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

来源 :安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y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没回来?”向来心无旁骛的释眉方丈微微挑动了一下眉头。
  “是的,他陪我下山后就不見了。”知客僧说,“会不会尘缘未了?”
  “不会!”释眉坚定地回答。他非常清楚,释静虽年仅二十三岁,却圆融通透,慧根极深。他早已用实际言行证明,没有什么可以动摇他向佛的诚心。这个俗名为邵平的沙弥曾是本地神童,从小学到高三,别人用了十二年,他只用了七年,原因在于他一直跳级。十五岁那年,他以H市总分第一的高考成绩考上复旦大学,而在填报志愿时,他只选择了比较冷门的预防医学。研究生毕业后,他回到家乡,进了一个叫“H市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的企业,很快便做到了副总位置,专门负责口罩、防护服等设备的生产和研发。年轻有为,前途无量,他却再次让人们震惊——这个曾经的神童出家了!面对父母的伤心欲绝,邵平说,我修身佛门,应缘向善,未尝不是功德一件。他年纪轻轻,何以如此心如磐石?释眉在为其剃度时终知其因,原来此子是个动物保护人士,他实在见不得那些成天残杀野生动物以满足饕餮的人们。
  这样的人是不会轻易还俗的。
  他去了哪里?释眉打开释静的宿舍,房间很整洁,唯桌子上几张国画显得有些凌乱。
  一副面目狰狞如死神的菊头蝠赫然纸上,让释眉不禁高宣了一声佛号。他这才想起,多才多艺的释静也是个绘画天才,他最喜欢画的就是蝙蝠,但他从未画过这种令人恐惧的蝠图,他画的大多是五福(蝠)捧寿——在五只蝙蝠中间绘一寿桃,要么就是一只飞翔的红色蝙蝠,意为洪(红)福(蝠 )齐天。
  释眉越往下翻越是触目惊心。在一个标有“H市野生动物市场”的门面前,摆放着很多已被宰杀的野生禽类,地上堆积着羽毛和内脏,满地血污。另一幅画上,刚出生的小老鼠,混着鲜红如血的酱汁儿,满满地铺在刚出炉的吐司上边,几个穿着时髦的人正在大口地嚼着。最后一张有“福寿汤”三个字,一个胖女人正在剥蝙蝠的皮,她的身旁放着一个烟雾缭绕的锅炉,餐桌上,两个妖艳的年轻女子正在用手机互相拍照,她们拍下的是从汤汁中捞出几乎骨肉分离的蝙蝠。
  “罪过,罪过。”释眉闭眼合十道。他用的是老年机,没有微信和朋友圈,但老年机里还是有这样类似的信息,他一直都不相信这是真的,可眼前释静的画说明,这一切都是真的!他似乎想起了什么,忙打开手机。因年底法事诸多,他好久都没有看信息了,一看之下瞠目结舌。H市竟出现了一种可怕的疫情,已在不断扩散,大批医护人员正从四面八方赶去。
  手机响铃打断了释眉的沉思,是释静。他让人送来了一百余只口罩。
  口罩?!释眉顿悟。释静一口气道出了自己不辞而别的原因:鉴于目前尚无药物对付这种瘟疫,防止更多人被传染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让大家都带上口罩。可惜口罩奇缺,远远满足不了疫区的需要。所以,他回到了原来的公司。由于春节临近,工人们都放假了,加之瘟疫带来的恐慌,很多人都选择了逃离,要么就是窝在家里不敢出门,给再高的加班费也没什么人愿来,因此恢复生产异常困难。最后,释静带着央求的语气说,修佛的最高境界在于济世,我们应与苍生同裳。
  “善哉善哉。”释眉即刻下令,全寺上下奔赴H市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一切听从释静指挥!
  口罩的生产工艺并不复杂,却也绝非易事,尤其是在这个特殊时期,任何一只不合格的口罩都有可能酿成一起悲剧。释静再次施展了他卓越的才能,他对每种口罩的生产加工都有一个速成的办法,经过简短培训便迅速上岗投入生产。
  火力全开,机声隆隆。释静把全体僧侣分成两班进行日夜不间断作业,他自己则负责质量检测。他忙碌得像陀螺一样一刻不停地旋转着。
  释眉总觉得哪里不对劲——释静时不时发出沉闷的咳嗽声,他不仅始终戴着口罩,还用一套防护服把自己裹得像个粽子。
  “没事吧?”释眉担心地问。
  “没事,我年轻,抵抗力强,那玩意挨不着我。”释静挥舞着胳膊说。
  禅林寺僧侣下山生产口罩的图片瞬间在网上传开,赢来一片赞誉。越来越多的企业员工被他们感动,主动回到厂里加班加点。各个车间都是火热繁忙的景象,让这个诡异的岁末不再寒冷。
  大年初一,首批三十万只口罩被生产出来了,经过消毒处理装箱后,由谁送到疫区成了公司负责人的难题。大家都累坏了,派谁都不适合,释静开着卡车上了路。
  大年初三,一条消息把所有人都击得如堕冰窟——释静在禅林寺附近的一个山洞里去世了——他因之前在东奔西跑组织人员生产中感染了病毒,后来又因为忙于指挥生产耽搁了治疗以致病入膏肓。
  洞内是一副端坐着的骸骨。洞外是两幅题了名的国画:第一幅为“白衣菩萨”,几个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露出了被口罩松紧带勒出血痕的脸;第二幅即禅林寺僧众生产口罩,名曰“众志成城”。
