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广播对经典文艺作品的再创新

来源 :中国广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0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广播文艺专题节目在展现经典文艺作品方面独具魅力。本文认为广播文艺专题节目在重现文艺经典过程中,应当寻找新角度、加入新元素、通过新形式并赋予经典以新的现实意义,从而将经典文艺作品做出新意,以符合当代审美。
  【关键词】经典文艺作品 广播文艺专题 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化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传播。广播文艺节目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这一使命。在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中,灿若星辰的中外经典文艺作品是其精华所在,也是广播文艺节目中听众所喜闻乐见的内容。
  广播文艺专题节目包括:音乐专题、曲艺专题、戏曲专题、文学专题、综合性专题等。其节目以文艺作品的录音为素材,以文字解说、作品介绍和评述为重要组成内容制作而成。它融新聞的纪实性与文艺的欣赏性于一体,深受广大听众青睐。而在每年都会涌现出的大量以经典文艺作品为主要内容的广播文艺专题节目中,怎样做出新意?既能汲取前人的艺术营养,又能表达当下时代的诉求,是广播文艺编辑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经典文艺作品的魅力
  (一)思想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对经典作品的特质和功能进行了精辟阐释:“经典通过主题内蕴、人物塑造、情感建构、意境营造、语言修辞等,容纳了深刻流动的心灵世界和鲜活丰满的本真生命,包含了历史、文化、人性的内涵,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此才能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①比如京剧《三娘教子》讲述了薛广之妾王氏与仆人薛保在家遇变故的情况下,用心教养薛广之子的故事。仁、义、礼、孝、信在这部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王氏的贤惠善良、吃苦耐劳,义仆薛保的正直热心、一诺千金,体现了朴素的传统美德,而这正是《三娘教子》几百年常演不衰的重要原因。
  (二)艺术价值
  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文艺创作中,之所以会有一些作品能够成为公认的经典,是因为这些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娴熟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审美风范,代表了当时文艺创作的最高水平。正因为如此,它们在经历了时间的筛选和历史的考验之后能够流传下来,广为人知,并在文艺发展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和较大的影响。
  从古典民乐《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到现代国乐《二泉映月》《春节序曲》;从经典名曲《惊愕交响曲》《蓝色多瑙河》到近现代交响曲《自新大陆》《大地之歌》;从京昆老戏《牡丹亭》《贵妃醉酒》到新编戏曲《刘巧儿》《花木兰》,它们蕴含着丰厚的精神内涵,陶冶着大众情操。
  每当遇到文化名人的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日,相关的经典文艺作品常常会出现在听众耳畔,经典文艺作品伴随着这些难忘的记忆代代相传。
  二、广播文艺专题如何将经典文艺作品做出新意
  (一)深入透彻了解作品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因为它有一种能够体现人类精神的力量,并给人以艺术享受,具有永久的存在价值。如果对这种艺术价值不够了解或停留在浅层次的认知上,那么创新就失去了坚实的根基,无法体现出经典的意义。因此,广播文艺编辑在创新之前,首先要对经典文艺作品进行深入透彻的了解。
  获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15年度音乐节目一等奖的专题作品——《寻根“黄河大合唱”》就很好地做到了“温故”而创新。凝聚中华民族之魂的经典史诗性作品《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日战争年代,2015年恰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寻根“黄河大合唱”》的主创人员提前好几个月策划、采访。除了阅读大量《黄河大合唱》的相关资料,主创人员还采访了很多与《黄河大合唱》有深厚渊源的人,比如词作者光未然和曲作者冼星海的后人、指挥过上千场《黄河大合唱》的著名指挥家严良堃和1975版《黄河大合唱》中《黄河怨》的演唱者、著名歌唱家郭淑珍等。主创人员在北京、天津、广州等地现场观摩了4场不同团体的《黄河大合唱》演出,对《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创作故事、深刻内涵、艺术魅力等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发掘这部常演不衰的经典作品的现实意义,讲好《黄河大合唱》的动人故事。
  (二)如何创新展现经典作品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我们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伟大时代中,作为时代的歌者,决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经典文艺作品在广播文艺节目中的再创作一定要有新的感悟、新的视角,才能符合当下听众的审美。
  1.寻找新角度
  广播文艺节目的角度,是指记者或编辑写作时选取和表现节目内容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同样的节目内容,因为角度不同,呈现出的内容、表达出的意义也会不同。一名优秀的文艺编辑,总是力求选择最佳的角度来表现节目的主题。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经过一定时期的沉淀,形成共识,人们就往往会从某一固定的视角去认识它、解释它,长此以往会陷入一个简单固定的思维模式。而新角度的寻找是思想深度的一次掘进,是认识问题的另一个新境界。打破旧有的思维,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已经被大家所熟知的经典文艺作品,或许可以从中寻找到一些还未被人们所认识的新内容,从而加深人们对经典的深刻理解,并让那些已经被人们所熟悉的经典以新的面貌示人,创造出新的好奇点。这样的创作才能使广播文艺专题节目对经典的再现更有意义。
