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在1月20日召开的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自治区主席刘慧代表自治区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既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又勾画了新一年的发展愿景。本刊对报告进行深入解读,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把握报告精神。
2014:攻坚克难 改革创新 成果斐然
精彩片段
用钉钉子的精神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狠抓落实
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4+1”工作机制,狠抓“三重一改”任务落实,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
一年来,我们按照“深、实、诚、细、严”的要求,坚持用钉钉子的精神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狠抓落实,做了以下七项工作:一是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严峻形势,精准施策,取得了经济趋稳回升的新成绩;二是针对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复杂局面,果断调整转型,迈出了产业优化升级的新步伐;三是根据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实行重点突破,增强了科学发展的新活力;四是按照优化空间发展的战略需要,进行前瞻性布局,开创了城乡统筹推进的新局面;五是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难得机遇,主动对接,迈上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台阶;六是兑现庄严承诺,办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事,实现了社会事业的新发展;七是持之以恒转作风抓发展,勤廉履职,实现了政府自身建设的新提升。
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一年来,我们扎实推进国防动员、双拥优抚等工作,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强平安宁夏建设,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中央民族工作会上交流了经验。外事、侨务、统计、慈善、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事业有了新进步,地震、地矿、人防、气象、档案、文史社科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知难而进 经受考验
在外部环境偏紧、下行压力加大、结构性矛盾突出等诸多不利因素的交织下,我们知难而进,顶住了压力,经受了考验,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仍高于全国水平,特别是一批重大项目的启动,为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确实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和自治区人大、政协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
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事非经过不知难。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三期叠加”、爬坡过坎的前进道路上,我们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影响经济稳定增长的不利因素还在增多,经济下行压力还在继续加大,回升向好的基础尚不稳固;二是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科技创新能力弱,市场体制机制还不活,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依然存在,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加大,从全面小康五大类39项综合指标看,仍有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等8项指标,实现难度较大;三是新型城镇化水平还不高,山川差距仍然较大,城市管理和城乡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四是城乡居民收入还不高,公共服务水平比较低,改善民生还有不少薄弱环节,扶贫攻坚任务繁重,创业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尚未完全形成;五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深化改革、简政放权的力度还不大,不愿担当、不敢作为、不会落实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数字回望
377.9万吨:2014年粮食产量377.9万吨,再创历史新高。
58亿元:年初及时安排资金58亿元,支持各市发展。每季度都召开分析会研判形势,适时出台了稳定工业增长17条等政策,引导煤电铝联动互保,一对一重点帮扶,为企业降低成本14.4亿元。
222.5亿元:新引进金融机构16家,有68家企业挂牌融资。发行政府债、企业债等各类债券融资199亿元,争取棚户区和危窑危房改造融资贷款222.5亿元。
51万亩、85万亩:启动“五百三千”计划,出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20条,加大农业投入,推动葡萄、枸杞、草畜、瓜菜产业加快发展,酿酒葡萄、枸杞种植面积分别达51万亩和85万亩,投产酒庄72家,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22个、标准化养殖场408个,建成永久性蔬菜基地10.4万亩,设施农业生产面积达92.4万亩。
280万吨:一手抓增量培育,一手抓存量提升。生态纺织示范园建设步伐加快,宁东成为全国最大的煤基烯烃生产基地,新型煤化工产能增长27.7%。新增风电120万千瓦、光伏发电6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27.8%。完成技改投资358亿元,淘汰电解铝、电石、水泥等落后产能280万吨,预计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5%。
1675万人次:健全市场体系,加快物流培育。启动智慧旅游项目,接待国内外游客1675万人次。引导房地产健康发展,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7.7%。出台养老服务业发展新政,提高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补贴标准,新增床位1778张。
58项:全面落实自治区《关于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完成改革任务58项,有序推进141项。
814万亩、275万亩:全面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土地确权登记814万亩,流转275万亩。
