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在高血压及其药物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南药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a5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血压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并趋于年轻化,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其中,药物治疗是高血压的重要治疗策略,一定程度提高了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了肠道菌群与高血压存在密切关系,与抗高血压药物效果反应也存在显著相关性.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与高血压疾病机制的研究,并探讨了肠道菌群与常用一线降压药物治疗效果的关系,为改善高血压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吲哚类化合物凭借其显著的生理活性而被广泛应用于靶向抗癌药物的研究.近年来,对于吲哚类抗癌药物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这些新型抗癌药物主要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组蛋白去乙酰化酶、雌激素受体、血管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拓扑异构酶等靶点发挥作用.本文按不同靶点的分类,综述了近年来吲哚类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
微流控芯片具有微型化、集成化、效率高、试剂消耗量小等特点,在细胞水平药物筛选及仿生器官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文着重介绍了微流控芯片的加工材料和制作技术,以及在肿瘤研究领域的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微流控芯片领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细菌屏障对黏膜的保护作用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微生物群在人体的各个角落发挥作用.一方面有益菌增强人体体质,提高免疫力;另一方面,菌群失调导致炎症等疾病的产生.大量研究证明了益生菌在不同感染性疾病中的功效,因此益生菌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被用作佐剂.本文总结了益生菌在不同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展望了益生菌在未来取代抗菌药物的可能性.
目的 探讨千金黄连丸(QHW)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影响及其初步机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QHW提取物中小檗碱和梓醇的含量.采用高胆固醇饮食并给予过量维生素D2诱导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研究QHW提取物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的影响以及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壁的形态的影响.采用巨噬细胞诱导泡沫细胞模型,研究QHW提取物及含药血清对泡沫细胞形成的抑制作用,探讨QHW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初步机制.结果 QHW提取物能显著调节血脂水平,与模型组比,高剂量组TC、TG、LDL-C水平显著下降(P<0.01),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