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及消防设计和安全管理

来源 :安全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gs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中规定:凡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和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都属于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一)火势蔓延快。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电缆井等竖向井道多,如果防火分隔处理不好,发生火灾时就好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尤其是高级宾馆、综合楼和图书馆、办公楼等高层建筑,一般室内可燃物较多,一旦起火,燃烧猛烈,蔓延迅速。据测定,在火灾初期阶段,因空气对流,在水平方向烟气扩散速度为0.3米每秒,在火灾燃烧猛烈阶段,各管井烟气扩散速度则可达3~4米每秒。假如一座高度为100。米的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在无阻挡的情况下,半分钟左右,烟气就能顺竖向管井扩散到顶层,其扩散速度是水平方向的十倍以上。
  (二)疏散困难。高层建筑的特点:一是层数多,垂直距离长。疏散到地面或其它安全场所的时间长;二是人员集中;三是发生灾时由于各竖井空气流动畅通,火势和烟雾向上蔓延快。增加了疏散的难度,我国有些经济较发达城市的消防部门赃詈了少量的登高消防车,但大多数有高层建筑的城市尚无登高消防车,而且其高度也不能满足安全疏散和扑救的需要。普通电梯在火灾时因不防烟火或停电等原因而无法使用。因此,多数高层建筑安全疏散主要是靠楼梯。而楼梯间内一旦窜入烟气,就会严重影响疏散。这些,都是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进行疏散的不利条件。
  (三)扑救难度大。高层建筑高达数十米。甚至达数百米,发生火灾时从室外进行扑救相当困难。一般要立足于自救,即主要靠室内消防设施。但由于目前我国经济技术条件所限,高层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还不可能很完善,尤其是二类高层建筑仍以消火栓系统扑救为主。因此,扑救高层建筑火灾往往遇到较大困难。例如:热辐射强、火势蔓延速度、高层建筑的消防用水量不足等。
  美国年均发生高层建筑火灾7000多起。平均每天近20起。但美国城市高层建筑一流的消防管理水平大大减少了损失。
  2月9日晚,中央电视台新址附属文化中心大楼发生火灾。据北京市消防局发布的消息,导致火灾的直接原因是在工地附近违规燃放礼花。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处于施工阶段的央视配楼尚未开启防火系统,工地缺乏自救措施。
  由于高层建筑火灾隐患多,发生火灾时,火势蔓延迅速,人员疏散困难,扑救难度大,国内外对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和安全管理有严格规定。
  法律监管高层建筑防火设计
  在各国高层建筑防火的立法方面,无论是法规的数量还是完善程度,高层建筑数量最多的美国都走在世界前列。美国高层建筑防火法规的权威性,建立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早在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下,哈佛大学现火灾科学研究之父霍华德·艾蒙斯教授,经过大量实验,建立了被广泛认可的哈佛火灾模型。在这种模型的基础上,美国高层建筑防火法规更加完善,成为许多国家的样板。
  我国现行的高层建筑防火规范是1995年颁行的《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GB50045—95),该规范的条文严谨细致,在耐火等级、平面布置、安全疏散、消防给水、防(排)烟和电气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要兼顾防火安全性和投资合理性。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有时达不到规范要求,这就留下了安全隐患。近年来。建筑工地火灾频发,这与大量保温防水易燃材料的堆积和暴露在外有关,同时也由于高楼自身消防设施还没有完善。有专家称,有必要通过尽快制订、修订有关建筑工地的防火管理规范,填补在建建筑防火薄弱的空白,从根本上减少建筑工地火灾多发现象。 
  防火设计是保护伞
    针对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特点,国内外在防火设计上达成了共识。—般说来,要做好以下4方面的防火设计。
  第一。保证主体结构有足够的耐火稳定性。目前国内外高楼多依赖钢结构,虽然它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都很好,但耐火性能很差。钢材的抗拉和承重等性能均会因温度的升高而急剧下降,通常在450~650摄氏度就会失去承载能力,发生变形,钢柱、钢梁弯曲,不能继续使用。一般情况下,不加保护的钢结构耐火极限只有15分钟。“9·11”事件中美国纽约世贸中心的倒塌,就是因钢结构遭大火高温炙烤。上部结构不稳定向下塌落,结果一塌到底。人们在实践中广泛应用的钢结构保护方法,如用耐火材料包覆,喷涂石棉或防火材料等。已被证明在应对大火时效果不佳,建筑界和消防界在解决这个问题方面仍任重道远。
  第二,强化自救设施。高层建筑不同于一般的低矮建筑,火灾发生时,高层建筑主要依靠自身的消防措施来保障安全。消防部门云梯车所能达到的高度一般不超过100米;如果几百米高的高楼出现火灾,很难靠外部力量救援。目前,高层建筑的自救措施主要分为主动性和被动性两大类。主动性措施指直接限制火灾发生和发展的技术,如火灾探测报警技术、喷水灭火等灭火技术、烟气控制技术等;被动性措施指提高或增强建筑构件或材料承受火灾破坏能力的技术,如提高建筑构件耐火性能的技术等。这些完善的自救措施,比大量消防队员更能应付突发火灾。  第三,做好防火分隔。由于建筑使用功能、规模形状不同,地理位置及室内火灾荷载、装饰和陈设等不同,建筑防火规范不可能把各式各样的高层建筑防火都详细地规定下来。这就要求设计人员针对所设计建筑物的具体条件。灵活运用,加强防火隔断,增加灭火手段,加强防排烟措施,采用不同的解决办法。达到防火目的。
