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对31例先兆流产孕妇应用中药为主、西药为辅进行治疗。结果 31例先兆流产患者经以上治疗,治愈21例(67.74%),好转8例(25.81%),无效2例(6.45%),总有效率达93.5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疗效可靠,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先兆流产; 中西医结合; 疗效
[中图分类号] R24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7-155-02
先兆流产是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常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并有腰酸、腹胀、不适等症,无妊娠物排出。如妇科检查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经休息、治疗症状消失,可继续妊娠;若阴道流血量增多或下腹痛加剧,可发展为难免流产[1]。先兆流产是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2],我科2006年11月~2008年3月收治门诊及住院先兆流产患者31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臨床资料
2006年11月~2008年3月我科收治门诊及住院先兆流产患者31例,年龄31~38岁;妊娠时间最短40d,最长179d;有明显外伤史3例,无明显诱因28例;发生1次先兆流产的17例,连续2次的9例,连续3次的4例,连续3次以上的1例;伴有下腹部坠痛2例,伴下腹部阵痛11例,无明显下腹部疼痛18例。31例均经尿化验妊娠试验阳性,经B超检查确诊为宫内妊娠,均排除了非妊娠所致的下腹部疼痛及阴道出血性疾病。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妇科学》[3]及《妇产科学》[1]诊断标准:有停经史,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早孕反应;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症状,无妊娠物排出;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宫口无扩张;妊娠试验阳性;B超提示宫内妊娠且妊娠囊形态正常,或有原始心管搏动。
1.3 治疗方法
(1)中药治疗:①阴虚血热型:治宜养阴清热,止血安胎。以保阴煎加减:黄芩、生地榆、酒白芍各12g,早莲草、杜仲炭、白术、仙鹤草、生地炭各10g,熟地、生山药、川断、菟丝子各15g,炙甘草6g,阿胶(烊化)20g。②脾肾亏虚型:治宜补肾健脾,益气安胎。以胎元饮合寿胎丸加减:桑寄生、菟丝子、党参、熟地、山药、艾叶炭、杜仲炭各15g,黄芪20g,阿胶(烊化)20g,陈皮、白术、川断、酒白芍各10g,炙甘草6g。以上均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3d为1个疗程。(2)辅以西药:口服维生素E 200mg,每日2次;维生素C 0.2g,每日3次;肌肉注射黄体酮20mg,每日1次;腹痛者口服硫酸舒喘灵4.8mg,每日3次。
1.4 疗效判断标准
依照先兆流产相关标准拟定[4]。治愈:阴道出血停止,腹痛消失,随访2周检查证实继续妊娠;好转:阴道出血减少,下腹部疼痛减轻,各项检查均为正常妊娠;无效:经上述治疗2周,症状无减轻,最终导致流产。
2 结果
31例先兆流产患者经以上治疗,治愈21例(67.74%),好转8例(25.81%),无效2例(6.45%),总有效率达93.55%。
3 讨论
先兆流产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发病率15%[1]。导致流产的原因较多,最常见的为免疫素、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子宫病变、遗传、重大刺激、创伤、环境因素等。西医治疗主要是补充黄体功能、抑制宫缩、卧床休息。中医辨证多数属肾气不足、气血亏虚型,流产多因肾虚或气血不足而致冲任不固、胎失所养,以至胎漏下血、腰酸、腹痛[5]。流产是妇女妊娠期的常见病,在临床上因流产的类型不同治疗方法各异。先兆流产是流产的最早阶段,如能准确诊断、及时治疗、妥善安排生活、调节情绪,一般预后良好。
随着晚婚晚育的开展,高龄孕妇越来越多,本组研究先兆流产患者年龄均在30岁以上,由于年龄较大,这部分孕妇常有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变化,反复的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变化,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以至不能正常行使调节和控制皮质下中枢的功能,如皮质下血管舒缩中枢出现相对较固定的以发放收缩血管冲动为主的兴奋时,引起周围小动脉痉挛,子宫小动脉痉挛可引起:①绒毛缺血、变性、水肿及成熟障碍,功能减低或消失,母儿间物质交换障碍,胎儿缺乏氧和营养物质;②绒毛缺血、变性,产生HCG减少,内源性孕酮水平降低、子宫激惹性升高、产生强烈收缩;由于分泌功能紊乱,胚胎赖以发育的多种激素间内环境的动态平衡被打破,体内各项血清内分泌激素都出现异常或水平不协调,致使缺乏足够孕激素作用而影响卵泡和子宫内膜的发育,使内膜中缺乏丰富的营养物质与微量元素,从而干扰蜕膜、胎盘及囊胚的发育而发生早期剥离,导致流产。
