管不住;有的教师很严厉,不允许学生犯错,学生一旦出错就喋喋不休,这种情绪容易带动学生情绪的变化,甚至激化矛盾,使学生厌学。
3.3 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的变化是引起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又一因素。父母经常吵架或离异的学生和那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学生,他们缺少亲情温暖,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所以他们就常常会在课堂上表现得特别冷默,或者表现得过于活跃,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
学校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例如坐窗户旁的学生特别喜欢向窗外张望,容易被窗外的一草一木和操场上进行的精彩体育活动所吸引。
4 对学生不良课堂行为调控的方法与手段
4.1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抗挫能力
当前学生多为顺境中成长的独身子女,抗挫能力差,而来自学校、家庭的压力很大,所以教师要注重对他们进行“耐挫”教育。比如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自我定位,确定合理的个人目标,尽量减少挫折,减轻心理紧张。在教育方式上,教师可在学习过程中适时而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困难和障碍,让他们去克服,这样不仅磨练了意志,培养战胜困难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明白了加强意志品质锻炼的重要性,从而内化为自觉行为。这样就可以减少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不良行为。
4.2 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
(1)“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在信息技术课上应该多创造一些让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让他们多思、多动、多交流。在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尽情地、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更会使学生学会学习。
(2)改变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氛围。师爱是调控课堂气氛的源泉,“学源于思,情溢则思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强烈的内心体验。
(3)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比如小组积分是一种很好的激励和竞争的制度,小组成员之间既可以相互制约又可以互相帮助。组间的竞争关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被吸引过来了,不良的课堂行为也会相应的减少。
4.3 提升教师的个人魅力
爱因斯坦也曾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老师的讲解枯燥无味、晦涩难懂,学生的注意力就很难保持长久。所以,首先信息技术教师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让铅印的文字变得跃动,使课堂变得跌宕起伏,生动有趣,学生自然难以做出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
其次,教师也要学会幽默。俗话说:“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跳。”信息技术教师在调节课堂不良行为时,应该牢记学生是一个大写的人,他们有自尊。如果教师在遇见问题时,能用幽默的方式来处理,让学生在欢乐之余,有所深思,有所醒悟,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调节课堂氛围的有效手段。
4.4 施以小小的惩戒
有些不良行为只是学生犯的小错,如果老师紧抓不放,大动肝火,反而会使自己成为这场闹剧的奴隶。当善意的提醒已经不能奏效的时候,我们对学生施以小小的惩戒。
总之,课堂调控方法绝对是一门有学问的艺术,关键是要尊重被教育者,让他们用一种轻松、自然的方式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