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根和魂,也是一个地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必须用战略的思维、时代的要求、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对文化软实力的认识深度。审视对发展先进文化的自觉程度,审视对文化事业发展建设的推进力度,以打造文化品牌为突破口。结合海沧慈济文化来发展两岸文化、经济的往来。
一、文化品牌的构成因素
文化品牌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内涵和形象的综合体。它包括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人们创造的总和。历史文化、城市建筑、环境、制度、管理、出产、族群性格等,共同指向某些较鲜明的特性,形成代表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易于为人们所指认的形象表述。这些形象可以是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也可以是某个名人、某个产品,或是代表城市和地区特性的系列形象组合。如海沧地区就利用青礁慈济东宫保生大帝这一自然景观,举办两岸慈济文化节,打破了封锁半个多世纪的文化交流,挖掘了两岸的文化根源,引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台湾信众前来谒祖进香、寻根、朝拜,从而加强两岸同胞的文化与经济的往来,以慈济文化旅游来带动两岸经济的共同发展。
二、打造海峡两岸慈济文化品牌的现实基础及重要意义
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其现实基础及重要意义表现在:一是海峡两岸慈济文化交流是加深两岸同胞血脉亲情上,广泛团结台湾同胞的重要桥梁,推进两岸文化交流有利于把两岸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凝聚台湾同胞爱国爱乡的强大力量,为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创造坚实的群众基础和价值理念:二是海峡两岸慈济文化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它不仅有利于传承闽南地区文化。增进台湾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台胞正确了解历史,正视自己文化的根。而且有利于两岸同胞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三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是拓宽两岸交流领域、促进经贸合作的有效途径。是厦门建设生态文化强市不可或缺的特色内容。有利于吸引更多台胞来大陆寻根谒祖、观光旅游、投资兴业,进而推进厦门乃至全国各地经济、文化、旅游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助于加快建设海峡西岸港口大市、工业强市、生态名市:四是推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是做好台湾人民工作的有效手段,也是反对“文化台独”,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强烈的统一意识是最富感染力和号召力的,也是中华文明最厚重、最崇高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已成为深植在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价值标准与政治理念,这是不可撼动的两岸走向统一的文化基础和必然。而2005年4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世纪首航、和平之旅”及一系列的国共两党高层会晤,对海峡两岸经贸与文化交流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海峡两岸文化的进一步合作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
三、要在服务中突出品牌
抓住打造重点这个关键,打造慈济文化品牌,归根到底就是为我区乃至我市的经济、文化、政治服务。因此,一定要紧密结合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业务工作来开展。要努力探索打造两岸慈济文化品牌为中心的工作方法,让人们都有“慈”心,为打造两岸慈济文化出谋划策,紧紧围绕闽台一衣带水,存在着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五缘优势,始终与台湾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突出海峡两岸慈济文化和海沧台商投资区的优势:要紧紧抓住我市一系列打造慈济文化的相关工作,如旅游、投资经商等做好宣传:要精心组织策划慈济文化节、美食文化节等主题文化活动,充分展示海沧青礁慈济宫良好新形象:要突出海沧的乡土文化、宗教文化,精心培育慈济文化特色品牌,打造海峡两岸慈济文化品牌。整理以保生大帝在两岸传承的慈济古文化,开发以追求两岸和平统一为主调的现代文化,塑造以劳模英雄为代表的当代文化,努力举办海峡两岸慈济文化节等各种特色的文化活动,搭建承载两岸文化的各种平台,让慈济文化成为两岸人民的灵魂和血脉,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家园。
四、要在立足地方、突出特色上下功夫
