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讨论课是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组织好讨论课,也是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之一。文章结合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就政治理论课讨论课的教学组织进行了分析,认为一堂成功的讨论课必须精心准备,认真选题;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情景材料,调动讨论气氛;积极引导,有的放矢;最后教师还要归纳总结,做出积极的评价,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政治理论课 选题 引导 教学组织
[作者简介]谢菊兰(1962- ),女,湖北红安人,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甘肃兰州73005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9-0153-02
一堂成功的讨论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兴奋点,使学生在共同讨论的过程中巩固已有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在参与讨论中发现自己知识、思路的缺陷和错误,并在自我调整中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讨论课能使师生利用集体智慧,做到资源共享,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才能组织好讨论课呢?
一、精心准备,认真选题
政治理论课中的每门课都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涵盖着许多学科领域的知识。选什么题,怎样选题直接关系到讨论课的质量。因此,讨论的问题必须具有吸引力,是大多数学生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像理论上的关键点、敏感点,学生在理解运用上的难点等。选择这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易于形成讨论,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诱导学生不自觉地投入进去,并逐步将讨论推向高潮。讨论课的问题设计,要考虑三个因素,即:教材理论、学生实际和社会现实。(1)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决定了讨论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基本理论。任何脱离教学目的的问题,再精彩、再巧妙也是不足取的。旨意明确,思考才能集中,才能把课堂宝贵的时间用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政治理论课也不能脱离现实,成为教条。(2)讨论课的主体是学生,设计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思维从问题开始,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太容易的问题,不能很好地构成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内部矛盾,激发不起求知欲,学生不屑讨论;太难、太偏的问题,会使学生望而止步。因此,对不同需求的学生,要设计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有兴趣、有话说、有收获。(3)要达到讨论的目的,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要联系新闻热点、时事报道、生活实际设计讨论题,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和激情,使他们有感而发,畅所欲言,又符合政治理论课本身的学科特点和教学原则。
另外,要注意问题的逻辑联系。讨论的问题不能杂乱无章,要符合科学的逻辑思维。如果选题在逻辑上自身有许多不可克服的矛盾,就很难有说服力,更不要奢谈讨论效果。重要的是,逻辑上的错误会使教师对讨论课陷入无法掌控的局面,从而严重影响讨论效果。因此,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考虑。横向上,可以从讨论内容的不同纬度提问,以形成全方位的思维态势;纵向上,可以作多层次的比较,围绕问题的轴心,层层分析,逐步深入问题的核心。
二、运用情景材料,营造讨论氛围
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采用大量的情景材料。所谓情景材料,是指在政治理论课讨论中围绕所要讨论的问题,能够融合“知识结构”和“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给整个教学过程带来动感和活力的各种类型材料,包括现代传播媒体所提供的各种有益信息。选择运用情景材料要注意:(1)材料必须具有科学性。真实、可靠、科学性强的情景材料能够促进学生进入现实的环境中去讨论。讨论的内容要能够反映社会存在,讨论的方式要具体生动,这样得到的结论才实效有益。(2)材料必须具有可渗透性。讨论课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诱发学生思维创新的活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是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所提供的情景材料去论证、检验的。材料与理论知识的融合程度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把情景材料有序引入到学生所讨论的主题中,去论证理论知识,又通过理论知识分析情景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实际,发挥材料的渗透性功能。(3)材料要有可操作性。政治理论课讨论课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这一特征要求学生、教师、环境和教学内容在相应的情景材料中发挥各自的功能。它要求选择材料内容、形式上要具有可操作性。材料内容要符合学生实际,能反映社会热点问题。形式上要在体现学生思维特点的前提下,尊重教育教学规律,适应教学环境上的创新,可以是文字材料、图片材料等。这样,多样化的情景材料就能够在相应的教学过程中操作。(4)材料必须具备可迁移性。讨论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某个主题进行讨论,当观点一致时,理论知识与情景材料的结合就比较融合;当观点相悖时,理论知识与情景材料就可能出现对立,这要求选择具备迁移性的材料,解决理论知识与情景材料结合的矛盾。材料的迁移性就是使材料从内涵上反映所讨论的中心论题的实质,从外延上表达中心论题所体现的社会现实。
三、积极引导,有的放矢
