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小学生来说,作业是对其学习内容的再次检测,是他们处理信息,进行内化和形成思考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科素养提升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作业内容的丰富化、作业过程的分层化,增强作业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作用,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作业设计;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3-0009-02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提出要注重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对于作业而言,背后隐含的是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有学习品行等要素。而要实现巩固、评价、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科目标,则要提前对作业进行必要的探究,在策略上予以重视,关注作业的人文关怀,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进一步实现學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化
基于传统的作业形式单一枯燥、重复繁重的现象,在作业设计上我们首先就应该注重其设计的多样化,将单一的文本作业形式改进为多元的作业设计,将听、说、读、写、演、查等语文训练形式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
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单一类的,也可以是复合的。
1.读写积累类
这类作业有好词佳句的摘抄,课文的续写、仿写,写读书感受、时事新闻等。但是要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差异性,提出不同的要求,尽量符合各类学生的需求。
2.诵读表演类
这类作业有看图说话、演课本剧,对优秀诗歌、散文等佳作的欣赏吟诵等。如学习《我们爱你啊,中国》后,让学生续写,感受祖国的山河锦绣、物产丰富;在学完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后,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如学习《公仪休拒收礼物》《祁黄羊》《负荆请罪》后,让学生把课文改成课本剧排演,不仅加强了学生间的合作,更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3.操作感悟类
包括实验、绘画、动手制作等。学了课文《槐乡五月》后,我不仅让学生读课文,感受五月槐乡的槐花盛开的美丽景象,更让他们拿起画笔,把自己读到的、感受到的、想象到的情景画出来,感受槐花之美、之香,更感受槐乡孩子的快乐。
4.鉴赏评析类
如学了《三打白骨精》之后,和学生一起观看《西游记》的电影片段,让他们谈感受,为电影写影评,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的角度体会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感受经典小说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
5.主题积累类
小学阶段有要求掌握一些经典的古诗词,教师可就此布置一项长线主题型作业——古诗词大比拼,让学生分别从情感、景物、节日、哲理等方面对诗词名句进行分类整理。通过古诗词大赛、“我是小诗人”等多种形式,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这样积累的知识不仅系统,还能运用自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考查探究类
这类作业可以是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访谈,如关于民风、民俗、名人故居等;可以走进大自然进行考察探究,写出考察小论文或考察报告。这样的作业能够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热爱,增强学生的生活感悟,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发现、提炼等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作业内容丰富化
1.课内外相结合
所有的课文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纵向、横向地延伸,通过了解该作家的其他作品或者了解同一时期的类似作品,进行更多的拓展感受。如学了《三顾茅庐》《林冲棒打洪教头》后,教师引导学生走进《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四大名著中的有关故事,把经典小说放进大的背景中,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另外,还可以对精彩的文学名著进行剧本的改编创作或续写等,以促进学生深入精读原著,并且与电视、电影里的技法融合起来创编,让单一的文本变得多彩,让枯燥的阅读变得富有活力。
2.多学科相整合
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语文学科更是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连。所以语文作业的布置可以融汇其他学科的内容、领域,进行课程的统整,用多样的方式,巩固、深化学科知识,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如布置口语交际作业《我是家乡小导游》时,我把品德与社会课《我的家乡》和常州的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内容整合起来,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3.活动相互渗透
学校的教育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依托上半年的“中国文化节”,进行了中国传统文化节气、古诗词、民族习俗、名胜古迹等多方面的研究积累;下半年的“外国文化节”,我们走进多个国家去制作美食、研究历史、感受教育等,在系列的研究中拥抱世界,与国际交融。学生不仅从书本中学习了知识,更在各项实践活动中体验了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真正做到了语文即生活。
三、作业过程分层化
人文性语文作业的设计必须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差异以及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1.作业量的分层
每个学生在学习的状态、听课质量、掌握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所以,语文作业的布置也要体现在作业量的分层上。对于课堂学习可以利用小组的检测、“问卷星”等进行快速地检测,根据学生不同的检测结果进行作业的布置。对于检测下来掌握较为扎实的学生,可以减少甚至免除其相应的语文作业;对于掌握不牢固的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布置某一方面的作业或是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增加作业比。
2.作业难度的分层
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能力上的差异,作为语文教师,要熟悉每个学生,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的优势和劣势,针对具体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一般来说,设定为基础、拓展、升华三级目标,学生在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可以积极完成拓展目标,有能力的学生可完成升华目标。如学了《狐狸与葡萄》一课后,我的作业设计:(1)摘抄描写葡萄的句子。(2)熟读课文,把这个故事复述给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听。(3)想一想狐狸当时还想了什么办法去吃葡萄?请写下来。这三项作业的设计是逐层攀升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来完成。
3.作业选择的自主
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快乐的、自主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文性作业的设计教师可以给学生选择作业的内容和方式的自主权。我们针对学生的学习差异,设计选购模式的作业,即教师设计多项包含语文能力的听、说、读、写与拓展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套餐式的选择,达到能力的训练互补。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全面交流,抽取或者推荐成员参与班级交流,从而检测作业的结果。如学习了古诗《游园不值》和《宿新市徐公店》后,我设计了以下三类作业,让学生自选:(1)背诵、默写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和《游园不值》。(2)《宿新市徐公店》和《游园不值》描写了怎样的景色?选择其中一首,发挥想象写一段话。(3)去查找一下两位诗人的代表作及诗的风格。这样的自主选择型作业让学生有了更多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总之,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业的人文性设计不仅仅是课程改革、学科素养、能力提升的需要,更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具有独特的个性,让语文学习变得更有趣味性、人文性、发展性的需要。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注重作业设计的人文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责编 刘宇帆)
