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窄带光成像非放大内镜下观察黏膜血管分支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有非放大窄带光成像内镜下黏膜血管分支、碘染色及病理诊断的59例患者纳入回顾性研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非放大窄带光成像内镜下黏膜血管分支法和碘染色法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非放大窄带光成像内镜下黏膜血管分支法诊断早期食管
【机 构】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北京 100700,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北京 100700,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北京 100700,中国人民解放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窄带光成像非放大内镜下观察黏膜血管分支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有非放大窄带光成像内镜下黏膜血管分支、碘染色及病理诊断的59例患者纳入回顾性研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非放大窄带光成像内镜下黏膜血管分支法和碘染色法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
结果非放大窄带光成像内镜下黏膜血管分支法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3.1%(49/59)、91.3%(21/23)、77.8%(28/36),碘染色法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5.9%(33/59)、95.7%(22/23)、30.6%(11/36),非放大窄带光成像内镜下黏膜血管分支法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准确率(χ2=1.45,P=0.028)及特异度(χ2=21.4,P=0.000)均明显优于碘染色法,诊断灵敏度2种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3,P=1.000)。
结论非放大窄带光成像内镜下观察黏膜血管分支对于诊断早期食管癌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敏感度,可用于以后的临床工作中。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累积尿酸暴露(cumUA)与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在参加开滦集团2010—2017年4次健康体检的职工中抽取完成1次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测定的观察对象,除去前3次体检尿酸缺失者及性别数据缺失者,符合入选标准者20 688名,删除有缺血性脑卒中(不包括腔隙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的患者,删除极值者,最终20 295名符合入选标准,纳入统计分析。采用
目的本研究通过应用高分辨超声评估SSc患者皮肤增厚程度,探讨其与不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评估其在临床应用方面的优势及不足。方法选取31例SSc患者和健康对照31名,比较分析组间皮肤厚度、改良Rodnan皮肤评分(mRss)、疾病活动度等不同临床指标,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秩和检验,变量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或Spearman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高频超声皮肤厚度的诊断效率
目的翻译并修订类风湿关节炎自我效能感量表(RASE),并对其信度、效度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通过对源量表翻译-回译、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RASE初稿(C-RASE);对某医院101例RA患者进行资料收集,并形成C-RASE(修订),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等进行结构效度分析,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察量表的重测信度。结果对28个条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条目5、15的因子载荷分别为0.496、0.49
SSc是一种以皮肤和内脏器官纤维化、免疫异常和血管病变为特征的弥漫性CTD,多认为与免疫功能失调、激活,分泌多种自身抗体、细胞因子等有关,继而使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功能异常,导致血管壁和组织纤维化。然而目前市场上尚无完全控制或逆转SSc纤维化的有效药物,沙利度胺因其具有免疫调节、抗纤维化、抗血管新生、抗炎等独特的机制有望成为治疗SSc的新药物。
目的分析CTD并发获得性血友病甲(AHA)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CTD(SLE 5例,SS 2例,RA 1例)相关AHA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转归。结果8例CTD患者发生AHA时,7例基础病病情活动,5例出现不同部位的出血症状。5例SLE中并发抗磷脂综合征者3例,其中2例有血栓形成。8例患者均存在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1.7~3.1倍,凝血因子Ⅷ活性
目的探讨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lN)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17)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36只无特定病原体(specefic pathogen free, 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
目的克隆表达人腺病六邻体高变区片段,了解其结构和功能,为研发腺病毒基因工程重组疫苗奠定基础。方法根据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的腺病毒六邻体的高变区域,选择目标基因,设计其对应的引物,并以团队保存的人腺病毒六邻体核酸序列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目标基因,定向插入载体pQE32中构建工程质粒。通过酶切和基因测序鉴定阳性工程质粒,并诱导其在大肠杆菌M15中高效表达带有组氨酸标记的靶蛋白,应用镍树脂亲和层析的方
目的评估ERCP胆道刷检联合血清及胆汁肿瘤标记物对胆道梗阻定性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因胆道梗阻住院治疗的88例患者资料。ERCP诊疗时行胆道刷检联合血清及胆汁的CA19-9、CA242、CA724指标检测。结果胆道刷检的敏感度为93.0%,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93.7%。胆道良性梗阻及恶性梗阻患者的血清CA19-9、血清CA242和胆汁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6—2017年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肝病科24名肝硬化患者(LC组)及同期陪床家属23名(HC组),运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方法,对肝硬化患者(LC)和健康人(HC)肠道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合LEfSe分析和NMDS分析,筛选差异标记物,探究肝硬化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影响因素。结果在门水平上LC和HC肠道细菌优势菌门为厚壁
随着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术的突破,AI在医学图像识别与数据整合领域显现出更为广阔的运用前景。消化内镜作为以图像为基础的医工交叉学科,更具备与AI结合实现智能化内镜的广阔前景。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分别就AI在结肠镜、胶囊内镜和上消化道内镜领域的运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消化内镜的智能化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并启迪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