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相关性感染诊断及其治疗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00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骨科领域中,骨折相关性感染是一项难题。文中,在介绍了骨折相关性感染的病理学基础上,探讨了其诊断以及治疗措施。并就如何预防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可以为骨折相关性感染的诊治提供借鉴。
  关键词:骨折相关性感染,彻底清创,生物膜,抗生素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6-044-01
  背景:骨折相关性感染Fracture- related infection (FRI)是骨科领域的难题,治疗周期长,治疗费用昂贵,致残率高,给患者身体上、心理上及经济上均造成巨大的灾难骨折相关性感染在闭合性骨折的发生率为1%-2%,开放性骨折的发生率高达30%,至今感染复发率和截肢率仍然居高不下。近年来由于骨折相关性感染共识对诊断、治疗等补充后该疾病的预后应该会得到良好改善。
  病理学:骨折相关性感染是多因素的,骨折不稳定和细菌的感染是其基础同时是相互依存的。病原体产生由多糖聚合物构成的生物膜,它包围病原体并保护它们免受宿主的防御机制和抗生素的攻击原因包括(1)生物膜可使病原体交换可抵抗性的质粒。(2)生物膜的不可渗透性。(3)生物膜表面可释放浮游细菌和新生细菌可产生新的生物膜。除此之外,病原體以及宿主的白细胞产生的炎症因子及周围的血管网的压迫和闭塞导致骨组织坏死和破坏,因此产生的无血管区域反应的充血从而增加的破骨细胞活性,导致骨质破坏及骨质疏松。随着感染进行细菌逐渐繁殖、死骨形成,成骨细胞沉积、骨膜新骨形成,出现骨内骨现象。该现象促使骨感染的发生但阻碍的抗生素对病原体的消灭。
  诊断:诊断骨折相关性感染分别为确定性诊断和提示性诊断。确定性诊断包括(1)瘘管、窦道(2)伤口流脓或术中发现脓液(3);至少两个深部感染组织标准发现同样的病原体(4)内植物周围组织或炎性组织经病理学确定存在病原体。提示性诊断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总结包括为(1)组织红肿,伤口持续的、逐渐增多的渗出或新生伤口后渗出(2)核显像等提示存在感染(3)感染指标逐渐增高(4)单一样本找到病原菌。
  治疗:骨折相关性感染的治疗对骨科医生来说一直是严峻的挑战,至今部分治疗治疗原理由多个科学研究团队达成共识。其中关于内植物保留、替换、去除问题取决于患者自身身体状态、内固定时间、骨折愈合、骨折稳定性、感染临床表现、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感染指标、术中冰冻综合分析制定治疗计划。骨折的稳定性及彻底的清创是内植物保留的关键,合理抗生素的作用不可忽视,当然也得考虑软组织情况、病原体、内植物类型。骨折相关性感染治疗周期延长、患者及骨科医生不重视可能导致慢性骨髓炎,国内谢肇在该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同时指出慢性骨髓炎的治疗原创是:彻底清创、死腔的消灭、局部抗生素的使用、有效的覆盖、术后充分引流及全身敏感抗生素的应用。根据患者的生理和感染分类、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是否存在并发症、全身免疫力的情况制定具体的方案。因此慢性骨髓炎治疗方案必须个体化。感染早期为明确的诊断,核心病灶的病原体的培养至关重要。标本的采集不应该来自于浅表的伤口、窦道,可能是非致病菌定植,故培养结果准确度低。在开始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标本非常重要,以避免假阴性结果。研究报道,综合相关因素培养的假阴性率为40%。同时临床中大量耐药菌出现给骨科医生又出现一难题。骨折相关感染的治疗绝非易事,还需显微外科、影像科、检验科等多科协作,共同奋斗造福骨感染患者。
  预防:无论是闭合性骨折或开放性性骨折术中的无菌操作是预防骨感染的基础。特别是开放性骨折早期的、彻底的清创,骨折的一期稳定及软组织覆盖重中之重。对开放性骨折建议有经验骨科医生、具有显微外科团队进行处理,如不能处理尽快转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在预防骨折相关性感染的占有重要地位。对于闭合性骨折建议单次使用预防抗生素,Gustilo- AndersonI型和II型抗生素不超过24小时,Gustilo- Anderson III型不超过72小时。Obremskey WT等人认为开放性骨折早期彻底的清创、骨折初步稳定及软组织处理是预防感染的基石。上述治疗观点与我科治疗观点相一致。但是早期彻底清创的范围及多数是住院医生对其处理是发生骨感染几率上升。基于骨感染再发或复发可能,建议对抗生素及外科操作结束后对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展望:骨折相关性感染是世界骨科领域的难题与挑战。早期彻底清创、骨折稳定、抗生素使用是治疗的关键,但清创的范围的界定仍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抗生素的使用是重要条件,尤其是开放性骨折抗生素周期、种类等存在较多争议。耐药菌的大量出现导致抗生素失效,并发症发生率上升,培养假阴性率较高、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导致早期诊断困难。内植物选择的有限并缺乏有抗生素涂层相关的内植物。希望世界上更多的骨感染团队对骨折相关性感染诊断、治疗、预防上做更多的基础或临床研究提供更多的循证学依据造福骨感染患者。
  参考文献:
  [1]陈艳梅. 骨折内固定手术感染因素与护理情况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14):2165-2167.