439个、1001万平方米:实施城市重点建设项目439个,完成投资555亿元,改造老旧小区1001万平方米,银川滨河新区、固原西南新区初具规模,银川荣获“2014亚洲都市景观奖”,石嘴山跻身国家森林城市,吴忠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固原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中卫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区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增速全国第三。
132万亩:狠抓主干道路大绿化大整治,完成营造林132万亩,扩整湖泊水系7800亩。推进环保“三项行动计划”,淘汰燃煤锅炉521台、黄标车和老旧车4.5万辆,严肃处理了中卫明盛染化等企业污染问题,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74.4%:一切为了群众,心里装着群众,将74.4%的财力用于改善民生,30件为民实事全部完成。
100个、41.5万人:投资20.2亿元,新建移民住房1.16万套,搬迁安置7万人;整合资金37.2亿元,整村推进,精准扶贫,100个村脱贫销号。全力实施农村和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等工程,解决了41.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2015:适应新常态 展现新作为 谋求新跨越
重要论断
新常态下的新机遇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世界经济总体复苏难有改观,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动力转向。在新常态下,国家继续调低经济增长预期,速度上不搞整齐划一,倡导实事求是;内涵上突出质量和效益,这就为各地经济调整转型升级腾出了较大空间;国家不断优化空间发展布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基础设施投入重点向中西部倾斜,加快互联互通步伐,为我们更好地融入全国大市场创造了条件;国家加快建设“一带一路”,支持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面向阿拉伯国家和世界各地全方位开放,将大大提升我区在国家开放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国家着重强调培育新的增长点,新业态、新技术、新商业、新模式正在孕育,全国同在起跑线,各地都有新机会,谁见事早、动作快、决心大,谁就能抢占制高点;国家进一步强化对民族地区发展支持,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体制机制,发挥资源优势,加大投资力度,为我们民族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真金白银”。
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没有变,我们的后发优势也没有变。只要我们充分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就一定能够因势利导,抓住新机遇,施展新作为,开创新局面。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四次、五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重大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依法治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取得新成效。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进出口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主要约束性指标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着重抓好七项重点工作
以改革创新为驱动,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以项目建设年为抓手,进一步夯实稳增长的基础;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为架构,进一步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引领,进一步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以办好民生实事为重点,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依法行政能力。
攻坚目标
重点领域改革方向
●大力推动重点改革。完成改革任务38项,开展试点33项,重点启动或全面推进41项,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继续简政放权。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事项,最大限度缩短审批时间,最大限度提高行政效率,打造“两优”发展环境。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债务预算管理、限额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指导市、县(区)政府合理举债、信用举债、科学有效用债。完成“营改增”任务。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业绩考核、收益上缴和负责人激励约束机制。抓紧完成区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革。
●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房屋确权颁证,抓好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盘活农民手中的固定资产。
●改革户籍政策,实行统一的居住证制度,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
结构调整提质促效
工业:
●重点培育15个骨干园区、60家龙头企业和1000家“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到2017年,力争骨干园区和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均超4000亿元,中小微企业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
●打造骨干园区。着力培育几个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园区。
●壮大龙头企业。支持神华宁煤以及中石化、中石油等企业在宁夏的发展,积极促成沙特沙比克国际化工巨头落户宁东。
●培育中小微企业。建设一批孵化基地、标准化厂房,鼓励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最大限度释放微观主体活力。
农业:
●做强特色高效农业。大力推进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建设;枸杞产业力争销售产值过百亿元;肉牛、肉羊养殖分别达到250万头和1700万只;瓜菜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以上,力争特色高效农业占到农业总产值的86%。
●提升标准化水平。新增节水灌溉30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50万亩,推广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200万亩。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增农民合作社200家、家庭农场300家,培育销售收入过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
