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淋巴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病例证实的5例原发性肝淋巴瘤MRI表现,并对原发性肝淋巴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进行结果分析;结果:肝淋巴瘤MRI主要表现为:DW1为稍高信号,T1W1为低、等信号,T2W1信号种类较为复杂,存在等信号、等低信号以及中等信号等,偶尔存在低信号包膜。病灶动态增强表现为进行性轻度、中度延迟性强化,经增强后主要表现为动脉期轻度强化或无明显强化,门脉期表现为轻度以及中度均匀强化,部分患者呈边缘强化;结论:通过原发性肝淋巴瘤的MRI表现及临床特征,可区别于肝脓肿、肝癌、肝转移瘤等疾病。
关键词:原发性肝淋巴瘤;MRI表现;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054-01
目前,原发性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它来自于残留的造血组织和肝淋巴组织,且经常影响淋巴结、胃肠道、骨髓和脾等部位,对身体造成很严重的伤害,且该病发病率低,极其容易被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5例原发性肝淋巴瘤MRI表现,为探究原发性肝淋巴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过程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5例原发性肝淋巴瘤患者,对其MRI表现及鉴别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范围在14~66岁,平均年龄(45.3士3.4)岁,5例患者都有上腹疼痛、腹胀、肝区胀痛、肝肿大、乏力、食欲下降、高烧等症状,对5例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
1.2 仪器与方法:
选择1.5TMR扫描仪,冠状位、轴位平扫以及动态增强扫描,3Dlava序列扫描,层厚:4mm—8mm,增强对比剂:扎贝普氨酸,剂量:0.15mmol/kg。
2 结果
2.1 MRI病变主要为稍长T1与稍长T2为主,体积较大的病变主要为多个病变之间的相互融合,内部为部分长T2信号,其双回波序列中可见病变内存在较少脂质成分,其病变DWI呈现稍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肝实质不均匀强化,病变略强化,周边强化部位略明显,部分患者存在环形强化,病变中心部位对比物对比增强。延迟扫描及门静脉其稍长T2结节为低信号,1例患者伴发腹膜后以及肝门淋巴结肿大,2例肝实质多见环形强化灶,2例脾实质多见点状低信号。所有5例患者门脉、静脉等各支血管均未见明显栓子。
3 讨论
3.1 原发性肝淋巴瘤的发病原因:
原发性肝淋巴瘤多发于50岁中年男性,该病起源于肝,在临床中无肝外侵犯现象,调查显示容易患该病的人群主要存在于:获得性免疫综合征、器官移植、免疫移植等。目前,原发性肝淋巴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未研究清楚,文献资料研究发现,原发性肝淋巴瘤的发展与免疫系统异常或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诱发的慢性活动型肝炎有密切的联系。作为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原发性肝淋巴瘤不但发病机制不够清晰,且目前病例也比较少,且患者一旦患上该病,不但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还会给其家庭带来严重负担。因此,对于原发性肝淋巴瘤,要及早发现病因及时治疗,避免该病恶化影响生活健康。原发性肝淋巴瘤具体发病病因不清楚,且该病病症及其容易被误诊,若不彻底明确检查病因延误病情,医生要给患者讲明厉害关系,让患者积极配合查出病因,及早诊断,因此,探究原发性肝淋巴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3.2 肝淋巴瘤的诊断标准:
原发性肝淋巴瘤临床症状主要为:(1)、存在累计肝脏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如黄疸、肝区胀痛、上腹不适、上腹包块等;(2)、影像学检查无远处或浅表淋巴结肿大影像;(3)、无其他组织侵犯;(4)、无远处淋巴结肿大;(5)、无外周血细胞浸润;(6)、症状主要是由肝浸润引起。在本研究中5例患者均存在累及肝脏的症状与体征,且存在腹胀、腹痛以及肝区疼痛等症状,影像学检查也均无远处或浅表淋巴结肿大影像特征。
3.3 肝淋巴瘤MRI特征:
原发性肝淋巴瘤大多数是单发性占位,极少可以看到多发,单发性占64%,多发性占36%,
