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河南说唱艺术植根于河南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在河南整个文化艺术发展中承担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河南说唱艺术曾经流传过的有五十多个曲种,而现在只剩下不到十个曲种,卫星电视、多媒体、英特网为代表的荧屏文化以其快捷方便、内容丰富、选择性、自主性、参与性强而迅速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中心。这些文化现象在短短二十年间就改变了大部分中国人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使曾经辉煌的河南曲艺界面临生存的艰难处境。
[关键词] 说唱艺术 美学特征 马街书会 生存现状
[DOI] 10.3969/j.issn.1002-6916.2011.02.047
一、研究的文化背景及意义
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丰富而辉煌,其中的说唱艺术是我国文艺百花园里的一支奇葩,是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综合性传统表演艺术。千百年来,它不仅以其独特的形式技巧和审美品格,塑造并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心灵,而且以其深厚的文化传统,孕育了诸如“章回体长篇小说”等文学体裁和众多的地方戏曲剧种,传承保存了许多口头文化传统包括诸多少数民族的英雄史诗,在祖国传统艺术文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在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中说唱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与中国传统音乐联系紧密,同其它传统艺术一样,在社会现代化的大发展中河南说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也出现了不少的困难,面临着危机。深入思考河南说唱艺术的当代命运,探寻其在当下的正确发展路径,因而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紧迫的课题。
当前,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热门话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成果,对今天的人们来说,仍然存在许多的价值。河南说唱艺术植根于河南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它与河南人民的生活环境是契合的,正如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所说:“人类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对本民族的生理与心理的需要产生价值”。河南说唱艺术在河南整个文化艺术发展中承担了相当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应不断借鉴与吸收新的营养,使之成为广大人民用来表示欢乐、交流感情、自娱自乐的常见艺术形式。
二、河南说唱艺术的概述及美学特征
说唱艺术是泛指民间多种说唱表演艺术,它是指有说有唱,说唱相间、说唱一体的叙事(第一人称)和代言(第三人称)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一般以历史、传说、故事为主要讲唱内容。
河南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是中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远古时代就有了人类居住生息,创造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勤劳的人民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精神文明,而河南说唱艺术则是丰厚精神文明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它的产生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但正式形成则在唐代。当时一种是佛教寺院的“变文讲唱”;另一种是民间流行的“说话”,变文后来形成了说唱音乐,“说话”则形成了后来的说书,到了宋代达到了成熟的时期。宋代都城是现在我们河南的开封,这个时期出现的曲种有:鼓子词、诸宫调、唱赚、陶真等等。到了元、明、清时期,说唱艺术达到了比较兴盛的局面,又出现许多曲种。20世纪30年代,乔清秀被誉为“坠子皇后”。新中国成立后,又涌现出赵锋、刘宗琴等闻名全国的艺术家。近年来活跃在中国曲坛的我省青年曲艺表演艺术家有王小岳(曾获全国鼓曲唱曲大赛最高奖)等。