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剑河八郎“清虚洞组”三叶虫Probowmania (Mufushania) nankingensis Lin 1965的初步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hanfe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三叶虫分类的主要要求结合线性相关分析,对产于贵州剑河寒武系“清虚洞组”的已经定种的褶颊虫目的三叶虫Mufushania cf. nankingensis Lin,1965进行重新划分,认为原本划分为Mufushania cf. nankingensis Lin,1965,由于埋藏因素导致标本出现挤压形变从而影响属种的准确划分,应该属于Probowmania (Mufushania) nankingensis Lin,1965。
  关键词:埋藏因素;属种划分;三叶虫
  中图分类号:Q915.819+.1
  文献标识码: A
  Mufushania属最开始是Probowmania 的一個亚属中,之后被提升Mufushania[1-2],但之后存各种不同的观点,有些学者将其作为Probowmania(Mufushania)[3-5]。Mufushania为中国地区分布的属种,主要有产地和建立的种有:贵州金沙、凯里,云南寻甸、武定、昆明,四川南江,湖北京山县和均县,山西河津,河南淅川等地陆续发现该属。Probowmania (Mufushania)  建立了14个种,袁金良对所有的种进行重新的属种划分,最后保留Probowmania(Mufushania)nankingensis Lin,1965 、Probowmania(Mufushania)kailiensis、Probowmania(Mufushania)divergens 3个种。林天瑞通过对18个模式种标本进行Q型聚类分析,转移和归并为5个种。Probowmania (Mufushania) 属的主要特征与Probowmania 属的区别主要在头鞍长度与尾部大小的区别,笔者认为在总体上明显的特征极为相似,Probowmania (Mufushania) 属应该作为Probowmania属的亚属。
  贵州剑河松山剖面寒武系“清虚洞组”的三叶虫非常丰富,其中共计有8科15属17种,分属于褶颊虫目(Ptychopariida)及耸棒头虫目(Corynexochida)、莱得利基虫目(Redlichiida)等[3-4,6]。其中王铭坤对褶颊虫目在进行了初步研究后,确定了6属7种,包括了2个亚种,就化石材料的完整性,6种都是以头盖标本确定属种,只有丹寨南皋盾甲虫Nangaops danzhaiensis 通过背壳标本和头盖标本划分属种[2]。本文讨论的Probowmania (Mufushania) nankingensis全为保存于页岩中的头盖标本,数量较少,根据笔者对标本的观察,标本在不同程度上都出现了挤压,从而导致头鞍、头鞍沟、颈环、眼脊等部位由于挤压出现明显的痕迹。在前人的研究中认为是Mufushania cf. nankingensis,笔者认为是死亡后的埋藏因素造成的结果,并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
  1地质背景
  
  研究区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的革东镇八郎村(图1)。松山剖面位于革东镇屯州村的西北面,与全球寒武系第5阶层型剖面——乌溜-曾家崖剖面相邻。松山剖面“清虚洞组”属寒武纪黔东世都匀期地层,自上而下岩性分别为:中厚层白云岩;灰色中厚层泥岩、泥质灰岩及灰黄色页岩;灰色中厚层至厚层灰岩,总共厚272 m,属于较深水的陆棚沉积为主的沉积环境[7]。松山剖面“清虚洞组”与典型的黔北地区的清虚洞组岩性不大相同,黔北清虚洞组主要为鲕状灰岩夹,豹皮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和泥质白云岩,故松山以“清虚洞组”来表示[6-18],“清虚洞组”自上而下划分的两个三叶虫带:上部的Protoryctocephalus arcticus带和下部为Arthricocephalus chauveaui带[6-7]。本文讨论的Probowmania (Mufushania) nankingensis产于松山剖面“清虚洞组”上部Protoryctocephalus arcticus带。
  
  2系统古生物学
  
  叶中等大小,位于头盖长度的中间偏后,斜伸至头鞍前侧角。具有3对头鞍沟,头鞍向后弯曲,颈环呈半椭圆形, 具颈瘤,内、外边缘等宽,外边缘平或略凸。活动颊与固定颊等宽,胸节14节。尾部较小,呈半椭圆形[1-2]。
  