服务业:
●壮大金融业。争取筹建民营银行、财务公司等法人机构,做强地方金融,引进全国性机构来宁设立分支。推进企业挂牌上市,累计达到100家。力争发债150亿元,落实与中航公司达成的向阿拉伯国家发行债券协议。
2014:攻坚克难 改革创新 成果斐然
精彩片段
用钉钉子的精神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狠抓落实
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4+1”工作机制,狠抓“三重一改”任务落实,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
一年来,我们按照“深、实、诚、细、严”的要求,坚持用钉钉子的精神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狠抓落实,做了以下七项工作:一是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严峻形势,精准施策,取得了经济趋稳回升的新成绩;二是针对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复杂局面,果断调整转型,迈出了产业优化升级的新步伐;三是根据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实行重点突破,增强了科学发展的新活力;四是按照优化空间发展的战略需要,进行前瞻性布局,开创了城乡统筹推进的新局面;五是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难得机遇,主动对接,迈上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台阶;六是兑现庄严承诺,办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事,实现了社会事业的新发展;七是持之以恒转作风抓发展,勤廉履职,实现了政府自身建设的新提升。
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一年来,我们扎实推进国防动员、双拥优抚等工作,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强平安宁夏建设,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中央民族工作会上交流了经验。外事、侨务、统计、慈善、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事业有了新进步,地震、地矿、人防、气象、档案、文史社科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知难而进 经受考验
在外部环境偏紧、下行压力加大、结构性矛盾突出等诸多不利因素的交织下,我们知难而进,顶住了压力,经受了考验,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仍高于全国水平,特别是一批重大项目的启动,为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确实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和自治区人大、政协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
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事非经过不知难。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三期叠加”、爬坡过坎的前进道路上,我们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影响经济稳定增长的不利因素还在增多,经济下行压力还在继续加大,回升向好的基础尚不稳固;二是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科技创新能力弱,市场体制机制还不活,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依然存在,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加大,从全面小康五大类39项综合指标看,仍有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等8项指标,实现难度较大;三是新型城镇化水平还不高,山川差距仍然较大,城市管理和城乡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四是城乡居民收入还不高,公共服务水平比较低,改善民生还有不少薄弱环节,扶贫攻坚任务繁重,创业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尚未完全形成;五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深化改革、简政放权的力度还不大,不愿担当、不敢作为、不会落实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数字回望
377.9万吨:2014年粮食产量377.9万吨,再创历史新高。
58亿元:年初及时安排资金58亿元,支持各市发展。每季度都召开分析会研判形势,适时出台了稳定工业增长17条等政策,引导煤电铝联动互保,一对一重点帮扶,为企业降低成本14.4亿元。
222.5亿元:新引进金融机构16家,有68家企业挂牌融资。发行政府债、企业债等各类债券融资199亿元,争取棚户区和危窑危房改造融资贷款222.5亿元。
51万亩、85万亩:启动“五百三千”计划,出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20条,加大农业投入,推动葡萄、枸杞、草畜、瓜菜产业加快发展,酿酒葡萄、枸杞种植面积分别达51万亩和85万亩,投产酒庄72家,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22个、标准化养殖场408个,建成永久性蔬菜基地10.4万亩,设施农业生产面积达92.4万亩。
280万吨:一手抓增量培育,一手抓存量提升。生态纺织示范园建设步伐加快,宁东成为全国最大的煤基烯烃生产基地,新型煤化工产能增长27.7%。新增风电120万千瓦、光伏发电6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27.8%。完成技改投资358亿元,淘汰电解铝、电石、水泥等落后产能280万吨,预计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5%。
1675万人次:健全市场体系,加快物流培育。启动智慧旅游项目,接待国内外游客1675万人次。引导房地产健康发展,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7.7%。出台养老服务业发展新政,提高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补贴标准,新增床位1778张。
58项:全面落实自治区《关于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完成改革任务58项,有序推进141项。
814万亩、275万亩:全面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土地确权登记814万亩,流转275万亩。
439个、1001万平方米:实施城市重点建设项目439个,完成投资555亿元,改造老旧小区1001万平方米,银川滨河新区、固原西南新区初具规模,银川荣获“2014亚洲都市景观奖”,石嘴山跻身国家森林城市,吴忠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固原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中卫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区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增速全国第三。