说唱艺人身上深深的烙印着说唱艺术的成长与发展过程,它是说唱艺术历史文化的承载者、创造者,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从他们身上看河南说唱艺术历史与发展,对我们今天说唱艺术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河南民间最大的曲艺活动是“马街书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数以十万计的全国各地民间曲艺艺人云集河南宝丰县马街村,以书会友,交流技艺,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少有的文化奇观。1995年,宝丰县被中国曲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曲艺之乡”,之后,南阳市也获此殊荣;平顶山市则被命名为“中国曲艺城”,一个省拥有三个“曲艺之乡(城)”,这在全国首屈一指。
说唱艺术的艺术构成门类较多,有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杂技等等。几乎所有主要的传统艺术门类与形式,都被作为重要的艺术构成元素而为说唱所吸收并且化用。说唱是以口头语言进行的一种表演艺术。“口头语言”、“说唱”和“表演”是构成这一本质特征缺一不可的三个基本要素。“口头语言”是构成“说唱”表演的基本材质,是说唱艺术进行艺术建构的物质依托;“表演”是说唱艺术所以成为艺术的逻辑形态;“说唱”作为曲艺进行艺术创造的主要审美建构方式,是曲艺进行艺术表现的根本手段。具体含有四种情形:即“说”、“唱”、“又说又唱”和“似说似唱(韵诵)”。我们河南的说唱艺术不但具备说唱艺术的这一基本艺术特征,同时还具备以下美学特征:
(一)自然之美
中原文化是古代农业文明的结晶,它尊重事物的本然状态,不生硬、不做作、不矫情,自然而然,顺理成章,这种推崇自然的心理由老子上升为一种哲学思想。出生于河南鹿邑的老子,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正是中原文化的一个重要亮点。“自然”的原则被另一位河南人韩非引入文学写作领域之后,自然之美逐渐成为艺术家的最高追求。根植于中原大地的说唱艺术,天生具有贴近生活、具有泥土气息和乡土气息,令人感到自然质朴的本性。
(二)和谐之美
河南说唱艺术的音乐结构一般采用板腔体和曲牌体两种,无论哪一种曲体,它们的基本要求就是“依曲填词、依词度曲”,所以唱腔音乐与唱词必须是完美合一,高度押韵诗化的词配上鲜明的节奏和韵律以及优美的唱腔,是那么的和谐动听,感染力极强。这种和谐美正符合孔子的儒家哲学思想,也是河南灿烂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体现。
三、河南说唱艺术的现状
(一)马街书会现象
为了得到更详细准确的第一手资料,课题组成员专门在农历正月十三这天去了宝丰县马街村重点考察了闻名遐迩的马街书会。
“马街书会”历史悠久,是一个影响力较大的民间说唱音乐演唱盛会,在宝丰、鲁山、卢氏一带,是政府和民间共同创办的,被列为北方三大书会之首,最近又当选“中国十大民俗”之一。当天人还比较多,就在村旁河边的麦地里,艺人们从全国各地长途跋涉来到这里,各自找一个位子,搭着各式各样的简易塑料棚子,或车搭高台,或倚桌而立,有的就只有一凳而坐。听众是来自四面八方,附近几个县都有热心的听众来赶会,老人、孩子、年轻人、大姑娘,有开着自家车拉着满车的亲朋赶过来的,也有步行、骑车来的,场面分外壮观。听当地群众介绍,这两年来参加的艺人和观众比起前几年少很多了。在这个盛会上,每个艺人都有自己的精彩表现:名气大的,万人簇拥,书棚前热闹非凡;名气不大的,或者单人单车来赶会,或者只有一把椅子或琴盒为凳弹唱,或者干脆就择地而站的,都有着非凡的风采和气度。街书会的曲种众多,有坠子、三弦书、大调曲子、大鼓书、评书、琴书、道情等,但以坠子为最多,也最受欢迎,曲目也有小段和大书之分 ,从参加“马街书会”表演的人员成分上不难看出,他们绝大多数都出生在农村、生长在农村、学艺在农村、表演在农村。这里每年还有评书状元的传统,书状元的评判标准就是看写书的价格高低,写书就是别人来请艺人去讲书,写出去了就是说艺人可以有收入了。大家都暗暗写好自己写书的价格,统一评选,而书状元是相当高的荣誉。
(二)河南说唱艺人的生存活动方式
针对艺人们经常演出的场所、演出的形式、演出的次数、观众情况以及传承情况等方面,我们不但对马街书会实地考察,还分别访谈了几位民间艺人和一些市群艺馆的负责人(见附录),来了解我们河南说唱艺术在农村和城市流传的现状,现就生存方式和活动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1、城镇艺人与民间艺人在活动的场所和活动的形式上是不一样的,在农村,哪家里有红白喜事的时候,就会请来艺人演唱热闹热闹,还有在乡间的庙会、书会、集会等场所也能看到说唱艺人的身影,比如马街书会等。城镇艺人演出活动场所一般在茶馆、书棚、剧场、书场、繁华商业区、以及一些企事业单位为活跃本单位的文化生活的活动中。