在政治理论课讨论课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必须对讨论进行正确而有效的引导。引导意味着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讨论,引导对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指引学生用辨证的方法分析问题,防止走极端。(1)要导之有备。教师在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了讨论问题和形式后,既要指导学生做好讨论的准备,自己也要做必要的准备:要全面、透彻地把握所讨论的问题,要充分估计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准备多套应急的措施。(2)要导之有法。讨论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思维活动,因此,教师不能把自己当做讨论的旁观者,要积极参与讨论,根据讨论实际情况及时施以点拨和引导。当学生在讨论中出现卡壳现象时,教师要适当讲解,帮助学生扫除障碍;当学生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把握讨论方向;当学生因不同看法而争论不休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找到分歧的焦点,把认识统一到正确的观点上来,切忌“放羊式”的无正确导向的讨论。此外,教师还要利用一些有助于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智能的教法,努力使学生开阔视野,多角度、全方位地去认识问题。(3)要导之有度。作为政治理论课的讨论课,涉及很多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或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时,可以阐明自己的观点,但不要用教训的口吻强加于学生,这样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对于讨论中出现的反向观点,也不要一下子驳回,要引导学生经过自己思想的交锋来达到正确的认识。教师要把握好引导的度,引而不发,留有学生讨论的余地,否则将会回到讲授课,使讨论课有名无实。(4)要联系实际。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紧密地结合实际。学生对现实问题特别关注,总是期望从理论上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金钥匙”,教师要抓住学生急于解决问题的心理,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认真回答学生的每一个问题。对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要及时引导,对那些因为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社会现实问题,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予以解释,对大家关心的焦点问题,可以设题或留悬念,有的学生可能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逐步理解。理论联系实际要防止一些倾向:一是一联系实际就出现不满情绪,甚至发牢骚,讲怪话;二是防止联系面狭小,一叶障目,光看到眼前、周围,看不到大趋势和社会的整个进步和发展;三是防止那种带个人恩怨,发泄自己的个人感情,从而全盘否定一切的倾向。另外,也有个别学生专门搜集和罗列社会上的丑恶事例,悲观失望,严重影响讨论的效果。凡此种种,都不利于讨论课的顺利进行,不能听之任之,任其发展。教师在联系实际的引导中,要注意做到:一是联系国际实际。平时要善于收集这方面的信息,认真筛选,组织材料,对影响世界的大事件进行理论分析。二是联系社会主义建设实际,不能简单地罗列实事,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现象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三是联系学生面临的实际。这样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真正感受到政治理论课与自己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四、归纳总结,做出积极的评价
讨论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为此,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系统的总结评价。总结要善于肯定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闪光思想,要注意对所讨论的问题作多角度、全方位的归纳小结,最后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正确的结论上来,达到认识的升华,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把握问题的实质。
[参考文献]
[1]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陈志阳.浅谈激励教育法[M].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9).
[关键词]政治理论课 选题 引导 教学组织
[作者简介]谢菊兰(1962- ),女,湖北红安人,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甘肃兰州73005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9-0153-02
一堂成功的讨论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兴奋点,使学生在共同讨论的过程中巩固已有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在参与讨论中发现自己知识、思路的缺陷和错误,并在自我调整中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讨论课能使师生利用集体智慧,做到资源共享,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才能组织好讨论课呢?
一、精心准备,认真选题
政治理论课中的每门课都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涵盖着许多学科领域的知识。选什么题,怎样选题直接关系到讨论课的质量。因此,讨论的问题必须具有吸引力,是大多数学生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像理论上的关键点、敏感点,学生在理解运用上的难点等。选择这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易于形成讨论,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诱导学生不自觉地投入进去,并逐步将讨论推向高潮。讨论课的问题设计,要考虑三个因素,即:教材理论、学生实际和社会现实。(1)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决定了讨论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基本理论。任何脱离教学目的的问题,再精彩、再巧妙也是不足取的。旨意明确,思考才能集中,才能把课堂宝贵的时间用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政治理论课也不能脱离现实,成为教条。(2)讨论课的主体是学生,设计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思维从问题开始,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太容易的问题,不能很好地构成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内部矛盾,激发不起求知欲,学生不屑讨论;太难、太偏的问题,会使学生望而止步。因此,对不同需求的学生,要设计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有兴趣、有话说、有收获。(3)要达到讨论的目的,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要联系新闻热点、时事报道、生活实际设计讨论题,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和激情,使他们有感而发,畅所欲言,又符合政治理论课本身的学科特点和教学原则。
另外,要注意问题的逻辑联系。讨论的问题不能杂乱无章,要符合科学的逻辑思维。如果选题在逻辑上自身有许多不可克服的矛盾,就很难有说服力,更不要奢谈讨论效果。重要的是,逻辑上的错误会使教师对讨论课陷入无法掌控的局面,从而严重影响讨论效果。因此,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考虑。横向上,可以从讨论内容的不同纬度提问,以形成全方位的思维态势;纵向上,可以作多层次的比较,围绕问题的轴心,层层分析,逐步深入问题的核心。