  2014年是京韵大鼓大师骆玉笙先生诞辰100周年。天津广播电视台特别制作了专题节目《鼓韵百年话沧桑——“鼓王”骆玉笙和她的传奇之鼓》。节目中并没有简单地讲述骆玉笙的生平,而是巧妙地选择了以伴随骆玉笙获得无数荣誉的书鼓的角度,通过百年“神鼓”追忆这位声腔大师。特别的角度给听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2.加入新元素
  广播只有声音,没有文字和图像,听众长时间收听,注意力极易分散。而且广播传播稍纵即逝,信息的储存性差,节目若没有较强的吸引力,很难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在目前大多数听众喜欢节奏多变、形式多样的节目的大环境下,在广播文艺专题节目中运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节目处理,在听众熟悉的节目表现方式中加入新的元素,将会给听众带来新的体验。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制作的《“盛世迎春”新春文艺大联播——名篇美文赞春天》是一个长度为45分钟的文学欣赏类节目。编辑选取了著名播音员、主持人朗诵的古今中国赞颂春天的诗篇,比如:为了表现唐宋名篇《惠崇春江晚景》《春江花月夜》、散文《三月桃花水》《春天遂想起》等,别出心裁地从童声演唱的“谷建芬古诗词歌曲20首”中选择了《春晓》《村居》《登鹳雀楼》等歌曲穿插在朗诵的诗歌、散文中,既不偏离“名篇美文赞春天”的主题,又增加了音乐、童声的元素,使节目动静相宜,极具欣赏性。
  3.寻求新形式
  文艺发展到今天,不仅门类繁多、丰富多彩,而且呈现出各种艺术形式交叉融合的态势。不同样态、不同时期的艺术形式相互借鉴,在文艺样式交汇融合中不断有新的探索创新。经典文艺作品在广播文艺专题节目中的再创作也要寻求形式上的创新。对于广播文艺编辑来说,通过节目形式的创新,能够赋予作品与众不同的特质,体现卓尔不凡的艺术价值。
  比如:获得2013~2014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文艺类奖项的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制作的专题节目《一首歌和一个民族》,从一个赫哲族老人的视角,讲述了《乌苏里船歌》鲜为人知的故事和赫哲族人民原始、热烈、快活、浪漫的生活。节目打破了以往播音员、主持人播讲或记者口播串联节目的形式,而是由播音员扮演一位赫哲族老人,将《乌苏里船歌》的故事串讲起来。这一新鲜的表现形式将广播剧的表现手法融入到音乐专题中,增加了节目的表现力、趣味性,带给听众全新的感受。
  4.表达现实意义
  经典文艺作品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梦想,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思想深度、文化厚度和精神高度。它们经过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过时,更不会因为岁月的更替而褪色。现实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历史镜鉴的启迪。广播文艺节目对经典文艺作品的再创作不能只停留在对作品的介绍、赏析上,而是要结合作品当下的现实意义,彰显文艺作品所发挥的启迪、引领、激励、提升作用,影响当代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11年度戏曲曲艺一等奖作品《周末的<牡丹亭>》聚焦了周末的这样几个场景:清华大学学生学唱《牡丹亭》、全新创编的皇家粮仓厅堂版《牡丹亭》演出以及70多岁的昆曲名旦沈世华教学生唱《牡丹亭》。节目的最后,记者简洁地总结:“在这样一个周末,几个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但都有昆曲《牡丹亭》和他们在一起。”节目让大约600年历史的《牡丹亭》穿越时空与热爱昆曲的年轻人结合在一起,把充满魅力的唱腔与现代的表现手法完美融合。既致敬经典,又凸显了主人公追寻幸福美好生活、为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余热的精神追求。
  三、创新要把握度
  经典需要传颂。通过大众化、流行化的创新,让经典文艺作品与时俱进、接地气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从而激发更多人对经典文化、传统文化的热爱,增进国人的文化自信。然而近年来,在网络上流行一股恶搞经典文艺作品的不良之风,不仅大量断章取义式地篡改原作品,而且歪曲作品原有的主题思想,以媚俗、夸张、搞笑为主、引诱网民围观、传播,带来了极其负面的影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8年3月22日下发通知,进一步规范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秩序。“通知要求,所有节目网站不得制作、传播歪曲、恶搞、丑化经典文艺作品的节目,不得擅自对经典文艺作品、广播影视节目、网络原创视听节目作重新剪辑、重新配音、重配字幕,不得截取若干节目片段拼接成新节目播出,不得传播编辑后篡改原意产生歧义的作品节目片段。”②
  因此,广播文艺专题要引以为戒,创新要把握合理的度,不能断章取义、恶搞炒作、歪曲解读和恶意理解经典文艺作品,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承经典,让经典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感染更多人。
  四、结语
  在一百年的发展中,广播文艺节目形式逐步更新、内容日渐丰富,艺术水準不断上升,听众的艺术修养和欣赏水平也随之提高;反过来,听众审美素质的提高,也对广播文艺节目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经典文艺作品始终闪耀着光芒,被一遍遍地重温。这种重温在广播文艺专题节目中不能一成不变、墨守成规。时代在飞速地前进,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广播文艺节目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更新观念,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运用新手段、新形式,让经典文艺作品这杯陈年美酒永远散发醇厚之香。
  注释
  ①《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新华网,2016年11月30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1/30/c_1120025319.htm.
  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部门:网站不得擅自重新剪辑经典文艺作品》,新华网,2018年3月22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3/22/c_1122577762.htm.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
其他文献
本文从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新闻广播的采编实践入手,论述了《靠近你,温暖我》《新闻故事》《军情观察》等节目在新闻类短音频制作方面的经验,即节目要具备短音频的潜质和品相,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