其他文献
秋 水  友人笔下静谧的白房子,并不像是现实中的,似乎是幻境,也似乎是某一部电影里的外景镜头。  这个景象,真是可以好好拍一部电影的,宁静恬淡的一家人,或干脆就是一个人,一个老人,一个人做饭,饮茶,读书,钓鱼,早出晚归,或不出,孤独,也并不孤独。  拍一部无声的电影,弃绝所有的嘈杂。  电影,就叫《秋水》,岁月静好的《秋水》。可是,无须伊人,即便是很久以前的秋水伊人。  有意思的是,友人不知是有意
期刊
胡兰莓  胡兰莓和一众群友在成贤中学门口集结时,保安们就提高了警惕,关闭了电动门。前几年本市出了一起精神病患者闯进校园砍伤学生的事件,上面要求加强中小学的保安力量,成贤中学的门卫换成了清一色小伙子,着制服,戴钢盔,上学和放学时还两人一组分列大门两侧,一手持盾一手持叉,为学生进出保驾护航,很得家长人心。胡兰莓一行进门,需填会客单,大家依次填了,都是学生家生,孩子在某年级某班写得清清楚楚,年轻的保安有
期刊
一幅落满尘埃而有着无数皱褶的画斜挂在一间陌生的房间中,空白的墙壁如同惨淡的梦境让人感觉无依无靠。这间屋子应该有床和椅子(或许没有)。画诉说着亲切和遥远,它的创作手法似乎证明了一种无法言表的状态,整肃而安详的情景让人怀想起生命之烛在岁月风雨中渐渐销蚀的全部过程。  在我的梦里,我和幻想先生就是在这幅画中相遇的。  我现在伫立于画上这座拱桥上,午后的阳光像温暖而虚幻的热吻抚摩着我疲倦的身躯。我望见远方
期刊
我打开音乐,客厅里欢快的音乐弥漫开来。女儿在视频里给她爸爸表演舞蹈。手机视频里,她举手、投足、旋转灵活自如,最后还劈了一字步。女儿的这一招,我昨晚偷偷在微信里告诉了先生,这是女儿刚刚学会的。女儿微微喘气,额头冒出汗珠。她顾不得休息,甜甜地祝福:“爸爸,祝您生日快乐!”  我看到先生在手机那端,亲了一下,笑着说:“女儿,爸爸祝你生日快乐!爸爸谢谢你的礼物。”我看到他话没说完,就把脸扭向一边,他的眼里
期刊
鱼贩郭大牙  有朋友听说我在写老南门街名人系列小说,便建议我将郭大牙写一写。我问:郭大牙是名人吗?朋友反问:郭大牙不是名人吗?就因为他不官不富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就因为他是一个每日在菜场里混生活的卖鱼小贩?我说:这倒不是。朋友不等我说完,又问我:你说说,在那年月里咱们老南门街,不,从咱们老南门到老北门,再到老东门到老西门,在咱们千秋古邑,提起郭大牙有不认识他,不知道他的人吗?我说:你这话说的倒是,在
期刊
一  早上六点不到,张丽就醒了。张丽是个热爱生活又迷失于生活的人。她感到奇怪,人这样贱,平时上班盼着睡懒觉没机会,现在想睡多久睡多久,却早早醒了。  每年这样大年初一的早上,她头脑中总是不自觉地冒出小时候过年的场景,妈妈一遍一遍地教她,见到塆里人都要说:恭喜您老人家好。其实后面妈妈还教了,见到老人要说,越老越健旺;见到小孩子就说,一年胜一年。但她不爱说话,所以遇到那些生活不算富足,却仍然把幸福开心
期刊
近日,一位年轻的朋友建议我写写余华,我这才意识到已经很久没有读过余华的作品了。现在想来,最后一次读余华作品,应该还是《兄弟》的上部。如此说来,现在的我其实没有写余华的资格。  但我还是接受了这位朋友的建议。这似乎有点冒险,但潜意识里,我对余华的现状显然还是有点好奇的。为了取得写余华的资格,我想,余华的书则不能不读。然而,我又不是要作一篇余华论,我也没有这样的野心,因此,我便选了相对讨巧的办法,只读
期刊
一直期待着能读到一本关于淮河的巨作。小时候,听母亲说过治淮的故事,还有那个受到毛主席接见的治淮女英雄李秀英。年轻的母亲每每说起,眼中都闪着崇拜的光。后来,我在凤阳工作的几年,曾无数次行走在淮河岸,临淮古镇,濠梁观鱼处,今天繁忙的凤阳港,新建的淮滨小镇……淮水汤汤,诉说着淮河今昔变化的传奇,淮河的治理变迁是需要一部巨著来表现的。今天读完潘小平、余同友、李云、许含章联袂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一条大河波浪
期刊
拉开窗帘,明亮的阳光涌进来,暖暖的。欣彤甩甩长发,2020年,她终于回到这个城市,開始新的生活。  小熊起床啦,想你。欣彤给他发完微信,出了房间。爸妈在餐桌旁等她吃早饭,小声议论着武汉发现的不明病毒。  管它什么病毒,我饿了。欣彤嘻嘻笑着。从今天起她不再是护士,不再转几趟车去小镇卫生院上班,不再关心打针和病患。  已经开始死人了。老爸白了她一眼。  死人了?职业敏感让欣彤止住笑,她迅速掏出手机,查
期刊
1  我得知滨海要在海底筑起一条直通韩国的隧道。得知的时间已经模糊不清,遗忘了从哪张报纸上,或者新闻,网络,又或者人群的闲谈间,对未来的胡乱憧憬中,有时,我甚至觉得那是一个人的自我杜撰,一切都是因为小娜。  面对秦丽,我把那条还未存在的海底隧道比喻成即将拉开的古老弓箭。这天,秦丽正在厨房的酒柜里翻找我们仨的高脚杯,我的屋子里就到处挤满了叮叮当当碰撞的清脆声响。这声音似乎很久远,忽略了小娜走的时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