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的魅惑

来源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taostd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如今,模式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重视,它既充满魅力、诱惑,又可能令人迷惑。本刊认为,企业运营的主要模式可以分为商业模式、管理模式与营销模式。商业模式是企业总的发展与赢利模式,管理模式是保证商业模式落地和提高运营效益的方法体系,营销模式则是商业模式的核心手段与实现形式。同时,企业可根据自身资源要素及成功经验,总结出自己的模式。
  然而,对模式的片面理解及单纯的模式创新往往带来模式的空心化。因此,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掌握三种模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如何凭模式的创新驱动以竞争制胜?对此,我们策划了本期专题,希望广大读者能够从中获益。
其他文献
尽管中国企业几乎是世界上对顾客最慷慨的企业,但在精准满足顾客需求方面,中国企业既没有强烈的意愿,也没有足够的能力。  从1984年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中国市场和营销的主要矛盾,就是供给问题:整体供给不足加结构性供给不足。在此背景下,对于中国营销的发展方向,在关键时刻,中央抓住主要矛盾做出的两次战略性引领,起到了战略性作用。  第一次是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决定,1991年重点在“质量、品种、效益
期刊
在发动对华贸易战之后,曾经叱咤国际市场的美国营销正在陷入困局,无论是美国国家营销,还是美国企业营销。  其中 最典型的事件就是火箭队和NBA的行为。对于近期NBA的表现,中国媒体说得最多的是“你不能吃中国还骂中国”;火箭名宿莫布里在节目中评论“莫雷事件”时说:“在中国,有5亿多人看NBA,比美国人口还多2亿,人家伸手喂你,你却咬他们的手。”  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做不到;全面对抗,放弃中国市场,不
期刊
赵强专栏   要想在市场中获得竞争力,就要把握消费者不断升级的需求,提出能够满足新需求的产品概念,从而占领新的需求市场。    很多企业,包括咨询策划业的同行,苦于“制造”产品的概念以此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实,产品的概念无须刻意制造,它只是来源于各种问题。  消费者每天受到各种问题的困扰。有了问题的困扰,也就有了解决问题的需求;有了需求,也就有了市场;有了市场,就有人出来发明和制造产品。这种产
期刊
巨头企业的加入,让平静多年的中国功能饮料市场热闹起来。红牛怎样继续“红”下去,启力如何“起立”,乐虎能否“乐”起来?这需要市场和时间来验证它们的定位和市场策略是否“适销对路”。  在功能性保健饮料中,能与加多宝凉茶近200亿元年销售额相抗衡的,恐怕就是年销售额达120亿元的红牛(RedBull)了。而从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娃哈哈的启力和达利集团的乐虎相继入市,试图向红牛的霸主地位发起挑
期刊
经销商“老板怕员工”,普遍存在  我2018年开了线上视频课,原以为会是很多厂家人员买单听课,没想到,我的一半视频课会员是经销商。  经销商群体,现在遇到好多困难,负重前行。求知欲很强,甚至可以说是求生欲很强。  经常有经销商在群里或者私信,问我问题,很多问题,听起来,有点心酸,比如:  案例一:  魏老师,我有个员工,我跟他协同跑线路,就卖得很多。但是他自己出去跑,就卖得很少。我让他换岗当司机送
期刊
叶茂中专栏   品牌的价值,正是名正言顺地带来溢价,去制造“暴利”。其实,品牌成长的路径有很多种,而这些路径本身并无对错之分。    虽然全球的经济态势越来越不明朗,全球的消费都趋于疲软,但食品行业依然保持近三成的增长,达到了超过8万亿的总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这8万亿中,最引人瞩目的行业——白酒,怎么也少不了。  白酒成为食品业内的“眼球指数”老大,我相信没人会有意见。尤其是在过去
期刊
轻奢侈品品牌近年来受到中国渠道商和消费者的热捧,随着大众消费水平的提高,轻奢侈品盛宴将会越发精彩,轻奢侈品品牌应该如何掌握小资范的消费心理,将内心情感转为体验与实现?  据环球免税集团的报告显示,中国奢侈品销售增幅居全球第一,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伴随着100多个国际顶级品牌在全国市场的布局,专卖店总数达到了上千家,除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的专卖店数量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方面,
期刊
模式是人们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与经营活动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有关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和普遍性。因此,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模式具有高度的可复制性,这也是模式自身科学性、普适性及知识价值之所在。基于企业实践,模式的诞生是一个国家企业经营管理成功的象征,也是一个民族管理思想与经营智慧成熟的表现。  所有的商业活动,其本质都是通过创造顾客价值而赢利。因此,对顾客价值的挖掘、引导、发现、创造、传递、交付和兑现,就
期刊
随着行业界限日益模糊、市场竞争激烈而自身资源规模有限,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了整合资源、抱团合作之举。在多元文化共生的消费时代,企业如何跨入自己的“风景独好之隅”?  在“跨界消费时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与体验日益丰富化、多元化,而完全依靠单打独斗拼市场的企业因规模资源有限、体验能力不足,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随着行业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产品功效和应用范围不断延伸,不同行业品牌的目标消费群体日渐交叠
期刊
编者按:  当下,模仿式创新已经成为中国制造及营销无法回避的现实。可以说,很多中国企业,包括海尔、美的、格兰仕、娃哈哈、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知名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对先行成功者的模仿式创新。运用模仿式创新战略的企业往往能比先行企业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并能通过再创新获得竞争优势。此外,因为不必投入前期的产品研发和市场培育成本,模仿式创新企业更容易获取利润。  然而,对大多数具备规模的企业来说,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