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品课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w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品课是一门培养学生从小具有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有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专设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增强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通过多年教育教学实践,我认识到要使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必须同社会实际想结合,充分发挥本地区的社会教育优势,增强教育的可信性和亲切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一、联系社会,补充生动的教学内容,促进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
  思品课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宣传和提倡某种道德观点,培养学生的某种道德情感为目的。如何让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明理上升到导行。这光靠课文内容的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进一步充实教育内容,充分运用学生生活中和现实社会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和事来教育学生。如在上《劳动光荣、懒惰可耻》这一课时,我首先通过学习课文中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在脑中建立起:“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观念。为了深化这一观念,我特地邀请了学校所在地附近一个村的种粮大户走上讲台,介绍他通过劳动致富,过上幸福生活的亲身经历。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在课外去收集更多的相关文章来阅读、学习、讨论。学生通过书本的学习,加上扩展阅读和当面听取先进人物的讲解,接受语重心长的教育,就会在心灵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为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
  二、联系社会,采用灵活的教育方式,增进学生的道德意志教育
  现代农村儿童除了儿童的一般特征 外,还带有一些时代特点,如:视野开阔,兴趣广泛,有的依赖父母而任性独尊,有的想学习又怕吃苦,有的留守在家隔代管教,缺少父爱、母爱,性情孤僻,等等。针对这些特点,除了在教学中抓好重点,明确目标外,还必须联系实际,改变教育形式、方法,把学校教育和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如在学《不乱花零用钱》一课,我尝试把学校、家庭和社会结合起来——建立红领巾银行,让学生把多余的零花钱存入小银行,每周末进行统计。小银行接受家长的指导和监督。每学期结束,老师与家长对学生进行较全面的评估,先进学生记入荣誉册。实践告诉我,家庭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取得社会的支持并采取灵活的教育方式,是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同时,组织学生关心留守儿童,周末和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学习,让留守儿童的周末也能愉快幸福。
  三、联系社会,注意教育过程的有机延伸,推动学生道德观念的树立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通过社会活动能使学生更易懂得道理,认识更深远,同时推动学生道德观念的树立。
  1、参观访问。组织学生访问参观是思品教育延伸的一个重要手段。社会是个大舞台,多姿多彩,万象众生,学生走出校门,走出課堂,来到田野,来到广场,来到山川,来到河流,去看一看,去听一听,去摸一摸,去做一做,在新奇中会有更大的收获。这种收获是课堂上很难得到的,因此这样参观活动在思品课教学中需要大力采用。比如:我在上《祖国在前进》一文时,带领学生去勤俭村,请村支书向学生介绍村民建国社的生活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村民劳动致富的事例,然后带领学生参观了双滩电站、建筑公司、街道设施、村道水泥公路,等等。学生在活动中,亲眼目睹了家乡的巨变,增强了学生长大为振兴家乡作贡献的决心,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党和政府好的政策的了解,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2、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学贵实践。思品课毕竟是思想品德和人生观的教育教材,真正要达到“知、情、意、行”有机统一的要求,就必须通过一些环节让学生把思品课的内容进行内化,将“品德知识”转化为“道德情感”,进而深化为“情感意志”,最后化为“道德行为”。只有学生思品课教育内容落到到自己日常生活行为之中,思品课的教育目的才算达到,因此,要多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增加他们的内心体验是思想品德教育贯彻执行的必要措施。在学了《关心体贴父母》一课后,我让学生回家做父母的小助手,做一些诸如扫地、倒垃圾、擦桌椅等家务劳动,并实行“模范学生”的评比活动。渐渐地,学生对父母关心多了,又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
  总之,小学思品课教育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而是要结合社会实际,让学生融入社会中,把课堂学的思品知识转化为自觉行为。
  (四川平昌县云台小学)
其他文献
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情境可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认知任务之中,激发他们的认知内驱力,从而引发其解决问题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以提高阅读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去创设问题情境呢?  一、问题情境创设要有针对性  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基于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着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利用这些知识作为情境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只有问题结构与学生
期刊
物理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应用学科之一。一直以来,大部分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应用计算题的完成始终是他们的难点,特别是在考试过程中,应用计算题更是令不少学生望而却步,成了相当一部分学生深感头痛的问题。  打开他们的试卷来看,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大部分学生能比较顺利的完成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等题的同时,应用计算题的完成却有些勉强,错误率较高。然而,应用计算题往往又是物理学科的重中之重,所占比例相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这里强调的就是在课堂上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可以通过语文教学中的作品欣赏、情境体验、故事联想、思维拓展等教学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  更重要的是在语文教学中加大人文性的教育,情感生活宣泄,心理上的整合,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情动而辞发”,这是对课堂语文教学的提出的基本要求。  一、
期刊
英语素质教育的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然而,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做到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教学是构建素质教育的重点,它要求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大纲,要求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通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目标教
期刊
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基于这一新数学教学理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改革或创新我们的数学教学方法。  一、“探究-主体参与型”教学方法  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学模式。其指导思想在于: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创造与发展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
期刊
语感被认为是一种类似直觉、自然的感觉,是掌握语言习惯的一个较高级的阶段。从语言学角度看,语感是语言的社会变体——言语直接作用于让人的各种语言感觉器官,使人脑产生对言语现象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语感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跟人的语言实践活动密切相关,语言实践对感觉器官的工作提出的要求不同,通常在相当程度上改变感觉器官的机能状况。  学生在外语学习的听力训练中产生的听辨能力,在阅读训练中产生的阅读能力,都是在
期刊
我们从多年的教学体验中认识到:学生普遍听力理解能力较弱。有哪些因素影响着听力理解呢?本文试图揭示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主要障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攻克对策。  一、障碍因素  根据我们的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诸多障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素质因素。许多学生在听音过程中,心理状态不佳,常常一开始听就出现难以抑制的紧张感,这就导致暂时陛精神抑制——大脑对声波信号反应迟钝,主观判断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然而初中语文教学长期采用“课堂课外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围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忽视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束缚,表现出厌学的情绪。  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增“趣”添“味”是一种很有实效的做法。它能刺激学生
期刊
旧的教学方法,阻碍和限制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阻碍和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扬弃旧的教学方法,要提高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科学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的,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科学有效,学生就可以更多、更快、更灵活地掌握知识,就可以较快地提高阅读文章、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文言文教学,对于
期刊
摘要:少年儿童阶段是人生吸收精神营养的最佳时期,在这样一个黄金时期,我们把人类文化的精品,把最优秀的文章精心选择后推荐给孩子,引导他们去阅读,这意味着学生从人生一起步就与最精粹的文本对话,与最杰出的人物、最高尚的灵魂对话。 开展切实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竞赛活动。   关键词:选编书目 有效 指导 读书活动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语文能力是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形成的,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