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年前,河南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扬尘治理现场会议在河南商丘召开。随后,由河南省公安厅、住建厅、交通厅共同参与的“全省渣土车规范管理推进现场会”同样选在了商丘。
“在许多地方空气污染指数不降反升的情况下,商丘在扬尘治理和渣土管理方面采取强有力措施,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商丘成为全省渣土治理的典范。”时任河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办公室主任许甘露在全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治理现场会上这样说道。
而这累累硕果,与商丘市城管局副局长、商丘市渣土办主任孙学武的辛勤付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精神饱满,说话风趣的孙学武,军人出身,身上永远充满着鲜活的力量。
坚守一份执着的心
一直以来,渣土车都是每座城市的“伤痛”:乱倾乱到、抛洒污染、闯红灯、肇事伤人、鸣笛扰民......
2015年,孙学武“临危”勇挑重担,从商丘市睢阳区城管局转岗到商丘市渣土管理办公室。
渣土车背景复杂、规范管理难度大,面对如此困局,孙学武经过连续三天三夜暗访摸排,开始酝酿治理办法。经过深思熟虑、考察调研,他以商丘市城管局的名义制定考核标准,立即采取严格措施,对市内渣土车辆进行规范管理。每辆渣土车在运行前都要对司机和车辆进行考核,达到考核标准核发准运证。
最终,商丘市规范渣土车1100辆、商砼运输车400辆,渣土公司由原来的26家规范到现在的10家。
为确保执法管理的有序推进,商丘市建筑渣土管理办公室实行错时工作法,把工作重点放在夜里,对渣土车、商砼车辆违规运输进行彻查,从晚上8点至次日凌晨5点,开展“夜鹰行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以高压态势24小时监管,主动出击,严打违法违规运输,毫不手软。”孙学武说,用钢铁手段治理渣土运输,难免会触及到部分人的利益。
一次晚上10点多,孙学武还在加班开会,当他起身到办公桌上拿材料,突然听到“啪”一声响,当过兵的他立即意识到是枪声,赶紧让大家趴在地上,自己第一时间去关了灯。过一会儿,他们查看发现,窗户上确实留下了一个洞,地板上有一颗钢弹。但是,这些恐吓和威胁并没让渣土办的执法人员退缩,更没有因此停滞工作。
两年来,孙学武一心扑在工作上,办公室成了他第二个家,为实现当初对商丘市民的承诺,他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用科技启迪智慧
在执法管理工作中,孙学武创新采用“互联网+2”(互联网+科技管理+创新管理=渣土管理)的新举措,要求所有从事渣土运输的车辆必须安装GPS定位系统,每个工地一天出动多少车辆、运往哪里,都会显示在监控平台室内的电子屏幕上,管理人员点击任一蓝点,屏幕上就会显示此渣土车所属公司、车主及车辆详细信息。
“这就是我们追踪管理渣土车的‘天网’。”孙学武指着电子监控屏幕说道。商丘市渣土办在全省率先推出施工工地“智能围墙”管理,每个工地审核的车辆,有多少辆安装GPS定位系统,就有多少辆车进入“智能围墙”,车辆一旦违规,系统会自动在监控平台上报警,通过GPS定位+“智能圍墙”,运用网络技术,绘制出一个渣土管理的追踪“天网”,禁绝了渣土的偷运和无序运输。如果说建立管理追踪的“天网”,是商丘渣土管理办公室的一大创新,那么建立严格的执法“地网”则让渣土管理如虎添翼。
为更好地组织指挥管理渣土清运工作,提高渣土执法工作效率和执法质量,市城管局要求渣土办全体执法队员科学文明执法。所有执法人员着装统一,且配备现场执法记录仪和GPS定位对讲机,无障碍、全覆盖对讲通话,现场取证,并传输至渣土管理指挥中心。根据传回的现场执法情况,指挥中心可以及时配置执法资源,提高执法效率,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渣土管理构建了一个执法“地网”。
“有‘天网、地网’这两张网,我们管理起来就得心应手了。”孙学武说道。
向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用科技启迪智慧,用汗水“写满”答卷。为凝聚执法队员的士气和锐气,他从统一执法队员思想入手,逐步提高执法队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先后制定了军事训练、业务考核、工作例会等制度,除周末及极端恶劣天气外,每天都会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组织大家军训,保持每周雷打不动的例会制度、每天四次指纹考勤制度,改变了队员的散漫作风。
孙学武的用心付出,在赢得同事们尊重的同时,也赢得了渣土车公司负责人及司机的理解和尊重。从最初的公开反对到理解,再到支持配合工作,商丘市渣土管理工作越来越规范化。目前,工作在各建筑工地和城区主要干道的商丘市渣土办执法队员,被广大市民亲切地称之为“城市卫士”“环卫警察”。一位渣土车司机听说孙学武的事迹后,激动地说:“孙主任是把家都舍了,名和利对他来说,又算得了什么,看来,他不是和我们过不去,而是真正在为社会造福,空气好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受益。”
两年来的辛苦付出,孙学武曾经乌黑的头发冒出了白发,身体也略显疲惫。由于工作压力大,孙学武经常彻夜难眠,身体透支,一盒盒中西药成了他离不开的陪伴......
工作上,他不忘初心,努力执着,全国100多个县、市、区来商丘市渣土办交流学习渣土管理工作,孙学武成功打造出了商丘城市管理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