  从国内外火灾现场统计来看,近六成火灾死亡是烟熏致死,或者被烟熏晕后烧死的。科学的防火分隔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例如,一旦发生火灾,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如果能保持较高的气压。逃生者开门进入后,风就会从里面往外吹,将烟雾拒之门外。
  第四,室内装修选用阻燃材料。在建筑中消除火源是不可能的,但是采用阻燃装饰是可能的,是避免和减少火灾伤亡以及财产损失的重要措施。
   严格消防管理不可缺少
    如果说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侧重从硬件方面应对火灾隐患,那么,严格的消防管理则是从软件方面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遗憾的是,高楼盖成后,人们往往忽视这种管理工作的作用。
  美国年均发生高层建筑火灾7000多起,平均每天近20起,但美国城市高层建筑一流的消防管理水平大大减少了损失。“9·11,”后,美国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意识进一步强化,管理工作细化到对室内烟灰垃圾桶的设计,同时要求物业管理人员在清理烟灰垃圾桶之前要确保桶内绝无火种。
  另外,美国还全面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如让城市居民组成义务消防队等。现在,纽约等大城市均设立了自动消防安全电子访问台,通过电话、电脑、移动电话等与城市高层建筑义务消防队保持联系。一旦发生险情,由城市居民组成的、经过专业训练的义务消防队可以在几分钟内被召集起来,配合消防员进行灭火和救援。
  
  (编 辑 游振云)
其他文献
前不久,某油田一名采油工在抽油机未停情况下,攀上抽油机护栏核对设备数据,结果被抽油机曲柄、平衡块碰击身亡。这是凭“老经验”,习惯性违章而导致的又一起伤亡事故。如果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在发生的责任事故中,相当部分的主要原因是由“老经验”引起的。  “习惯性违章”是人们在日常生产、工作中,经常采用自己长期形成的操作模式进行作业,没有发生意外,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但细究之“习惯性违章”却存在违章因素。
基于最佳波形设计理论和条奎斯特准则的基础上,利用基带脉冲成形及频谱,系数循环筛选方法,对奈奎 斯特脉冲,升余弦脉冲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设计出一种性能优越、幅度起伏小的I
随着现代社会的持续发展,我们已经全面进入了电气时代。配电网作为电力供应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更需要加大重视力度。本文首先分析了配电网的损耗问题和损耗带来的相关危害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将生产分为“一二线”,也就是指“井上”、“井下”,工作的重点都向一线倾斜,安全工作也不例外。总认为事故出在下面,管理的重点也在下面,问题自然也喜欢往“下”找。似乎安全不安全,全在下面。  当然,井下工人的安全意识、劳动纪律、安全操作规程无疑是重要的。但剖析近几年来一些典型的责任事故,却很少发现是由井下工人违章操作造成的。事故的“导火线”恰恰是在“井上”。一些老板只看重经济效益,漠
随机数是安全学与密码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信息安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随机数的重要性、随机数的产生及其在信息安全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论述 ,阐明了其在信息安
介绍了当前木材化学实验课程存在的不足,提出进一步加强实验教材建设,改革实验内容,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同时提出要加强实验室建设,满足学生创新性、设计性实验需要.
【摘要】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推进,税务机关在积极探索和不断丰富税收风险管理一体化的方法和路径,在提高税法遵从度、减少税收流失和降低征纳成本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着税收风险管理一体化进程。本文将结合税收工作实际,旨在分析税收风险管理一体化的现状及制约因素,探索深化税收风险管理一体化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税收风险;管理一体化  一、税收风险管理一体化的现状  各级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主设备,运行状态及过程非常关键。变电检修能够使电力系统始终处于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从而为电力客户提供优质电源。电力企业领导要结合变电检修工作要求
【摘 要】本文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政策及实际设置情况进行了简单阐述,介绍了一些情况和做法,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一些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指标;措施;问题;建议  为进一步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同时确保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顺利实施,我国在2006年推出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岗位设置管理办法的实施,转换了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由原来的身份管理向岗位管
利用气液两相流理论和传热学原理建立了注蒸汽井井筒的温度场分布模型及井筒压力分布计算模型,编制了温度、压力分布相关的计算程序.对影响注蒸汽热力采油效果的主要参数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