先兆流产属中医“胎漏”、“胎动不安”等范畴。其病因以肾气不足为主,不能系固胞胎,在孕后劳累过度,或房事不节、或五志化文、跌仆闪挫等原因诱导下发病,形成偏阳虚或偏阴虚的病理机制。祖国医学认为肾主生殖”,“肝肾同源”,“胞脉系于肾”,无论何种原因损伤胞脉,都会导致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因为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之气固则胎有所养而能正常生长发育,反之则病。而导致冲任不固的常见原因为肾虚、气血虚弱和血热,所以在治疗上以健脾益肾、凉血止血、填精安胎为法。方中党参、白术、黄芪、山药益气健脾,以补生化之源,增加摄血之力;菟丝子补肾填精固冲任;桑寄生、川断补益肝肾;生地、黄芩、仙鹤草、旱莲草凉血止血,清热安胎。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菟丝子能兴奋性腺功能,川断可促进子宫发育,杜仲、白术、黄芩均有抑制子宫收缩作用,地榆能缩短出血的时间,旱莲草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及抑菌功能。诸药合用,共奏填精益气养血之功,胎有所养,胞有所系,则胎安无恙。配合西药辅助治疗,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缺少维生素E可导致生殖腺萎缩,妊娠前缺少会导致不孕,妊娠期缺少可引起胎盘变性,甚至胎儿被吸收,维生素E可使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使黄体细胞增大,孕酮分泌增多,而发挥保胎作用。黄体酮具有促进蜕膜生长,并抑制子宫收缩的作用,尤其对黄体功能不足的患者具有保胎效果,但不宜久用。硫酸舒喘灵是拟肾上腺受体兴奋剂,对子宫平滑肌有松弛作用,抑制宫缩。本观察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疗效好,是治疗先兆流产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另外,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注意卧床休息,放松思想,安定情绪,尽量避免一切引起宫缩的刺激因素,可增加保胎的功效、提高保胎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乐杰. 妇产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9-92.
[2] 张惜阴. 实用妇产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5-158.
[3] 张玉珍. 中医妇科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01-213.
[4] 李立凯. 保胎饮加减治疗先兆流产[J]. 陕西中医,2003,24(5):297.
[5] 归绥琪,许钧. 自然流产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规律初探[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5(2):26.
(收稿日期:2009-04-07)
[关键词] 先兆流产; 中西医结合; 疗效
[中图分类号] R24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7-155-02
先兆流产是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常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并有腰酸、腹胀、不适等症,无妊娠物排出。如妇科检查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经休息、治疗症状消失,可继续妊娠;若阴道流血量增多或下腹痛加剧,可发展为难免流产[1]。先兆流产是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2],我科2006年11月~2008年3月收治门诊及住院先兆流产患者31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臨床资料
2006年11月~2008年3月我科收治门诊及住院先兆流产患者31例,年龄31~38岁;妊娠时间最短40d,最长179d;有明显外伤史3例,无明显诱因28例;发生1次先兆流产的17例,连续2次的9例,连续3次的4例,连续3次以上的1例;伴有下腹部坠痛2例,伴下腹部阵痛11例,无明显下腹部疼痛18例。31例均经尿化验妊娠试验阳性,经B超检查确诊为宫内妊娠,均排除了非妊娠所致的下腹部疼痛及阴道出血性疾病。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妇科学》[3]及《妇产科学》[1]诊断标准:有停经史,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早孕反应;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症状,无妊娠物排出;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宫口无扩张;妊娠试验阳性;B超提示宫内妊娠且妊娠囊形态正常,或有原始心管搏动。
1.3 治疗方法
(1)中药治疗:①阴虚血热型:治宜养阴清热,止血安胎。以保阴煎加减:黄芩、生地榆、酒白芍各12g,早莲草、杜仲炭、白术、仙鹤草、生地炭各10g,熟地、生山药、川断、菟丝子各15g,炙甘草6g,阿胶(烊化)20g。②脾肾亏虚型:治宜补肾健脾,益气安胎。以胎元饮合寿胎丸加减:桑寄生、菟丝子、党参、熟地、山药、艾叶炭、杜仲炭各15g,黄芪20g,阿胶(烊化)20g,陈皮、白术、川断、酒白芍各10g,炙甘草6g。以上均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3d为1个疗程。(2)辅以西药:口服维生素E 200mg,每日2次;维生素C 0.2g,每日3次;肌肉注射黄体酮20mg,每日1次;腹痛者口服硫酸舒喘灵4.8mg,每日3次。