[关键词]语文教学;作业设计;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3-0009-02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提出要注重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对于作业而言,背后隐含的是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有学习品行等要素。而要实现巩固、评价、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科目标,则要提前对作业进行必要的探究,在策略上予以重视,关注作业的人文关怀,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进一步实现學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化
基于传统的作业形式单一枯燥、重复繁重的现象,在作业设计上我们首先就应该注重其设计的多样化,将单一的文本作业形式改进为多元的作业设计,将听、说、读、写、演、查等语文训练形式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
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单一类的,也可以是复合的。
1.读写积累类
这类作业有好词佳句的摘抄,课文的续写、仿写,写读书感受、时事新闻等。但是要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差异性,提出不同的要求,尽量符合各类学生的需求。
2.诵读表演类
这类作业有看图说话、演课本剧,对优秀诗歌、散文等佳作的欣赏吟诵等。如学习《我们爱你啊,中国》后,让学生续写,感受祖国的山河锦绣、物产丰富;在学完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后,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如学习《公仪休拒收礼物》《祁黄羊》《负荆请罪》后,让学生把课文改成课本剧排演,不仅加强了学生间的合作,更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3.操作感悟类
包括实验、绘画、动手制作等。学了课文《槐乡五月》后,我不仅让学生读课文,感受五月槐乡的槐花盛开的美丽景象,更让他们拿起画笔,把自己读到的、感受到的、想象到的情景画出来,感受槐花之美、之香,更感受槐乡孩子的快乐。
4.鉴赏评析类
如学了《三打白骨精》之后,和学生一起观看《西游记》的电影片段,让他们谈感受,为电影写影评,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的角度体会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感受经典小说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
5.主题积累类
小学阶段有要求掌握一些经典的古诗词,教师可就此布置一项长线主题型作业——古诗词大比拼,让学生分别从情感、景物、节日、哲理等方面对诗词名句进行分类整理。通过古诗词大赛、“我是小诗人”等多种形式,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这样积累的知识不仅系统,还能运用自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考查探究类
这类作业可以是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访谈,如关于民风、民俗、名人故居等;可以走进大自然进行考察探究,写出考察小论文或考察报告。这样的作业能够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热爱,增强学生的生活感悟,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发现、提炼等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作业内容丰富化
1.课内外相结合
所有的课文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纵向、横向地延伸,通过了解该作家的其他作品或者了解同一时期的类似作品,进行更多的拓展感受。如学了《三顾茅庐》《林冲棒打洪教头》后,教师引导学生走进《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四大名著中的有关故事,把经典小说放进大的背景中,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另外,还可以对精彩的文学名著进行剧本的改编创作或续写等,以促进学生深入精读原著,并且与电视、电影里的技法融合起来创编,让单一的文本变得多彩,让枯燥的阅读变得富有活力。
2.多学科相整合
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语文学科更是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连。所以语文作业的布置可以融汇其他学科的内容、领域,进行课程的统整,用多样的方式,巩固、深化学科知识,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如布置口语交际作业《我是家乡小导游》时,我把品德与社会课《我的家乡》和常州的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内容整合起来,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3.活动相互渗透
学校的教育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依托上半年的“中国文化节”,进行了中国传统文化节气、古诗词、民族习俗、名胜古迹等多方面的研究积累;下半年的“外国文化节”,我们走进多个国家去制作美食、研究历史、感受教育等,在系列的研究中拥抱世界,与国际交融。学生不仅从书本中学习了知识,更在各项实践活动中体验了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真正做到了语文即生活。
三、作业过程分层化
人文性语文作业的设计必须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差异以及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1.作业量的分层
每个学生在学习的状态、听课质量、掌握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所以,语文作业的布置也要体现在作业量的分层上。对于课堂学习可以利用小组的检测、“问卷星”等进行快速地检测,根据学生不同的检测结果进行作业的布置。对于检测下来掌握较为扎实的学生,可以减少甚至免除其相应的语文作业;对于掌握不牢固的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布置某一方面的作业或是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增加作业比。
2.作业难度的分层
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能力上的差异,作为语文教师,要熟悉每个学生,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的优势和劣势,针对具体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一般来说,设定为基础、拓展、升华三级目标,学生在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可以积极完成拓展目标,有能力的学生可完成升华目标。如学了《狐狸与葡萄》一课后,我的作业设计:(1)摘抄描写葡萄的句子。(2)熟读课文,把这个故事复述给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听。(3)想一想狐狸当时还想了什么办法去吃葡萄?请写下来。这三项作业的设计是逐层攀升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来完成。
3.作业选择的自主
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快乐的、自主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文性作业的设计教师可以给学生选择作业的内容和方式的自主权。我们针对学生的学习差异,设计选购模式的作业,即教师设计多项包含语文能力的听、说、读、写与拓展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套餐式的选择,达到能力的训练互补。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全面交流,抽取或者推荐成员参与班级交流,从而检测作业的结果。如学习了古诗《游园不值》和《宿新市徐公店》后,我设计了以下三类作业,让学生自选:(1)背诵、默写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和《游园不值》。(2)《宿新市徐公店》和《游园不值》描写了怎样的景色?选择其中一首,发挥想象写一段话。(3)去查找一下两位诗人的代表作及诗的风格。这样的自主选择型作业让学生有了更多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总之,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业的人文性设计不仅仅是课程改革、学科素养、能力提升的需要,更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具有独特的个性,让语文学习变得更有趣味性、人文性、发展性的需要。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注重作业设计的人文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