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相关问题及实例分析

来源 :建筑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y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笔者的工作实践,简要地阐述了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工程实例加以论述,以供结构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词: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选型;基础设计
  近年来,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采用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筒体和板柱—剪力墙结构体系。建筑结构的竖向布置应该有合理的刚度分布,与此同时在水平布置上也应有合理的承载力分布,就能避免因局部位置突变而形成薄弱部位。本文主要就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1 結构选型及布置
  1.1结构选型
  (1)结构的规则性问题。新旧规范在这方面的内容出现了较大的变动,新规范在这方面增添了相当多的限制条件,例如:平面规则性信息、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信息等,而且,新规范采用强制性条文明确规定“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因此,结构工程师在遵循新规范的这些限制条件上必须严格注意,以避免后期施工图设计阶段工作被动。
  (2)结构的超高问题。在抗震规范与高规中,对结构的总高度都有严格的限制,尤其是新规范中针对以前的超高问题,除了将原来的限制高度设定为A级高度的建筑外,增加了B级高度的建筑,因此,必须对结构的该项控制因素严格注意,一旦结构为B级高度建筑甚或超过了B级高度,其设计方法和处理措施将有较大的变化。
  1.2 结构布置
  (1)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首先考虑地震作用下的偶然偏心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评估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具体规定是,A级高度的高层建筑,其位移值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以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
  (2)抗震设计时的高层结构平面布置。高层建筑宜调整平面形状和结构布置,避免结构不规则,不设防震缝。然而当建筑物平面形状复杂,我们又无法通过简单的办法将其平面形状和结构布置调整,从而形成较规则的结构时,这时我们就应该设置防震缝,以便将其划分为几个较简单的结构单元。设置防震缝时,对于框架结构房屋来说,高度不超过15米的部分,一般取100毫米。超过15米时,6度、7度、8度和9度分别每增加高度5米、4米、3米、和2米,宜加宽20毫米。而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原规定的70%采用,但无论如论,防震缝的设计不应少于100毫米。
  2 地基与基础设计
  在这一阶段,所出现的问题也有可能更加严重甚至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要注意地方性规范的重要性问题。由于我国占地面积较广,地质条件相当复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无法对全国各地的地基基础都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规定,因此,作为建立在国家标准之下的地方标准。地方性的《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能够将各地方的地基基础类型和设计处理方法等一些成熟的经验描述和规定得更为详细和准确。
  3 抗震等级的设计
  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的设计要结合当地的地震发生状况,按照百年一遇、两百年一遇的标准来设计,在可能的情况下,还要提高抗震等级。当本区域的抗震防烈度为6到8度时,抗震等级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再提高一度。在进行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时,其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所采用的抗震等级,主要考虑到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因这三个因素不多而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一般来说,高层建筑都是有地下室的,当高层建筑把地下室顶层作为其嵌固端时,这时地下室的搞震强度就应该与整体结构完全相同,否则仍然会对整体建筑有着较大的影响。
  4、实例分析
  4.1 工程概况
  某商业综合办公楼,地下两层为停车库及设备房,局部为人防地下室,地上建筑由 A、B、商业裙楼组成。A、B塔楼为18层,两栋塔楼顶部两层相连,A、B塔楼与两层裙房间通过钢结构连廊相连,连廊与塔楼间设置伸缩缝,如图 1所示。
  4.2 结构设计及计算
  4.2.1 基础及地下室设计
  本工程采用桩基础,桩型采用抗拔性能较好的钻孔灌注桩,桩径根据上部荷载情况选用¢700和¢800 两种,主楼部分采用¢800 的桩,其它部分为¢700 的 桩基持力层为 8~2层圆砾层,桩进入持力层 2.5~6.4m,有效桩长为 48.1~56m,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结合设计试桩结果和地质报告情况分别确定为3500KN和4100kN。
  两层地下室平面呈“厂”字形,局部为两层人防地下室,人防等级为6级。地下室东西向最长150m,南北向最长120m,中间不设伸缩缝,超过规范建议的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设计采用纵横向设置多道后浇带等措施减小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
  4.2.2 结构选型及布置
  由于建筑平面较狭长复杂,因此连体结构两边的塔楼采用基本一致的体形、平面和刚度,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小复杂的耦联振动。最初的建筑方案在两塔楼间的平面呈喇叭形,柱距北面小为16.8m,南面大为29.4m。连接体结构拟采用最下一层的钢骨混凝土梁作为转换结构来支承整个连接体,这样试算下来钢骨混凝土梁的最大断面达到900×3000,给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经过安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的综合分析比较,最后决定在两排柱轴各增加两个柱子,使连接体的柱距相同,均为16.8m。连接体结构与主体结构采用刚性连接,连体部分连接主梁为每层设500×1800 混凝土梁,保证连接部分的刚度,将主体结构连接为整体协调受力、变形。由于主梁较高,连接体每层层高为主塔楼两层的高度,以满足建筑空间的需要。
  4.2.3 结构计算
  本工程连体结构因振型丰富,且平动与扭转振型多耦合在一起,因此采用平扭耦联方法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且考虑双向地震的影响;连体部位复杂,对连体部分采用弹性楼盖进行计算。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见表1,计算结果表明自振周期在合理范围内,结构扭转为主的第1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1自振周期之比为0.85,基本满足规范要求。地震力作用下的楼层最大层间位移 1/1791(Y+5%偶然偏心)和顶点位移1/2048 均小于 1/800,亦满足规范要求。
  4.3 抗震加强措施
  4.3.1 加强转换结构的抗震措施
  考虑到该工程为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为薄弱层,故在抗震构造方面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如下措施:
  (1)框支柱、框支梁、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
  (2)薄弱层(第三结构层)的地震剪力乘 1.15的增大系数;并适当对框支柱的剪力进行调整;
  (3)框支柱、框支梁的设计满足《高规》中关于框支柱、框支粱在抗震设计时的相关规定;
  (4)框支梁所在层的楼板厚度加大为180,双层双向加强配筋构造。
  4.3.2 加强连接体结构的抗震措施