  
  材料24块化石标本,大部分为头盖保存,明显有压痕。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贵州省古生物研究中心。
  描述头盖整体呈平缓凸起,次方形。头鞍呈锥形,整体呈凸起,向前平缓收缩,前端突出为一点,头鞍长度与头鞍宽度之比约为1∶1。背沟窄而较平。具3对浅的侧头鞍沟,其中后一对较长而深,向后内方斜伸。颈环半椭圆形,较宽,向两侧明显变窄。颈沟较背沟浅而窄。内边缘中部宽度略等外边缘中部宽度。眼叶部分大小为中等,约占头鞍的一半,在头鞍中后部位置。外边缘呈平缓凸起,向两侧缓缓变窄,中间宽,呈弧形。面线前支自眼叶向外前方延伸,越过前边缘沟后向内切外边缘于头盖的前侧缘。眼脊相比较细,沿头鞍的前侧角位置向后斜伸。固定颊位于眼叶中部相对位置,其宽度为头鞍中部宽度的2/3。后侧翼窄(纵向),长度(横向)略小于头鞍基部的宽度。后边缘沟较宽而浅。后边缘平缓凸起。活动颊、胸部及尾部尚未发现。
  产地层位贵州剑河县八郎村,“清虚洞组”。
  讨论本文的Probowmania (Mufushania) nankingensis全为保存于泥页岩中的头盖标本,数量较少,根据笔者对标本的观察,标本在不同程度上都出现了挤压,从而导致头鞍、头鞍沟、颈环、眼脊等部位由于挤压出现较为明显的痕迹。王明坤认为标本主要特征不明显,与首次的模式种标本Probowmania(Mufushania)nankingensis[6]相比,在头鞍的形状、眼脊的形态、后侧翼的大小及固定颊的形状上相似,两者的区别在于本种内边缘更窄与外边缘略等,而模式种的内边缘明显大于外边缘。与产自同一个地区的凯里组的模式种标本Probowmania (Mufushania) nankinggensis[5]相比,都是以头盖的形式保存下来,两者特征基本相似,除了“清虚洞组”的标本在内边缘、外边缘、头鞍上出现了形变。笔者认为是保存因素把原本立体的边缘进行挤压,导致标本的内边缘较变窄,从而表现出内边缘与外部在宽度上几乎相当。   定量方法在古生物学中应用于化石的形态、分类、演化等领域,可以更加准确、真实地反映结果。Williams研究腕足类的不同种间差异性分析,对腕足壳体的长、宽进行回归分析[19]。三叶虫头甲构造复杂,是属种划分的重要依据,“清虚洞组”中的的Probowmania (Mufushania) nankingensis 的化石保存数量比较少,保存环境比较差,只有头盖被保存了下来。化石的保存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的岩石力的作用,经过压实作用,其横向压实,从而也会改变头布等关键特征的形态[20]。运用imageJ软件对标本和Probowmania (Mufushania)  nankingensis模式标本头部的长度、前边缘宽度、头鞍长度,头鞍宽度进行测量,为了减少误差每个数据进行三次测量取平均值,结果在表1。运用origin软件对表1中的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对前边缘宽和头部长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判断系数R=09955,图形表现标本的数据(包括模式种)均在同一相关直线(图4)。其次,对头鞍宽和头鞍长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性极判断系数R=0.9984,且图形表现标本的数据(包括模式种)均在同一相关直线(图5)。由此,可对标本进行属种划分为Probowmania (Mufushania) nankingensis Lin 1965。
  3小结
  
