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资源型产业是内蒙古的主导产业。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经济进入新常态,为经济的发展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梳理了内蒙古资源型产业发展的几个阶段,提出了资源型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探析在新时代推动内蒙古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25-0497-01
改革开放以来,资源型产业一直是内蒙古的主导产业,是内蒙古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自然条件是内蒙古独特的财富来源。近年来,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能够引领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国家重视工业化的重大战略机遇。资源型产业取得了蓬勃发展,为内蒙古经济总量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物极必反,仅仅依靠资源型产业发展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实施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我区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
一、内蒙古资源型产业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
首先,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国民经济经历了几次挫折,开始进入复苏和发展阶段。从白手起步,经过三大改造,以及国家大力发展重工业的机遇期。我区的资源型产业迈出了第一步。二是缓慢积累时期(1966-1978),在此期间,国内的发展重心偏离了经济发展,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同时国际形势紧张。重工业的发展已成为国家的优先实施战略。当时的资源型产业主要以钢铁和煤炭为主。在此期间,内蒙古的资源型产业进入了缓慢积累的阶段。三是稳步发展阶段(1979-1990),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就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时期,工业发展迅速。经济发展状况稳定持续高速增长。资源型产业整体保持稳定发展,工业比重逐年增加。第四是快速发展阶段(1991-2001)。在此期间,资源型产业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时期。在此期间,我们地区的资源型工业增长更快,产出规模不断扩大。五是加速发展阶段(2002-2010),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能源和原材料有限,但需求剧增,这些变化都为我区的资源型产业发展提供了重大的机遇以及发展市场和空间。资源型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也是内蒙古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重要推动因素。
二、内蒙古资源型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一)低附加值和高耗能并存
我区的大部分主要产业产品多为附加值较低,能源耗费较高的基础型的位于产业链前端的上游产品,总体产业链较短,缺乏资源精深加工能力,满足最终市场需求能力较低。在开发过程中,能耗很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很大。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首先,基础资源型产业的比例很大,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虽然我區重工业比重偏高,但缺乏先进产业,重点仍然放在原料产业上,并没有转变为深加工和增值流程的外流。其次,资源型产业的非凡发展导致产业结构异常,产业链受到破坏。从上到下不可能形成一个协调完整的产业链。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三是地区产业结构同化严重。工业生产地域没有明确分工,没有形成各具特色且紧密联系的地域分工体系,存在布点重复,盲目进行建设的现象,导致不同地区间产业趋同。
(三)区域发展不平衡
地区的发展完全取决于是否有资源。资源丰富集聚的地方,产业发展较快,资源型产业就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引擎,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增长,而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就截然不同。我区西部资源丰富,而东部和中部相比就不尽丰富,资源型产业发展相对落后。
(四)生态环境压力大
我区生态系统功能减弱,大多地区雨水少,贫水严重,环境承载能力较差。草原退化、森林破坏和荒漠化严重,都对我区的环境承载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资源开采带来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三、推动内蒙古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自主创新
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内生动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才是题中要义。只有企业成为创新的支柱,自主提高创新水平,企业才能快速成长,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构建创新体系首先要遵循系统开放原则,自身创新能力较弱,就要对外开放,吸取国内外的创新经验和资源。二就是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地区间的协作机制,创新利益共享模式,以及风险共担机制。努力推进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机制,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整合创新资源,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桥梁作用,推进政府的创新政策引领作用。三就是要构建合理的创新鼓励机制,政府要加强科技投入和技术供给以及政策优惠,市场要优胜劣汰,提高创新主体的生存能力,推动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第四,政府与市场的结合使企业成为创新的支柱,充分发挥创新的积极性。
(二)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健全的创新服务体系有助于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需要交易市场,技术服务中介和创新主体本身的参与。这就需要为企业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能够高效运行的创新服务体系。因此,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加快科技中介机构和社会化服务平台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三)深化对外开放
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在开放的环境下,积极创建合作机制,跨越国界和区域,共同发展。一就是要加强与周边产业组织的协作,各自发挥发挥区位优势以及资源优势,在基础设施、原材料以及技术支持等领域进行合作对接。跨区域的合作机制由于行政隶属的不同,就需要政府在政策方面给与支持。二就是要做好产业承接和产业转移,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进行招商引资,着力引入资源利用率较高、污染较少且技术先进的产业。旨在承接的公司可以推动整个园区的创新和发展。环境的承载能力有限,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交换经济发展。积极发展和发展循环经济,完善环境经济政策,鼓励企业环保行为,减少污染影响。
