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三文散文小辑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king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魅力新桥
  早就听说,游仙新桥魅力十足,很想去体会一下它的魅力,可就是没机会去深入体会。机会终于来了——深秋,受邀参加了“美丽游仙,魅力新桥”的文艺采风活动。
  传说不只是传说,绵州游仙确实美丽,游仙新桥也的确有魅力!金秋好,云淡桂飘香。稻穗流金棉吐玉,鱼肥蟹壮戏池塘,最美是“新桥”。在这里,我们对新桥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建设魅力新桥有了深刻的认识。
  “田野稻禾披锦霞,树林环抱有人家。草塘芦畔嬉飞鹭,迷恋山乡水一涯。”宁静的同福村,让人眼前一亮。善文化在这里得到世代传承,这儿水源丰富、地势平坦、山清水秀、历史悠久。唐朝进士孙博元回川弘法,到了这里,被这里的秀美山水吸引,就在这儿修庙行善,并为庙题名“崇佛院”,慢慢地就演变为如今的同福村,喻义是这里的人和到过这里的人都有福。
  的确,这里的人都有福,同福村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成功创建成“全国文明村”“全省四好村”。路边四季绽放在篱笆墙上美丽的三角梅、房顶上的白鸽,向人们诉说着同福村生态宜居。完善的村规民约、干净整洁的院落向世人展示了“文明、团结、和谐、富裕”。陈家大院子,古老的水井,美丽的新村,干净的路面,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新桥社区王旭文化传承工作室收藏了不少绵州名家作品,“青春驿站”“文明新风尚”鞭策社区人天天向上,也展示着社区居民的精彩人生。
  “霜浓一夜素园凋,斜照晨阳玉叶娇。花木循时知岁晚,芳华燃尽待春邀。”到新桥国际兰花园的时间是午后,气温不算高,也不算低,大约在十五度左右。天空不算蔚蓝,空气不算潮湿,空气适中新鲜。置身没有尽头的花海茫原,远望大片针茅就像海市蜃楼。
  兰花园的花,不仅只有蝴蝶兰、墨兰、文心兰、大花惠兰等兰花系列的花,还有秋日盛开如锦绣的木芙蓉,入秋白果缀枝;枝如珊瑚的红瑞木,色彩明艳动人;胭脂点点的海棠花,高傲清秀。珊瑚、碧桃、海棠、狼尾草,以及石楠、针茅、落叶松……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花儿蓬勃、醒目、张扬、热烈,高贵的阳光一般的色彩,没有什么颜色能和它放在一起相比较,灿烂的花儿让人惊艳,给人力量,令人振奋!
  园中拍照的美女们摆着各种姿态,陶醉式、茫然式、墨镜式、亮相式、背影式、叉腰式、仰天式等等,用得最多的要数胜利剪刀式,激情鼓动,热血沸腾,一种舍我其谁飞身花海的蓬勃狂热,在刹那间爆发……这特有的视觉冲击,正是看花的魅力所在。
  走在彩色的沙滩上,阳光下反射出光怪离奇的亮影,像生命的蝴蝶,恍惚觉得这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让人百看不厌、乐不思蜀。
  人们喜欢旅行,因为旅行能结识陌生的人,看到各种景色。新鲜和未知最吸引人,在旅行中晒晒太阳,换换脑子,沉淀浮躁,大有益处。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新桥,我不得不提一下“月畔湾”,这里有许多树。有人称妖艳凄美、备受命运折磨的牡荆,三年前看它时和这次看到时完全不一样了,如今更是青春焕发、枝繁叶茂;有“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乌柿树;有“但见樱花开,令人思往事”的樱花树;还有“火树红花外,飒飒秋风来”的鸡爪槭树……树是有灵性的,能福佑后人。
  “无语秋声黄叶送,飞来片片又如期。人生离合曾相似,少老沉浮也应时。”一天的时间不算长,我想,同行人仍然会想念新桥的某一株树、某一朵花、某一个人。每每回忆新桥,仍会有怦然心动的感觉。闭月羞花,巧笑美眉,都不会在匆匆岁月中曲终人散。而小镇有年轮,却无白发,青春从古走来,向未来走去。当地人家每天看着这镇、这村、这社区、这花、这树、这景,人来人往,可能不以为然,但自从此处被挖掘出景观后,就价值连城了。
  “清风拂面钓竿扬,柳叶萧萧飘入塘。引得众鱼齐聚首,岂知己是仲秋凉。”同行人入夜不睡,暂时忘掉某些概念,思索着采风新桥镇的收获,在思维的轨道上跑上数回之后,又回到起点。
  秋月里,记载着新桥采风的记忆,催人似老人一样回首往事。清晰的回忆渐渐温柔弥漫开来,化作一杯纯冽的美酒,盛装着新桥的阳光,无论过去和将来,青春新桥将永远焕发青春。
  这就是新桥的魅力,魅力的新桥。
  三月,在罗江看美景
  久闻罗江县大井村的春花秋月园、顺河村的油菜花美丽极了,然而,总是没有机会去游玩。这不终于有了难得的机会,初春三月,大地回暖,罗江漫山遍野梨花俏的时候,我们一行人受邀到罗江参加了赏花采风。