特色是一个地方的“个性”,是一个地方打造品牌工作生命力之所在:没有特色,就会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突出特色,就是要在充分发挥本地区位、经济、文化等方面优势,把地方工作与全局工作、部门工作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打造品牌工作,海沧有青礁慈济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海峡两岸往来的重要地方,个性特点鲜明,是打造海沧青礁慈济文化品牌工作得天独厚的“资源”。青礁慈济宫被海内外信众尊为祖宫由来已久,在淳熙十二年至嘉定二年(1185年—1209年)间。青礁慈济宫的香火已传布到福建及粤东各地,并建立庙宇奉祀。明代中叶以后,随着漳州人出洋侨居,青礁慈济宫遂分灵至南洋群岛。在康熙三十六年重建青礁慈济宫就得到了南洋侨界的捐献资助,据宫内保存的《吧国缘主碑记》记载,吧国(吧城,今印尼雅加达)甲必丹和信士捐银外,还“同议将三都(今厦门海沧)华侨认同青礁祖宫,自清初至今三百余年,慈济庙祀先后分灵入台湾,如台中市元保宫系由平和县心田宫分灵入台,心田宫乃先自青礁慈济宫分灵者:新港大兴宫则为明末颜思齐开发台湾时分炉入台供奉的:现龙海市壶屿万寿宫早年自青礁慈济宫分灵立庙,其后又分灵入屏东县海埔建立庙祀,亦名万寿宫。保生大帝是海峡两岸民众共同信仰的神医,在台湾民间信仰的影响力仅次于湄洲妈祖,供奉保生大帝的厦门海沧青礁慈济宫也因此成为海峡两岸文化、宗教与民间交流的纽带。近几年间,台湾信众到青礁慈济宫晋参竭祖日益增多,青礁慈济宫与台湾保生大帝庙宇诸多执事交往合作,共同弘扬“慈济精神”,增进海峡两岸亲谊。厦门市正在着力打造青礁慈济文化品牌,使其成为厦门与台湾交流的新名片,进一步促进两岸民间文化交流,进一步提高海沧慈济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海沧区党委、政府根据海峡两岸同宗同神的保生大帝文化交流,坚持每年办好“海峡两岸慈济文化节”,且一届比一届内容更精彩、规模更大、规格更高、效果更好。海峡两岸慈济文化已成为闽台文化交流的主打品牌。
五、构建文化资源整合机制,努力提升海峡两岸文化的规模化与品牌化
整合海峡两岸文化资源,建立大文化的发展格局。如对厦门、泉州、漳州三地闽南文化的整合。数百年来,闽南文化作为入台的闽南移民怀念故土、不忘祖家的心愿与表达方式,在台湾被较为完整地传承下来,并已成为台湾的主流文化,厦门作为海峡两岸交流交往的桥头堡,也是闽南三角洲中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的地区,把厦门建成对台闽南文化交流中心,融合泉州、漳州两地的资源,共同打造闽南文化,充分利用海峡两岸慈济文化节、研讨会、旅游节等有特色、有影响,并得到海峡两岸民众认可、喜欢的活动,精心打磨,加大组织规模与宣传力度,以规范、统一的名称实施区域品牌共建,创新闽台文化交流平台,探索文化交流的方式和渠道,扩大闽台文化交流的影响度,提升闽台文化交流的效应度,增强闽台文化交流的凝聚力,打造成高规格、大范围、有影响的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从而使功能单一的史迹变成镌刻两岸血缘亲缘真实历史场景的文化交流区域。
总之。打造海峡两岸品牌文化,要以繁荣发展为主题,以文化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根本任务。进一步打造海峡两岸慈济文化,将和谐的两岸文化交流,深深地熔铸在两岸人民友好往来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一、文化品牌的构成因素
文化品牌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内涵和形象的综合体。它包括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人们创造的总和。历史文化、城市建筑、环境、制度、管理、出产、族群性格等,共同指向某些较鲜明的特性,形成代表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易于为人们所指认的形象表述。这些形象可以是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也可以是某个名人、某个产品,或是代表城市和地区特性的系列形象组合。如海沧地区就利用青礁慈济东宫保生大帝这一自然景观,举办两岸慈济文化节,打破了封锁半个多世纪的文化交流,挖掘了两岸的文化根源,引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台湾信众前来谒祖进香、寻根、朝拜,从而加强两岸同胞的文化与经济的往来,以慈济文化旅游来带动两岸经济的共同发展。
二、打造海峡两岸慈济文化品牌的现实基础及重要意义
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其现实基础及重要意义表现在:一是海峡两岸慈济文化交流是加深两岸同胞血脉亲情上,广泛团结台湾同胞的重要桥梁,推进两岸文化交流有利于把两岸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凝聚台湾同胞爱国爱乡的强大力量,为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创造坚实的群众基础和价值理念:二是海峡两岸慈济文化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它不仅有利于传承闽南地区文化。增进台湾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台胞正确了解历史,正视自己文化的根。而且有利于两岸同胞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三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是拓宽两岸交流领域、促进经贸合作的有效途径。是厦门建设生态文化强市不可或缺的特色内容。