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了该校软件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实践的成功案例,总结出“双三位一体”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以学生为主体,学校、企业、市场三要素为一体的培养模式和以学生为主体,校内教师、企业教师结合企业实际项目案例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 双三位一体 软件专业 高职
[作者简介]李良(1976- ),男,安徽泰和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系副主任,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数据库技术。(江苏 南京 21116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重点规划课题“创新创业教育与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结合的操作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0CX140)、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大学科技园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1JSJG324)和2012年度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课题“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JMZ22012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035-02
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软件技术类专业,但很多学生并没有如愿进入软件行业。用人单位认为高职院校学科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的软件人才与企业对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要求相去甚远。这几年,软件服务外包业务发展迅猛,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产值和用工人数急速增加,高职院校应该抓住发展的机遇,与软件企业共同探索和创新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通过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的高度融合,使人才的培养直接面对企业需求,更具有针对性,也使学生更容易把理论学习应用到实践训练之中去,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软件人才,对提高软件专业的学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实践
为了培养符合软件企业需要的人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一直在探索适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我院与软件企业直接合作,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实现互利双赢和发展,实现校企在人才培养中的大融合,实现学院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以下是我院软件技术专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成功的合作实践:
1.园区企业参与课程嵌入教学的模式。我院与南京白下区政府共同打造“光华科技产业园”,2010年一期项目完工,现入驻企业近60家,我院信息技术系和入住产业园的南京乐游游软件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乐游游定向培养班”项目组,负责学生的动员、组织、生活、教学安排。以企业实际项目案例进行教学实训和学习,融合“JAVA高级编程”“JSP网站开发”“Oracle数据库应用”等核心课程进行实践教学,充分体现工学结合、“做—学—教”一体化的课改思路;推行“双导师”制,每门课程我院选派一位教师完成基础教学,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专家进行项目化授课,我院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助指导;校内教师可在参与项目案例化教学的过程中,学习企业项目开发经验,进行教学知识储备和应用技能的自我更新。对于我院来说,该合作模式的优势为校企零距离融合,产业园在我院光华校区,学生也从江宁校区搬到光华校区居住、学习。光华校区配备了专用机房,固定分配给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使用。企业不用投入设备,只要将项目案例环境转移到教室,实现项目到教学的转化即可,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实训也都很方便。企业教师因校企零距离,上课较为便利,上课过程中又采用“双导师”制,共同完成教学工作,上课形式也较为灵活,因而对自身企业工作影响较小。企业又可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挑选优秀学生进入公司实习和工作,这种合作模式因此获得合作企业的认可和支持。但该模式目前也有不太理想的地方,主要是产业园一期入驻企业数量不多,从事软件开发的企业只有10多家,并且规模也不很大,因而吸纳能力有限,目前参与教学的两个班只有不到20%的学生被乐游游公司选中,准备录用为正式员工。
2.毕业季冠名班岗前培训教学的模式。我院与睿泰科技合作,在信息技术系毕业班成立“睿泰科技冠名班”,对学生进行免费培训,目标是培养软件测试人才。选中的大三毕业班学生,在11月份完成教学计划内的课程后,留校进行为期3个月的岗前培训。学院配备专用机房,固定分配给冠名班的学生使用,培训教师由企业外派,费用由企业承担。培训课程由企业设定,包含企业实际项目案例训练。培训合格后,学生到睿泰科技顶岗实习,实习合格的学生由企业留用,毕业后成为企业正式员工。该合作模式的优势是学院成本较低,主要提供场所和计算机等设备。因培训地点在本校,参加培训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都感觉很便利。学生经过3个月的岗前培训,专业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基本上都可达到企业要求,可成为企业正式员工。企业将岗前培训转移到学校,减少了场地和设备投资,节约了大量培训成本,学生也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但该模式也有一些不足,例如,企业对学生进行免费培训,且没有义务的约束,培训后一些学生不到该企业工作,企业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这也对后期能否继续合作打了个问号;另外,企业只是后期才参与到教学中来并且需要对学生进行选拔,因而只有部分学生受益。
3.订单班模式。我院与中软国际合作,成立“中软国际订单班”,采用“2+1”教学模式,即两年校内教学,一年企业顶岗实习,考核合格的学生毕业后正式成为企业员工。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法、评估方法等在内的人才培养计划。两年的校内教学,企业也全程参与,专业核心课程以及企业文化等素质课程均由企业教师讲授。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本企业用人规划确定在我院的订单班主要培养Java方向程序设计人员,全程贯穿项目案例化教学,校内教师完成基础素质教学,并配合企业教师在项目案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辅助指导。该合作模式的优势是,在三年的学生培养过程中企业全程介入,并采用项目案例化教学,教学效果好,人才培养质量高。由于企业在前期的人才培养计划上就开始介入,课程设置符合企业要求,培养过程中穿插企业文化课程以及多样化的企业讲座和活动,学生对公司有了较好的了解,有文化认同感。企业全程贯穿项目案例化教学,学生对工作过程也有较好理解,专业技能也能达到较好的水平,对后期的顶岗实习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校通过订单班模式,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培养目标更明确,符合市场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企业专家的项目案例化教学弥补了校内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培养的学生水平更高,更能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校内教师在参与订单班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可与企业教师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该模式优势非常明显,主要不足之处是订单班的学生学费高于普通班的学生。
