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确政治素质的学科,是教会学生如何透过纷繁复杂和社会现象、洞察事物本质的学科,是教学生学到一些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的学科。
关键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政治素质;经济素质
思想政治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一些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的学科而是一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过硬政治素质的学科,更是一门教给学生如何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洞察事物本质的学科。长期以来,现行的中学政治课教学仍然处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教学轨道上。上课时教师讲空道理,交代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而大多数学生也认为思想政治课原理晦涩、枯燥、乏味、空洞。难怪有许多思想政治课教师喊出了“政治课没法上了”的哀叹,而学生也出现了厌学的情绪。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呢?
课堂教学也必须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创新。这就需要我们一改往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满堂灌”教学方式,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重新鼓舞起过去那已受到严重挫伤的积极性,使思想政治课成为激发学生不断进行探究的乐园。
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正确处理好教材要求与学生实际的关系
要提高学生素质,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扎扎实实地组织教学。实际上,也只有观念正确了,才会去设计合理的教学,去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不应该只是满足让学生把握教材,更主要的是引导他们借助教材的学习来发展思维、情感和分析判断能力等。通过一堂堂课的学习,让学生不断地修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掌握理解与运用政治理论的本领,提高认识世界的水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出来。所以,正确地协调与处理好教材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关键之处。
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头脑中要有学生,应时时思考学生原有基础如何?他们能接受吗?他们对现实问题的认识水平怎样?等等,简单说来,就是在头脑中,带着学生的实际水平去钻研、处理教材,才能在课堂上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的用好、用活教材。
二、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1)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一堂课45分钟,过去教师要讲45分钟,有的唯恐时间不够,甚至还拖堂。现在,教师要精讲,讲10一15分钟。这种讲,只能讲重点、讲难点;剩下的时间由学生自学、讨论、辨论、做题等。一般说来,一节课的开始引入、结尾总结、中间的难点重点由教师讲;其它的由学生自学、思考。教师让出课堂,让学生参与进来,师生互动,这样的课堂才会有生机、有活力。
(2)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走上讲台,表演小品、作题、演讲。让出讲台就让出了一片让学生思考问题的天空;让出讲台就让出了学生施展才华的的舞台;让出讲台就解放了学生的手、学生的口、学生的脑。学生走上讲台,其主动性、积极性等内在能量就得以充分释放出来,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就真正体现出来了。
(3)把发言权让给学生。教师应鼓励学生太胆的发言、太胆质疑、太胆讨论。这种太胆精神,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学生在发言过程会积极思考、认真准备,既锻炼了口才,又提高了思维能力。
(4)把黑板让给学生。黑板一般是教师板书的地方,但还是可以让出一部分,让学生到黑板上去做题,去写课文中的要点、难点、原理、概念等。对于学生每次上黑板演板,都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不可忽视。
三、鼓励求异,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
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做到:
第一,为学生学会探索创设宽松环境。只有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才能促使学生敢于且善于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求知、去探索。
在现实生活中,教师不仅习惯课堂上“滔滔不绝”,而且在课外也多以没商量的口吻命令学生。如果教师让一名学生参加某项活动,学生拒绝后,教师通常说:“我让你参加你就得参加!”这种情况在校园中司空见惯。似乎只有教师才享有发号施令的权利,而学生只有服从管理的义务。在这种状态下,学生难以活跃思维,甚至抑制了思维。教师应该鼓励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各抒已见,畅所欲言;教师应欢迎学生提出与自己或书本不同的看法,形成一个互相讨论、互相促进的良好环境和气氛。对学生主动探索的表现,教师一定要给予积极的评价。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成功,从而产生积极的体验,激起更强的探索创新的积极性。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要承认差异,善于看到不同层次新思维的创新行为,点燃学生心灵中开拓创新的火花。
第二,创设学生动手、动脑的环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多动手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灵感;多动手就可以找到创造的门径。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激发学生創造精神。学生们在多媒体声音、图像、键盘、鼠标的刺激下,加深了对信息的记忆深度,通过人机交流,促进了手、耳、眼和脑协调水平的提高,为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空间。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提高,包括编习题、出考题,提出课本乃至人类尚未解决的问题,从而开发和保护学生的想象力、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归纳梳理知识,释疑解惑,提升学生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一般已能掌握大部分主干知识,但也会有一些疑难问题需要教师精讲点拨,释疑解惑,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分辨和修正能力。一般来说,中学生产生疑惑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教材内容的某种“误解”,以及由“误解”引起的理论同实际的矛盾。为此,我在备课时就在教材知识和重大社会热点结合上下功夫,考虑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问,做到有备无患。就“解惑”的方法而言,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师生论辩、摆事实论据、进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总的说来,要以启发为主,以提示思路为主。
关键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政治素质;经济素质
思想政治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一些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的学科而是一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过硬政治素质的学科,更是一门教给学生如何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洞察事物本质的学科。长期以来,现行的中学政治课教学仍然处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教学轨道上。上课时教师讲空道理,交代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而大多数学生也认为思想政治课原理晦涩、枯燥、乏味、空洞。难怪有许多思想政治课教师喊出了“政治课没法上了”的哀叹,而学生也出现了厌学的情绪。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呢?