  走进大井村春花秋月园林种植场,仿佛来到一个花的世界,村道两旁的花开得正欢,置身其中,满眼的生机盎然。一片花海中一树树胜雪的梨花,清秀娇美,一瓣一瓣,纯白、宁静又高贵。我们一行人漫步大井村春花秋月园的梨花树下,感受着那一股股芳香,让无瑕的洁白浸染着我们的灵魂。满园的花香溢满心扉,飘落的梨花瓣扫去了我们心中的尘埃,游客们可踏青赏花享受视觉盛宴,享受惬意生活,体验趣味生活。
  偶然,想起儿时盛夏村外山坡的那一片梨林,满坡葱郁,夹杂着一些无名的树。我和伙伴们站在村前的小路上远望,远远地就看见了那些開着洁白梨花的树林,它们在山坡上燃烧着,隐隐地飘来天籁般的音韵。
  紫荆花开,满树嫣红,密密丛丛,绽放的花朵形如翩飞的蝴蝶,清风微雨,幽魂几缕,从枝头不舍地打着转转,悠悠落地。有心人,不忍踩踏,悄然拾起,再于鼻尖轻嗅。那是比梦更加幽浅的清香,梨花的味道,被雨打湿了几分,带了些许寂寥;一地的梨花,人们形容其是梨花雨,好似是满树的梨香。沉睡酣甜的草儿也从梦中醒来了,春风脚步轻盈地上了树梢,爬上了梨花的枝头……
  也许过了好久后,我都不会忘记曾经来过这里,因为这里已经成了我们一行人生命中的记忆。俯首看着片片梨花,飘逸如云,雪白布满枝头,淡雅端庄。在那些日子里,诗人把情意写成诗,作家把情意写成散文小说,画家把情意绘成画,送给白云抒写岁月的神韵。让游人的眸子里盈满感动的涟漪,感受三月春天清新的气息。   那一片优雅胜雪的梨花,那一树澄澈无瑕的圣洁,那一抹沁人心脾的芳香,都锁在了心灵深处,成为魂萦梦牵的期待。不知不觉,我们穿越山水,走过梨园,来到了顺河村登上花椒山赏油菜花。
  花椒山,估计有数千亩的山地,听说是被一位南下广州打工归来的当地人用了几年时间才开辟出来建成的花椒园,现在已经是一个盘活农村集体土地、山林、水源等资产资源的典范了。三月的椒树正在抽枝吐蕊,接下就是开花结果,花椒从开花、结果到收获,时间不是很长,一般在五月份就开始收获了。幸福生活没有味道怎么可以?青花椒、红花椒也为幸福的罗江添加了味道,更为当地群众增加收入,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享收益。
  初春温暖的阳光照射着花椒树,沉睡了一冬天的花椒树开始吐绿,嫩嫩的小芽慢慢地抽了出来,嫩黄色的叶子也逐渐变成了深绿色。春夏交替之时,树枝上开始长出了许多浅黄色的小花。十天后,浅黄色的小花脱落,果实慢慢长出来,初长出来的果实比小米粒还小,随着日光的照射慢慢变成深绿色,渐渐地就长成红豆那么大。
  花椒树其实很平凡,在人们看来也就是一棵再普通不过的树,但平平淡淡才是真。花椒树又是一棵宝树,结的花椒是做五香粉的重要原料,川菜哪能离开花椒?由于有了花椒,才使川菜的味道更加鲜美。喜欢吃椒麻的四川人怎么也离不开花椒纯正香味的渍染,花椒叶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花椒作为一味中药,与别的药搭配,可以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等病,花椒、甘草、白芷、地龙、红枣、冰糖等草药按比例用高度白酒配制成药酒对老人膝盖酸软,或者是小孩子不小心扭伤脚都有很好的疗效。
  花椒山别致的风景,让人不能忘怀。这里花椒树的叶子干净清爽,绿树与红土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花椒成熟的日子,树上的叶子和暗红色的果实会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卷,不但暖着人的心,还会引得游人驻足观看。
  这儿有间名字叫“三麻子青花椒种植专合社扶贫加工车间”,同行的诗人发问:“为啥不叫‘大麻子青花椒种植专合社扶贫加工车间或二麻子青花椒种植专合社扶贫加工车间?’”同行中有人猜测说:“也许在这儿打工的人有叫‘大麻子’和‘二麻子’吧,为不让人胡思乱想,才叫‘三麻子青花椒种植专合社扶贫加工车间’,同时也宣传了这里的青花椒货真价实。”
  在这花椒山观景,真是别有洞天,山下一马平川,弯弯曲曲的江水向远方流去,那一片片金黄色的油菜花组成了“罗江花开”几个字,让人浮想联篇。这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听说还上过央视的《美丽中国》,真不愧为川北最美油菜花的观景地!这促使我加快了脚步,迅速地潜入花海。
  谁能说这油菜花开得不好呢!金灿灿的油菜花,挨挨挤挤的一又片一片。远远望去,有些油菜花完全盛开了,有的油菜花还没有盛开,四片花瓣挤在一起变成了黄色的蝴蝶在枝头上翩翩起舞。除了金黄,还有纯白、桃红、米黄、浅橘等颜色,眼前一片五彩斑斓,这彩色油菜花点缀着花海,让人耳目一新。
  油菜花美得令人陶醉,看这一朵油菜花很美,看那一朵油菜花也很美。如果把眼前這么多的油菜花画成一幅彩色的油画,那肯定要有本领的画家才能做到!不管是谁来到这田野,定是会看到一片彩色的海洋,眯起眼睛看着这壮观的美景,心里不由暗暗地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神秘。
