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观察长期口服小剂量胺磺酮治疗的毒性反应。方法 128例患者口服维持剂量胺磺酮0.2g/d,平均随访48个月。结 果 共出现19例毒性反应,发生率为15%,其中心脏毒性5例,肺毒性3例,甲状腺 毒性8例,肝功能异常2例,皮疹1例。结论 长期口服小剂量胺碘酮可 引起较大的副作用,应及时做好各项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关键词] 胺碘酮;副作用;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972;R541.7 文 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07)03_016 9_02
近年来,较多的研究证明,小剂量胺碘酮不仅能有效的控制心律失常, 而且能降低心律失常死亡率,但可引起较大的副作用。我们就长期接受小剂量口服胺碘酮治 疗患者128例进行随访,对其安全性作一评价。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128例均为住院患者,男86例,女42例,年龄24~72(平均56±12)岁。基 础疾病为:频 发室性早搏、或/和多源成对室性早搏、或/和短阵室性心动过速者92例,其中冠心病46例( 心肌梗死者38例),心肌病32例,心功能不全14例,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后药物维持者36 例,病情稳定后门诊随访。
1.2 方法:胺碘酮第1周0.2g,3次/日,第2周0.2g,2次/日,以后给予维持剂量0. 2 g,1次/日qd,根据病情适当进行调整剂量(0.1~0.3g/日),随访6~74(平均48±14 )个月。口服胺碘酮总剂量为48~412克(平均220±68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 、1 2周进行甲状腺功能、肝功能及X线胸片检查,以后每隔3个月复查,心电图每月至少检 查一次,动态心电图根据病情予不定期检查。
1.3 服药后副作用:出现窦房阻滞及窦性停搏3例;尖端扭转型室速(伴有低钾血症)2 例;肺纤维化2例;间质性肺炎1例;甲亢5例和甲减3例;肝功能损害2例;药物性皮疹1例。 另院外发生心源性猝死3例。
2 讨论
应用胺碘酮心脏毒性发生率约为1~20%。心脏毒性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及 心脏各部位 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以及其他各种心律失常[1]。本文出现窦房阻滞及窦性停 搏3例,尖端扭转型室速(伴有低钾血症)2例, 而2例尖端扭转型室速均发生在QT间期明显 延长伴有低钾血症。郭新雯等[2]认为QT间期延长不超过治疗前25%尚属安全,若QT 延长超过30%,应提高警惕。胺碘酮慎用于心动过缓、窦房结功能不全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 ,一旦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伴逸搏心律,窦性停搏及心脏各部位传导阻滞、巨大U波等时应立 即停 药。本文中有3例心源性猝死(院外),但猝死前均有严重的基础心脏病和心功能不全病史 ,不能确定是否与胺碘酮有关,但须引起高度关注。
胺碘酮肺毒性发生率约为5~10%,低剂量肺毒性发生率可降至1%[3、4]。常见的 肺毒性 反应有肺炎、肺纤维化、肺功能减退、哮喘加剧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体 重减轻,偶有低热,听诊肺底罗音或呼吸音减弱。X线表现是间质性弥漫性阴影、胸膜增厚 、孤立性或伴有肺实质的弥漫网状影。许多学者认为胺碘酮对心脏是一种低毒药物,而其肺 毒性则更值得重视。本文中2例原有慢支病史在胺碘酮治疗6个月时出现咳嗽、胸闷气 喘较前加重,经X线、CT证实为局限性肺纤维化,经停药治疗后病情稳定,随访2年未见病变 进展。1例在用药1年时出现咳嗽伴有低热、咯血,经证实为间质性肺炎,经停药治疗后好转 。所 以对原先有肺部疾患的病人,应用胺碘酮应慎重。在服用胺碘酮期间,任何呼吸道症状长期 不能缓解,均应考虑本药肺毒性反应的可能性,应及时诊治。若诊断明确多主张立即停 药,必要时并可用皮质激素治疗。为了尽量减少肺毒性的发生,除坚持小剂量治疗的原则以 外,治疗后应定期胸片随访[5],必要时CT复查。
胺碘酮可引起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约在5%~10% [6],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8例中有5例用药后临床上出现甲亢症状,血清FT3上升 ,TSH下降;有3例符合甲减的表现,血清FT4下降,TSH增高,8例甲状腺的毒性反应均于治 疗后1~2年发生;由于胺碘酮及其代谢物消除慢,所以异常的生化指标在胺碘酮停药后可持 续数周至数月,所以一经确诊应及时停药,轻者多在减量或停药后数月至1年内恢复;甲亢 重者需要多种抗甲状腺药物,甚至需要甲状腺次切或全切手术;少数持续甲减伴甲状腺杭 体增高者,可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总之,为了尽量避免甲状腺功能紊乱的发生,在用药 前后必须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的监测。