132万亩:狠抓主干道路大绿化大整治,完成营造林132万亩,扩整湖泊水系7800亩。推进环保“三项行动计划”,淘汰燃煤锅炉521台、黄标车和老旧车4.5万辆,严肃处理了中卫明盛染化等企业污染问题,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74.4%:一切为了群众,心里装着群众,将74.4%的财力用于改善民生,30件为民实事全部完成。
100个、41.5万人:投资20.2亿元,新建移民住房1.16万套,搬迁安置7万人;整合资金37.2亿元,整村推进,精准扶贫,100个村脱贫销号。全力实施农村和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等工程,解决了41.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2015:适应新常态 展现新作为 谋求新跨越
重要论断
新常态下的新机遇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世界经济总体复苏难有改观,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动力转向。在新常态下,国家继续调低经济增长预期,速度上不搞整齐划一,倡导实事求是;内涵上突出质量和效益,这就为各地经济调整转型升级腾出了较大空间;国家不断优化空间发展布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基础设施投入重点向中西部倾斜,加快互联互通步伐,为我们更好地融入全国大市场创造了条件;国家加快建设“一带一路”,支持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面向阿拉伯国家和世界各地全方位开放,将大大提升我区在国家开放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国家着重强调培育新的增长点,新业态、新技术、新商业、新模式正在孕育,全国同在起跑线,各地都有新机会,谁见事早、动作快、决心大,谁就能抢占制高点;国家进一步强化对民族地区发展支持,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体制机制,发挥资源优势,加大投资力度,为我们民族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真金白银”。
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没有变,我们的后发优势也没有变。只要我们充分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就一定能够因势利导,抓住新机遇,施展新作为,开创新局面。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四次、五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重大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依法治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取得新成效。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进出口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主要约束性指标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着重抓好七项重点工作
以改革创新为驱动,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以项目建设年为抓手,进一步夯实稳增长的基础;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为架构,进一步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引领,进一步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以办好民生实事为重点,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依法行政能力。
攻坚目标
重点领域改革方向
●大力推动重点改革。完成改革任务38项,开展试点33项,重点启动或全面推进41项,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继续简政放权。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事项,最大限度缩短审批时间,最大限度提高行政效率,打造“两优”发展环境。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债务预算管理、限额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指导市、县(区)政府合理举债、信用举债、科学有效用债。完成“营改增”任务。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业绩考核、收益上缴和负责人激励约束机制。抓紧完成区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革。
●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房屋确权颁证,抓好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盘活农民手中的固定资产。
●改革户籍政策,实行统一的居住证制度,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
结构调整提质促效
工业:
●重点培育15个骨干园区、60家龙头企业和1000家“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到2017年,力争骨干园区和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均超4000亿元,中小微企业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
●打造骨干园区。着力培育几个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园区。
●壮大龙头企业。支持神华宁煤以及中石化、中石油等企业在宁夏的发展,积极促成沙特沙比克国际化工巨头落户宁东。
●培育中小微企业。建设一批孵化基地、标准化厂房,鼓励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最大限度释放微观主体活力。
农业:
●做强特色高效农业。大力推进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建设;枸杞产业力争销售产值过百亿元;肉牛、肉羊养殖分别达到250万头和1700万只;瓜菜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以上,力争特色高效农业占到农业总产值的86%。
●提升标准化水平。新增节水灌溉30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50万亩,推广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200万亩。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增农民合作社200家、家庭农场300家,培育销售收入过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
服务业:
●壮大金融业。争取筹建民营银行、财务公司等法人机构,做强地方金融,引进全国性机构来宁设立分支。推进企业挂牌上市,累计达到100家。力争发债150亿元,落实与中航公司达成的向阿拉伯国家发行债券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