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s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民族情节,这在当今时代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3-069-02
  中国拥有源远流长的古代文明,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灿烂辉煌。她既表现于文学、艺术、建筑、工艺、科技中,又表现在哲学思想、为人处事中。她植根于中国的土壤,渗透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千百年来,历史发展,朝代变迁,但传统文化则根深叶茂,不断积累,不断延续。李政道曾说:“一个只依赖过去的民族是不会发展的,但是,一个抛弃祖先的民族文化也是没有前途的。”江泽民主席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传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责无旁贷。以文载道,从先秦散文、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先人的思想观念、朝代的历史变迁、语言的发展变化都浓缩积淀在其中。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这门语言,更应该让他们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爱国情感和民族气节,修身养性,于“润物细无声”中继承、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要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增强使命感,更好的肩负起富民强国的重任。
  
  一、于传统文化中体会华夏语言的渊博
  
  从《诗经》到《离骚》,从诸子百家到桐城遗风,从陶渊明到李杜再到龚自珍,无数优美诗文和文人雅士,形成汉语言特有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气息。语文教材中精选的诗文更是很好的反映的民族文学的特点。随手拈来的诗句都会在你的面前展现一幅美妙的画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大自然的美好被描述的淋漓尽致,让人神往。随手翻开的散文都会在你面前展现清秀明丽的山水:《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桃花原记》。他们着眼于自然之趣,回荡的是古朴之风,大自然之美跃然纸上。这些优美的诗文,不仅语言精彩华美,而且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美。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熟用语言文字,善用成语,更要培养他们体会文字运用的巧妙精湛,领悟这些汉字所描述的美好境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这个与世界交融的时代,只有弘扬我们灿烂辉煌的语言文化,让每个中国人都接受语言的熏陶,才能使中华民族不断壮大。
  
  二、于诗词歌赋中培养爱国情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自古有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是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也是古人满腔爱国热忱的真实写照。古人尚且如此,何况今人乎?我们的心为之震撼,我们所受到的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看看古人的爱国情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爱我们祖国?不爱这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
  纵观古今,爱国主义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类型。奴隶制度下,“爱国”爱的是奴隶主统治下的城邦;封建时代,“爱国”则是以“忠君报国”作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我们应该立足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注意清除封建主义痕迹,从爱国主义传统中去除忠君思想以及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要让爱国精神具有时代的内涵和中国的特色。
  现在我们的祖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时期,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中第一条就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特征的精辟概括。爱国,就是要把热爱祖国同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忠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统一起来;把热爱祖国与热爱人民统一起来;把爱国主义和坚定的政治方向结合起来;把为人民的眼前利益而战斗和为人民长远利益而斗争结合起来。
  
  三、于历史文化熏陶下成就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谦让、容忍、协调、平衡和稳定,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们不以追求财富为最高
  目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其共有的人生准则。同时,他们又有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顽强精神,或为美好的社会理想呕心沥血,或为维护民族的独立强盛遭受种种苦难。表现在行为方面,孔子为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周游列国,屈原自投汨罗,岳飞惨死风波亭,林则徐发配新疆,谭嗣同为唤醒人们改良意识惨遭杀害等等。表现在言语方面,有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生吾所欲也,义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等。这些言行都是我们民族气节的真实写照,是我们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是使受教育者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与他人合作。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挖掘民族精神与民族气节的强大的教育功能,使之为新一代的成长与成才开辟出一条行路。历史长河中,历代仁人志士,为了自己的祖国,不惜赴汤蹈火、舍生取义。我们要把这些启人心志的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到语文教学中,使青少年从点滴做起,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使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更大的作为。
  
  四、于古代哲学的学习中提升国民素质
  
  我国的传统文化光辉灿烂、耀眼夺目。在人类思想的发展史上,我们的祖先同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孔子的《论语》中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至今受用,他的忠、孝、悌、信的道德规范对形成我们民族传统美德有着巨大的影响。而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形成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渊源。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起到过巨大的作用,其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影响了从屈原到孙中山的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把这些思想渗透入教学中,于点滴中提升青少年的道德修养,使他们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从关心父母开始,学会关心他人、集体,进而能够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关心人类的前途,最终成为具有开放头脑、博大胸襟、健康身心,能面对新世纪国际社会挑战的一代新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将提高国民的整体思想素质。
  
  五、于古老文化帮助下创造今日之辉煌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21世纪,这是个经济时代,市场越来越大,世界越来越小,外来商品、外来文化的涌入一点点侵蚀着我们的生活。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击下,青年一代的选择决定着国家的将来与命运。
  此时的教育工作不应只着眼于升学率,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迫在眉睫。只有把民族优秀文化之花深深植入每个学生的心灵,才能保证他们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不至于远离或抛弃祖国的传统文化,才不至导致民族精神的遗失。只有拥有传统文化作为精神支柱,青年一代才不至于在高度科技和物质文明的生活中迷失方向,才能保证我们的祖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永不言败、屹立长存。
  总之,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汉字,更要通过语文的教学,使青年一代能够追求崇高的价值真理、崇尚优良的道德情趣,向往和塑造健全完善的人格,热爱和追求真理,养成和采取科学的思维方式。我们要通过语文这个综合性学科,教授学生系统的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轨迹,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言文字知识的同时,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气节,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坚定信念,为建设强盛的祖国而不懈努力。
  Talking about penetrating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Chinese teaching
  Zhang SHuyun
  Abstract: Chinese is the carrier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We introjec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Chinese teaching, so students can realize the intensiv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form the national sentiment. It is significative nowadays.
其他文献
一天,我们姐弟三人正一起坐在沙发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吃东西。突然,弟弟惊叫一声:“有蚂蚁!”我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沙发垫子上有好多蚂蚁在爬,正排成队在沙发上穿梭。我们全都惊慌失措地站起来,在自己的身上又拍又打。  爸爸闻声走了过来。弄清情况后,他不慌不忙地指挥我们站到各个位置上。让我们观察那些蚂蚁。  站在沙发前面,我老是觉得身上痒酥酥的,似乎有蚂蚁在爬似的。姐姐也不安地扭来扭去,还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