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09
【摘要】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手术后膀胱冲洗并发症预防的方法及护理进展。通过对术后膀胱冲洗并发症原因的分析,冲洗溶液和方法的选择, 以及冲洗装置的改进和相关护理对策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护理人员提高膀胱冲洗的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关键词】泌尿外科 膀胱冲洗 感染 痉挛 出血
膀胱冲洗是泌尿科疾病手术后一项常见而重要的技术操作,膀胱冲洗主要作用是预防及治疗感染、出血,预防尿管堵塞、尿潴留及辅助治疗膀胱肿瘤等五个方面[1]。膀胱冲洗可引起膀胱痉挛、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近年来,对术后膀胱冲洗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对其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和护理科研提供参考依据。
1、膀胱冲洗的定义与作用
膀胱冲洗法是将药液经导尿管注人膀胱进行冲洗的方法。其目的是冲洗膀胱内异物,保持尿管引流通畅,防止感染,治疗膀胱炎等疾病。泌尿科疾病手术后膀胱冲洗常用于以下情况:①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后:有膀胱造瘘管,冲洗液可经造瘘管进入,经导尿管排出。②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使用三腔导尿管,冲洗液可经冲洗管进入,经导尿管排出。③经尿道前列腺扩裂术后:术中保留高压三腔气囊导尿管,使用三通连接尿管、尿袋和冲洗液。
2、常见的并发症
2.1膀胱痉挛
(1)低顺应性膀胱、不稳定膀胱及开放手术 临床研究显示,低顺应性膀胱、不稳定膀胱及开放手术易产生膀胱痉挛。三角区的肿瘤手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率则更高。
(2)引流管位置 因膀胱的交感神经主要分布在膀胱三角区、颈部、后尿道前列腺及精囊腺等位置。当膀胱造瘘管旋转过低触及三角区或气囊尿管水囊内注水过多刺激膀胱三角区,或者因过度牵引尿管,造成膀胱颈部压力过大引起膀胱频繁收缩,发生痉挛。术后1天左右患者感到难以忍受三腔气囊尿管,气囊充水20~30 ml的患者术后不同程度地发生膀胱痉挛,放水后逐渐减轻消失。
(3)冲洗液温度 室温低于20 ℃时,以室温冲洗液冲洗后患者会感到膀胱区不适,周身寒战。膀胱冲洗液温度过低,易刺激膀胱平滑肌,引起膀胱痉挛。
2.2尿路感染
留置导尿引起的泌尿系感染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在医院内尿路感染中,与导管有关的菌尿症占40%以上。导尿管与留置导尿是医院内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徐敏等[2]研究顯示插管当日尿路感染率为0,第3天感染率为26.7%,第7天感染率为66.7%,第10天感染率高达93.3%。膀胱冲洗是目前临床上对留置尿管患者为预防尿路感染而广泛应用的一项护理措施,但在膀胱冲洗的过程中,冲洗液经过导尿管进入膀胱,在密闭的引流系统中会将尿管腔内的尿逆流入膀胱,增加了尿路感染的可能。 尿路感染原因是留置导尿管不仅可通过腔内途径引发尿路感染,也可通过腔外途径引起尿路感染。细菌主要通过导尿管外尿道周围粘液鞘即腔外途径进入膀胱。膀胱冲洗时,部分病人由于导尿管过小或膀胱痉挛,可出现冲洗液由膀胱经尿管与尿道之间的腔隙从尿道口溢出,因而更易导致尿道口细菌经腔外途径进入膀胱,增加感染的发生率。
2.3 出血
原因:术后出血主要是创面出血,常发生在早期,一般发生在术后24 h内。如果术后冲洗不当,如冲洗速度过慢、冲洗液更换不及时或冬季冲洗液温度过低等,可致血凝块堵塞尿管,使尿液不能及时引流出来,造成膀胱充盈、膀胱痉挛而加重出血。有报告示膀胱冲洗方法不正确,长期留置尿管者,用液体冲洗膀胱时,滴入速度过快,压力过高,以及气囊对膀胱黏膜的局部刺激,可导致大量血尿[3]。
3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3.1冲洗溶液
3.1.1.冲洗溶液的种类
临床上常用的冲洗液是灭菌生理盐水、加抗生素的液体等。研究发现传统使用的冲洗液并不能起到杀菌作用,反而促进了耐药菌株的产生[4]。王杏梅[5]发现用苯扎氯铵溶液替代甲硝唑等抗生素进行膀胱冲洗,对留置导尿相关的尿路感染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同时避免了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了耐药菌产生及菌群失调的机会,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3.1.2.冲洗溶液的温度