胺碘酮对消化系统的副作用不常见。大多表现为恶心,部分出现肝脏损害,表现为转氨酶的 升高,一般在用药数周或数月内出现。本文中有2例在用药6个月后出现肝酶显著升高,停药 2个月并对症治疗后恢复,再次用药又出现肝功能损害。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定期监 测肝脏功能。若用药以前肝脏功能正常,用药后肝脏酶升高3倍,或用药前肝酶已升高,用药 后再增高2倍者,除必须及时减量或停药外,还需要护肝处理。
其他还有无症状性角膜沉淀、神经系统毒性、皮疹等。本文有1例出现严重皮疹无法耐受而 改用他药。
过去认为,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疗效好,尤其对于顽固性、 恶性心律失常,毒性小,安全度大,曾被认为是理想的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随着CAST研究和 胺碘酮在心律失常治疗上的研究,发现该药的副作用发生率可高达50%以上,主要有甲状腺毒性、心脏毒性以及肝功能的损害等,虽然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能明显减少其毒性反应的 发生,但仍可以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特别是对年龄大、疗程 长者,应及时做好各项监测工作,做到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纪平,孙鸿业.胺碘酮在抗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 志,2003,8:138-140.
[2]郭新雯.继发性QT间期延长124例临床分析[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2,1(8 ):74.
[3]Singh SN, Fletcher RD, Fisher SG, et al.Amiodarone in patients with conges tive heart failure and asymptomatic ventricular arrhythmia[J]. N Eeg 1 J Med , 1995,333: 77-82.
[4]Fung RC, Chan WK, Chu CM, et al. Low dose amiodarone induced lung injury[ J]. Int J Cardiol,2006,113(1):144-145.
[5]吴宁,朱俊,任自文.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 9: 323-336.
[6]Podril PJ. Amiodarone: reevaluation of an old drug[J]. Ann Intern Med, 1995,12 (2):698-700.
[关键词] 胺碘酮;副作用;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972;R541.7 文 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07)03_016 9_02
近年来,较多的研究证明,小剂量胺碘酮不仅能有效的控制心律失常, 而且能降低心律失常死亡率,但可引起较大的副作用。我们就长期接受小剂量口服胺碘酮治 疗患者128例进行随访,对其安全性作一评价。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128例均为住院患者,男86例,女42例,年龄24~72(平均56±12)岁。基 础疾病为:频 发室性早搏、或/和多源成对室性早搏、或/和短阵室性心动过速者92例,其中冠心病46例( 心肌梗死者38例),心肌病32例,心功能不全14例,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后药物维持者36 例,病情稳定后门诊随访。
1.2 方法:胺碘酮第1周0.2g,3次/日,第2周0.2g,2次/日,以后给予维持剂量0. 2 g,1次/日qd,根据病情适当进行调整剂量(0.1~0.3g/日),随访6~74(平均48±14 )个月。口服胺碘酮总剂量为48~412克(平均220±68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 、1 2周进行甲状腺功能、肝功能及X线胸片检查,以后每隔3个月复查,心电图每月至少检 查一次,动态心电图根据病情予不定期检查。
1.3 服药后副作用:出现窦房阻滞及窦性停搏3例;尖端扭转型室速(伴有低钾血症)2 例;肺纤维化2例;间质性肺炎1例;甲亢5例和甲减3例;肝功能损害2例;药物性皮疹1例。 另院外发生心源性猝死3例。
2 讨论
应用胺碘酮心脏毒性发生率约为1~20%。心脏毒性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及 心脏各部位 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以及其他各种心律失常[1]。本文出现窦房阻滞及窦性停 搏3例,尖端扭转型室速(伴有低钾血症)2例, 而2例尖端扭转型室速均发生在QT间期明显 延长伴有低钾血症。郭新雯等[2]认为QT间期延长不超过治疗前25%尚属安全,若QT 延长超过30%,应提高警惕。胺碘酮慎用于心动过缓、窦房结功能不全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 ,一旦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伴逸搏心律,窦性停搏及心脏各部位传导阻滞、巨大U波等时应立 即停 药。本文中有3例心源性猝死(院外),但猝死前均有严重的基础心脏病和心功能不全病史 ,不能确定是否与胺碘酮有关,但须引起高度关注。