二、高职软件专业“双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经过这几年我院在软件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中的积极探索,笔者总结了“双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见图1)。
1.以学生为主体,学校、企业、市场三要素为一体的培养模式。市场有需求是我们进行人才培养的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校与企业合作,根据市场发展需求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设置专业并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内容。学校和企业根据制订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学生。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工作,与企业一起面向市场,为社会服务,满足人们的市场需求(见图2)。学校只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只有学校、企业、市场三要素的充分结合,高职院校才有可能培养出满足市场、企业需求的技能型软件人才。企业比学校更了解市场需求,它们对市场的变化更敏感,更了解前沿技术和技术发展方向,因而高职院校为实现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必须和企业紧密合作,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依托企业市场化实战经验,利用自己的办学优势培养学生。这样培养的学生才有优势,更能满足企业和市场需要。
2.以学生为主体,校内教师、企业教师结合企业实际项目案例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企业教师和校内教师需要多交流和协作,充分利用企业教师的项目实战经验和校内教师的教学经验,共同完成教学工作。专业核心课程可多采用项目案例化教学,选择适合教学的企业项目,进行案例化,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模块化分解,为了方便教师讲解和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需要细化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确定重点、难点等内容。通过对项目案例和知识点的分析,确定教学的内容、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以及最后的考核形式和学生评价方法。教学过程中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开发等教学内容,并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见图3)。
[参考文献]
[1]王风茂,郑永果.高职院校软件服务外包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1(27).
[2]张伟萍.高校与企业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23).
[3]刘鸫根,陈侃贞.高职院校“订单+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14).
[关键词]校企合作 双三位一体 软件专业 高职
[作者简介]李良(1976- ),男,安徽泰和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系副主任,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数据库技术。(江苏 南京 21116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重点规划课题“创新创业教育与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结合的操作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0CX140)、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大学科技园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1JSJG324)和2012年度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课题“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JMZ22012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035-02
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软件技术类专业,但很多学生并没有如愿进入软件行业。用人单位认为高职院校学科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的软件人才与企业对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要求相去甚远。这几年,软件服务外包业务发展迅猛,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产值和用工人数急速增加,高职院校应该抓住发展的机遇,与软件企业共同探索和创新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通过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的高度融合,使人才的培养直接面对企业需求,更具有针对性,也使学生更容易把理论学习应用到实践训练之中去,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软件人才,对提高软件专业的学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实践
为了培养符合软件企业需要的人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一直在探索适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我院与软件企业直接合作,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实现互利双赢和发展,实现校企在人才培养中的大融合,实现学院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以下是我院软件技术专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成功的合作实践:
1.园区企业参与课程嵌入教学的模式。我院与南京白下区政府共同打造“光华科技产业园”,2010年一期项目完工,现入驻企业近60家,我院信息技术系和入住产业园的南京乐游游软件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乐游游定向培养班”项目组,负责学生的动员、组织、生活、教学安排。以企业实际项目案例进行教学实训和学习,融合“JAVA高级编程”“JSP网站开发”“Oracle数据库应用”等核心课程进行实践教学,充分体现工学结合、“做—学—教”一体化的课改思路;推行“双导师”制,每门课程我院选派一位教师完成基础教学,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专家进行项目化授课,我院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助指导;校内教师可在参与项目案例化教学的过程中,学习企业项目开发经验,进行教学知识储备和应用技能的自我更新。对于我院来说,该合作模式的优势为校企零距离融合,产业园在我院光华校区,学生也从江宁校区搬到光华校区居住、学习。光华校区配备了专用机房,固定分配给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使用。企业不用投入设备,只要将项目案例环境转移到教室,实现项目到教学的转化即可,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实训也都很方便。企业教师因校企零距离,上课较为便利,上课过程中又采用“双导师”制,共同完成教学工作,上课形式也较为灵活,因而对自身企业工作影响较小。企业又可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挑选优秀学生进入公司实习和工作,这种合作模式因此获得合作企业的认可和支持。但该模式目前也有不太理想的地方,主要是产业园一期入驻企业数量不多,从事软件开发的企业只有10多家,并且规模也不很大,因而吸纳能力有限,目前参与教学的两个班只有不到20%的学生被乐游游公司选中,准备录用为正式员工。
2.毕业季冠名班岗前培训教学的模式。我院与睿泰科技合作,在信息技术系毕业班成立“睿泰科技冠名班”,对学生进行免费培训,目标是培养软件测试人才。选中的大三毕业班学生,在11月份完成教学计划内的课程后,留校进行为期3个月的岗前培训。学院配备专用机房,固定分配给冠名班的学生使用,培训教师由企业外派,费用由企业承担。培训课程由企业设定,包含企业实际项目案例训练。培训合格后,学生到睿泰科技顶岗实习,实习合格的学生由企业留用,毕业后成为企业正式员工。该合作模式的优势是学院成本较低,主要提供场所和计算机等设备。因培训地点在本校,参加培训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都感觉很便利。学生经过3个月的岗前培训,专业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基本上都可达到企业要求,可成为企业正式员工。企业将岗前培训转移到学校,减少了场地和设备投资,节约了大量培训成本,学生也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但该模式也有一些不足,例如,企业对学生进行免费培训,且没有义务的约束,培训后一些学生不到该企业工作,企业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这也对后期能否继续合作打了个问号;另外,企业只是后期才参与到教学中来并且需要对学生进行选拔,因而只有部分学生受益。
3.订单班模式。我院与中软国际合作,成立“中软国际订单班”,采用“2+1”教学模式,即两年校内教学,一年企业顶岗实习,考核合格的学生毕业后正式成为企业员工。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法、评估方法等在内的人才培养计划。两年的校内教学,企业也全程参与,专业核心课程以及企业文化等素质课程均由企业教师讲授。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本企业用人规划确定在我院的订单班主要培养Java方向程序设计人员,全程贯穿项目案例化教学,校内教师完成基础素质教学,并配合企业教师在项目案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辅助指导。该合作模式的优势是,在三年的学生培养过程中企业全程介入,并采用项目案例化教学,教学效果好,人才培养质量高。由于企业在前期的人才培养计划上就开始介入,课程设置符合企业要求,培养过程中穿插企业文化课程以及多样化的企业讲座和活动,学生对公司有了较好的了解,有文化认同感。企业全程贯穿项目案例化教学,学生对工作过程也有较好理解,专业技能也能达到较好的水平,对后期的顶岗实习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校通过订单班模式,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培养目标更明确,符合市场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企业专家的项目案例化教学弥补了校内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培养的学生水平更高,更能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校内教师在参与订单班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可与企业教师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该模式优势非常明显,主要不足之处是订单班的学生学费高于普通班的学生。
二、高职软件专业“双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经过这几年我院在软件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中的积极探索,笔者总结了“双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见图1)。
1.以学生为主体,学校、企业、市场三要素为一体的培养模式。市场有需求是我们进行人才培养的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校与企业合作,根据市场发展需求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设置专业并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内容。学校和企业根据制订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学生。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工作,与企业一起面向市场,为社会服务,满足人们的市场需求(见图2)。学校只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只有学校、企业、市场三要素的充分结合,高职院校才有可能培养出满足市场、企业需求的技能型软件人才。企业比学校更了解市场需求,它们对市场的变化更敏感,更了解前沿技术和技术发展方向,因而高职院校为实现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必须和企业紧密合作,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依托企业市场化实战经验,利用自己的办学优势培养学生。这样培养的学生才有优势,更能满足企业和市场需要。
2.以学生为主体,校内教师、企业教师结合企业实际项目案例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企业教师和校内教师需要多交流和协作,充分利用企业教师的项目实战经验和校内教师的教学经验,共同完成教学工作。专业核心课程可多采用项目案例化教学,选择适合教学的企业项目,进行案例化,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模块化分解,为了方便教师讲解和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需要细化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确定重点、难点等内容。通过对项目案例和知识点的分析,确定教学的内容、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以及最后的考核形式和学生评价方法。教学过程中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开发等教学内容,并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见图3)。
[参考文献]
[1]王风茂,郑永果.高职院校软件服务外包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1(27).
[2]张伟萍.高校与企业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23).
[3]刘鸫根,陈侃贞.高职院校“订单+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