有利于吸引更多台胞来大陆寻根谒祖、观光旅游、投资兴业,进而推进厦门乃至全国各地经济、文化、旅游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助于加快建设海峡西岸港口大市、工业强市、生态名市:四是推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是做好台湾人民工作的有效手段,也是反对“文化台独”,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强烈的统一意识是最富感染力和号召力的,也是中华文明最厚重、最崇高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已成为深植在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价值标准与政治理念,这是不可撼动的两岸走向统一的文化基础和必然。而2005年4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世纪首航、和平之旅”及一系列的国共两党高层会晤,对海峡两岸经贸与文化交流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海峡两岸文化的进一步合作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
三、要在服务中突出品牌
抓住打造重点这个关键,打造慈济文化品牌,归根到底就是为我区乃至我市的经济、文化、政治服务。因此,一定要紧密结合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业务工作来开展。要努力探索打造两岸慈济文化品牌为中心的工作方法,让人们都有“慈”心,为打造两岸慈济文化出谋划策,紧紧围绕闽台一衣带水,存在着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五缘优势,始终与台湾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突出海峡两岸慈济文化和海沧台商投资区的优势:要紧紧抓住我市一系列打造慈济文化的相关工作,如旅游、投资经商等做好宣传:要精心组织策划慈济文化节、美食文化节等主题文化活动,充分展示海沧青礁慈济宫良好新形象:要突出海沧的乡土文化、宗教文化,精心培育慈济文化特色品牌,打造海峡两岸慈济文化品牌。整理以保生大帝在两岸传承的慈济古文化,开发以追求两岸和平统一为主调的现代文化,塑造以劳模英雄为代表的当代文化,努力举办海峡两岸慈济文化节等各种特色的文化活动,搭建承载两岸文化的各种平台,让慈济文化成为两岸人民的灵魂和血脉,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家园。
四、要在立足地方、突出特色上下功夫
特色是一个地方的“个性”,是一个地方打造品牌工作生命力之所在:没有特色,就会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突出特色,就是要在充分发挥本地区位、经济、文化等方面优势,把地方工作与全局工作、部门工作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打造品牌工作,海沧有青礁慈济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海峡两岸往来的重要地方,个性特点鲜明,是打造海沧青礁慈济文化品牌工作得天独厚的“资源”。青礁慈济宫被海内外信众尊为祖宫由来已久,在淳熙十二年至嘉定二年(1185年—1209年)间。青礁慈济宫的香火已传布到福建及粤东各地,并建立庙宇奉祀。明代中叶以后,随着漳州人出洋侨居,青礁慈济宫遂分灵至南洋群岛。在康熙三十六年重建青礁慈济宫就得到了南洋侨界的捐献资助,据宫内保存的《吧国缘主碑记》记载,吧国(吧城,今印尼雅加达)甲必丹和信士捐银外,还“同议将三都(今厦门海沧)华侨认同青礁祖宫,自清初至今三百余年,慈济庙祀先后分灵入台湾,如台中市元保宫系由平和县心田宫分灵入台,心田宫乃先自青礁慈济宫分灵者:新港大兴宫则为明末颜思齐开发台湾时分炉入台供奉的:现龙海市壶屿万寿宫早年自青礁慈济宫分灵立庙,其后又分灵入屏东县海埔建立庙祀,亦名万寿宫。保生大帝是海峡两岸民众共同信仰的神医,在台湾民间信仰的影响力仅次于湄洲妈祖,供奉保生大帝的厦门海沧青礁慈济宫也因此成为海峡两岸文化、宗教与民间交流的纽带。近几年间,台湾信众到青礁慈济宫晋参竭祖日益增多,青礁慈济宫与台湾保生大帝庙宇诸多执事交往合作,共同弘扬“慈济精神”,增进海峡两岸亲谊。厦门市正在着力打造青礁慈济文化品牌,使其成为厦门与台湾交流的新名片,进一步促进两岸民间文化交流,进一步提高海沧慈济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海沧区党委、政府根据海峡两岸同宗同神的保生大帝文化交流,坚持每年办好“海峡两岸慈济文化节”,且一届比一届内容更精彩、规模更大、规格更高、效果更好。海峡两岸慈济文化已成为闽台文化交流的主打品牌。
五、构建文化资源整合机制,努力提升海峡两岸文化的规模化与品牌化
整合海峡两岸文化资源,建立大文化的发展格局。如对厦门、泉州、漳州三地闽南文化的整合。数百年来,闽南文化作为入台的闽南移民怀念故土、不忘祖家的心愿与表达方式,在台湾被较为完整地传承下来,并已成为台湾的主流文化,厦门作为海峡两岸交流交往的桥头堡,也是闽南三角洲中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的地区,把厦门建成对台闽南文化交流中心,融合泉州、漳州两地的资源,共同打造闽南文化,充分利用海峡两岸慈济文化节、研讨会、旅游节等有特色、有影响,并得到海峡两岸民众认可、喜欢的活动,精心打磨,加大组织规模与宣传力度,以规范、统一的名称实施区域品牌共建,创新闽台文化交流平台,探索文化交流的方式和渠道,扩大闽台文化交流的影响度,提升闽台文化交流的效应度,增强闽台文化交流的凝聚力,打造成高规格、大范围、有影响的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从而使功能单一的史迹变成镌刻两岸血缘亲缘真实历史场景的文化交流区域。
总之。打造海峡两岸品牌文化,要以繁荣发展为主题,以文化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根本任务。进一步打造海峡两岸慈济文化,将和谐的两岸文化交流,深深地熔铸在两岸人民友好往来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