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作文教学中探究情趣并茂的方法,让学生喜欢上写作,让写作成为“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的工具,让作文更具情趣,更富有魅力。
一、用心体会生活,感悟真情
作文来源于生活,对生活有了真正的体验,作文才生动深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文章离不开生活感受的孕育,有了生活感受,才能写出好文章。感受独特,文章才新颖;感受深刻,文章才有深度。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物,无论是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经历的事情,还是社会上所见所闻,我们都可以深入思考,不断地触发、延伸和丰富自己的感情。
让学生走出校园,感受生活,通过参与文学活动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活动之前,先明确活动的内容和目的,提出作文要求,让学生在活动前有所准备,活动中有所留心,活动后落实到作文。比如,组织部分爱好文学的学生与兄弟学校文学社成员联谊、交流写作经验,充当小记者,即兴现场采访。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与人交际的能力,在互动环节中感悟真情。活动过后,有同学写成了游记,也有同学写了《微笑、相约与对比》的杂后感,谈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深刻感受到:能力是靠锻炼出来,不经历坎坷,又何曾知道辛苦;不经历荆棘,又何曾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还有的同学用诗意的语言写出了《青春的记忆》……
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并随时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记下来,长期下去,每每有感触时,自然流露于笔端。而作为教师,也需要揭下威严的面具,敞开心扉,让学生走近我们,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二、重视知识积累,以趣激学
有些学生写作文往往搜肠刮肚,写不出个所以然,总觉得没有什么可写,这是由于“肚子没货”,平时积累的词汇不够,语言贫乏,写作材料匮乏等。如果片面强调多阅读,学生很少会静下来认认真真读书。而要提高语文基本知识的储备,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手段,通过有趣的方式激励学生参与进来。例如,词汇量不够的话,进行成语接龙比赛,事先让学生准备。而为了在比赛中获胜的,必须积累足够的成语,无形中有压力,学生会主动背诵一些成语,慢慢地积累越来越多的词汇。多举行类似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
有些学生对于知识的积累,尤其是文学常识和文学著作的阅读是非常少的。把阅读教学恰如其分地纳入作文教学体系中,对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一个月举行一次读书座谈会,要求学生在当月读一本文学名著,在座谈会上向同学介绍阅读名著的内容和读后感受,每个人介绍一本书,全部同学加在一起就可以有三四十本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观看文学名著电影,激发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因此,对作文教学既要是“放长线钓大鱼——长远计划”,也要“穿钉鞋走泥路——步步落实”,日积月累,坚持不懈,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做”“写”结合,相得益彰
让学生乐于接受写作,表达心中的情感,作文之前,有目的引导学生去“做”,在学习中实践不断提高完善,并从中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作为中职学生,亲身实践的欲望比较强,而且模仿能力也强,如果教师对这种实践欲望给予引导,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做校园小记者,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让学生采访本校先进教师,或采访本地先进人物,或其他有特色的人和事,根据采访内容,写出一篇篇“人物专访”,“访问记”,“调查报告”等。同样,学校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也是学生写作的一大亮点,引导他们写身边人,身边事,感悟生活的美好瞬间。比如,对精彩激烈的班际篮球赛进行赛况报道,本班赛事评点,都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一次小练笔。
四、品味精彩,体验成功
让学生爱上作文,爱上自己写出的文字,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因此,有必要组织学生仔细品味作文中精彩的部分。学生尚处在习作阶段,难以发现自身作文的缺点。引导他们善于借鉴别人的优点,每次作文评讲课,点评之后,有必要选出几篇佳作,提供借鉴学习的榜样,让作者体验写作带来的乐趣。而对于一些有亮点的文章,好的方面给予肯定,尽管文章有瑕疵,但可以让学生共同商讨,集体出谋划策,共同讨论如何修改,如何让文章更出众。
责任编辑龙建刚
一、用心体会生活,感悟真情
作文来源于生活,对生活有了真正的体验,作文才生动深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文章离不开生活感受的孕育,有了生活感受,才能写出好文章。感受独特,文章才新颖;感受深刻,文章才有深度。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物,无论是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经历的事情,还是社会上所见所闻,我们都可以深入思考,不断地触发、延伸和丰富自己的感情。
让学生走出校园,感受生活,通过参与文学活动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活动之前,先明确活动的内容和目的,提出作文要求,让学生在活动前有所准备,活动中有所留心,活动后落实到作文。比如,组织部分爱好文学的学生与兄弟学校文学社成员联谊、交流写作经验,充当小记者,即兴现场采访。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与人交际的能力,在互动环节中感悟真情。活动过后,有同学写成了游记,也有同学写了《微笑、相约与对比》的杂后感,谈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深刻感受到:能力是靠锻炼出来,不经历坎坷,又何曾知道辛苦;不经历荆棘,又何曾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还有的同学用诗意的语言写出了《青春的记忆》……
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并随时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记下来,长期下去,每每有感触时,自然流露于笔端。而作为教师,也需要揭下威严的面具,敞开心扉,让学生走近我们,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二、重视知识积累,以趣激学
有些学生写作文往往搜肠刮肚,写不出个所以然,总觉得没有什么可写,这是由于“肚子没货”,平时积累的词汇不够,语言贫乏,写作材料匮乏等。如果片面强调多阅读,学生很少会静下来认认真真读书。而要提高语文基本知识的储备,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手段,通过有趣的方式激励学生参与进来。例如,词汇量不够的话,进行成语接龙比赛,事先让学生准备。而为了在比赛中获胜的,必须积累足够的成语,无形中有压力,学生会主动背诵一些成语,慢慢地积累越来越多的词汇。多举行类似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
有些学生对于知识的积累,尤其是文学常识和文学著作的阅读是非常少的。把阅读教学恰如其分地纳入作文教学体系中,对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一个月举行一次读书座谈会,要求学生在当月读一本文学名著,在座谈会上向同学介绍阅读名著的内容和读后感受,每个人介绍一本书,全部同学加在一起就可以有三四十本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观看文学名著电影,激发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因此,对作文教学既要是“放长线钓大鱼——长远计划”,也要“穿钉鞋走泥路——步步落实”,日积月累,坚持不懈,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做”“写”结合,相得益彰
让学生乐于接受写作,表达心中的情感,作文之前,有目的引导学生去“做”,在学习中实践不断提高完善,并从中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作为中职学生,亲身实践的欲望比较强,而且模仿能力也强,如果教师对这种实践欲望给予引导,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做校园小记者,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让学生采访本校先进教师,或采访本地先进人物,或其他有特色的人和事,根据采访内容,写出一篇篇“人物专访”,“访问记”,“调查报告”等。同样,学校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也是学生写作的一大亮点,引导他们写身边人,身边事,感悟生活的美好瞬间。比如,对精彩激烈的班际篮球赛进行赛况报道,本班赛事评点,都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一次小练笔。
四、品味精彩,体验成功
让学生爱上作文,爱上自己写出的文字,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因此,有必要组织学生仔细品味作文中精彩的部分。学生尚处在习作阶段,难以发现自身作文的缺点。引导他们善于借鉴别人的优点,每次作文评讲课,点评之后,有必要选出几篇佳作,提供借鉴学习的榜样,让作者体验写作带来的乐趣。而对于一些有亮点的文章,好的方面给予肯定,尽管文章有瑕疵,但可以让学生共同商讨,集体出谋划策,共同讨论如何修改,如何让文章更出众。
责任编辑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