  油菜花不仅耐看,而且还有许多用途,油菜花的花粉能增强免疫力,花粉多糖能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活动,提高人体抗病能力,抵制外来病菌的侵入;油菜花的花粉还能防衰老美容,成分能滋润营养肌肤,恢复皮肤的弹性和光洁,也能防治脑血管等疾病。
  同行的朋友告诉我说,听说我们四川有地方能种植出板蓝根油菜,这也算是科技的进步吧。板蓝根油菜,就是把板蓝根和油菜通过杂交等生物技术手段培育出来的品种,具有板蓝根的抗病毒成分,但性状是油菜。板蓝根油菜的抗病毒成分跟治疗感冒的“达菲”类似,板蓝根油菜比板蓝根本身的抗病毒功效更好,作为菜薹,可以当蔬菜吃,而且具有保健作用。
  期待有一天,游客在这儿也能观赏到植入板蓝根成分的五彩斑斓的油菜花,在观赏油菜花的同时,还能做上一次保健。
  “后花园”
  医院坐落在游仙这片土地上,背靠龟山,面向涪江,从而,医院也就有了一片山地,人称“后山”。
  以前的后山,除了几棵不起眼的树和一座年代久远的水塔外,满目都是荒凉。新世纪元年,医院对后山进行了一番打造,修了栈道、凉亭,用仿古砖修起了护墙,用不锈钢做了栏杆,栽植不少让人叫不上名来的名贵树木和花草……这里慢慢地就变成了一个花园,人们叫它“后花园”。
  那天,我和几个同僚一起来到“后花园”转,同僚均认为这里的确是休闲的好去处,我也有同感。经过打造后的“后花园”,早已与曾经的荒凉挥手告别。
  我走过栈道,站在凉亭里远眺,着实让我惊喜不已,只见后山的樟树葱葱翠翠,整修过的后山重新披上了绿的新衣,后山重新容颜焕发,让人耳目一新!这让我感到欣喜,这后山上的绿与较近的第三、第四住院楼,还有“老年病二科”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这美丽的风景为人们提供了一方放松心情,稍作休息的好去处。
  看着眼前的风景,让我不禁畅想了一下这后山四季的景色。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了绿油油的叶子,不经意间,几个动物从某个洞里探出了小脑袋,小鸟儿又回到枝头唱着歌。一些野菜争先恐后地钻出地面,那些叫不上名的白色小花,把后山打扮得花枝招展,那些蜜蜂和蝴蝶,在后山上嬉闹着,热闹极了。
  夏天里,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天气闷热,但树荫下面很凉快,当你来到后山时,只要大喊一声:“风!”风就会把你全身吹得凉爽爽的,舒服极了。
  秋天,大雁飞向南方,树上的黄叶纷纷飘落。树叶被风吹到树脚下,但有的死死地抓住树干,它们舍不得离开大树。黄灿灿的小菊花盛开,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蟋蟀在枯草丛里吹起了口哨,悦耳又动听。
  冬天,远处的大山早已铺上了厚厚的雪花被,老天爷的白胡子撒了一地。几个贪玩儿的孩子见了,想爬上去,不料没站稳,摔了个四脚朝天。   沿着栈道上山,亮丽的风景不知吸引了多少人的视线,勾走了多少人的心。怀着雀跃的心情,我们拾阶而上。登山如人生,每上一小步,都有新高度。因而每一步你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都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狭路相逢,给人一个微笑,让人一步,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成熟?途中偶尔与同行的人聊几句天,一起探讨对后山景物的解读。只要你怀着一颗真诚友善的心,到哪里又愁没有朋友呢?或许,人生的幸福正在于此:自由、友情、成熟、亲近自然。
  “目标坚定、坚持不懈就一定可以到达顶峰。”
  想着想着,几声久违的鸟叫声,引起了我的注意,寻着鸟叫声传来的方向,我抬头一看,一群小鸟从头顶飞过,正在这后山上空飞来飞去。
  对于后山,我有一种别样的感觉。虽然它不再是前年时的那个后山,现在的后山显得更成熟些,它好像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迁。
  自从那次到了后山之后,每次路过后山,总能牵动我的思绪。记忆中的后山千变万化、历尽沧桑……
  如今的后山,像个待出嫁的新娘,身披着花花绿绿的衣裳,它用鸟语花香展示自己的青春魅力,吸引着众多喜欢自然的医院员工和在这里康复的患者,他们一定会在这里留下一串串兴奋的足迹。
  站在后山山顶,放眼医院场地和绵州城池,那秀色可餐的美景,让我们无法拒绝,那句“无限风光在险峰”鼓舞着我们勇敢地向前迈进,激励着自己做好自己手上的每一项工作,向着“中国梦”进军。
  小镇秋阳
  小镇秋阳如一首散文诗,读着,如饮了一杯低度美酒,淡淡浓浓,如欣赏世界名曲《秋日私语》,柔美动听。秋阳美好而亲切,有如老友的笑容,故乡的山水,令人欣喜又充满温馨。
  秋阳,让天空亮丽明快了许多。天地万物自由地呼吸,溪水悦耳的声音和鸟叫声滴落在安静的小镇上,就像婉转清丽的歌声。疏疏芦花随着秋阳在水中蹁跹起舞,逗起串串鱼花。柔柔暖暖的秋阳落在发稍上,落于肩头,像抚,像挠,渗透于心,痒痒地让人醉!