二、运用情景材料,营造讨论氛围
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采用大量的情景材料。所谓情景材料,是指在政治理论课讨论中围绕所要讨论的问题,能够融合“知识结构”和“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给整个教学过程带来动感和活力的各种类型材料,包括现代传播媒体所提供的各种有益信息。选择运用情景材料要注意:(1)材料必须具有科学性。真实、可靠、科学性强的情景材料能够促进学生进入现实的环境中去讨论。讨论的内容要能够反映社会存在,讨论的方式要具体生动,这样得到的结论才实效有益。(2)材料必须具有可渗透性。讨论课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诱发学生思维创新的活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是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所提供的情景材料去论证、检验的。材料与理论知识的融合程度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把情景材料有序引入到学生所讨论的主题中,去论证理论知识,又通过理论知识分析情景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实际,发挥材料的渗透性功能。(3)材料要有可操作性。政治理论课讨论课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这一特征要求学生、教师、环境和教学内容在相应的情景材料中发挥各自的功能。它要求选择材料内容、形式上要具有可操作性。材料内容要符合学生实际,能反映社会热点问题。形式上要在体现学生思维特点的前提下,尊重教育教学规律,适应教学环境上的创新,可以是文字材料、图片材料等。这样,多样化的情景材料就能够在相应的教学过程中操作。(4)材料必须具备可迁移性。讨论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某个主题进行讨论,当观点一致时,理论知识与情景材料的结合就比较融合;当观点相悖时,理论知识与情景材料就可能出现对立,这要求选择具备迁移性的材料,解决理论知识与情景材料结合的矛盾。材料的迁移性就是使材料从内涵上反映所讨论的中心论题的实质,从外延上表达中心论题所体现的社会现实。
三、积极引导,有的放矢
在政治理论课讨论课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必须对讨论进行正确而有效的引导。引导意味着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讨论,引导对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指引学生用辨证的方法分析问题,防止走极端。(1)要导之有备。教师在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了讨论问题和形式后,既要指导学生做好讨论的准备,自己也要做必要的准备:要全面、透彻地把握所讨论的问题,要充分估计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准备多套应急的措施。(2)要导之有法。讨论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思维活动,因此,教师不能把自己当做讨论的旁观者,要积极参与讨论,根据讨论实际情况及时施以点拨和引导。当学生在讨论中出现卡壳现象时,教师要适当讲解,帮助学生扫除障碍;当学生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把握讨论方向;当学生因不同看法而争论不休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找到分歧的焦点,把认识统一到正确的观点上来,切忌“放羊式”的无正确导向的讨论。此外,教师还要利用一些有助于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智能的教法,努力使学生开阔视野,多角度、全方位地去认识问题。(3)要导之有度。作为政治理论课的讨论课,涉及很多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或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时,可以阐明自己的观点,但不要用教训的口吻强加于学生,这样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对于讨论中出现的反向观点,也不要一下子驳回,要引导学生经过自己思想的交锋来达到正确的认识。教师要把握好引导的度,引而不发,留有学生讨论的余地,否则将会回到讲授课,使讨论课有名无实。(4)要联系实际。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紧密地结合实际。学生对现实问题特别关注,总是期望从理论上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金钥匙”,教师要抓住学生急于解决问题的心理,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认真回答学生的每一个问题。对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要及时引导,对那些因为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社会现实问题,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予以解释,对大家关心的焦点问题,可以设题或留悬念,有的学生可能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逐步理解。理论联系实际要防止一些倾向:一是一联系实际就出现不满情绪,甚至发牢骚,讲怪话;二是防止联系面狭小,一叶障目,光看到眼前、周围,看不到大趋势和社会的整个进步和发展;三是防止那种带个人恩怨,发泄自己的个人感情,从而全盘否定一切的倾向。另外,也有个别学生专门搜集和罗列社会上的丑恶事例,悲观失望,严重影响讨论的效果。凡此种种,都不利于讨论课的顺利进行,不能听之任之,任其发展。教师在联系实际的引导中,要注意做到:一是联系国际实际。平时要善于收集这方面的信息,认真筛选,组织材料,对影响世界的大事件进行理论分析。二是联系社会主义建设实际,不能简单地罗列实事,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现象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三是联系学生面临的实际。这样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真正感受到政治理论课与自己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四、归纳总结,做出积极的评价
讨论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为此,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系统的总结评价。总结要善于肯定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闪光思想,要注意对所讨论的问题作多角度、全方位的归纳小结,最后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正确的结论上来,达到认识的升华,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把握问题的实质。
[参考文献]
[1]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陈志阳.浅谈激励教育法[M].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