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行业仍然处在现代企业制度的阶段,西方发达的国家正把精力投向项目管理方面。至我国加入WTO之后,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必须要与国际接轨,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迎接国际化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前 言
工程项目管理是比其他管理约束性更强的一种管理活动。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研究及行业实践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主要对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概述,并提出了加强应对的措施。
一、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工程项目管理是为了使工程项目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取得成功,对项目的所有活动实施计划与决策、指挥与组织、协调与控制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它是一种一次性管理、是一种全过程的综合性管理、是一种约束性强的管理。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标志性的工程是1984年的鲁布革水电站采用了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之后,项目管理模式广泛应用于许多大中型工程项目的建设,取得了显著地成绩。随着建筑市场的逐渐发展和日益完善,我们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企业应利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和理念来进一步提高绩效,所以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和理论获得了迅速发展,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费用超支、工期拖延以及质量事故等。尤其是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工程质量事故,导致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产生了不良社会影响。究其原因,发生的这些事故都是由于项目管理不规范造成的。在项目管理方面,我国在项目管理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为:
1、工程项目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项目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主要的表现在:一是地区保护和行业保护主义较严重。二是承发包的价格不合理,从而可能导致这个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造成整体工程质量较低。
2、法律、法规不健全
尽管我国已经有了相关法律、规章,但仍没有一个在项目管理专业和行业范围的指导性实施准则(如美国的C/SCSC)。同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随处可见,随时可闻。有些工程没有实行招投标制,有些却采用议标或是假招标,大搞“人情工程”。
3、不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本身是对拟建项目技术上、经济上及其他方面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为了给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为银行贷款、合作签约、工程设计等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但是许多投资者普遍都不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而盲目投资,往往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为后来的工程事故埋下了祸根。
4、项目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由于我国对项目管理的系统研究和行业实践起步较晚,到1991年才成立全国性的项目管理研究会,也仅仅只是个二级学会。同时,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在原国家教委1997年新修订的学科目录中还没有列入,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正式发行的项目管理专业刊物。这表明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和重要性还没有在科技教育界取得共识,也说明了我国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的软硬环境还很落后。
二、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对策
1、致力于与国际惯例接轨
随着我国加入WTO,项目管理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就必须全面与国际惯例接轨,主要从合同管理、工程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报价管理等方面向國际惯例靠拢。对于项目管理,国际上有一套完备的法规,普遍对承包商进行严格要求的资质管理,对工程开工、竣工和投入使用都有严格的制度,对建筑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注册实行严格的管理,通过各种详尽的技术法规规范施工方法,保证质量标准,通过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保证技术法规的实施和工程质量的合格。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竞争市场,我们只有真正吃透国际惯例、法规、标准等,才有可能按国际惯例进入国际市场,同时受到国际法律的保护。
2、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项目管理很不规范,工程市场违反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守法准则。所以有关部门必须要建立和完善各种管理建筑市场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项目管理规范,划定项目管理的范围,严格执行“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原则。同时,国家也要充分利用法律法规的手段,规范和完善项目管理市场,将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包括前期策划、勘察设计、施工、竣工等)纳入法制范围。
3、增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
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建设项目投资前的一项主要工作,是项目设想细化和方案创新的过程。项目是否建设主要取决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论证结果。总之,可行性研究是投资者对项目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应该重视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做好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做好工程项目的社会评价和经济评价。企业在投资项目之前,应要求专业人员利用科学地手段和方法,对工程项目的建设可能性、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先进性进行分析研究,以确定该项目是否值得建设,规模应有多大,采用哪种技术最合理,建设时间和投资应如何安排等,以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4、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
发达国家相当重视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资质认定,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行业。美国PMI学会主办的项目管理专业资质PMP考试和资质证书,得到社会的公认。获得PMP的人有更多的机会被政府部门和大公司聘任和重用。而我国对项目管理的系统研究和行业实践起步较晚,因此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也相对落后,为提高我国项目管理人才的素质,一些专家认为应该经常开展项目管理学科的国内外交流和研讨,加强学会工作,争取出版专业刊物,在高等学校建立学科点、硕士点、博士点。同时,规范项目管理培训和资质认定工作。
5、必须发展观念创新
观念影响和决定着人们的精神和素质。在相同的客观条件下,由于人的观念不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同,商业行为也就不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要在观念上进行创新,先进的观念总会带来先进的行为方式。观念支配行为,思维决定出路。只有当我们的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人员,把项目管理看成是一种常建常新的管理科学,而不是看成依行政手段推行的权宜之计,那么就会主动地去参与项目管理的创新。要扩大视野,树立市场化的理念。要按照工程项目建设的客观规律和国际接轨的要求,建立健全专业化、科学化、市场化的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服务体系,按照市场机制的要求来运作工程项目,用市场的手段来经营管理工程项目。
6、必须实施先进的经营战略
针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有些学者认为项目管理在积极开展网络化经营,实现管理信息化的同时,还应实施先进的经营战略。具体讲,它包括虚拟经营、合作竞争、全球战略和跨文化竞争等。虚拟经营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经营管理潮流,在虚拟经营建设企业必须控制关键性的资源和能力,不能受控于人,其主要目的是运用自身强大的优势及有限的资源和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合作竞争的目的则是面对急剧变化的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争取在更多的利益的前提下,形成双赢的结果。跨文化竞争必须识别文化差异,在保持本国文化优点的同时认识到其他文化的长处,提高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结束语
总体来说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根据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并积极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缩短与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差距。
参考文献:
[1]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企业出版社;2006(36)
[2]刘君;卢飞;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发展趋势浅析[J];技术与市场;2009(16)