  庄稼已经收割,人们早已看不到它们在金秋的田野里摇曳歌唱,没了硕果累累,大自然金秋时节的景色好像在某一时刻消失殆尽,留下的只是一片冰冷的砖结构的建筑物,一栋接着一栋,好像在接受着路人的检阅。那气势和威仪,错落有秩地讲述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曾经芳草萋萋,如今高楼林立。
  在我的心目中,秋阳下的小镇如画,在北山的白云里,有隐者自我陶醉。最美的约定是与友人们在秋阳里相约登高,在多彩缤纷的树林里,遍插茱萸,心随雁飞;世间万物,相遇皆缘,留下红尘中的悠悠岁月,让秋阳长忆!
  流逝的风景无法追忆,那么享受一下田野阳光才是当下最应该做的事。秋阳没有夏阳那样的毒辣,夏阳只想着要把人烤焦,而暖洋洋的秋阳,让人有种想要入眠的感觉。秋阳如你,你如秋阳,温丽柔美,娴静如水,夹带着一丝隐世的风;遥望秋阳,把酒低叹,仰天高歌:“红桃白李晚寂寞,黄菊独曝秋阳荣”,远离喧嚣的愁绪,任一瓣一瓣的愁绪悄悄滑落!
  有人说春天的阳光如童年,活力十足;夏天的阳光如青年,充满了激情;秋天的阳光则是中年,充溢着成熟,不再如春阳和夏阳那样不谙世事,而是有种顾家的感觉。
  紅梅初破,点缀着娇羞的樱红,剔透而美妙。冰翠色的绿梅,妩媚而潇洒地开在枯涩的枝头。柳丝搭在玉阑干上,秋阳晒在台榭上,显得风情而宁静。
  秋阳下的花草,白洁净,黄淡雅,横横竖竖、密密疏疏,那是在秋阳滋润下生长出的适意安静,蒿莱隐约,花儿纷落,“任运自在”地绽放着美丽!起风后,涂抹在这些花草上的秋阳,是那么的肆意而慵懒。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活的艰辛、折磨只是为了让你更好地生长,从幼苗长成苍天大树,为大地遮风挡雨!
  秋阳不喜繁华,喜欢重门深锁,听着门外的繁华,一切都触动着悠悠岁月。镂雕窗棂,磨花玻璃,梨花风起,瘦梅绽放,叠瓦花窗,青苍浑穆。秋阳影影绰绰,跌进蓝天白云的故事里就是青墙、灰瓦、钩檐、重门、花窗,还有屋顶纯净的蓝天,青葱草木。
  生活原本是没有味道的,只是放进了许多的酸甜苦辣,让生活变得五味杂陈,慢慢聚集,生出霉味来,遮住了那些曾经很多美好的东西。
  有人说,秋风扫落叶,让花逝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哀愁的秋阳也怕失去光阴,倚楼看着霜林染醉,又临窗看镜,时挥涕、惊流转,弯眉愁绪万千,紫薇未开,苏铁不败,落下一瓣一瓣的愁。风雨无惧,白发苍颜,还有一颗明净若秋水般的心……这是秋的另一面。
  小镇如火的秋阳,伴着满天的彩霞烧红了天空,一只失忆的凤凰旋在天际。秋阳里的残花已逝,无声无息,一转身,已是万水千山。在秋阳下,热一壶桃花温润的茶,点燃红泥小火炉,任安宁的茶香袅袅而来。
  深深记忆着小镇的秋阳,还有秋阳般的人。
  红心向党
  一百年,由一百个一年组成,很多年,很长时间。
  一个国或一个家,一百年,是理想和向往的长远目标,是寄托梦想、希望的灯塔。一百,追求的动力;一百,心中点燃的圣火;一百,一个吉祥的数字,更是苦尽甘来的幸福彼岸。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日子里,每一个党员都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激动万分、为党骄傲、为党自豪。
  一百年日月壮丽,一百年山河浩荡,一百年春风万里,一百年波澜壮阔。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我们有太多的情感想表达,有太多的故事想讲述,想对党说一句知心话:党的光辉照我心,我是党员我骄傲……直抒爱国情怀,为党的百年华诞献上美好的祝福。
  回首峥嵘岁月,党在前进的道路上紧紧依靠人民,迈过一道道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历史使命。
  1921年的那个7月,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南湖的一艘画舫上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航船从南湖扬帆起航。从此,中国人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在铁锤镰刀的旗帜下,炎黄子孙手牵手,风雨同行,冲破雾霾奔向了曙光。从井冈山红旗飘飘到遵义会议凝心聚力一路向北,保住了火种,保存了实力;从宝塔山延河滚滚波涛汹涌的日子,到开国大典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时刻;从中华大地改革开放,到中国人民同心筑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扬帆直奔到一带一路。一路走来,风风雨雨,可歌可泣。   