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点智慧火花的催化剂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hacmacyh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金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源动力,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
  [关键词]问题 提问 方法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并喜欢提出数学问题、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观念,积极引导,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有一个充满“问题”的头脑。
  
  1 带着问题学习
  
  1.1 以“问题”为纽带施教。教学过程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开始,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以促进学生产生新问题为终结,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此,教师首先要改变教育观念,在教学中,教师通常对学生的发问,有“二怕”:一怕打乱自己的教学思路,二怕拖了教师的教学时间,导致不敢激励学生提问。因此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具有民主气氛和探索氛围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敢想敢问,让问题走进课堂。其次,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哪怕只是对问题思考有一点点闪光的影子,也要及时捕捉给予肯定,表扬鼓励;即使提出问题没有价值,甚至错误的,也不能批评,而要肯定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尤其是教师面临自己的不足,与学生共同探讨与思考,采取平等诚实的态度,对于增强学生的质疑勇气,形成激励思考,不怕出错的氛围大有益处。可以说,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的勇气和能力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1.2 给每个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教学中,应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预习时,让学生把发现的问题纪录下来,开始上课时,让学生提问;课中鼓励学生随时提出问题;课后留一段时间让学生提问。这样,以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环节上保证提问时间,以书面和口头形式上,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提问的机会,从而及时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乐于提问的兴趣。与此同时,还要避免为问题而提出问题的现象,教育学生实事求是有疑而问,尤其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尝试解决而无法解决的问题,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比如,在学习“把分数转化成小数”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方法,得出通常是把这个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于是,有学生问,为什么要说是通常,难道还有别的方法吗?对此,我首先表扬了这个学生的敢想敢问,再引导大家共同讨论探索,得出:把一个分数化成小数,一般情况是把分子除以分母,有些情况也可以不这样做。这样,就使学生把书本上的“死”方法变成了学生头脑中的“活”方法了。
  1.3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发问。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与学生之间多对话、多合作、多沟通,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大胆探索,勇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有了师生关系的融洽和谐,就能使学生拥有愉快的学习心境,消除紧张、拘束的心理,从而给他们发现、感知、理解问题创造有利环境。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师生的思想与探究的问题不断碰撞,创新的火花就会不断进发,新的学习需求、认识和体验随之就会不断加深。
  1.4积极评价,让每个学生乐于提问。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点点智慧火花,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失时机地加以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的成功和乐趣,而当他们的才能得到老师的认可时,就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心理。因此,教师的热情鼓励,积极评价,无疑会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并乐于提出问题。
  1.5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长期以来,人们倡导“堂堂清”、“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等理念,期望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事实上这是人为将学习过程支解成一个个机械的学习环节,并未把学习看作一个系统连续的过程。这种观念一定要改变,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既要切断“尾巴”——不能课内损失课外补,又要留有“尾巴”——让学生携问号离开数学课堂。比如,我在教“三角形的认识”时,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长分别是10cm,5cm和4cm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我把这一问题诱导学生在课后解决。第二天,许多学生竟找来初中课本研究讨论起来……课堂不是教育的唯一场所,如果我们能善于把问题引向课外,那么课外知识就会成为学生“问”的源泉。
  