张庆[6]等研究发现采用wk—l型自调温加热器加温膀胱冲洗液的方法可以减少患者术后出血、膀胱痉挛、低体温发生,缩短膀胱冲洗时间,且并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惠的膀胱冲洗方法。
3.1.3冲洗时间与速度
冲洗的时间可分为持续和间断冲洗。持续冲洗以根据引流液颜色,调节冲洗速度。如果引流液鲜红或有血块,可以把滴速调至100~140滴,靠冲洗液的压力压迫止血。如果引流液浅红色,可以把滴速调至80~100滴,液柱高60cm为宜,一般冲洗时间为3~5天。建议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膀胱冲洗。如需冲洗,在无特殊感染和出血的情况下,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每周进行2次膀胱冲洗为最佳。
3.1.4冲洗方法
保持引流系统的高度密闭性对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极为重要。学者[7]研究变开放式引流为密闭式引流可以减少感染机会,主张采用输液管在导尿管末端消毒后用输液法滴入,保持导尿系统的密闭性,可达到减少感染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莉,苟菊香,周文霞.膀胱冲洗的护理新进展[J]中华护理现代杂志,2009,29:3089-3090
[2]徐敏,徐榕.留置导尿与医院泌尿系感染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5):368—369.
[3]邹淑平,孙丽娟.浅析血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09,32:0171
[4]卢建雄,李翊锐,李国颖。老年人尿路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E1]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4,01: 17
[5]王杏梅. 苯扎氯铵溶液膀胱冲洗对留置导尿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8): 53
[6]张庆,谭海云,冯建华.冬季前列腺电切术后3种膀胱冲洗方法的效果[J]护理学报,2008,15(7):50-52
[7]潘建华,吴全英.对留置导尿集尿袋应用中尿路感染因素的探讨[J] 中华护理杂志,200l,36(l2):940.
【摘要】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手术后膀胱冲洗并发症预防的方法及护理进展。通过对术后膀胱冲洗并发症原因的分析,冲洗溶液和方法的选择, 以及冲洗装置的改进和相关护理对策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护理人员提高膀胱冲洗的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关键词】泌尿外科 膀胱冲洗 感染 痉挛 出血
膀胱冲洗是泌尿科疾病手术后一项常见而重要的技术操作,膀胱冲洗主要作用是预防及治疗感染、出血,预防尿管堵塞、尿潴留及辅助治疗膀胱肿瘤等五个方面[1]。膀胱冲洗可引起膀胱痉挛、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近年来,对术后膀胱冲洗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对其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和护理科研提供参考依据。
1、膀胱冲洗的定义与作用
膀胱冲洗法是将药液经导尿管注人膀胱进行冲洗的方法。其目的是冲洗膀胱内异物,保持尿管引流通畅,防止感染,治疗膀胱炎等疾病。泌尿科疾病手术后膀胱冲洗常用于以下情况:①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后:有膀胱造瘘管,冲洗液可经造瘘管进入,经导尿管排出。②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使用三腔导尿管,冲洗液可经冲洗管进入,经导尿管排出。③经尿道前列腺扩裂术后:术中保留高压三腔气囊导尿管,使用三通连接尿管、尿袋和冲洗液。
2、常见的并发症
2.1膀胱痉挛
(1)低顺应性膀胱、不稳定膀胱及开放手术 临床研究显示,低顺应性膀胱、不稳定膀胱及开放手术易产生膀胱痉挛。三角区的肿瘤手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率则更高。
(2)引流管位置 因膀胱的交感神经主要分布在膀胱三角区、颈部、后尿道前列腺及精囊腺等位置。当膀胱造瘘管旋转过低触及三角区或气囊尿管水囊内注水过多刺激膀胱三角区,或者因过度牵引尿管,造成膀胱颈部压力过大引起膀胱频繁收缩,发生痉挛。术后1天左右患者感到难以忍受三腔气囊尿管,气囊充水20~30 ml的患者术后不同程度地发生膀胱痉挛,放水后逐渐减轻消失。
