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动作与多动症
当你读到这篇文章时,停一停,看看你自己有没有在无意识地在做一些小动作,比如用手指卷头发、抖抖腿、抠指甲、摸下巴等。如果没有,恭喜你!你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如果有,说明你的注意力已经开始逐渐涣散了,但没关系,你的这些小动作也许正帮你唤回注意力。
研究人员对于人们这种无意识的小动作的研究已经由来已久了。早在1885年,英国人类学家、心理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在一次无聊又漫长的会议上注意到了人们的各种小动作,并将其記录下来写成了论文。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对此也有研究,只不过他认为小动作与性有关。直到20世纪50年代,“过度活跃症”进入人们的视野,过多的小动作才被视为一种病态的行为。
有一种与小动作过多有关的疾病,叫作“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在日本,这种病症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名称,叫作“大雄-胖虎症候群”。是的,你没看错,就是动漫《哆啦A梦》中的两个主角,大雄代表的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而胖虎则是冲动、不易冷静。患有这种病症的儿童或青少年小动作频繁,整天忙忙碌碌,有时上着课会突然跑来跑去,根本停不下来。
但是,有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小动作必定有其存在的理由。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心智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观察到,当多动症儿童在学习时,可以看出他们是集中注意力的,虽然他们的腿在前后移动,或是用手指敲打桌面,又或是嘴里哼着曲子,总之他们总有些小动作。
那么,这些小动作对于他们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小动作与唤醒思绪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理论叫作“唤醒理论”,指的是人们活动的目的是给予机体和神经刺激以便将其激活。而多动症儿童的种种小动作可以看作是一种唤醒机制,刺激他们的神经,告诉它们:“醒醒!该工作啦!”为了证实这一点,研究人员在接受测试的多动症儿童的脚踝处绑上一个仪器,用于计算他们的动作频率,并要求他们做一套智力测试题。结果发现,小动作频繁时,他们的正确率就高。这个结果证实了小动作的确能够唤醒多动症儿童,但是这个实验结果仍需要重复试验来证明这并不是巧合。
但是,小动作可不是多动症儿童的专属动作,普通人也同样有各种各样的小动作,它们对于普通人也有同样的唤醒作用吗?答案是肯定的。现代心理学将人们的精神研究与小动作联系在一起之后发现,当人们开始走神,思维开始涣散时,身体上几乎在同时会做出反应,有各种形式的小动作。学者认为这些小动作的作用是人体自身的唤醒机制,试图将涣散的思维重新集中起来。
小动作功能多
小动作的作用可不止帮你拉回思绪,还可以帮你缓解压力。这点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因为这大概是人人都有的经历。在感到有压力或者紧张时,你会不自觉地搓手、扯头发等。有研究者发现,在牙医诊所,等候拔牙的人比身边陪他们的人小动作要多得多,因为等待拔牙的人更有压力。小动作还与性格有关系。研究者让志愿者坐在一张特殊的椅子上,什么也不干。结果发现,神经紧张的人和性格外向的人小动作更多。
更神奇的是,小动作还能减肥。有研究称,小动作多的人一天最多能消耗800卡路里。通常情况下,一个成年人慢跑一小时大概可以消耗600卡路里。而如果没有其他的热量摄入,800卡路里的消耗是十分可观的,简直就是坐着都能减肥。当然,这些小动作都是人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完成的。
小动作也有坏处
小动作好处多,但也有坏处。对于普通人来说,在你走神的时候,小动作虽然是试图帮助你拉回思绪,但并不意味着小动作会让你更好地记忆正在学习的知识,因为小动作与涣散的思维是同时存在的,换句话说,小动作的存在意味着你的思绪在当下并不集中。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一位教授让他的21名学生观看一段40分钟的演讲,记录下了他们在过程中的表现,并统计了在此过程中他们的小动作。在观看完后,教授向他们提问演讲的内容。结果与预想中的一样,随着观看演讲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注意力越来越不集中,同时小动作也在增多。值得注意的是,在观看演讲的过程中,学生们小动作频繁的一段时间里所记忆的演讲内容是模糊的,后来回答相关问题时准确率极低。这说明小动作也没能拯救走丢的思绪。当然这也证实了人们在无聊或被强制性地完成某项任务时,会以小动作进行自我排解。
然而,如果强制性地让他们一动不动观看演讲,他们所记忆的内容很有可能会更少,回答问题正确率会更低。因为人的身体本身就有这种倾向,如果你强行介入,效果反而会更差。
如果你在看完整篇文章的过程中完全没有任何小动作,恭喜你,你是一个非常专注的人。