党由小到大,从弱变强,一路披荆斩棘,冲破层层雾霾,始终坚持着不变的初心,压不弯的身躯虽然伤痕累累,但依然敢于拼搏斗争,在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中,靠着英勇坚强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最终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从蜕变中孕育出一种磅礴的力量,一种砥砺前行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精神。党经得住历史的考验与验证,是中国人民值得信赖和依靠的执政党。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铸就鼎盛与辉煌终成必然。
  建党一百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筑梦路上两个一百年的其中一个,在国际复杂环境的大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决心誓言没变,党团结各族人民,一起共同如期实现了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从贫瘠走向富饶,以弱小走向强盛,从当时领土被瓜分的年代走向了今天的和平安定,发展的速度超出了想象,但其中的艰难都记在了人民群众的心里。我们无法忘记是一路上的披荆斩棘、艰苦奋斗才换来了今天的成就,我们坚信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创造出共产主义事业的辉煌。
  中华大地喜气洋洋,人们脱贫奔上了小康,这一年,小康路上一个人也没落下,堪称世界上的一大奇迹。作为一名党员,小车不倒只管推,只要有口气,就要大力宣传好党的政策,用手中的笔写更多正能量的作品,传播开来,让各族人民忠诚于党,为党领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中国有了共产党,全国人民得解放,中国有了共产党,红心向党奔小康。
  “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选育杂交水稻、巨型计算机、生物技术……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让中国科技发展水平位居世界的前列;我国早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历史像首歌、像首诗,更像一座巍峨的丰碑。母亲给了我身体,共产党的恩情比海深,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作为一名党员,更懂得是党把中华民族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了出来,我们要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更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旗添光彩,在实现第二个百年伟业的征途上,向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每当想起无数先烈的名字,脑海中就会闪现出他们奋不顾身的革命背影。从容就义的革命战士方志敏、舍身取义的刘胡兰,如果没有他们的顽强斗志,就没有革命的节节胜利;倍受国民党统治者的摧残,依然满怀希望地在狱中绣红旗的江姐,用自己的一腔热血绣制了一面新中国最珍贵的五星红旗。
  一首首力量雄浑而凝重的爱国歌曲震撼着我们的心田,从声音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中国百年的历史兴衰。
  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在国际上树立起了崇高的威信,向世界履行国际义务,大国担当受到世界人民的爱戴。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有着一心为民的执政党,他们带领着各族人民,不畏风雨兼程,用一百年的时光,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一步步追寻春天的阳光,一点点靠近炽热的目标。把青春洒向祖国的大地,在雨露的滋润下,绽放最美丽的花朵。即便我们是小溪中的一股清流,也要放声歌唱,歌唱日新月异展翅腾飞的大中国。抬头欢呼,祖国好,蓦然回首,爱祖国,更爱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加油干,从弱小到强大,从改革到发展,从进步到文明,从繁荣到昌盛,每一步都踏实稳健,今朝建党一百华诞,共同祈福祖国明天更美好!