原发性肝淋巴瘤影像学无典型性特性,不容易和其他的转移瘤进行区分,导致鉴别不准确,容易造成误诊。在诊断过程中主要对肝癌、肝转移瘤,肝脓肿进行区分鉴别,最后进行确诊。研究发现,肝淋巴瘤MRI主要表现为:DW1为稍高信号,T1W1为低、等信号,T2W1信号种类较为复杂,存在等信号、等低信号以及中等信号等,偶尔存在低信号包膜。通常情况下,病灶信号的均匀程度和肿瘤出血、坏死以及纤维化程度有关,但是相当多的病灶信号表现均匀。病灶动态增强表现为进行性轻度、中度延迟性强化,经增强后主要表现为动脉期轻度强化或无明显强化,门脉期表现为轻度以及中度均匀强化,部分患者呈边缘强化。
3.4 肝脓肿MRI表现:
肝脓肿MRI主要表现为:(1)、T1wI显示为低信号、不均匀;(2)、急性期周围常有晕环水肿带包绕,吸收期病灶周边脓壁形成,见完整的壁包绕;(3)、T2WI为高信号,多房时可见低信号的间隔,高信号脓腔中可见不规则低信号区;(4)、动态增强后脓壁呈花环状;(5)、肝脓肿早期在脓壁尚未完全形成时,不易与淋巴瘤区分,可通过诊断肚抗感染治疗复查或穿刺活检来进行鉴别。
3.5 肝癌MRI表现:
肝癌MRI主要表现为:(1)、HCC大多数血供丰富;(2)T2WI表现为稍高信号,信号较淋巴瘤稍低;(3)病变增强早期有明显强化,延迟扫描病灶呈低信号,病变呈明显的“快进快出”表现;(5)典型病灶可见延迟完整或部分假包膜强化;(6)部分肝癌为乏血供病变,动脉期病变呈轻度强化或不强化;(7)门脉期及延迟扫描病变呈低信号改变;(8)HCC通常伴有门静脉侵犯,肝淋巴瘤通常不累及门静脉。肝原发性淋巴瘤无明显强化或仅为轻度较均匀强化,无包膜,与乏血供肝癌鉴别困难,在鉴别时需注意区分。
3.6 肝转移瘤MRI表现:
肝转移瘤MRI主要表现为:(1)、患者常有原发肿瘤病史;(2)、病灶常常为多发,大小不,分布散在,有时病灶可以观察到“靶征”或“牛眼征”;(3)、增强后转移性肝癌也可以表现为边缘强化,周围水肿带无强化,与肝淋巴瘤有重叠表现,鉴别有一定难度;(4)、结合病史及相关检验结果,淋巴瘤与肝转移瘤亦可明确鉴别。
参考文献
[1]车彦鹏,宋文卿,李春雨,等.原发性肝淋巴瘤误诊为肝脓肿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05):106-106.
[2]王成龙,翟昭华,周海鹰,等.原发性脑淋巴瘤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J].华西医学,2013,11:1704-1707.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淋巴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病例证实的5例原发性肝淋巴瘤MRI表现,并对原发性肝淋巴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进行结果分析;结果:肝淋巴瘤MRI主要表现为:DW1为稍高信号,T1W1为低、等信号,T2W1信号种类较为复杂,存在等信号、等低信号以及中等信号等,偶尔存在低信号包膜。病灶动态增强表现为进行性轻度、中度延迟性强化,经增强后主要表现为动脉期轻度强化或无明显强化,门脉期表现为轻度以及中度均匀强化,部分患者呈边缘强化;结论:通过原发性肝淋巴瘤的MRI表现及临床特征,可区别于肝脓肿、肝癌、肝转移瘤等疾病。
关键词:原发性肝淋巴瘤;MRI表现;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054-01
目前,原发性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它来自于残留的造血组织和肝淋巴组织,且经常影响淋巴结、胃肠道、骨髓和脾等部位,对身体造成很严重的伤害,且该病发病率低,极其容易被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5例原发性肝淋巴瘤MRI表现,为探究原发性肝淋巴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过程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5例原发性肝淋巴瘤患者,对其MRI表现及鉴别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范围在14~66岁,平均年龄(45.3士3.4)岁,5例患者都有上腹疼痛、腹胀、肝区胀痛、肝肿大、乏力、食欲下降、高烧等症状,对5例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
1.2 仪器与方法:
选择1.5TMR扫描仪,冠状位、轴位平扫以及动态增强扫描,3Dlava序列扫描,层厚:4mm—8mm,增强对比剂:扎贝普氨酸,剂量:0.15mmol/kg。
2 结果