2、说唱艺人的活动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参与到商业活动中,以自己的演出迎合事主商业机构的需求,来获取一定的报酬,这是扩大他们生存空间的重要手段。他们之间都是以各自所需为目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况:(1)一些商业机构通过艺人的曲艺演出招揽顾客、销售产品。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艺人受雇他人,与事主形成雇佣关系,以曲艺演出来达到事主的目的,从而获得薪酬。例如,赶庙会和商贸大会的小商小贩,为了使商品容易销售,就雇用艺人随同前往演出,或是企业为了促销商品而雇请艺人演出,等等。第二种情况是采取自我销售的方式,即艺人为了销售某一商品,自己组班外出演出(与同伴形成雇佣关系),通过演出来兜售商品。例如,鲁山县艺人乔旺,就是利用曲艺演出来销售自己批发的各种猪饲料。(2)以树立企业形象为目的,即事主从商业利益入手,通过艺人演出来树立自己的商业形象,增强企业的亲和力,意图建立商业信誉。此类演出以形象宣传为主要内容,以各类公司、企业或工厂邀请艺人参加各种宣传演出最为常见。还有一类演出则以政策宣传为主,宣传本系统的政策规定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事主一般是出于配合官方相关活动或举办某一庆祝活动而邀请艺人,例如,宝丰酒厂每年都会参加宝丰县政府组织的重大文艺活动,时常雇请艺人代表本厂参加演出。(3)以文化消费、营业性为目的,也分两类情况:一类是事主出于活跃本单位文化生活的目的而雇请艺人,艺人的演出对象以企业内部职工为主,例如,平煤集团下属的各个煤矿,每年都要举行“消夏之夜”,会请艺人前来为矿工及其家属演出。另一类是艺人在固定场所进行营业性演出,如茶馆、剧场等地方,与负责人建立雇佣关系,或按时间领取固定报酬,或自行收费(负责人收取一定比例的场地占用费用),此类情况多发生在城镇地区和节日期间,艺人面对的是付费观看的观众。正是由于艺人与事主存在着利益互惠的基础,双方才会为了不同的目的而走到一起,各取所需,于是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商业性民间曲艺活动。
(三)存在的问题
河南说唱艺人的从艺活动除了以上了解到的以外,在别的场合就很难觅其踪了,同时在以上的考察、访谈调查中,也发现了河南说唱艺术的市场中也存在了很多不容乐观的问题,让我们忧心。
这些不容乐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区域文化的特点,流传范围有限。从调查来看,说唱艺术流传的范围还是不够广泛,它的流传仍然是以农村范围为主,在城市还是没有普及。
2、说唱艺人人才奇缺。通过民间考察得知,说唱艺人队伍日渐萎缩,人才流失,后继乏人。即使坚持演出活动到现在的艺人,也大都是老年人了,记忆力、精力等也都不行了,中年艺人很少,青年艺人更是少之更少,访问的那些民间艺人都说没有徒弟,没有人愿意学这个。
3、演出市场萧条使以说唱为生存的艺人难以为继 。多年来,曲艺演出市场的不景气已是不争的事实。虽然现在还有个别书会、庙会、商业性的演出活动,但是和流行乐等其他繁荣艺术比相差很远。在城市已经基本上难觅其踪,即使在乡间其演出活动相对来说也少得可怜。80年代我省尚有专业曲艺团队130多个,到现在只剩下七八个,许多曲艺工作者纷纷改行。
4、观众层次老化使说唱艺术失去了观众的生力军 。说唱艺术的危机还表现在观众人数的急剧减少和老龄化。在就业、生活、教育、医疗等综合压力下,学生忙于应付学习的压力,力求将来有个好大学上,找到一份好工作;成年人为有一个好的生活而拼命挣扎;没有人肯花那么大段的时间坐下来欣赏,许多年轻人甚至不知河南坠子为何物。而农村观众的生力军——青壮年人常年外出打工,这个年龄段的观众群基本上是缺失的,所以农村观众大多也只是限于老年群体。
5、河南传统的说唱艺术的曲种急剧减少 。曾经流传的河南说唱艺术曲种共有五十多种,包括;弦子书类:河南坠子、河南大调曲子、渔鼓坠、三弦平调、小鼓弦、三弦铰子书、洪山调、洛阳琴书、四股弦书等。鼓板书类:河南鼓词、河洛大鼓、豫东大鼓、大鼓弦、竹板书、瓦碴书、河南道情等等。这些曲种曾经很辉煌,现在仅剩河南坠子、三弦书、大调曲子、道情等在生存线上挣扎坚持,剩下的好多曲种都已失传,如大挠、莺歌柳、迷胡书、莲花落、十不闲等等。
造成以上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还是大众文化生活内容及方式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对说唱艺术的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诸如卫星电视、多媒体、英特网为代表的荧屏文化以其快捷方便、内容丰富、选择性、自主性、参与性强而迅速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中心。这些文化现象在短短二十年间就改变了大部分中国人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使曾经辉煌的河南曲艺界,现在面临着生存和抢救的艰难处境。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我省老一辈曲艺家和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这个严峻的问题并且开始着手倾力培育扶持曲艺新苗,郑州、新乡、开封、南阳等地相继开办了少儿曲艺班或曲艺学校,有关部门也积极开展活动,着力培养曲艺创作的新生力量,这是可喜可贺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吴文科.《中国曲艺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2]《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河南卷》编辑委员会.艺音乐集成