  杀过年猪
  快要过年了,一次偶然,几个同事无意中说起农民杀过年猪的事。我说,杀过年猪有没有人作首诗呢?有同事说,杀过年猪最多只能写成散文,不可能写成诗。我说那可不一定,这种事情,对于那些大诗人,也许不屑一顾,然而,对于我们这一类草根,却完全有可能把它写成诗。于是我上网查了一下,果不其然,早有人把它作成诗了,如蔡喜印在2013年就写了一首《杀年猪》的现代诗:
  “与朋友聊天/突然来了写诗的灵感/怕其稍纵即逝/一边继续与她聊着/一边死死拽住带来灵感的那句话不放/如同小时候/家里杀年猪那会儿/父亲叉开两腿/在猪屁股后面/死死抓住猪尾巴/憋得/满脸通红”
  读着诗,就回忆起我的老家——川北农村杀过年猪的事情。川北农村,过年是从杀过年猪开始的。冬月的一个月里,也是杀猪匠(刀兒匠)十分忙碌的一个月,每家每户杀过年猪,请杀猪匠都要排队,如果请晚了,就得晚些时候杀过年猪了。有的杀过年猪还要选择个日子,选个什么双日子,三六九……反正自己的内心得先安稳,图个吉利,不能随便杀猪。
  杀过年猪的时候,要提前烧一大锅滚开水,再在院坝里放一木制的大黄桶(打谷子用的拌桶),把烧开的水盛到大黄桶里。兑好后,再把杀了的猪拖到黄桶内捣饬去毛,这时是最能体现刀儿匠水平的了。
  杀猪时,先把猪从圈里拖出来,大家七手八脚地把肥猪按在一条有点宽有点矮有点结实还有点脏兮兮的大木凳上。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名副其实的杀猪般的嚎叫声就逐渐地低下去了。
  两三百斤的猪,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把它拖上木凳上的,所以,在杀猪前,要先把猪饿上两顿,倒肠时也少些废料。杀过年猪时,打开圈门,把那肥头肥脑的家伙从圈里哄出来,瞅个机会,五六个人抢上前,扯住耳朵,拽住腿,齐心合力,这样才能把两三百斤的大家伙搞定。这话说起来容易,活儿可一般人干不了。年轻力壮的后生逮住猪前后推,累个呼哧带喘也不一定能摁倒。得横推,这家伙前后能跑,但横向运动的功夫比起螃蟹差得太远,逮住腿,横向一推,再大的块头也得轰然倒地。再找来几根绳子,三下五除二,把四蹄绑得紧紧的,只有气得直哼哼的份儿,想挣扎都不行。
  杀猪前,还要准备一个盆,放些水和盐,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时,用这个盆接干净的血。放净了血,静置一会儿,凝后划成方块,放在半开的锅里煨上一会儿,血豆腐就做成了。时间长了不行,把血就煮飞了,剩下都成了麻子眼儿;时间短了也不行,血豆腐就不熟,捞出来还会有血汤。
  杀过年猪,总是有人围观,这些人中有乡村主妇,对自家的牲口有感情。虽一样和别人说笑,但还是会偶尔坐在灶膛前发呆,想起这小猪崽儿长这么大,好喂,不累人,猛长膘,心里总是有点儿舍不得。出去进来,看到空荡荡的猪圈,心里总是空落落的,心软的,还会拿着衣襟抹上半天的眼泪,直到开春儿又抓来了小猪崽儿,才算好一些。不过偶尔还会提起,念念不忘,说起哪年哪头,那猪,真可惜,忒好喂,语气中总是流露出无限的惋惜与感慨。   肥猪洗得光溜溜后,倒悬在柱子上,随着刀儿匠的刀在猪肚子上比划,猪的内部结构就豁然开朗了。这时,主妇就从杀猪匠手上接过杀猪匠从猪身上旋下还冒着热气的一块肉来,不一会儿,饭桌上就会有白白的肥肉和鲜红的瘦肉来,这应当是世上最新鲜的肉了。
  这时也是小孩子最快乐的时刻,因为他们不但可以吃到肉,还可以从猪的头部取出名叫“猪八戒”的一小块骨头,或者是央求刀儿匠割下猪尿泡,倒出尿,吹满气,这就是两个可以不花钱就能得到的玩具。
  热气腾腾的“肥嘎嘎”端满桌后,照例是小孩子飞跑着去请没牙的老人、邻近学校的教书匠或其他当地说话有人听的人物,一番谦让后,筷子就开始忙。三杯土烧下肚,寒气就后退了。
  云南的锦屏镇景范完小的胥德彬写的《一剪梅·杀年猪》很有意思:景东腊月杀猪忙,宰了猪羊,乐了村庄。打歌笙笛弦声长,白露飞翔,黄鸭头昂。彝家男女喜气扬,祝福康强, 畅谈梦想。小锅美酒桂花香,醉倒歌王,乐了山岗。
  廉心不乱,清风不散
  疫情期间外出不安全,休假也只能待在家里头,很是无聊。文友来电约我到富乐堂一坐,进行文学创作方面的交流。夏天温暖的风吹着,在空气中轻拂起层层涟漪,周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是那样的舒适。
  不远处的那汪荷塘,绿油油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水珠,透亮透亮的,瞬时赏心悦目,真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荷塘不由让我想起了明代的爱国英雄于谦的故事。
  于谦去京城接受上司检查,同他一起进京城接受上司检查的众官员为了保住“乌纱帽”而纷纷送礼,而清廉的于谦不像这些贪官那样为了保住“乌纱帽”而做此举动,他的品质正应了《石灰吟》中的那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同时,于谦还是一名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他临走时,也不忘把公务处理好。
  静观池中之莲,笔直而洁净,不蔓不枝,高居于水面之上,昂首挺胸,绽放淡雅之美。它没有艳丽出众的外表,也没有浓郁扑鼻的芬芳,但在硕大的莲叶的陪衬下却显得高贵典雅。虽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清清白白,落落大方;立于池水之间,不显媚态,不随风摇摆,不畏世俗、洁身自好。故此,吾更加喜之、慕之。
  北宋著名画家(诗人)文同,1018年生于梓州梓潼郡永泰县(盐亭县)。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任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地知州或知县。他一生政绩卓著,被百姓称为“廉吏”“清贫太守”。任职洋州期间,他治郡理政,以文治教化为宗旨,兴学堂、治盗贼,重修洋州城,大胆为民请命,革除弊政,遗爱一方。
  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高洁洒脱。观眼前之莲,思绪不禁飘扬。难怪,古代的大多文人或清官都偏爱莲花之美,尤喜其洁身自爱之美。
  古往今来,这样的好官很多,要是没有他们,不知道国家又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做人清廉,这是原则。我敬佩于谦那种清廉的品质,我们更要学习这种品质,做一个清廉的人。
  人身处在社会之中,必会面临各种现象与是非。如何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呢?
