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绘本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巧借绘本的文本和插图,优化绘本教学的问题设置,通过读前启发思维、读中发展思维、读后拓展思维的策略来激活、发展和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本文以Horton’s Horns绘本教学为例,对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作了探讨。
【关键词】思维品质;英语绘本;绘本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学生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其发展对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敏捷性五个方面。英语绘本阅读是儿童习得语言的最佳途径,也是儿童发展多元思维的载体。近年来,英语绘本教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承担着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任务。教师不仅要通过常规的绘本教学流程培养学生记忆、理解、运用等低阶思维能力,更要巧借图片、灵活设计具有思维含量的活动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评价和创造,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邏辑性、深刻性、批判性以及创造性。但是在绘本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意识较为薄弱,偏重文本表层信息的获取,注重语言知识的教授,忽视绘本文本的深层含义和语篇架构,从而降低了学生对绘本的学习兴趣,抑制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绘本Horton’s Horns介绍
绘本Horton’s Horns为粤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六年级上册Unit 2 Looking for a hospital中语音板块的拓展阅读绘本,选自攀登英语阅读系列·神奇的字母组合,主要讲述了小男孩Horton一早醒来发现头上长了角,他非常郁闷恐惧,尝试各种办法想要拔掉头上的角却没能成功,于是变得失落伤心。但是渐渐地他发现这对角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一些改变,有许多用处,还能帮助身边的人,Horton也因此变得快乐起来。绘本故事以Horton的情绪变化和遇事的态度变化为主线,主题意义在于引导学生读完绘本后,能够拥有积极的心态和看待问题的多元视角,乐观地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懂得帮助别人才是转化苦恼获得快乐的源泉。
本课例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了三年的英语学习基础,具备一定的英语表达能力,对这个世界有自己初步的认知和想法,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他们能够在课堂上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同时,他们有很强的合作意识,能够在小组讨论、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二、Horton’s Horns绘本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策略
基于多年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下面将结合绘本Horton’s Horns的教学案例,具体阐述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
(一)读前启发思维——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读前活动主要是激活学生大脑中与文本主题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有知识激活和经验激活两种方式。本课例采用经验激活的方式,借助描述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笔者从单元标题中的“hospital”带入情境,提出描述性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说说去医院的感受。以下是师生的对话。
T: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go to the hospital?
S1:I feel nervous.
S2: I feel scared.
学生回答后,笔者出示“That’s horrible!”
让学生初步感知“horrible”的情绪。如图1。
接着,笔者呈现封面上一个头上长了两只角的主人公Horton,在引导学生描述封面信息之后,笔者提出评价性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Horton? Do you like him?如图2、图3。展开对人物外貌的评价,以下是学生的回答。
S1:I think he is ugly. I don’t like him.
S2:I think he is funny because he has two horns.I like him.
S3:I think he is cute. I like his horns.
【评析】读前活动中,笔者通过提出描述性的问题和评价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过去相关的生活经验经行描述,并对图片中的人物Horton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促进了旧知向新知的迁移,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读中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和深刻性
读中环节是学生理解绘本、进行文本分析的核心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借助图片和文本理解绘本故事,梳理内在的逻辑主线,理清文本脉络和掌握语言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和分析文本,引导学生开展描述、阐释、分析、推理、判断等交流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1.快速读图,预测并整体感知故事
笔者采用整体呈现的方式,让学生快速阅读图片(图4),并提问学生:How does Horton feel with his horns?引导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预测,猜测Horton长角后对于“自我”变化后所产生的情绪。以下是学生的回答。
S1:Horton feels horrible and sad.
S2:Horton feels happy.
S3:At the beginning,Horton feels horrible. Then he feels sad. Finally,he feels happy. 【评析】笔者引导学生根据图片信息对故事的情节进行分析、判断、预测和推理,帮助学生快速准确获取和归纳关键的信息,如horrible,sad,happy等关于情绪的词。初步预测故事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2.精读故事,逐步梳理和探究
笔者采用图片环游和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梳理故事脉络,以“情绪—原因”形成思维导图。笔者先用问题How does Horton feel? What does Horton want to do? What does Horton do to pull out his horns?引导学生逐步探究,梳理Horton长角后从恐惧心理(horrible)到没能拔掉角而失落伤心(sad)的情绪变化过程。接着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后共同探究What can Horton do with his horns? How does Horton feel with his horns?角的用处,学生用句型“The horns can...”在组内进行描述,在讨论交互的过程中,感知useful的真正含义,梳理出Horton最终变得开心(happy)的原因。如图5、圖6、图7、图8。
【评析】通过以上对绘本整体架构理解的活动,在不同语境下对词句的理解活动,完成了围绕主题意义下对绘本由整体到细节阅读的理解。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不仅帮助学生验证前期的预测,理解故事细节,掌握语言知识,还促使学生整体构建语篇,以“情绪—原因”形成思维导图,学生在阅读中观察与思考,理解与判断,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得以培养。
3.读演结合,深层理解和感悟
基于对绘本脉络的梳理,笔者让学生自主阅读绘本,小组讨论What else can the horns do? Horton的角还有其他哪些用处,学生通过The horns can...的主题句型进行语言的内化和应用。如图9、图10。以下是学生的回答。
S1:The horns can catch high things.