[关键词] 说唱艺术 美学特征 马街书会 生存现状
[DOI] 10.3969/j.issn.1002-6916.2011.02.047
一、研究的文化背景及意义
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丰富而辉煌,其中的说唱艺术是我国文艺百花园里的一支奇葩,是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综合性传统表演艺术。千百年来,它不仅以其独特的形式技巧和审美品格,塑造并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心灵,而且以其深厚的文化传统,孕育了诸如“章回体长篇小说”等文学体裁和众多的地方戏曲剧种,传承保存了许多口头文化传统包括诸多少数民族的英雄史诗,在祖国传统艺术文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在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中说唱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与中国传统音乐联系紧密,同其它传统艺术一样,在社会现代化的大发展中河南说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也出现了不少的困难,面临着危机。深入思考河南说唱艺术的当代命运,探寻其在当下的正确发展路径,因而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紧迫的课题。
当前,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热门话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成果,对今天的人们来说,仍然存在许多的价值。河南说唱艺术植根于河南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它与河南人民的生活环境是契合的,正如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所说:“人类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对本民族的生理与心理的需要产生价值”。河南说唱艺术在河南整个文化艺术发展中承担了相当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应不断借鉴与吸收新的营养,使之成为广大人民用来表示欢乐、交流感情、自娱自乐的常见艺术形式。
二、河南说唱艺术的概述及美学特征
说唱艺术是泛指民间多种说唱表演艺术,它是指有说有唱,说唱相间、说唱一体的叙事(第一人称)和代言(第三人称)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一般以历史、传说、故事为主要讲唱内容。
河南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是中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远古时代就有了人类居住生息,创造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勤劳的人民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精神文明,而河南说唱艺术则是丰厚精神文明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它的产生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但正式形成则在唐代。当时一种是佛教寺院的“变文讲唱”;另一种是民间流行的“说话”,变文后来形成了说唱音乐,“说话”则形成了后来的说书,到了宋代达到了成熟的时期。宋代都城是现在我们河南的开封,这个时期出现的曲种有:鼓子词、诸宫调、唱赚、陶真等等。到了元、明、清时期,说唱艺术达到了比较兴盛的局面,又出现许多曲种。20世纪30年代,乔清秀被誉为“坠子皇后”。新中国成立后,又涌现出赵锋、刘宗琴等闻名全国的艺术家。近年来活跃在中国曲坛的我省青年曲艺表演艺术家有王小岳(曾获全国鼓曲唱曲大赛最高奖)等。说唱艺人身上深深的烙印着说唱艺术的成长与发展过程,它是说唱艺术历史文化的承载者、创造者,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从他们身上看河南说唱艺术历史与发展,对我们今天说唱艺术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河南民间最大的曲艺活动是“马街书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数以十万计的全国各地民间曲艺艺人云集河南宝丰县马街村,以书会友,交流技艺,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少有的文化奇观。1995年,宝丰县被中国曲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曲艺之乡”,之后,南阳市也获此殊荣;平顶山市则被命名为“中国曲艺城”,一个省拥有三个“曲艺之乡(城)”,这在全国首屈一指。