(3)冲洗液温度 室温低于20 ℃时,以室温冲洗液冲洗后患者会感到膀胱区不适,周身寒战。膀胱冲洗液温度过低,易刺激膀胱平滑肌,引起膀胱痉挛。
2.2尿路感染
留置导尿引起的泌尿系感染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在医院内尿路感染中,与导管有关的菌尿症占40%以上。导尿管与留置导尿是医院内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徐敏等[2]研究顯示插管当日尿路感染率为0,第3天感染率为26.7%,第7天感染率为66.7%,第10天感染率高达93.3%。膀胱冲洗是目前临床上对留置尿管患者为预防尿路感染而广泛应用的一项护理措施,但在膀胱冲洗的过程中,冲洗液经过导尿管进入膀胱,在密闭的引流系统中会将尿管腔内的尿逆流入膀胱,增加了尿路感染的可能。 尿路感染原因是留置导尿管不仅可通过腔内途径引发尿路感染,也可通过腔外途径引起尿路感染。细菌主要通过导尿管外尿道周围粘液鞘即腔外途径进入膀胱。膀胱冲洗时,部分病人由于导尿管过小或膀胱痉挛,可出现冲洗液由膀胱经尿管与尿道之间的腔隙从尿道口溢出,因而更易导致尿道口细菌经腔外途径进入膀胱,增加感染的发生率。
2.3 出血
原因:术后出血主要是创面出血,常发生在早期,一般发生在术后24 h内。如果术后冲洗不当,如冲洗速度过慢、冲洗液更换不及时或冬季冲洗液温度过低等,可致血凝块堵塞尿管,使尿液不能及时引流出来,造成膀胱充盈、膀胱痉挛而加重出血。有报告示膀胱冲洗方法不正确,长期留置尿管者,用液体冲洗膀胱时,滴入速度过快,压力过高,以及气囊对膀胱黏膜的局部刺激,可导致大量血尿[3]。
3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3.1冲洗溶液
3.1.1.冲洗溶液的种类
临床上常用的冲洗液是灭菌生理盐水、加抗生素的液体等。研究发现传统使用的冲洗液并不能起到杀菌作用,反而促进了耐药菌株的产生[4]。王杏梅[5]发现用苯扎氯铵溶液替代甲硝唑等抗生素进行膀胱冲洗,对留置导尿相关的尿路感染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同时避免了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了耐药菌产生及菌群失调的机会,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3.1.2.冲洗溶液的温度
张庆[6]等研究发现采用wk—l型自调温加热器加温膀胱冲洗液的方法可以减少患者术后出血、膀胱痉挛、低体温发生,缩短膀胱冲洗时间,且并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惠的膀胱冲洗方法。
3.1.3冲洗时间与速度
冲洗的时间可分为持续和间断冲洗。持续冲洗以根据引流液颜色,调节冲洗速度。如果引流液鲜红或有血块,可以把滴速调至100~140滴,靠冲洗液的压力压迫止血。如果引流液浅红色,可以把滴速调至80~100滴,液柱高60cm为宜,一般冲洗时间为3~5天。建议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膀胱冲洗。如需冲洗,在无特殊感染和出血的情况下,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每周进行2次膀胱冲洗为最佳。
3.1.4冲洗方法
保持引流系统的高度密闭性对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极为重要。学者[7]研究变开放式引流为密闭式引流可以减少感染机会,主张采用输液管在导尿管末端消毒后用输液法滴入,保持导尿系统的密闭性,可达到减少感染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莉,苟菊香,周文霞.膀胱冲洗的护理新进展[J]中华护理现代杂志,2009,29:3089-3090
[2]徐敏,徐榕.留置导尿与医院泌尿系感染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5):368—369.
[3]邹淑平,孙丽娟.浅析血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09,32:0171
[4]卢建雄,李翊锐,李国颖。老年人尿路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E1]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4,01: 17
[5]王杏梅. 苯扎氯铵溶液膀胱冲洗对留置导尿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8): 53
[6]张庆,谭海云,冯建华.冬季前列腺电切术后3种膀胱冲洗方法的效果[J]护理学报,2008,15(7):50-52
[7]潘建华,吴全英.对留置导尿集尿袋应用中尿路感染因素的探讨[J] 中华护理杂志,200l,36(l2):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