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妇人》的写作特点探究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tor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不同文学作品在文学领域中其文学地位具有高低之分,《小妇人》这一文学作品的作者是露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作品出版后,受到了来自国际读者的一致好评,其文学地位显著上升。《小妇人》以美国南北战争为创作背景,作品内容主要以姐妹间复杂的情感故事为主线贯穿整部小说。本文从高中生角度针对《小妇人》的写作特点展开探究分析。
  关键词:《小妇人》;写作特点;女性
  《小妇人》具体的创作背景为十九世纪中期的新英格兰小镇,主人公均来自于马奇家。其小说样式属于长篇小说,小说形式为家庭日志。《小妇人》这一优秀文学作品,描述姐妹成长过程、爱情纠葛的同时,介绍了當时的社会发展以及文化传承,因此,其阅读量会逐渐上升,其读者群体越来越庞大。本文从《小妇人》写作特点探究作品成功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塑造女性新形象
  《小妇人》中描述的女主人公均具有坚强、独立的个性特质。马奇先生外出参军后,留太太和四个女儿在家,马奇太太独自一人肩负家庭重任,只身承担起照顾女儿的责任;即使家庭条件有限、经济水平较低,她仍坚持帮助、扶持比她们生活更艰难的家庭,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女性形象具有独立性、坚强性等特点。马奇先生的四个女儿分别叫梅格、乔、贝思和艾美。梅格为了爱情不畏惧贫穷,鼓励丈夫坚持创业,从梅格身上能够看到女性在爱情上的自强。当妈妈离开家庭照顾生病爸爸时,三女儿勇敢肩负起照顾家庭的重任,并且无私的帮助弱者;在照顾别人的过程中,三女儿被传染了疾病——猩红热,在疾病面前,三女儿仍然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平静的心态面对死亡,从贝思身上可以看出,女性在道德上的自强。小女儿艾美为了早日实现艺术家的梦想,多年来执着追梦,在追梦路上不曾停歇,即使步入了婚姻家庭;怀有怜悯之心的艾美坚持为公益事业献身,从艾美身上,能够看到当代女性在完善自我方面的自强。乔,一生热爱写作,乔在写作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快乐、寻找到生活真谛,而且能够发扬独立、坚强的个性特征;努力过后的乔,最后开设了属于自己的学校,从乔身上可以看出,女性在事业方面的自强。
  二、人物性别比例失衡
  从《小妇人》这篇作品名中就能发现,小说主要是围绕女性展开的具体描述,实际上小说内容也确实如此。小说中关于男性的描写极少,即使像马奇先生、劳里等男性在小说中出现,也只是为了烘托女性做铺垫,男性在小说中只是充当配角,然而真正的主角是女性。小说开头部分,从乔的话语中就能间接了解到父亲缺场的原因,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下文的描述起到了铺垫作用。父亲参军过程中生病以后,是母亲前去照顾,直至父亲康复。劳伦斯先生一时接受不了亲人的离去,久久陷入悲伤之中,心地善良的贝思将他从悲伤中解脱出来,后来贝思的一吻,消逝了他所有的愤怒,他将贝思拥入怀中像拥有小外孙女一样。身为上层社会的劳里,深深的被下层社会马奇太太所吸引。《小妇人》中男性所给予女性的支持和照顾少之又少,进而女性被迫要自强自立,勇敢的肩负起家庭重任。
  三、暗示描写
  《小妇人》中马奇家四姐妹间的关系被作者主动分为两组,其中大女儿梅格和小女儿艾美为一组,大女儿与小女儿之间无话不谈,并且大女儿能够为小女儿提供建设性意见;二女儿乔和三女儿贝思为一组,贝思能够及时与乔分享自己的心事。作者之所以会这样进行分组,这在一定意义上蕴含着人性性格与社会间的关系。乔的性格属于易怒型、暴躁型,贝思的性格则属于安静型、温柔型,乔的天性使然,进而乔不能做到像贝思那样,同时,贝思也不能改变成姐姐乔那样。由于乔的性格过于直接,贝思的性格过于温顺,进而两人都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因此,贝思只好离开学校,投身于家庭,换言之,贝思更适合生活在童话世界中,不适合当时的现实世界。
  梅格与艾美均属于落落大方、聪慧美丽的女性,大女儿虽然向往优越生活,但是她厌恶虚伪,最终无畏贫困、勇于追求爱情,尽职尽责的做好贤妻良母;小女儿艾美为了追求梦想积极向上,略带小娇气的她最终选择的劳里,不可否认的是,大女儿和小女儿更能适应当时的社会,作者这样进行分组正是给予读者某些暗示。
  四、用小衬大
  虽然作者创作本小说时,社会矛盾频发、尖锐,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社会矛盾,而是通过描写微小细节来衬托社会现实。因此,这也正是作品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作者以马奇这样的小家庭作为描写的主要对象,现实社会中,类似于马奇这样家庭的美国家庭占有大多数。另一方面,小说中平淡的生活场景均来自现实生活,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小说的主旨。
  综上所述,《小妇人》这部文学作品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在阅读这篇小说时,从写作特点方面进行探究分析,有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有利于我们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与此同时,能够促进社会平衡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欣欣. 解读《小妇人》中女性人物的写作特点[J]. 语文建设,2014,05:55-56.