S2:The horns can fly kites.
S3:The horns can fight with others.
S4:The horns can scratch.
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选择绘本中喜欢的情节进行表演故事。
【评析】学生自主阅读是语言内化的过程,笔者针对问题“角的其他用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此展开合理的想象与讨论,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学生也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笔者抓住了文本中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点,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表演故事也是学生体验感悟,内化故事和运用语言的过程,学生深入体验了Horton的心态变化,发展了思维的深刻性。
(三)读后拓展思维——提升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
读后是检验学生绘本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拓展学生思维的重要阶段。教师可以深挖绘本主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迁移创新类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内化语篇的过程中拓展思维,提升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
1.批判评价,回归生活
通过自主阅读和表演故事,激发了学生对“自我”的思考。笔者自然过渡到评价性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Horton? Do you like Horton? Why?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以下是学生的回答。
S1:I think Horton is different and he is helpful. I like him.
S2:I think Horton is a good boy because he can help others.I like him.
【评析】笔者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身上与别人不同点,让学生思考并评价当个体与群体不一致时,你会有什么看法。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思维的批判性得以提升。
2.续编创作,升华主题
延续上一环节的话题情境,笔者创设新的情境,If you are Horton,what will you do?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评析】笔者新设置的语篇留白,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旨在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文本隐含的内容,即:乐观地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懂得帮助别人才是转化苦恼,获得快乐的源泉。学生针对问题自主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提升。
英语绘本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文本为依托,深入探究文本主题意义,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多种层次教学活动,在绘本教学的各个环节来激活、发展并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
【注:本文系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广东省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中心2020年度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科研课题“基于绘本教学共同体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批准号:20GDZZ025)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林崇德.从智力到学科能力[J].课程·教材·教法,2015(1):9-20.
[4]张泰刚.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灵活性的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版),2019(11):23-29.
【关键词】思维品质;英语绘本;绘本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学生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其发展对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敏捷性五个方面。英语绘本阅读是儿童习得语言的最佳途径,也是儿童发展多元思维的载体。近年来,英语绘本教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承担着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任务。教师不仅要通过常规的绘本教学流程培养学生记忆、理解、运用等低阶思维能力,更要巧借图片、灵活设计具有思维含量的活动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评价和创造,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邏辑性、深刻性、批判性以及创造性。但是在绘本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意识较为薄弱,偏重文本表层信息的获取,注重语言知识的教授,忽视绘本文本的深层含义和语篇架构,从而降低了学生对绘本的学习兴趣,抑制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绘本Horton’s Horns介绍
绘本Horton’s Horns为粤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六年级上册Unit 2 Looking for a hospital中语音板块的拓展阅读绘本,选自攀登英语阅读系列·神奇的字母组合,主要讲述了小男孩Horton一早醒来发现头上长了角,他非常郁闷恐惧,尝试各种办法想要拔掉头上的角却没能成功,于是变得失落伤心。但是渐渐地他发现这对角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一些改变,有许多用处,还能帮助身边的人,Horton也因此变得快乐起来。绘本故事以Horton的情绪变化和遇事的态度变化为主线,主题意义在于引导学生读完绘本后,能够拥有积极的心态和看待问题的多元视角,乐观地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懂得帮助别人才是转化苦恼获得快乐的源泉。
本课例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了三年的英语学习基础,具备一定的英语表达能力,对这个世界有自己初步的认知和想法,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他们能够在课堂上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同时,他们有很强的合作意识,能够在小组讨论、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二、Horton’s Horns绘本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策略
基于多年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下面将结合绘本Horton’s Horns的教学案例,具体阐述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
(一)读前启发思维——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读前活动主要是激活学生大脑中与文本主题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有知识激活和经验激活两种方式。本课例采用经验激活的方式,借助描述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笔者从单元标题中的“hospital”带入情境,提出描述性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说说去医院的感受。以下是师生的对话。
T: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go to the hospital?
S1:I feel nervous.
S2: I feel scared.
学生回答后,笔者出示“That’s horrible!”