课堂教学也必须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创新。这就需要我们一改往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满堂灌”教学方式,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重新鼓舞起过去那已受到严重挫伤的积极性,使思想政治课成为激发学生不断进行探究的乐园。
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正确处理好教材要求与学生实际的关系
要提高学生素质,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扎扎实实地组织教学。实际上,也只有观念正确了,才会去设计合理的教学,去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不应该只是满足让学生把握教材,更主要的是引导他们借助教材的学习来发展思维、情感和分析判断能力等。通过一堂堂课的学习,让学生不断地修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掌握理解与运用政治理论的本领,提高认识世界的水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出来。所以,正确地协调与处理好教材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关键之处。
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头脑中要有学生,应时时思考学生原有基础如何?他们能接受吗?他们对现实问题的认识水平怎样?等等,简单说来,就是在头脑中,带着学生的实际水平去钻研、处理教材,才能在课堂上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的用好、用活教材。
二、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1)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一堂课45分钟,过去教师要讲45分钟,有的唯恐时间不够,甚至还拖堂。现在,教师要精讲,讲10一15分钟。这种讲,只能讲重点、讲难点;剩下的时间由学生自学、讨论、辨论、做题等。一般说来,一节课的开始引入、结尾总结、中间的难点重点由教师讲;其它的由学生自学、思考。教师让出课堂,让学生参与进来,师生互动,这样的课堂才会有生机、有活力。
(2)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走上讲台,表演小品、作题、演讲。让出讲台就让出了一片让学生思考问题的天空;让出讲台就让出了学生施展才华的的舞台;让出讲台就解放了学生的手、学生的口、学生的脑。学生走上讲台,其主动性、积极性等内在能量就得以充分释放出来,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就真正体现出来了。
(3)把发言权让给学生。教师应鼓励学生太胆的发言、太胆质疑、太胆讨论。这种太胆精神,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学生在发言过程会积极思考、认真准备,既锻炼了口才,又提高了思维能力。
(4)把黑板让给学生。黑板一般是教师板书的地方,但还是可以让出一部分,让学生到黑板上去做题,去写课文中的要点、难点、原理、概念等。对于学生每次上黑板演板,都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不可忽视。
三、鼓励求异,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
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做到:
第一,为学生学会探索创设宽松环境。只有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才能促使学生敢于且善于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求知、去探索。
在现实生活中,教师不仅习惯课堂上“滔滔不绝”,而且在课外也多以没商量的口吻命令学生。如果教师让一名学生参加某项活动,学生拒绝后,教师通常说:“我让你参加你就得参加!”这种情况在校园中司空见惯。似乎只有教师才享有发号施令的权利,而学生只有服从管理的义务。在这种状态下,学生难以活跃思维,甚至抑制了思维。教师应该鼓励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各抒已见,畅所欲言;教师应欢迎学生提出与自己或书本不同的看法,形成一个互相讨论、互相促进的良好环境和气氛。对学生主动探索的表现,教师一定要给予积极的评价。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成功,从而产生积极的体验,激起更强的探索创新的积极性。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要承认差异,善于看到不同层次新思维的创新行为,点燃学生心灵中开拓创新的火花。
第二,创设学生动手、动脑的环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多动手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灵感;多动手就可以找到创造的门径。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激发学生創造精神。学生们在多媒体声音、图像、键盘、鼠标的刺激下,加深了对信息的记忆深度,通过人机交流,促进了手、耳、眼和脑协调水平的提高,为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空间。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提高,包括编习题、出考题,提出课本乃至人类尚未解决的问题,从而开发和保护学生的想象力、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归纳梳理知识,释疑解惑,提升学生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一般已能掌握大部分主干知识,但也会有一些疑难问题需要教师精讲点拨,释疑解惑,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分辨和修正能力。一般来说,中学生产生疑惑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教材内容的某种“误解”,以及由“误解”引起的理论同实际的矛盾。为此,我在备课时就在教材知识和重大社会热点结合上下功夫,考虑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问,做到有备无患。就“解惑”的方法而言,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师生论辩、摆事实论据、进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总的说来,要以启发为主,以提示思路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