胺碘酮肺毒性发生率约为5~10%,低剂量肺毒性发生率可降至1%[3、4]。常见的 肺毒性 反应有肺炎、肺纤维化、肺功能减退、哮喘加剧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体 重减轻,偶有低热,听诊肺底罗音或呼吸音减弱。X线表现是间质性弥漫性阴影、胸膜增厚 、孤立性或伴有肺实质的弥漫网状影。许多学者认为胺碘酮对心脏是一种低毒药物,而其肺 毒性则更值得重视。本文中2例原有慢支病史在胺碘酮治疗6个月时出现咳嗽、胸闷气 喘较前加重,经X线、CT证实为局限性肺纤维化,经停药治疗后病情稳定,随访2年未见病变 进展。1例在用药1年时出现咳嗽伴有低热、咯血,经证实为间质性肺炎,经停药治疗后好转 。所 以对原先有肺部疾患的病人,应用胺碘酮应慎重。在服用胺碘酮期间,任何呼吸道症状长期 不能缓解,均应考虑本药肺毒性反应的可能性,应及时诊治。若诊断明确多主张立即停 药,必要时并可用皮质激素治疗。为了尽量减少肺毒性的发生,除坚持小剂量治疗的原则以 外,治疗后应定期胸片随访[5],必要时CT复查。
胺碘酮可引起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约在5%~10% [6],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8例中有5例用药后临床上出现甲亢症状,血清FT3上升 ,TSH下降;有3例符合甲减的表现,血清FT4下降,TSH增高,8例甲状腺的毒性反应均于治 疗后1~2年发生;由于胺碘酮及其代谢物消除慢,所以异常的生化指标在胺碘酮停药后可持 续数周至数月,所以一经确诊应及时停药,轻者多在减量或停药后数月至1年内恢复;甲亢 重者需要多种抗甲状腺药物,甚至需要甲状腺次切或全切手术;少数持续甲减伴甲状腺杭 体增高者,可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总之,为了尽量避免甲状腺功能紊乱的发生,在用药 前后必须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的监测。
胺碘酮对消化系统的副作用不常见。大多表现为恶心,部分出现肝脏损害,表现为转氨酶的 升高,一般在用药数周或数月内出现。本文中有2例在用药6个月后出现肝酶显著升高,停药 2个月并对症治疗后恢复,再次用药又出现肝功能损害。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定期监 测肝脏功能。若用药以前肝脏功能正常,用药后肝脏酶升高3倍,或用药前肝酶已升高,用药 后再增高2倍者,除必须及时减量或停药外,还需要护肝处理。
其他还有无症状性角膜沉淀、神经系统毒性、皮疹等。本文有1例出现严重皮疹无法耐受而 改用他药。
过去认为,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疗效好,尤其对于顽固性、 恶性心律失常,毒性小,安全度大,曾被认为是理想的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随着CAST研究和 胺碘酮在心律失常治疗上的研究,发现该药的副作用发生率可高达50%以上,主要有甲状腺毒性、心脏毒性以及肝功能的损害等,虽然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能明显减少其毒性反应的 发生,但仍可以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特别是对年龄大、疗程 长者,应及时做好各项监测工作,做到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纪平,孙鸿业.胺碘酮在抗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 志,2003,8:138-140.
[2]郭新雯.继发性QT间期延长124例临床分析[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2,1(8 ):74.
[3]Singh SN, Fletcher RD, Fisher SG, et al.Amiodarone in patients with conges tive heart failure and asymptomatic ventricular arrhythmia[J]. N Eeg 1 J Med , 1995,333: 77-82.
[4]Fung RC, Chan WK, Chu CM, et al. Low dose amiodarone induced lung injury[ J]. Int J Cardiol,2006,113(1):144-145.
[5]吴宁,朱俊,任自文.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 9: 323-336.
[6]Podril PJ. Amiodarone: reevaluation of an old drug[J]. Ann Intern Med, 1995,12 (2):698-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