1.4 疗效判断标准
依照先兆流产相关标准拟定[4]。治愈:阴道出血停止,腹痛消失,随访2周检查证实继续妊娠;好转:阴道出血减少,下腹部疼痛减轻,各项检查均为正常妊娠;无效:经上述治疗2周,症状无减轻,最终导致流产。
2 结果
31例先兆流产患者经以上治疗,治愈21例(67.74%),好转8例(25.81%),无效2例(6.45%),总有效率达93.55%。
3 讨论
先兆流产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发病率15%[1]。导致流产的原因较多,最常见的为免疫素、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子宫病变、遗传、重大刺激、创伤、环境因素等。西医治疗主要是补充黄体功能、抑制宫缩、卧床休息。中医辨证多数属肾气不足、气血亏虚型,流产多因肾虚或气血不足而致冲任不固、胎失所养,以至胎漏下血、腰酸、腹痛[5]。流产是妇女妊娠期的常见病,在临床上因流产的类型不同治疗方法各异。先兆流产是流产的最早阶段,如能准确诊断、及时治疗、妥善安排生活、调节情绪,一般预后良好。
随着晚婚晚育的开展,高龄孕妇越来越多,本组研究先兆流产患者年龄均在30岁以上,由于年龄较大,这部分孕妇常有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变化,反复的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变化,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以至不能正常行使调节和控制皮质下中枢的功能,如皮质下血管舒缩中枢出现相对较固定的以发放收缩血管冲动为主的兴奋时,引起周围小动脉痉挛,子宫小动脉痉挛可引起:①绒毛缺血、变性、水肿及成熟障碍,功能减低或消失,母儿间物质交换障碍,胎儿缺乏氧和营养物质;②绒毛缺血、变性,产生HCG减少,内源性孕酮水平降低、子宫激惹性升高、产生强烈收缩;由于分泌功能紊乱,胚胎赖以发育的多种激素间内环境的动态平衡被打破,体内各项血清内分泌激素都出现异常或水平不协调,致使缺乏足够孕激素作用而影响卵泡和子宫内膜的发育,使内膜中缺乏丰富的营养物质与微量元素,从而干扰蜕膜、胎盘及囊胚的发育而发生早期剥离,导致流产。
先兆流产属中医“胎漏”、“胎动不安”等范畴。其病因以肾气不足为主,不能系固胞胎,在孕后劳累过度,或房事不节、或五志化文、跌仆闪挫等原因诱导下发病,形成偏阳虚或偏阴虚的病理机制。祖国医学认为肾主生殖”,“肝肾同源”,“胞脉系于肾”,无论何种原因损伤胞脉,都会导致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因为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之气固则胎有所养而能正常生长发育,反之则病。而导致冲任不固的常见原因为肾虚、气血虚弱和血热,所以在治疗上以健脾益肾、凉血止血、填精安胎为法。方中党参、白术、黄芪、山药益气健脾,以补生化之源,增加摄血之力;菟丝子补肾填精固冲任;桑寄生、川断补益肝肾;生地、黄芩、仙鹤草、旱莲草凉血止血,清热安胎。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菟丝子能兴奋性腺功能,川断可促进子宫发育,杜仲、白术、黄芩均有抑制子宫收缩作用,地榆能缩短出血的时间,旱莲草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及抑菌功能。诸药合用,共奏填精益气养血之功,胎有所养,胞有所系,则胎安无恙。配合西药辅助治疗,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缺少维生素E可导致生殖腺萎缩,妊娠前缺少会导致不孕,妊娠期缺少可引起胎盘变性,甚至胎儿被吸收,维生素E可使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使黄体细胞增大,孕酮分泌增多,而发挥保胎作用。黄体酮具有促进蜕膜生长,并抑制子宫收缩的作用,尤其对黄体功能不足的患者具有保胎效果,但不宜久用。硫酸舒喘灵是拟肾上腺受体兴奋剂,对子宫平滑肌有松弛作用,抑制宫缩。本观察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疗效好,是治疗先兆流产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另外,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注意卧床休息,放松思想,安定情绪,尽量避免一切引起宫缩的刺激因素,可增加保胎的功效、提高保胎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乐杰. 妇产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9-92.
[2] 张惜阴. 实用妇产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5-158.
[3] 张玉珍. 中医妇科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01-213.
[4] 李立凯. 保胎饮加减治疗先兆流产[J]. 陕西中医,2003,24(5):297.
[5] 归绥琪,许钧. 自然流产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规律初探[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5(2):26.
(收稿日期:2009-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