让学生初步感知“horrible”的情绪。如图1。
接着,笔者呈现封面上一个头上长了两只角的主人公Horton,在引导学生描述封面信息之后,笔者提出评价性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Horton? Do you like him?如图2、图3。展开对人物外貌的评价,以下是学生的回答。
S1:I think he is ugly. I don’t like him.
S2:I think he is funny because he has two horns.I like him.
S3:I think he is cute. I like his horns.
【评析】读前活动中,笔者通过提出描述性的问题和评价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过去相关的生活经验经行描述,并对图片中的人物Horton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促进了旧知向新知的迁移,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读中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和深刻性
读中环节是学生理解绘本、进行文本分析的核心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借助图片和文本理解绘本故事,梳理内在的逻辑主线,理清文本脉络和掌握语言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和分析文本,引导学生开展描述、阐释、分析、推理、判断等交流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1.快速读图,预测并整体感知故事
笔者采用整体呈现的方式,让学生快速阅读图片(图4),并提问学生:How does Horton feel with his horns?引导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预测,猜测Horton长角后对于“自我”变化后所产生的情绪。以下是学生的回答。
S1:Horton feels horrible and sad.
S2:Horton feels happy.
S3:At the beginning,Horton feels horrible. Then he feels sad. Finally,he feels happy. 【评析】笔者引导学生根据图片信息对故事的情节进行分析、判断、预测和推理,帮助学生快速准确获取和归纳关键的信息,如horrible,sad,happy等关于情绪的词。初步预测故事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2.精读故事,逐步梳理和探究
笔者采用图片环游和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梳理故事脉络,以“情绪—原因”形成思维导图。笔者先用问题How does Horton feel? What does Horton want to do? What does Horton do to pull out his horns?引导学生逐步探究,梳理Horton长角后从恐惧心理(horrible)到没能拔掉角而失落伤心(sad)的情绪变化过程。接着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后共同探究What can Horton do with his horns? How does Horton feel with his horns?角的用处,学生用句型“The horns can...”在组内进行描述,在讨论交互的过程中,感知useful的真正含义,梳理出Horton最终变得开心(happy)的原因。如图5、圖6、图7、图8。
【评析】通过以上对绘本整体架构理解的活动,在不同语境下对词句的理解活动,完成了围绕主题意义下对绘本由整体到细节阅读的理解。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不仅帮助学生验证前期的预测,理解故事细节,掌握语言知识,还促使学生整体构建语篇,以“情绪—原因”形成思维导图,学生在阅读中观察与思考,理解与判断,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得以培养。
3.读演结合,深层理解和感悟
基于对绘本脉络的梳理,笔者让学生自主阅读绘本,小组讨论What else can the horns do? Horton的角还有其他哪些用处,学生通过The horns can...的主题句型进行语言的内化和应用。如图9、图10。以下是学生的回答。
S1:The horns can catch high things.
S2:The horns can fly kites.
S3:The horns can fight with others.
S4:The horns can scratch.
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选择绘本中喜欢的情节进行表演故事。
【评析】学生自主阅读是语言内化的过程,笔者针对问题“角的其他用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此展开合理的想象与讨论,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学生也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笔者抓住了文本中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点,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表演故事也是学生体验感悟,内化故事和运用语言的过程,学生深入体验了Horton的心态变化,发展了思维的深刻性。
(三)读后拓展思维——提升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
读后是检验学生绘本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拓展学生思维的重要阶段。教师可以深挖绘本主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迁移创新类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内化语篇的过程中拓展思维,提升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
1.批判评价,回归生活
通过自主阅读和表演故事,激发了学生对“自我”的思考。笔者自然过渡到评价性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Horton? Do you like Horton? Why?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以下是学生的回答。
S1:I think Horton is different and he is helpful. I like him.
S2:I think Horton is a good boy because he can help others.I like him.
【评析】笔者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身上与别人不同点,让学生思考并评价当个体与群体不一致时,你会有什么看法。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思维的批判性得以提升。
2.续编创作,升华主题
延续上一环节的话题情境,笔者创设新的情境,If you are Horton,what will you do?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评析】笔者新设置的语篇留白,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旨在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文本隐含的内容,即:乐观地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懂得帮助别人才是转化苦恼,获得快乐的源泉。学生针对问题自主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提升。
英语绘本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文本为依托,深入探究文本主题意义,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多种层次教学活动,在绘本教学的各个环节来激活、发展并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
【注:本文系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广东省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中心2020年度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科研课题“基于绘本教学共同体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批准号:20GDZZ025)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林崇德.从智力到学科能力[J].课程·教材·教法,2015(1):9-20.
[4]张泰刚.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灵活性的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版),2019(11):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