  [2]杨晓强. 外国文学《小妇人》中的写作特征分析[J]. 文学界(理论版),2011,08:138-139.
  [3]杨琳. 《小妇人》写作特点评析[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10:124-125.
其他文献
摘 要:丁玲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家,在丁玲的早期创作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人物形象,非常具有代表作。本文主要针对丁玲早期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的描写与启蒙意识进行分析。  关键词:丁玲早期小说;女性人物形象;启蒙意识  丁玲是中国共产党员,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梦珂》,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莎菲女士的日记》,在丁玲的早期创作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人物形象,非常具有代表作。
期刊
摘 要:《儒林外史》为著名的中国古典小说代表作之一,反映的是中国的封建社会下的文人士子的日常生活。由于这一阶层存在的特殊性,因此在中国的“儒林”当中,高官厚禄者有,穷困潦倒的文人也很多,《儒林外史》所描述的人物形象也便十分的具有多元性和多样性。开展《儒林外史》中蕴含的商业文化研究,探究在封建时代晚期的文人面对利益所存在的各种心理,可以使得我们通过这些文人,更好的了解那个时代的风气。  关键词:《儒
期刊
摘 要:《悲惨世界》是雨果的代表作,揭示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展示了劳动人民在当时的悲惨命运。在《悲惨世界》中,雨果应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手法,将人物的性格细腻的展现出來。本文主要就雨果《悲惨世界》中心理描写手法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悲惨世界》;心理描写手法;应用  悲惨世界是一部揭示社会问题的代表作品,被人们誉为“社会的史诗”,作品在出版之后,就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多次被拍摄为电视与电影,展示了
期刊
摘 要:季羡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其散文作品可以被看作是我国文坛中的上乘之作。在笔者看来,季羡林散文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可以被看作是其作品的审美内涵的主要表现。  关键词:季羡林;散文;艺术特征;审美价值  季羡林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对《史记》、六朝駢文、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作品的艺术风格进行吸收的基础上所建理论的一种独特的写作风格,是季羡林散文的一个重要特色。从学术
期刊
摘 要:《林海雪原》是作家曲波先生的一部重要的战争题材小说作品。在对其作品的叙事内涵进行探究的过程中,笔者主要从这一小说作品的敘事模式、叙事方式和神话歌谣作品的应用等方面入手,对其虚实内涵进行了探究,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以后,笔者认为,对古典小说模式的借鉴和狂欢化叙事模式的应用,是作品的叙事内涵的一种表现。小说中所应用到的一些神话歌谣,对作品叙事方式的艺术化的强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莫言是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作品大多以自己的家乡作为题材,描写他的家乡生活,语言十分的朴实,直击读者的内心深处,受到了人们的认可。莫言非常擅长使用寓言化的模式,本文主要针对这一形式的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莫言小说;寓言形式;应用  莫言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是以家乡为题材,以怀乡、怨乡为主要情感,来抒发出他所生活的家乡给他带来的人生感悟。语言
期刊
摘 要:《战国策》是我国著名的史学著作之一,是国别体史书中的代表作,在我国的历史学以及文化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开展《战国策》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研究,体会这一著作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的生动性,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的鲜明性,可以有效的引导我们更好的感受和思考我国战国时期的各阶层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关键词:《战国策》;人物形象;塑造;历史的演绎和表达  《战国策》别名《国策》,是后世人们研究我国的战
期刊
摘 要:丹·布朗作为一名非常出名的小说家,其作品具有着非常明显的悬疑特色。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经常会阅读各种文学作品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丹·布朗具有非常广阔的知识面,我通过阅读他的小说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而且因为他的家庭优势,对宗教、历史、科学的了解以及自身的文化底蕴,他能够通过更多视角为广大读者展示小说内容,揭秘内幕,经常让我感到大开眼界。基于此,本文对丹·布朗小说进行分析,并相应的提出其所具有
期刊
摘 要:教学工作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要提高质量必须靠管理,教学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它由多个要素构成,要发挥教学的整体功能也要靠管理。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对教和学的众多环节实行控制,取得效益还要靠管理。管理是一门科学,要想搞好教学管理,必须认真探索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之路,几年来我们在教学管理的科学化道路上进行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管理方法。  关键词:教学管理;素质教育;管
期刊
摘 要:班主任不仅是学校教育最直接的领导者和协调者,更是凝聚社会、学校、家庭等各种教育力量的枢纽。即将或者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思想还不成熟,容易偏激,情绪不稳定,波动大,而初中阶段又是进行理想教育、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的最佳时期,学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将在初中阶段具备社会化的雏型,所以搞好初中班主任工作不仅是教育发展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说更是意义重大。本文结合笔者的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