  在一张纸上点上一黑色圆点,我们看到的是黑点。偌大一张纸上,尽管白色已占到了整张纸的99.99%以上,那小黑点小得可怜,仅占不足整张纸面的0.01%,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是,这微不足道的小黑点置身于一张洁白如玉、细腻柔滑的白纸上,依然是那么抢眼、那么醒目、那么不容忽视。犹如一块巨大的磁铁,牢牢地吸附着人们的眼球。
  水清则莲更清,水浊而莲不随其所动。入世不为任何变故所动,应如莲之品性,实在为人,观民生,思其所想,追根溯源,看清事由之本。究其根本,不过“心清”二字。心清了,淡泊明志而清廉;心清了,则耐得住清贫,拒绝得了诱惑;心清了,才能明澈清透,宠辱不惊。
  黑点虽小,但它却拥有一股强劲的力量,对99.99%的“白面”起到了遮盖、清零的作用,将整张纸覆盖。因而人们首先看到的不是99.99%的“白面”,而是那微不足道的小黑点。这就是污点效应。在蜿蜒曲折的人生長河里,那个小黑点代表了人生的污点,一旦拥有了那0.01%的人生污点,它就会将你99.99%的人生“白面”格式化,使你的人生黯然失色。
  为人处事不能因为有某种私心而逐步恶化为具有目的性的交易,做人应当恰如其分,尊崇低调处事的作风。《晏子春秋·内篇》记载道:“景公问晏子曰:‘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晏子对曰:‘其行水也。美哉水乎清清,其浊无不雩途,其清无不洒除,是以长久也。’”晏子巧言以水之品性比喻为政之德,认为只有如水一般保持至清之德,才能涤除尘垢,使政治永葆清明公正。
  人生苦于受世俗干扰而不能自已,有时难免会难辨是非,误入歧途。明事理,懂为人之道才是关键,以德为先,守本分,与人真诚友善,不做唯利是图之小人,自觉阻隔不良风气,清明廉洁方可净化社会之根本,培养高风亮节之社会风气。为何我们能够把鱼从塘里钓起来?就是因为鱼儿贪吃罢了。原本鱼儿可以在池塘里继续无忧无虑地生活,却由于贪吃而被钓鱼人投下水中的鱼饵所诱惑才提前断送了生命,是“贪”字害了它!贪欲如火,不遏则燎原,每一个人都应该牢记住这样的一句话:“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始终做到不该拿的一分不拿,不该要的坚决不要,要清白做事,干净做人。
  习习清风,幽幽暗香,田田莲叶,“廉”动于心。收回飘远的思绪,眉间沾满了清香,将这“廉”心紧握在掌心,去熔铸身体。
  岁月终是不染尘,年轮一圈画完整。那些布满尘埃的路径,四周遍布寂静,忽有夏风来过,暗香淡淡。以清风为媒介,轻牵一缕阳光,让为官者清风不乱,廉心不散。
  所以,为官者一定要做一个清正廉洁、两袖清风、为人正直、胸怀坦荡、一心为公,对党的事业忠诚不渝、有益于人民的人。
  作者简介:卜舒,本名蒲三文。系四川省作协会员、省网络作协会员、《芙蓉溪》杂志执行主编。作品散见于《散文选刊》《参花》《四川人文》《左诗苑》《现代作家文学》《青年作家》《剑南文学》等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出版有《卜舒作品集》《唱给西蜀的歌》《西蜀闲话》等。
  (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其他文献
柳村在一拐弯处,有一棵很大的泡桐树,它长在清水河边,老人们愿意在这棵大树下闲聊,有事没事还喜欢两人抱着树丈量,两人抱着刚好手拉手。小孩也喜欢在这棵大树下玩,因为可以更好地捉迷藏,并且在你追我赶的时候,有大树的保护,一时很难捉住人。年青娃们也最爱在这棵泡桐树下谈情说爱,因为在这棵大树下,他们感觉风景太美了,让人遐想,让人陶醉,简直就像《庐山恋》。  柳村的王爱玲和陈村的张木林是在这棵树下谈成的自由恋
期刊
我的童年在外婆家度过,那里有我最美的记忆。  外婆家所在的村子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西溪。西溪村在山之下溪之畔,是一个简朴而清丽的传统村落。由路廊进村,走上一条河卵石铺成的石子路,来到村子中段,步入一个台门,迎面就是外婆家了。这里的房屋布局呈“回”字形,二层砖木结构的房子围成一周,中间空出一个接近正方形的“门堂”,各家各户的屋檐相连相通,下雨天在此绕行一周几乎淋不到雨水。朝南正中的一间是公用的堂屋,