当你读到这篇文章时,停一停,看看你自己有没有在无意识地在做一些小动作,比如用手指卷头发、抖抖腿、抠指甲、摸下巴等。如果没有,恭喜你!你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如果有,说明你的注意力已经开始逐渐涣散了,但没关系,你的这些小动作也许正帮你唤回注意力。
研究人员对于人们这种无意识的小动作的研究已经由来已久了。早在1885年,英国人类学家、心理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在一次无聊又漫长的会议上注意到了人们的各种小动作,并将其記录下来写成了论文。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对此也有研究,只不过他认为小动作与性有关。直到20世纪50年代,“过度活跃症”进入人们的视野,过多的小动作才被视为一种病态的行为。
有一种与小动作过多有关的疾病,叫作“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在日本,这种病症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名称,叫作“大雄-胖虎症候群”。是的,你没看错,就是动漫《哆啦A梦》中的两个主角,大雄代表的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而胖虎则是冲动、不易冷静。患有这种病症的儿童或青少年小动作频繁,整天忙忙碌碌,有时上着课会突然跑来跑去,根本停不下来。
但是,有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小动作必定有其存在的理由。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心智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观察到,当多动症儿童在学习时,可以看出他们是集中注意力的,虽然他们的腿在前后移动,或是用手指敲打桌面,又或是嘴里哼着曲子,总之他们总有些小动作。
那么,这些小动作对于他们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小动作与唤醒思绪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理论叫作“唤醒理论”,指的是人们活动的目的是给予机体和神经刺激以便将其激活。而多动症儿童的种种小动作可以看作是一种唤醒机制,刺激他们的神经,告诉它们:“醒醒!该工作啦!”为了证实这一点,研究人员在接受测试的多动症儿童的脚踝处绑上一个仪器,用于计算他们的动作频率,并要求他们做一套智力测试题。结果发现,小动作频繁时,他们的正确率就高。这个结果证实了小动作的确能够唤醒多动症儿童,但是这个实验结果仍需要重复试验来证明这并不是巧合。
但是,小动作可不是多动症儿童的专属动作,普通人也同样有各种各样的小动作,它们对于普通人也有同样的唤醒作用吗?答案是肯定的。现代心理学将人们的精神研究与小动作联系在一起之后发现,当人们开始走神,思维开始涣散时,身体上几乎在同时会做出反应,有各种形式的小动作。学者认为这些小动作的作用是人体自身的唤醒机制,试图将涣散的思维重新集中起来。
小动作功能多
小动作的作用可不止帮你拉回思绪,还可以帮你缓解压力。这点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因为这大概是人人都有的经历。在感到有压力或者紧张时,你会不自觉地搓手、扯头发等。有研究者发现,在牙医诊所,等候拔牙的人比身边陪他们的人小动作要多得多,因为等待拔牙的人更有压力。小动作还与性格有关系。研究者让志愿者坐在一张特殊的椅子上,什么也不干。结果发现,神经紧张的人和性格外向的人小动作更多。
更神奇的是,小动作还能减肥。有研究称,小动作多的人一天最多能消耗800卡路里。通常情况下,一个成年人慢跑一小时大概可以消耗600卡路里。而如果没有其他的热量摄入,800卡路里的消耗是十分可观的,简直就是坐着都能减肥。当然,这些小动作都是人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完成的。
小动作也有坏处
小动作好处多,但也有坏处。对于普通人来说,在你走神的时候,小动作虽然是试图帮助你拉回思绪,但并不意味着小动作会让你更好地记忆正在学习的知识,因为小动作与涣散的思维是同时存在的,换句话说,小动作的存在意味着你的思绪在当下并不集中。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一位教授让他的21名学生观看一段40分钟的演讲,记录下了他们在过程中的表现,并统计了在此过程中他们的小动作。在观看完后,教授向他们提问演讲的内容。结果与预想中的一样,随着观看演讲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注意力越来越不集中,同时小动作也在增多。值得注意的是,在观看演讲的过程中,学生们小动作频繁的一段时间里所记忆的演讲内容是模糊的,后来回答相关问题时准确率极低。这说明小动作也没能拯救走丢的思绪。当然这也证实了人们在无聊或被强制性地完成某项任务时,会以小动作进行自我排解。
然而,如果强制性地让他们一动不动观看演讲,他们所记忆的内容很有可能会更少,回答问题正确率会更低。因为人的身体本身就有这种倾向,如果你强行介入,效果反而会更差。
如果你在看完整篇文章的过程中完全没有任何小动作,恭喜你,你是一个非常专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