说唱艺术的艺术构成门类较多,有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杂技等等。几乎所有主要的传统艺术门类与形式,都被作为重要的艺术构成元素而为说唱所吸收并且化用。说唱是以口头语言进行的一种表演艺术。“口头语言”、“说唱”和“表演”是构成这一本质特征缺一不可的三个基本要素。“口头语言”是构成“说唱”表演的基本材质,是说唱艺术进行艺术建构的物质依托;“表演”是说唱艺术所以成为艺术的逻辑形态;“说唱”作为曲艺进行艺术创造的主要审美建构方式,是曲艺进行艺术表现的根本手段。具体含有四种情形:即“说”、“唱”、“又说又唱”和“似说似唱(韵诵)”。我们河南的说唱艺术不但具备说唱艺术的这一基本艺术特征,同时还具备以下美学特征:
(一)自然之美
中原文化是古代农业文明的结晶,它尊重事物的本然状态,不生硬、不做作、不矫情,自然而然,顺理成章,这种推崇自然的心理由老子上升为一种哲学思想。出生于河南鹿邑的老子,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正是中原文化的一个重要亮点。“自然”的原则被另一位河南人韩非引入文学写作领域之后,自然之美逐渐成为艺术家的最高追求。根植于中原大地的说唱艺术,天生具有贴近生活、具有泥土气息和乡土气息,令人感到自然质朴的本性。
(二)和谐之美
河南说唱艺术的音乐结构一般采用板腔体和曲牌体两种,无论哪一种曲体,它们的基本要求就是“依曲填词、依词度曲”,所以唱腔音乐与唱词必须是完美合一,高度押韵诗化的词配上鲜明的节奏和韵律以及优美的唱腔,是那么的和谐动听,感染力极强。这种和谐美正符合孔子的儒家哲学思想,也是河南灿烂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体现。
三、河南说唱艺术的现状
(一)马街书会现象
为了得到更详细准确的第一手资料,课题组成员专门在农历正月十三这天去了宝丰县马街村重点考察了闻名遐迩的马街书会。
“马街书会”历史悠久,是一个影响力较大的民间说唱音乐演唱盛会,在宝丰、鲁山、卢氏一带,是政府和民间共同创办的,被列为北方三大书会之首,最近又当选“中国十大民俗”之一。当天人还比较多,就在村旁河边的麦地里,艺人们从全国各地长途跋涉来到这里,各自找一个位子,搭着各式各样的简易塑料棚子,或车搭高台,或倚桌而立,有的就只有一凳而坐。听众是来自四面八方,附近几个县都有热心的听众来赶会,老人、孩子、年轻人、大姑娘,有开着自家车拉着满车的亲朋赶过来的,也有步行、骑车来的,场面分外壮观。听当地群众介绍,这两年来参加的艺人和观众比起前几年少很多了。在这个盛会上,每个艺人都有自己的精彩表现:名气大的,万人簇拥,书棚前热闹非凡;名气不大的,或者单人单车来赶会,或者只有一把椅子或琴盒为凳弹唱,或者干脆就择地而站的,都有着非凡的风采和气度。街书会的曲种众多,有坠子、三弦书、大调曲子、大鼓书、评书、琴书、道情等,但以坠子为最多,也最受欢迎,曲目也有小段和大书之分 ,从参加“马街书会”表演的人员成分上不难看出,他们绝大多数都出生在农村、生长在农村、学艺在农村、表演在农村。这里每年还有评书状元的传统,书状元的评判标准就是看写书的价格高低,写书就是别人来请艺人去讲书,写出去了就是说艺人可以有收入了。大家都暗暗写好自己写书的价格,统一评选,而书状元是相当高的荣誉。
(二)河南说唱艺人的生存活动方式
针对艺人们经常演出的场所、演出的形式、演出的次数、观众情况以及传承情况等方面,我们不但对马街书会实地考察,还分别访谈了几位民间艺人和一些市群艺馆的负责人(见附录),来了解我们河南说唱艺术在农村和城市流传的现状,现就生存方式和活动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1、城镇艺人与民间艺人在活动的场所和活动的形式上是不一样的,在农村,哪家里有红白喜事的时候,就会请来艺人演唱热闹热闹,还有在乡间的庙会、书会、集会等场所也能看到说唱艺人的身影,比如马街书会等。城镇艺人演出活动场所一般在茶馆、书棚、剧场、书场、繁华商业区、以及一些企事业单位为活跃本单位的文化生活的活动中。
2、说唱艺人的活动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参与到商业活动中,以自己的演出迎合事主商业机构的需求,来获取一定的报酬,这是扩大他们生存空间的重要手段。他们之间都是以各自所需为目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况:(1)一些商业机构通过艺人的曲艺演出招揽顾客、销售产品。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艺人受雇他人,与事主形成雇佣关系,以曲艺演出来达到事主的目的,从而获得薪酬。例如,赶庙会和商贸大会的小商小贩,为了使商品容易销售,就雇用艺人随同前往演出,或是企业为了促销商品而雇请艺人演出,等等。