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品课是一门培养学生从小具有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有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专设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增强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通过多年教育教学实践,我认识到要使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必须同社会实际想结合,充分发挥本地区的社会教育优势,增强教育的可信性和亲切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一、联系社会,补充生动的教学内容,促进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
思品课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宣传和提倡某种道德观点,培养学生的某种道德情感为目的。如何让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明理上升到导行。这光靠课文内容的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进一步充实教育内容,充分运用学生生活中和现实社会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和事来教育学生。如在上《劳动光荣、懒惰可耻》这一课时,我首先通过学习课文中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在脑中建立起:“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观念。为了深化这一观念,我特地邀请了学校所在地附近一个村的种粮大户走上讲台,介绍他通过劳动致富,过上幸福生活的亲身经历。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在课外去收集更多的相关文章来阅读、学习、讨论。学生通过书本的学习,加上扩展阅读和当面听取先进人物的讲解,接受语重心长的教育,就会在心灵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为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
二、联系社会,采用灵活的教育方式,增进学生的道德意志教育
现代农村儿童除了儿童的一般特征 外,还带有一些时代特点,如:视野开阔,兴趣广泛,有的依赖父母而任性独尊,有的想学习又怕吃苦,有的留守在家隔代管教,缺少父爱、母爱,性情孤僻,等等。针对这些特点,除了在教学中抓好重点,明确目标外,还必须联系实际,改变教育形式、方法,把学校教育和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如在学《不乱花零用钱》一课,我尝试把学校、家庭和社会结合起来——建立红领巾银行,让学生把多余的零花钱存入小银行,每周末进行统计。小银行接受家长的指导和监督。每学期结束,老师与家长对学生进行较全面的评估,先进学生记入荣誉册。实践告诉我,家庭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取得社会的支持并采取灵活的教育方式,是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同时,组织学生关心留守儿童,周末和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学习,让留守儿童的周末也能愉快幸福。
三、联系社会,注意教育过程的有机延伸,推动学生道德观念的树立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通过社会活动能使学生更易懂得道理,认识更深远,同时推动学生道德观念的树立。
1、参观访问。组织学生访问参观是思品教育延伸的一个重要手段。社会是个大舞台,多姿多彩,万象众生,学生走出校门,走出課堂,来到田野,来到广场,来到山川,来到河流,去看一看,去听一听,去摸一摸,去做一做,在新奇中会有更大的收获。这种收获是课堂上很难得到的,因此这样参观活动在思品课教学中需要大力采用。比如:我在上《祖国在前进》一文时,带领学生去勤俭村,请村支书向学生介绍村民建国社的生活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村民劳动致富的事例,然后带领学生参观了双滩电站、建筑公司、街道设施、村道水泥公路,等等。学生在活动中,亲眼目睹了家乡的巨变,增强了学生长大为振兴家乡作贡献的决心,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党和政府好的政策的了解,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2、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学贵实践。思品课毕竟是思想品德和人生观的教育教材,真正要达到“知、情、意、行”有机统一的要求,就必须通过一些环节让学生把思品课的内容进行内化,将“品德知识”转化为“道德情感”,进而深化为“情感意志”,最后化为“道德行为”。只有学生思品课教育内容落到到自己日常生活行为之中,思品课的教育目的才算达到,因此,要多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增加他们的内心体验是思想品德教育贯彻执行的必要措施。在学了《关心体贴父母》一课后,我让学生回家做父母的小助手,做一些诸如扫地、倒垃圾、擦桌椅等家务劳动,并实行“模范学生”的评比活动。渐渐地,学生对父母关心多了,又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
总之,小学思品课教育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而是要结合社会实际,让学生融入社会中,把课堂学的思品知识转化为自觉行为。
(四川平昌县云台小学)
一、联系社会,补充生动的教学内容,促进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
思品课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宣传和提倡某种道德观点,培养学生的某种道德情感为目的。如何让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明理上升到导行。这光靠课文内容的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进一步充实教育内容,充分运用学生生活中和现实社会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和事来教育学生。如在上《劳动光荣、懒惰可耻》这一课时,我首先通过学习课文中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在脑中建立起:“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观念。为了深化这一观念,我特地邀请了学校所在地附近一个村的种粮大户走上讲台,介绍他通过劳动致富,过上幸福生活的亲身经历。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在课外去收集更多的相关文章来阅读、学习、讨论。学生通过书本的学习,加上扩展阅读和当面听取先进人物的讲解,接受语重心长的教育,就会在心灵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为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
二、联系社会,采用灵活的教育方式,增进学生的道德意志教育
现代农村儿童除了儿童的一般特征 外,还带有一些时代特点,如:视野开阔,兴趣广泛,有的依赖父母而任性独尊,有的想学习又怕吃苦,有的留守在家隔代管教,缺少父爱、母爱,性情孤僻,等等。针对这些特点,除了在教学中抓好重点,明确目标外,还必须联系实际,改变教育形式、方法,把学校教育和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如在学《不乱花零用钱》一课,我尝试把学校、家庭和社会结合起来——建立红领巾银行,让学生把多余的零花钱存入小银行,每周末进行统计。小银行接受家长的指导和监督。每学期结束,老师与家长对学生进行较全面的评估,先进学生记入荣誉册。实践告诉我,家庭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取得社会的支持并采取灵活的教育方式,是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同时,组织学生关心留守儿童,周末和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学习,让留守儿童的周末也能愉快幸福。
三、联系社会,注意教育过程的有机延伸,推动学生道德观念的树立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通过社会活动能使学生更易懂得道理,认识更深远,同时推动学生道德观念的树立。
1、参观访问。组织学生访问参观是思品教育延伸的一个重要手段。社会是个大舞台,多姿多彩,万象众生,学生走出校门,走出課堂,来到田野,来到广场,来到山川,来到河流,去看一看,去听一听,去摸一摸,去做一做,在新奇中会有更大的收获。这种收获是课堂上很难得到的,因此这样参观活动在思品课教学中需要大力采用。比如:我在上《祖国在前进》一文时,带领学生去勤俭村,请村支书向学生介绍村民建国社的生活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村民劳动致富的事例,然后带领学生参观了双滩电站、建筑公司、街道设施、村道水泥公路,等等。学生在活动中,亲眼目睹了家乡的巨变,增强了学生长大为振兴家乡作贡献的决心,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党和政府好的政策的了解,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2、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学贵实践。思品课毕竟是思想品德和人生观的教育教材,真正要达到“知、情、意、行”有机统一的要求,就必须通过一些环节让学生把思品课的内容进行内化,将“品德知识”转化为“道德情感”,进而深化为“情感意志”,最后化为“道德行为”。只有学生思品课教育内容落到到自己日常生活行为之中,思品课的教育目的才算达到,因此,要多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增加他们的内心体验是思想品德教育贯彻执行的必要措施。在学了《关心体贴父母》一课后,我让学生回家做父母的小助手,做一些诸如扫地、倒垃圾、擦桌椅等家务劳动,并实行“模范学生”的评比活动。渐渐地,学生对父母关心多了,又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
总之,小学思品课教育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而是要结合社会实际,让学生融入社会中,把课堂学的思品知识转化为自觉行为。
(四川平昌县云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