  [2]王素凯. 胫骨开放性骨折首次清创时间与感染率的相关性研究[D]. 河北医科大学, 2017.
  六盘水市人民医院骨一科  55300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在血液科教学中,实施病案导学式教学法的实践效果。方法:从我院血液科学生中随机抽取80名,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教学与病案导学式教学法两种教学模式。结果:观察组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血液科教学而言,病案导学式教学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关键词:血液科;病案导学式教学法;考核成绩;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552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肌松残余是术后早期常见的麻醉相关并发症,可能引起呼吸抑制、苏醒延迟、肌无力、返流误吸等不良事件。麻醉医师可以通过患者临床体征、使用定性或定量监测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肌松残余,然而前两种方式往往不够准确,定量监测被认为是进行肌松监测的金标准。目前常用的定量监测仪器依托的技術原理有所不同,各有优劣。文章对肌松监测基本原理、常用的神经肌肉刺激模式进行综述,以提高对肌松残余及肌松监测的认识,以便进行更好
期刊
摘要:总结1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肺移植术后呼吸机依赖成功撤机经验。对患者临床情况充分了解,定时系统评估,从呼吸功能、气道廓清、运动功能、吞咽功能、心理支持和营养干预等方面进行康复介入,制定个性化撤机及康复介入计划,患者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47天后成功撤机。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肺移植;呼吸机依赖;撤机;康复  【中图分类号】R56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期刊
摘要:目的:探寻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高危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7月到2020年6月前我院就诊的64例高危冠心病患者,按照1:1随机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32例)。对照组在介入治疗中辅助机械通气,观察组辅助体外膜肺氧合,对比两组通气情况。结果:(1)观察组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明显优于
期刊
摘要:目的:重点分析碘盐对碘缺乏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中心2019年1月—2019年12月治疗的碘缺乏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服用复方碘口服溶液,治疗过程中食用无碘盐;观察组服用复方碘口服溶液,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均食用碘盐,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更低(P0.05,提示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符合临床对照研究条件。  1.2方法  两组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醋酸甲地孕酮在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患者50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抽签分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增加醋酸甲地孕酮治疗,觀察两组毒副反应率及身体状况改善情况,评价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白细胞减少、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毒性等毒副反应率12.00%、4.00%、20.00
期刊
摘要:目的 对心血管内科患者采用冠脉介入性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在2018年7月-2019年7月时期收治的9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当做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把患者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对症治疗,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采取冠脉介入性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明显要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目前ACS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特点是并发症多且危险度极高。不同方式来院就诊的ACS患者在诊疗程序上有一定差异。本文就不同来院方式ACS患者的诊疗策略进行综述,为快速有效救治ACS患者提供临床思路与参考依据。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来院方式;诊治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取卵患者对术后注意事项的知晓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组织,选定提高取卵患者对术后注意事项的知晓率为活动主题,分析导致患者对取卵术后注意事项知晓率低的原因,综合改良宣教方法。结果 改善后的知晓率达到86%。结论 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患者对术后注意事项的知晓率,提高患者对术后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和对其后面的治疗有更好的了解,会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焦虑,并很好的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在急诊预检分诊台设置卒中护士作为第一反应者并贯穿整个溶栓绿道对救治效果的评价,并积极优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救治流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8月根据有无卒中护士的参与分为有卒中护士组(55例)和无卒中护士组(55例)。比较两组各治疗环节的延误时间:进门到用药时间(DNT)、进门至影像学检查时间(DTI)、影像学检查至用药时间(ITN)、到院至治疗达标率(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