第二种情况是采取自我销售的方式,即艺人为了销售某一商品,自己组班外出演出(与同伴形成雇佣关系),通过演出来兜售商品。例如,鲁山县艺人乔旺,就是利用曲艺演出来销售自己批发的各种猪饲料。(2)以树立企业形象为目的,即事主从商业利益入手,通过艺人演出来树立自己的商业形象,增强企业的亲和力,意图建立商业信誉。此类演出以形象宣传为主要内容,以各类公司、企业或工厂邀请艺人参加各种宣传演出最为常见。还有一类演出则以政策宣传为主,宣传本系统的政策规定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事主一般是出于配合官方相关活动或举办某一庆祝活动而邀请艺人,例如,宝丰酒厂每年都会参加宝丰县政府组织的重大文艺活动,时常雇请艺人代表本厂参加演出。(3)以文化消费、营业性为目的,也分两类情况:一类是事主出于活跃本单位文化生活的目的而雇请艺人,艺人的演出对象以企业内部职工为主,例如,平煤集团下属的各个煤矿,每年都要举行“消夏之夜”,会请艺人前来为矿工及其家属演出。另一类是艺人在固定场所进行营业性演出,如茶馆、剧场等地方,与负责人建立雇佣关系,或按时间领取固定报酬,或自行收费(负责人收取一定比例的场地占用费用),此类情况多发生在城镇地区和节日期间,艺人面对的是付费观看的观众。正是由于艺人与事主存在着利益互惠的基础,双方才会为了不同的目的而走到一起,各取所需,于是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商业性民间曲艺活动。
(三)存在的问题
河南说唱艺人的从艺活动除了以上了解到的以外,在别的场合就很难觅其踪了,同时在以上的考察、访谈调查中,也发现了河南说唱艺术的市场中也存在了很多不容乐观的问题,让我们忧心。
这些不容乐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区域文化的特点,流传范围有限。从调查来看,说唱艺术流传的范围还是不够广泛,它的流传仍然是以农村范围为主,在城市还是没有普及。
2、说唱艺人人才奇缺。通过民间考察得知,说唱艺人队伍日渐萎缩,人才流失,后继乏人。即使坚持演出活动到现在的艺人,也大都是老年人了,记忆力、精力等也都不行了,中年艺人很少,青年艺人更是少之更少,访问的那些民间艺人都说没有徒弟,没有人愿意学这个。
3、演出市场萧条使以说唱为生存的艺人难以为继 。多年来,曲艺演出市场的不景气已是不争的事实。虽然现在还有个别书会、庙会、商业性的演出活动,但是和流行乐等其他繁荣艺术比相差很远。在城市已经基本上难觅其踪,即使在乡间其演出活动相对来说也少得可怜。80年代我省尚有专业曲艺团队130多个,到现在只剩下七八个,许多曲艺工作者纷纷改行。
4、观众层次老化使说唱艺术失去了观众的生力军 。说唱艺术的危机还表现在观众人数的急剧减少和老龄化。在就业、生活、教育、医疗等综合压力下,学生忙于应付学习的压力,力求将来有个好大学上,找到一份好工作;成年人为有一个好的生活而拼命挣扎;没有人肯花那么大段的时间坐下来欣赏,许多年轻人甚至不知河南坠子为何物。而农村观众的生力军——青壮年人常年外出打工,这个年龄段的观众群基本上是缺失的,所以农村观众大多也只是限于老年群体。
5、河南传统的说唱艺术的曲种急剧减少 。曾经流传的河南说唱艺术曲种共有五十多种,包括;弦子书类:河南坠子、河南大调曲子、渔鼓坠、三弦平调、小鼓弦、三弦铰子书、洪山调、洛阳琴书、四股弦书等。鼓板书类:河南鼓词、河洛大鼓、豫东大鼓、大鼓弦、竹板书、瓦碴书、河南道情等等。这些曲种曾经很辉煌,现在仅剩河南坠子、三弦书、大调曲子、道情等在生存线上挣扎坚持,剩下的好多曲种都已失传,如大挠、莺歌柳、迷胡书、莲花落、十不闲等等。
造成以上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还是大众文化生活内容及方式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对说唱艺术的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诸如卫星电视、多媒体、英特网为代表的荧屏文化以其快捷方便、内容丰富、选择性、自主性、参与性强而迅速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中心。这些文化现象在短短二十年间就改变了大部分中国人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使曾经辉煌的河南曲艺界,现在面临着生存和抢救的艰难处境。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我省老一辈曲艺家和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这个严峻的问题并且开始着手倾力培育扶持曲艺新苗,郑州、新乡、开封、南阳等地相继开办了少儿曲艺班或曲艺学校,有关部门也积极开展活动,着力培养曲艺创作的新生力量,这是可喜可贺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吴文科.《中国曲艺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2]《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河南卷》编辑委员会.艺音乐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