[3]蔡中辉;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M];中国计算出版社;2007
[4]张玮;杨哲;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8(11)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前 言
工程项目管理是比其他管理约束性更强的一种管理活动。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研究及行业实践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主要对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概述,并提出了加强应对的措施。
一、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工程项目管理是为了使工程项目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取得成功,对项目的所有活动实施计划与决策、指挥与组织、协调与控制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它是一种一次性管理、是一种全过程的综合性管理、是一种约束性强的管理。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标志性的工程是1984年的鲁布革水电站采用了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之后,项目管理模式广泛应用于许多大中型工程项目的建设,取得了显著地成绩。随着建筑市场的逐渐发展和日益完善,我们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企业应利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和理念来进一步提高绩效,所以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和理论获得了迅速发展,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费用超支、工期拖延以及质量事故等。尤其是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工程质量事故,导致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产生了不良社会影响。究其原因,发生的这些事故都是由于项目管理不规范造成的。在项目管理方面,我国在项目管理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为:
1、工程项目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项目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主要的表现在:一是地区保护和行业保护主义较严重。二是承发包的价格不合理,从而可能导致这个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造成整体工程质量较低。
2、法律、法规不健全
尽管我国已经有了相关法律、规章,但仍没有一个在项目管理专业和行业范围的指导性实施准则(如美国的C/SCSC)。同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随处可见,随时可闻。有些工程没有实行招投标制,有些却采用议标或是假招标,大搞“人情工程”。
3、不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本身是对拟建项目技术上、经济上及其他方面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为了给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为银行贷款、合作签约、工程设计等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但是许多投资者普遍都不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而盲目投资,往往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为后来的工程事故埋下了祸根。
4、项目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由于我国对项目管理的系统研究和行业实践起步较晚,到1991年才成立全国性的项目管理研究会,也仅仅只是个二级学会。同时,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在原国家教委1997年新修订的学科目录中还没有列入,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正式发行的项目管理专业刊物。这表明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和重要性还没有在科技教育界取得共识,也说明了我国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的软硬环境还很落后。
二、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对策
1、致力于与国际惯例接轨
随着我国加入WTO,项目管理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就必须全面与国际惯例接轨,主要从合同管理、工程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报价管理等方面向國际惯例靠拢。对于项目管理,国际上有一套完备的法规,普遍对承包商进行严格要求的资质管理,对工程开工、竣工和投入使用都有严格的制度,对建筑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注册实行严格的管理,通过各种详尽的技术法规规范施工方法,保证质量标准,通过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保证技术法规的实施和工程质量的合格。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竞争市场,我们只有真正吃透国际惯例、法规、标准等,才有可能按国际惯例进入国际市场,同时受到国际法律的保护。
2、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项目管理很不规范,工程市场违反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守法准则。所以有关部门必须要建立和完善各种管理建筑市场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项目管理规范,划定项目管理的范围,严格执行“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原则。同时,国家也要充分利用法律法规的手段,规范和完善项目管理市场,将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包括前期策划、勘察设计、施工、竣工等)纳入法制范围。
3、增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
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建设项目投资前的一项主要工作,是项目设想细化和方案创新的过程。项目是否建设主要取决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论证结果。总之,可行性研究是投资者对项目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应该重视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做好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做好工程项目的社会评价和经济评价。企业在投资项目之前,应要求专业人员利用科学地手段和方法,对工程项目的建设可能性、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先进性进行分析研究,以确定该项目是否值得建设,规模应有多大,采用哪种技术最合理,建设时间和投资应如何安排等,以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4、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
发达国家相当重视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资质认定,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行业。美国PMI学会主办的项目管理专业资质PMP考试和资质证书,得到社会的公认。获得PMP的人有更多的机会被政府部门和大公司聘任和重用。而我国对项目管理的系统研究和行业实践起步较晚,因此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也相对落后,为提高我国项目管理人才的素质,一些专家认为应该经常开展项目管理学科的国内外交流和研讨,加强学会工作,争取出版专业刊物,在高等学校建立学科点、硕士点、博士点。同时,规范项目管理培训和资质认定工作。
5、必须发展观念创新
观念影响和决定着人们的精神和素质。在相同的客观条件下,由于人的观念不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同,商业行为也就不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要在观念上进行创新,先进的观念总会带来先进的行为方式。观念支配行为,思维决定出路。只有当我们的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人员,把项目管理看成是一种常建常新的管理科学,而不是看成依行政手段推行的权宜之计,那么就会主动地去参与项目管理的创新。要扩大视野,树立市场化的理念。要按照工程项目建设的客观规律和国际接轨的要求,建立健全专业化、科学化、市场化的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服务体系,按照市场机制的要求来运作工程项目,用市场的手段来经营管理工程项目。
6、必须实施先进的经营战略
针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有些学者认为项目管理在积极开展网络化经营,实现管理信息化的同时,还应实施先进的经营战略。具体讲,它包括虚拟经营、合作竞争、全球战略和跨文化竞争等。虚拟经营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经营管理潮流,在虚拟经营建设企业必须控制关键性的资源和能力,不能受控于人,其主要目的是运用自身强大的优势及有限的资源和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合作竞争的目的则是面对急剧变化的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争取在更多的利益的前提下,形成双赢的结果。跨文化竞争必须识别文化差异,在保持本国文化优点的同时认识到其他文化的长处,提高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结束语
总体来说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根据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并积极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缩短与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差距。
参考文献:
[1]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企业出版社;2006(36)
[2]刘君;卢飞;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发展趋势浅析[J];技术与市场;2009(16)
[3]蔡中辉;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M];中国计算出版社;2007
[4]张玮;杨哲;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