关键词: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25-0497-01
改革开放以来,资源型产业一直是内蒙古的主导产业,是内蒙古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自然条件是内蒙古独特的财富来源。近年来,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能够引领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国家重视工业化的重大战略机遇。资源型产业取得了蓬勃发展,为内蒙古经济总量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物极必反,仅仅依靠资源型产业发展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实施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我区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
一、内蒙古资源型产业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
首先,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国民经济经历了几次挫折,开始进入复苏和发展阶段。从白手起步,经过三大改造,以及国家大力发展重工业的机遇期。我区的资源型产业迈出了第一步。二是缓慢积累时期(1966-1978),在此期间,国内的发展重心偏离了经济发展,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同时国际形势紧张。重工业的发展已成为国家的优先实施战略。当时的资源型产业主要以钢铁和煤炭为主。在此期间,内蒙古的资源型产业进入了缓慢积累的阶段。三是稳步发展阶段(1979-1990),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就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时期,工业发展迅速。经济发展状况稳定持续高速增长。资源型产业整体保持稳定发展,工业比重逐年增加。第四是快速发展阶段(1991-2001)。在此期间,资源型产业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时期。在此期间,我们地区的资源型工业增长更快,产出规模不断扩大。五是加速发展阶段(2002-2010),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能源和原材料有限,但需求剧增,这些变化都为我区的资源型产业发展提供了重大的机遇以及发展市场和空间。资源型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也是内蒙古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重要推动因素。
二、内蒙古资源型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一)低附加值和高耗能并存
我区的大部分主要产业产品多为附加值较低,能源耗费较高的基础型的位于产业链前端的上游产品,总体产业链较短,缺乏资源精深加工能力,满足最终市场需求能力较低。在开发过程中,能耗很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很大。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首先,基础资源型产业的比例很大,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虽然我區重工业比重偏高,但缺乏先进产业,重点仍然放在原料产业上,并没有转变为深加工和增值流程的外流。其次,资源型产业的非凡发展导致产业结构异常,产业链受到破坏。从上到下不可能形成一个协调完整的产业链。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三是地区产业结构同化严重。工业生产地域没有明确分工,没有形成各具特色且紧密联系的地域分工体系,存在布点重复,盲目进行建设的现象,导致不同地区间产业趋同。
(三)区域发展不平衡
地区的发展完全取决于是否有资源。资源丰富集聚的地方,产业发展较快,资源型产业就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引擎,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增长,而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就截然不同。我区西部资源丰富,而东部和中部相比就不尽丰富,资源型产业发展相对落后。
(四)生态环境压力大
我区生态系统功能减弱,大多地区雨水少,贫水严重,环境承载能力较差。草原退化、森林破坏和荒漠化严重,都对我区的环境承载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资源开采带来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三、推动内蒙古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自主创新
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内生动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才是题中要义。只有企业成为创新的支柱,自主提高创新水平,企业才能快速成长,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构建创新体系首先要遵循系统开放原则,自身创新能力较弱,就要对外开放,吸取国内外的创新经验和资源。二就是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地区间的协作机制,创新利益共享模式,以及风险共担机制。努力推进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机制,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整合创新资源,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桥梁作用,推进政府的创新政策引领作用。三就是要构建合理的创新鼓励机制,政府要加强科技投入和技术供给以及政策优惠,市场要优胜劣汰,提高创新主体的生存能力,推动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第四,政府与市场的结合使企业成为创新的支柱,充分发挥创新的积极性。
(二)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健全的创新服务体系有助于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需要交易市场,技术服务中介和创新主体本身的参与。这就需要为企业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能够高效运行的创新服务体系。因此,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加快科技中介机构和社会化服务平台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三)深化对外开放
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在开放的环境下,积极创建合作机制,跨越国界和区域,共同发展。一就是要加强与周边产业组织的协作,各自发挥发挥区位优势以及资源优势,在基础设施、原材料以及技术支持等领域进行合作对接。跨区域的合作机制由于行政隶属的不同,就需要政府在政策方面给与支持。二就是要做好产业承接和产业转移,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进行招商引资,着力引入资源利用率较高、污染较少且技术先进的产业。旨在承接的公司可以推动整个园区的创新和发展。环境的承载能力有限,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交换经济发展。积极发展和发展循环经济,完善环境经济政策,鼓励企业环保行为,减少污染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