汞暴露对草鱼器官组织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来源 :中国水产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ali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测定暴露于不同汞离子质量浓度(0mg/L、0.05mg/L、0.10mg/L、0.15mg/L、0.20mg/L、0.25mg/L)下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a)血清、鳃、肝胰脏、脾、肾脏和肌肉等组织器官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KP)活性。研究目的在于评价汞离子对草鱼生理代谢的影响。暴露周期为21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血清AKP活性在0.05mg/L、0.10mg/L和0.15mg/L汞暴露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在0.20mg/L、
其他文献
针对管道漏点定位问题,研制出了一套基于快速傅立叶变换的相关分析法管道泄漏点定位系统.采用水声传感器捕获泄漏点水声信号;并对信号进行放大、带通滤波处理;应用LabVIEW语
晚清贵州独山籍著名教育家、学者莫与俦,20岁—59岁曾在独山及周边长期从事教育教学活动,59岁后改任遵义府学教授,此后一直在遵义任教长达19年,直至79岁终老任上。莫与俦一生
运用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的染色方法,对出膜后第l-44天(days post-hatch,dph)的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黏膜免疫组织的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白细胞在黏膜免疫组织出现
学界持续半个多世纪的邓恩铭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以专题形式回顾了邓恩铭生平情况考证研究、社会关系及其比较研究、当选中共一大代表研究、文献整理及思想研究
从鲷科鱼类中黄鳍鲷(Sparus latus)、黑鲷(S.macrocephalus)、真鲷(Pagrosomus major)和平鲷(Rhabdosargus sarba)的线粒体DNA扩增出约430 bp的细胞色素b(Cytb)基因,经Clasta
对冯至的叙事诗《蚕马》进行分析,试图寻找冯至在对《女化蚕》这一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进行故事新编时的“新”。结合各种诗学,运用分析法,对其中诗节进行解读,从《蚕马》具有
基于信息熵提出路径熵的概念,分别建立实际路径熵、最大路径熵及相对路径熵计算模型;指出路径熵量度水流对路径选择的不确定性,最大熵反映系统潜在的最大可靠性,相对路径熵量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