  2 教给提问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求问题罢了。”这句话一语道破创新的真谛:好奇心、问题意识和锲而不舍的探究是成功的前提,强烈的好奇心是发现问题的一个来源。小学生正处于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没有掌握好找问题、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课堂上学生往往表现出害怕心理,提出的问题质量也不容乐观。因此,要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2.1 掌握结构,明确质疑方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几方面发现问题,为今后学习正确迁移,独立质疑作好准备。
  2.1.1 在知识的“来龙”上发现问题。如果对某个知识点在什么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或派生出来的,或者与什么旧知识有相关又弄不清,那就在此提问。在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学生就可提出“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三者之间有何关系;“零为什么不能作除数?不能做分母?不能做比的后项?”等一系列问题。
  2.1.2在知识的“怎么样”上发现问题。如果对某一事物有哪些特征,说不出或不能说完整,那么在此提问。例如:学习“是3的倍数特征”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猜测3的倍数的特征,此时学生可提出假设问题,然后探究验证,寻找规律。
  2.1.3在知识的“为什么”上发现问题。如果对某个问题为什么要怎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搞不清或说不出来,就可在此提问。例如,学习“三角形认识”时,从许多长短不一的小棒里任意取出三根,发现有的三根小棒拼不成三角形。此时就可发问:“为什么呢?三角形这三条边究竟有什么关系?”
  3.2把握重点,提高质疑水平。迁移可以是多方位的,一个单元内每个例题的学习可以迁移;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学习也可以迁移,只要具备了类比的结构都可以进行迁移。
  3.2.1类比法。根据某些概念、定律、性质的相关联系,通过比较和类推提出问题。例如学习“8的乘法口诀”时,联系“6、7的乘法口诀”,提出:8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怎样推出8的乘法口诀。
  3.2.2开放问题法。例如,学习“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出示练习课要求学生提问,谁能看着这个三角形,提一些与分数有关的问题,显然这是问题开放题。这时学生可以利用“开放问题法”提出一系列富有数学价值和思维深度的问题:蓝色和黄色部分分别相当于红色部分的几分之几;蓝色和黄色部分相当于红色部分的几分之几;黄色部分相当于红色和蓝色部分的几分之几等等。
  
  3 引导善于提问
  
  3.1 示范提问,提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起始阶段教师应把着眼点集中于自己的课堂提问,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提问的问题,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为学生作出示范,使学生受到启迪,善于提出问题。如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时,教师可设计以下启发性的问题:①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和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各是多少?②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里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为什么?③1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示范提问所起的作用,与其说是代替学生发现问题,不如说是鞭策学生认真思考,促使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自己生成出问题来。
其他文献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并且是融科学与艺术为一体的课堂整体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因为:现代教育是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要实施这一目标,必须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代之以能体现出教师的启发性、诱导性,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创造性的新的教学方法,不论在哪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中,只有恰如其分的问题设置,才能体现上述“五性”,也才能进而达到开发智力、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目的;学生学
期刊
教师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教师是多么光荣啊!那么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呢?    1 教师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广泛的兴趣和才能    教师是育人的,他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如果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就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发展。相反,如果教师的知识贫乏,就会使教和学都成为一种痛苦的过程,甚至使教育过程无法进行下去。很显然。教师的知识对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发展程度起着决定性作用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的立足之本,而教育是创新知识传播和应用的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江泽民同志强调:“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陶行知先生也说:“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已成为实现语文素质
期刊
1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    1.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则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1)一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
期刊
我们一般认为,数学的能力,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是独立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新成果的能力;一种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数学的能力。中学阶段,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数学能力呢?无疑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为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毕竟是将来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以及进行数学创新的基础,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的传统教学,特别重视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采取的方法是“满堂灌”——让学生多听一点;教出的学生
期刊
农村寄宿制工程是党和政府的一项“民心工程”,也是国家建立在贫困地区群众心目中的“德政工程”,重在解决农村学生上学的吃住问题。如何加强对寄宿制工程的管理?这是寄宿制学校后勤管理的一个重点。本人根据这几年的管理经验,现就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宿舍文化建设的现状,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以得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  校园宿舍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和净化功能。“宿舍”已不仅
期刊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呢?我认为,教师应该创设学习英语的氛围,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1 直观教学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刚上初中的学生,开始学习英语对字母教学还比较好办。但一接触到句型和课文就出现了一定的难度。教师如果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课堂上借助图片教学,让学生通过看
期刊
[摘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在拓宽读书视野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元疑是激活学生语文学习的活水源头。高质量的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赏能力,借鉴能力,从根本上加强语文素养。  [关键词]诱导 激活 反馈 素养    目前,高中生课外阅读的主要问题有:教师对课外阅读指导方法不当,或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或视野狭窄;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缺少一定的阅读方法,缺乏研究
期刊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赋予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涵和要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但身处一线的教师常常面临这样的困境:有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了关注学生的愿望,但在具体的教学细节上,却无意识地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试图通过对教学细节的解读和重建,给教师更多实践上的指导。    1 在利用学生错误资源时凸现“以人为本”    细节描述: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学生正静静地练习。教师在学
期刊
[摘要]交互式教学法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不仅能够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关键词]教学模式 交互式模式 中专英语教学    1 引言    交互式教学法又叫交际法或功能——意念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法,注重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培养。交互式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