  该工程属于Ⅰ类扭转不规则(Y+5%偶然偏心地震力作用下连体部分的楼层最大位移 1.45),且震害表明地震中连接体本身破坏严重,踏落较多,同时使主体结构中与连接体相连的部分结构严重破坏,因此在抗震构造方面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如下措施:
  (1)连接体及连接体相邻的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
  (2)楼板厚度增大到 150mm,加强连接部分的周边板配筋,双层双向贯通布置,并加强边梁的配筋及构造;
  (3)加强连接体最底层构件的配筋;
  (4)加强连接体下面两层的设计,指定其为薄弱层,放大地震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需要工程技术人员正确理解规范,合理应用计算软件,如果在设计过程中出现遗漏或错误,将会使整个设计过程变得更加复杂或存在不安全因素。因此,应做好高层建筑结构每个环节的设计工作,如出现问题,应及时更正,从而确保结构设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他文献
摘要:简约、质朴的设计风格是众多人群所喜爱的,生活在繁杂多变的世界里,简单、自然的生活空间才能让人身心舒畅,感到宁静和安逸;藉着室内空间的解构和重组,便可以满足人们对悠然自得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让他们在纷扰的现实生活中找到平衡,缔造出一个令人心弛神往的写意空间。把这种理念融入设计里,摒弃了吹毛求疵的形式美,否定过分的堆砌和浮夸,通过清晰,简明的线条剪裁和素净质朴的家具组合,构建出舒适的生活环境。“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欣欣向荣,很多建筑项目投入了施工和使用。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的结构设计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剪力墙设计的好坏影响着建筑结构的质量。剪力墙的结构设计主要取决于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质,然而很多建筑结构设计人员,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剪力墙结构设计的问题入手,并提出一些解决建议。  关键词:建筑结构;剪力墙结构;应用设计  1、剪力墙的设计特点 
期刊
摘要: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目前在规划设计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要切实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建设和谐、安全、便利、舒适的人居环境。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设计原则;存在的问题;措施  1城市居住區的规划设计原则  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1满足多元化要求  城市居住区规划与设计要能够积极适应家庭结构的变化。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实际工程案例就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审计情况归纳汇总如下八种类型,并对每种情况都进行了认真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预算编制  引言:以下八种问题的汇总和归纳,为我单位就如何加强建设工程造价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典型的反面案例,也及时跟大家敲响了警钟,查摆问题很及时,都是自己身边发生的项目,都是自己经手的事情,只是各项目情况不一样,出现的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们看到了飞速发展的经济和越来越光鲜亮丽的城市建设,城市是人类聚居的载体,也是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最为集中的地区。对城市的规划和设计近年来越来越得到重视,但不得不承认我国的城市规划事业比较薄弱。  首先,城市规划起步晚,意识淡薄。规划人才匮乏,管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知识结构不合理,素质偏低的现象长期存在,在中小城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市规划及其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还有
期刊
摘要:中国室内设计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新兴行业,改革开放前,装饰设计没有地位,室内装饰设计还被排除在建筑设计之外,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建设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室内设计初具规模,它才获得独立性的发展。  关键词:室内设计;创新;发展  国际室内设计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高度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图形技术、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得到了
期刊
摘要:建筑工程的概预算的编制工作是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从不断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提高生产能力出发,结合工程项目实际状况,掌握影响工程概预算编制的各个因素,编制合理、准确的概预算方案,以发挥概预算编制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概预算编制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 概预算 造价控制  概
期刊
摘要:近年来,建筑业中暖通空调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探讨一些暖通空调技术的设计,进一步分析了其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关键词:暖通;空调;应用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危机以及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创造一个舒适的建筑内部环境让人们生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现代建筑中越来越多的采用中央空调来保证这一需求, 中央空调能耗在建筑能耗中所占的比例十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剧增,高层民用建筑将是未来居住建筑的主导。防火设计是高层建筑设计的重点,是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的保障,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是值得业内人士深入探讨的课题,笔者仅就消防给水设计、防排烟设计、电气防火设计及灭火器材等几个方面对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探讨  0.引言  近年来,民用建筑越来越高,火灾也时有发生。因其蔓延途径多,
期刊
摘要: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房屋结构设计中的主要环节,其结构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房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文章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和总结,简要介绍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定义和原理,在此基础上,主要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旨在有效地优化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从中达到结构设计合理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问题;解决策略  1引言  在房屋等各种建筑工程中,都是采用钢筋混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