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心肌梗塞患者的死因与预后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12345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62例糖尿病心肌梗塞(心梗)患者进行随诊结果为:心梗急性期死亡11例占随诊期间死亡总数的36.7%。主要死因为室颤和心源性休克。急性期后随诊期间死亡19例占63.3%,主要死因为再梗塞和猝死。心梗后1、2和5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80.7%,71.9%和57.9%。对影响糖尿病心梗预后因素的分析,死亡组血糖、CPK与GOT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心梗部位和预后的关系表明急性期死亡组中前壁梗塞9例占81.8%,而前间隔和下壁梗塞者在随诊期发生再梗塞者多。因此对糖尿病心梗特别是前壁心梗,急性期应积极防止发生室颤和心源性休克引起死亡,对下壁和前间隔心梗应高度警惕发生再梗塞,对所有糖尿病心梗患者均应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其他文献
静脉滴注长春新碱和阿霉素及口服大剂量地塞米松(VAD方案)治疗10例难治性或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结果血清单株免疫球蛋白下降75%以上者3例,下降50~75%者4例,总有效率达70%。VAD方案疗效出现迅速,副作用不大。本文还结合文献探讨了其提高疗效的可能机理。
恶性疟疾合并急性溶血一例
期刊
患者男,43岁。因发热、乏力5个月,经当地医院3次骨髓穿刺诊断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用HOAP方案二个疗程未缓解,于1987年10月10日入我院。
期刊
第三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1988年9月14日至17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到会代表160人。本次会议距上次会议仅三年时间,从论文交流看,全国风湿病学又有了新的、可喜的发展。例如国外1975年才发现的、国内鲜为人知的Lyme关节炎,现已证实在我国不只一个地区存在;1985年会议时尚无一篇有关风湿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本次会议已有这方面的研究报告;全国风湿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已逐步有组织地展开
期刊
患者男,65岁。因咳喘50余年,近日加重伴发热、心悸、全身水肿半月,于1985年8月3日再次入院。
期刊
作者单用尿激酶(UK)60000u/d静滴,连用两周,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0例。治疗后血浆α2-纤溶酶抑制因子、纤溶酶原、纤维蛋白原和尿FDP均显著下降,抗凝血酶Ⅲ明显升高。提示本疗法对增强纤溶活性、改善高凝状态有明显作用。近期疗效除尿蛋白有所下降、尿量明显增加外,其他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多无显著变化。对UK的剂量、适应范围进行了探讨。
第一次临床试验(1983年)单用聚肌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0例,治后SGPT显著下降者16例(80%),降至正常者10例(5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指标(HBeAg、DNAP)转阴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第二次临床试验(1986年)以聚肌胞和泼尼松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5例,结果显示,降低血清HBV-DNA的有效率(65%)和血清HBeAg转阴率(5
用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清除再障病人骨髓细胞培养中淋巴细胞的抑制效应,结合使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的疗效,评价体外预测效应。14例重型再障,8例进行淋巴细胞与正常骨髓细胞混合培养,4例用抗T单抗消除抑制效应的病人,ALG治疗仅8例获效,但无抑制效应的2例也获效。ALG治疗获效又接受胎肝输注。粒细胞、血小板恢复较快,ALG治疗有效率57%。
我们对54例肾病综合征(NS)患者无选择地进行肾穿刺及肾静脉造影。共检出肾静脉血栓(RVT)23例(发生率42%),共34个,左侧多于右侧(19>15),上极支比中下极支多(19>10)。主干血栓5例,其余均为分支血栓,RVT不仅发生在膜性肾病,而且在微小病变肾病及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发生率亦高(分别为47%、45%、36%)。仅有6例(26%)表现为典型的急性发病,其余74%的RVT患者隐匿起病
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通过纤维胃镜测定了108例正常人、79例各期胃溃疡患者和118例各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粘膜血流量。结果表明,正常人胃体部粘膜血流量高于贲门、胃窦和胃角部。胃大弯高于胃小弯。胃窦和胃角小弯粘膜血流量低,球部前壁低于小弯和后壁(P<0.01)。活动期胃溃疡粘膜血流量明显降低,在胃溃疡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溃疡中央区和边缘血流量明显降低,愈合期增加,而周围粘膜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