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的作用机制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cujmtg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鼻息肉是由局部微环境中各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调控的自身延续的炎性反应产物,其发生和发展过程涉及到复杂的慢性炎性反应,其确切病因和病理生理过程仍未明确[1],随着鼻内窥镜手术的广泛运用及完善,手术切除已不再是治疗的重点、难点,但术后复发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学者,也是患者治疗不满意的因素之一.近年来Bemstein等经过研究提出"多种因素发病学说":鼻腔外侧壁的空气动力学变化,细菌、病毒以及变应性疾病等多种因素作用于鼻腔外侧壁黏膜,引起黏膜炎性反应,开始上皮破裂、黏膜疝出,再上皮化、新腺体形成、鼻息肉形成.85%~ 90%的鼻息肉病例是以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为主,研究指出揭示局部大量EOS浸润机制是了解鼻息肉本质的首要问题.可见EOS在鼻息肉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针对发病机制的探讨成为现阶段关注的热点.多年研究已经表明EOS浸润是鼻息肉最主要的组织学变化,现就其致病机制及其相关因素综述如下。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