期刊
抵达英德,正值初春,木棉初绽,雨意迷蒙。稀薄如沙的乳白色气流,犹如一群顽皮的孩子,在天地间纵情奔跑,在青山绿水间穿梭游动。山朦胧水朦胧,却无法掩饰喷薄而出的春意。万千枝头,隐忍着凄风冷雨的拷打,就算泪滴串串,也拦不住点点绿意的展露。  定了下午的游船,要去游览浈阳峡。本以为这场雨下了一个上午会晴下来,不料午饭后,天色越发幽暗,雨越下越大。英德籍朋友说,浈阳峡是一定要游的。单凭唐代名相张九龄、诗人杨
期刊
元宵佳节的夜晚,徜徉于街市上影影绰绰的灯火,心中努力寻找着儿时乡村过节浓浓的年味儿。城市五彩斑斓的灯火,只为这一良宵点亮;喜气洋洋的气氛,只为扮美新年最后光景。老人们说,从腊八开始一直过年,总共要过上一个多月。但是过了元宵节之后,年真的过完了。  多年来移风易俗悄然改变了人们的过年方式。烟花爆竹不必说,早已成了城市多年前的记忆。一切都回归了一种安静的祥和,回归了往日平淡往常的节奏。在城市久居多年,
期刊
一  那天早上,我刚出家门准备往丹灶记者站赶,电话就响了,是快递公司打来的,说有一件快递要我签收。我看了看手表,都九点了,记者站还有一个采访等着我呢。  我说要不下次吧?  对方说,很快的,十来分钟,麻烦你等我一下好吗?  我又看了看时间,随口问,什么啊?  对方说,像是衣服。  衣服?北京有谁会给我寄衣服?我说谁寄来的?  对方说,书生公司。  二  老实说,要不是对方说出了“书生公司”这几个字
期刊
一  刘家庄有一条响当当的光棍,名叫大满红。  大满红嗜酒,家穷得蛋打瓮底,拿不出买酒的钱。这不要紧,大满红自有每天喝到酒的办法。  “谁家有理还要打官司?没钱能喝上酒才是真本事。”这是大满红经常挂在嘴边、不知道从哪儿学来的一句话。  该吃饭的当儿,是大满红最活跃、最幸福的时光。这个时候,大满红耷拉着一双破鞋,敞怀,露肚,一根白蜡杆提溜在手中,从村东头往村西头慢慢悠悠地行走。一边走,一边抽着鼻子,
期刊
俗话说,“南米北面”,北方人以面为主食,而南方人则喜食大米。我虽出生在南方,但对面食的喜好一点不亚于大米。若要问我面食中的最爱,那非面条莫属了。  小时候,外婆做的手擀面,韧劲滑爽。现在回忆起来,口水仍忍不住在嘴里打着转儿。  手擀面的第一道工序是和面。外婆先往木盆里倒入面粉、鸡蛋和盐 ,然后边加清水边搅拌着。她就像一个太极大师,面粉在她的双手下显得那么的听话。渐渐地,面粉变成了棉絮,顷刻间,棉絮
期刊
案头有一册老旧的日记本,大红塑料封皮,内页卷边,纸质泛黄。这是年初母亲去世后,从房间衣柜里清理出来的父亲的遗物。  翻开日记本,里面大多记的是父亲工作期间的日常事务,但有两页却是父亲的“账单”。一页是父亲向单位和个人借款的记录,共有六笔,最大额一百二十元,最小额五十元。借款发生在一九八三年十二月,用于修建老家破损的三间祖屋。每笔账目都用钢笔画上了一道长长的杠杠,并在本页的右侧注明“全还清”字样。另
期刊
蒙蒙秋雨中,瑟瑟秋风夹裹着阵阵穿透全身的凉气,到处游荡。  马路上,骑电动车的年轻人真会耍酷,一开春儿就穿上短袖的,现在竟不禁冻得把脖子缩在了棉服里,知冷知热,总是走在季节的最前列。  北湖公园晨练的人稀少了,路边小草细小的叶子上,挂满了晶莹欲滴的、不知是露还是雨的水珠。几棵麻蓑晃动着已经掉光了叶子的黑黑秸秆,头顶幾粒发黑的果实,在寒风中略显单薄,时不时抖上几抖,但仍然顽强站立着不肯倒下。  麻,
期刊
“真的决定搬出去?其实早点起来,赶车去上班是来得及的……”母亲的声音宛若旧被褥里一片牵着一片洇着淡淡苦味的灰褐色棉花,看似裂开成许多小块,细细观察发现还是千钩万连的。  “嗯……”男人的低沉回复像压在这座小城上空的一阵雷,闷闷地砸开,沉沉地弥散,总让人生出一种恐惧来——不知道这雷声后会泛起多大的余响。  “兰兰就先托给您照顾,我那边安顿好了再回来接她。”男人看着在一旁默默收拾的老母亲,想了想,又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