  化石的完整性是判断埋藏的关键因素,根据化石的形成条件,外界的环境条件会对化石本身造成不同的破坏,比如生物、机械、化学等方面的破坏。在生物遗体掩埋之前,也可能受到不同的搬运作用,或者其他食肉动物的破坏作用[20]。多种因素导致最终标本保存的特征影响属种判断,朱学剑等在对三叶虫标本的构造形变的研究表明,围岩对标本的重力使发生塑性形变,比如会使标本左右不对称,还有左右两侧的横向相当受力使标本变长而窄,前后纵向的相对受力会使标本变的短而宽,并运用photoshop进行复原消除差异对属种鉴定的影响[21]。本文化石的保存形态上来看,多数有形变的痕迹,特别是在外边缘和颈环,笔者认为是在埋藏的过程中被挤压的结果。剑河八郎清虚洞组的Probowmania (Mufushania) nankingensis Lin 1965为提寒武系褶颊虫类供新的材料,同时为幕府山虫的属种分类以及演化位置的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林天瑞. 南京幕府山寒武纪三叶虫[J]. 古生物学报, 1965(3):552-561.
  [2]张文堂, 卢衍豪, 朱兆玲, 等. 西南地区寒武纪三叶虫 动物群[M]//中国古生物志, 159号, 新乙种, 第16号.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0.
  [3]王铭坤, 赵元龙. 贵州剑河八郎寒武系“清虚洞组”中上部褶颊虫类三叶虫[J]. 古生物学报, 2016, 55(2): 147-159.
  [4]王铭坤. 贵州剑河八郎寒武系“清虚洞组”三叶虫的研究[D]. 贵阳: 贵州大学, 2017.
  [5]袁金良, 赵元龙, 李越, 等. 黔东南早、中寒武世凯里组三叶虫动物群[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6]陈争鹏,赵元龙贵州剑河八郎寒武系“清虚洞组”Redlichia[J]. 貴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5(4):54-61.
  [7]张源, 赵元龙. 贵州剑河八郎地区寒武系“清虚洞组”沉积环境初探-以剑河八郎地区松山剖面为例[J]. 古生物学报, 2018, 57(1): 101-110.
  [8]杨宇宁, 赵元龙, 彭进, 等. 贵州剑河八郎寒武系“清虚洞组”单板类化石Oelandiella[J]. 古生物学报, 2012, 51(3): 308-319.
  [9]张培兴, 赵元龙, 杨宇宁, 等. 贵州剑河八郎寒武系清虚洞组拜如尼亚虫Byronia Mathew,1899的发现[J].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0(3): 46-51.
  [10]]张培兴, 赵元龙, 王平丽, 等. 贵州剑河八郎寒武系清虚洞组的楔叶形虫Sphenothallus Hall,1847[J].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13, 30(3): 310-317.
  [11]刘玉娟, 赵元龙, 刘玉莹, 等. 贵州剑河八郎“清虚洞组”Kutorgina Billings,1861的初步研究[J]. 古生物学报, 2015, 54(3): 342-350.
  [12]Sun Haijing, Zhao Yuanlong, Peng Jin, et al. New Wiwaxia material from the Tsinghsutung Formation (Cambrian series 2) of Eastern Guizhou, China[J]. Geological Magazine, 2014,115(2): 339-348.
  [13]陈婉怡, 赵元龙, 杨兴莲, 等. 贵州剑河八郎寒武系“清虚洞组”Tuzoia[J]. 古生物学报, 2017, 56(3): 301-311.
  [14]王圆, 杨兴莲, 赵元龙, 等. 贵州剑河八郎寒武系“清虚洞组”海绵化石初步研究[J]. 古生物学报, 2017, 56(2): 176-188.
  [15]杨兴莲, 赵元龙, 彭进, 等. 贵州剑河寒武系清虚洞组掘头虫类三叶虫的发现[J]. 高校地质学报, 2010, 16(3): 309-316.
  [16]罗绣春, 赵元龙, 王平丽, 等. 贵州剑河八郎“清虚洞组”叉尾虫科Doryptgidae三叶虫[J].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0(3): 39-45.
  [17]罗绣春, 赵元龙, 彭进, 等. 贵州剑河八郎“清虚洞组”Protoryctocephalus Chow (Zhou) in Lu et al., 1974b的初步研究[J]. 古生物学报, 2014, 53(3): 327-334.
  [18]傅晓平, 伍孟银, 赵元龙, 等. 贵州剑河寒武系都匀阶“清虚洞组”宏观藻类化石的发现[J]. 古生物学报, 2012, 51(1): 56-63.
  [19]黄冰,David A T Harper.定量古生物学软件PAST及其常用功能[J].古生物学报,2013,52(2):161-181.
  [20]朱学剑, 彭善池. 三叶虫的构造形变及复原和蜕壳形变[J]. 古生物学报, 2006, 45(4):563-567.
  [21]童金南, 殷鸿福. 古生物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责任编辑:曾晶)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