2.1 MRI病变主要为稍长T1与稍长T2为主,体积较大的病变主要为多个病变之间的相互融合,内部为部分长T2信号,其双回波序列中可见病变内存在较少脂质成分,其病变DWI呈现稍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肝实质不均匀强化,病变略强化,周边强化部位略明显,部分患者存在环形强化,病变中心部位对比物对比增强。延迟扫描及门静脉其稍长T2结节为低信号,1例患者伴发腹膜后以及肝门淋巴结肿大,2例肝实质多见环形强化灶,2例脾实质多见点状低信号。所有5例患者门脉、静脉等各支血管均未见明显栓子。
3 讨论
3.1 原发性肝淋巴瘤的发病原因:
原发性肝淋巴瘤多发于50岁中年男性,该病起源于肝,在临床中无肝外侵犯现象,调查显示容易患该病的人群主要存在于:获得性免疫综合征、器官移植、免疫移植等。目前,原发性肝淋巴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未研究清楚,文献资料研究发现,原发性肝淋巴瘤的发展与免疫系统异常或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诱发的慢性活动型肝炎有密切的联系。作为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原发性肝淋巴瘤不但发病机制不够清晰,且目前病例也比较少,且患者一旦患上该病,不但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还会给其家庭带来严重负担。因此,对于原发性肝淋巴瘤,要及早发现病因及时治疗,避免该病恶化影响生活健康。原发性肝淋巴瘤具体发病病因不清楚,且该病病症及其容易被误诊,若不彻底明确检查病因延误病情,医生要给患者讲明厉害关系,让患者积极配合查出病因,及早诊断,因此,探究原发性肝淋巴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3.2 肝淋巴瘤的诊断标准:
原发性肝淋巴瘤临床症状主要为:(1)、存在累计肝脏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如黄疸、肝区胀痛、上腹不适、上腹包块等;(2)、影像学检查无远处或浅表淋巴结肿大影像;(3)、无其他组织侵犯;(4)、无远处淋巴结肿大;(5)、无外周血细胞浸润;(6)、症状主要是由肝浸润引起。在本研究中5例患者均存在累及肝脏的症状与体征,且存在腹胀、腹痛以及肝区疼痛等症状,影像学检查也均无远处或浅表淋巴结肿大影像特征。
3.3 肝淋巴瘤MRI特征:
原发性肝淋巴瘤大多数是单发性占位,极少可以看到多发,单发性占64%,多发性占36%,
原发性肝淋巴瘤影像学无典型性特性,不容易和其他的转移瘤进行区分,导致鉴别不准确,容易造成误诊。在诊断过程中主要对肝癌、肝转移瘤,肝脓肿进行区分鉴别,最后进行确诊。研究发现,肝淋巴瘤MRI主要表现为:DW1为稍高信号,T1W1为低、等信号,T2W1信号种类较为复杂,存在等信号、等低信号以及中等信号等,偶尔存在低信号包膜。通常情况下,病灶信号的均匀程度和肿瘤出血、坏死以及纤维化程度有关,但是相当多的病灶信号表现均匀。病灶动态增强表现为进行性轻度、中度延迟性强化,经增强后主要表现为动脉期轻度强化或无明显强化,门脉期表现为轻度以及中度均匀强化,部分患者呈边缘强化。
3.4 肝脓肿MRI表现:
肝脓肿MRI主要表现为:(1)、T1wI显示为低信号、不均匀;(2)、急性期周围常有晕环水肿带包绕,吸收期病灶周边脓壁形成,见完整的壁包绕;(3)、T2WI为高信号,多房时可见低信号的间隔,高信号脓腔中可见不规则低信号区;(4)、动态增强后脓壁呈花环状;(5)、肝脓肿早期在脓壁尚未完全形成时,不易与淋巴瘤区分,可通过诊断肚抗感染治疗复查或穿刺活检来进行鉴别。
3.5 肝癌MRI表现:
肝癌MRI主要表现为:(1)、HCC大多数血供丰富;(2)T2WI表现为稍高信号,信号较淋巴瘤稍低;(3)病变增强早期有明显强化,延迟扫描病灶呈低信号,病变呈明显的“快进快出”表现;(5)典型病灶可见延迟完整或部分假包膜强化;(6)部分肝癌为乏血供病变,动脉期病变呈轻度强化或不强化;(7)门脉期及延迟扫描病变呈低信号改变;(8)HCC通常伴有门静脉侵犯,肝淋巴瘤通常不累及门静脉。肝原发性淋巴瘤无明显强化或仅为轻度较均匀强化,无包膜,与乏血供肝癌鉴别困难,在鉴别时需注意区分。
3.6 肝转移瘤MRI表现:
肝转移瘤MRI主要表现为:(1)、患者常有原发肿瘤病史;(2)、病灶常常为多发,大小不,分布散在,有时病灶可以观察到“靶征”或“牛眼征”;(3)、增强后转移性肝癌也可以表现为边缘强化,周围水肿带无强化,与肝淋巴瘤有重叠表现,鉴别有一定难度;(4)、结合病史及相关检验结果,淋巴瘤与肝转移瘤亦可明确鉴别。
参考文献
[1]车彦鹏,宋文卿,李春雨,等.原发性肝淋巴瘤误诊为肝脓肿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05):106-106.
[2]王成龙,翟昭华,周海鹰,等.原发性脑淋巴瘤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J].华西医学,2013,11:1704-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