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陶行知先生认为:“万千发明的起点是一问。”的确,提出问题是拉开探索帷幕的首要因素,也是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正如爱因斯坦所言:“解决问题只是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而提出问题却是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体现.”在新课标引领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必然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关键词:初中 数学教学;提问能力;培养措施
引言:
我们都知道,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新课改以后,我国教师的教学目标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方面更为突出,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要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教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上。数学是一门抽象学科,锻炼的是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并且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不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的唯一方式。基于此,对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问能力的培养措施展开探讨。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对于提问角度的把握面比较窄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明显增强,但很多教师在课堂问题设计的过程中并不能够有效兼顾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因此在提问的过程中只关注了课堂的核心重点,但并不能够指引学生深度思考前后串连,这就导致教师与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仅仅关注了已知、结论和答题思路,并不能够引导学生有效学以致用。还有时候,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只关注了班内部分学生,而不能够带动更多学生积极思考。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地就会失去进取意识,还有一部分学生会觉得非常失落,进而不愿意继续参与后续课堂互动。
(二)教师对于提问的目标把握不够明确
提问作为授课过程中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辅助,是实现师生互动的一项有效途径。但有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常常将提问作为惩罚学生的一项工具。如某个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注意力有所分散,教师就会通过点名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一个问题,很可能因为学生答不出或答错而受到其他人的嘲笑,这样就会使学生对教师的提问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而且学生在后续听课的过程中更加容易带有情绪,影响了课堂听课的效果。同时,更多学生还会对教师的提问出现一定的畏惧心理,一旦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就会大脑一片空白,失去相应的解题思路。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问能力的培养措施
(一)有技巧性地设计问题
课堂提问要足够激发学生的回答兴趣,并重点激发学生的回答热情,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学习的自主意识。因此,要求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首先明确教材中的知识重点,并对其加以深化,做到对教材中的知识重点和难点有足够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使得设计出的问题能够足够代表当前教学的重点内容,又在带动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七年级《图形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在学生充分明确了立体图形的概念后,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球体的,又有哪些物体是柱体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怎样的区别?”这样的问题能够充分将学生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从而进入对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在充分投入课堂学习中时,会不由自主地被教学内容所吸引,从而更加热情地回应教师的问题,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学习氛围。学生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二)利用问题悬念引导学生质疑
比如在进行多边形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凸多边形,它除了一个内角外,其余内角的总和是2570°,那么这个多边形有多少条边?”因为内角和一定是180的倍数,所以这个问题首先要用2570除以180,得出的结果是14余50。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提出很多质疑的想法,然后主动地与他人进行讨论,将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索,通过反驳教师获得存在感,但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且达到了完成教学要求的效果。所以在课堂上通过设计类似的提问方法,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加入和融入到课堂中来,提升教学质量。
(三)从知识点进行发散提问
发散性设问具体落实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即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时,要重点有意识地对同一问题进行发散性扩展,将与之相关的各个侧面、各个角度都考虑进来,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灵活性的回答,并做到一题多解。例如,在八年级数学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学习中,学生学习到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标准,若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三个角都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互相重合,即全等。那么,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设计问题时,提出:“若减少一些条件,你能找到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吗?”我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那么学生就可以从这个思考角度出发,结合实际,进行发散思维的思考,从而进行思维延伸,多角度考虑问题,养成用发散思维思考的习惯。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学活动中的课堂提问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新课程改革后,更需要教师对课堂提问进行精心设计,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刻明确新课标教学要求,使得问题的设计更加能促进学生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思考,从而提升其综合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魏启群.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A].教育部基礎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2]王发礼.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J].才智,2020(28):23-24.
[3]吴学军.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问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06):1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三美学校)
关键词:初中 数学教学;提问能力;培养措施
引言:
我们都知道,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新课改以后,我国教师的教学目标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方面更为突出,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要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教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上。数学是一门抽象学科,锻炼的是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并且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不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的唯一方式。基于此,对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问能力的培养措施展开探讨。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对于提问角度的把握面比较窄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明显增强,但很多教师在课堂问题设计的过程中并不能够有效兼顾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因此在提问的过程中只关注了课堂的核心重点,但并不能够指引学生深度思考前后串连,这就导致教师与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仅仅关注了已知、结论和答题思路,并不能够引导学生有效学以致用。还有时候,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只关注了班内部分学生,而不能够带动更多学生积极思考。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地就会失去进取意识,还有一部分学生会觉得非常失落,进而不愿意继续参与后续课堂互动。
(二)教师对于提问的目标把握不够明确
提问作为授课过程中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辅助,是实现师生互动的一项有效途径。但有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常常将提问作为惩罚学生的一项工具。如某个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注意力有所分散,教师就会通过点名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一个问题,很可能因为学生答不出或答错而受到其他人的嘲笑,这样就会使学生对教师的提问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而且学生在后续听课的过程中更加容易带有情绪,影响了课堂听课的效果。同时,更多学生还会对教师的提问出现一定的畏惧心理,一旦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就会大脑一片空白,失去相应的解题思路。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问能力的培养措施
(一)有技巧性地设计问题
课堂提问要足够激发学生的回答兴趣,并重点激发学生的回答热情,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学习的自主意识。因此,要求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首先明确教材中的知识重点,并对其加以深化,做到对教材中的知识重点和难点有足够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使得设计出的问题能够足够代表当前教学的重点内容,又在带动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七年级《图形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在学生充分明确了立体图形的概念后,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球体的,又有哪些物体是柱体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怎样的区别?”这样的问题能够充分将学生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从而进入对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在充分投入课堂学习中时,会不由自主地被教学内容所吸引,从而更加热情地回应教师的问题,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学习氛围。学生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二)利用问题悬念引导学生质疑
比如在进行多边形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凸多边形,它除了一个内角外,其余内角的总和是2570°,那么这个多边形有多少条边?”因为内角和一定是180的倍数,所以这个问题首先要用2570除以180,得出的结果是14余50。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提出很多质疑的想法,然后主动地与他人进行讨论,将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索,通过反驳教师获得存在感,但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且达到了完成教学要求的效果。所以在课堂上通过设计类似的提问方法,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加入和融入到课堂中来,提升教学质量。
(三)从知识点进行发散提问
发散性设问具体落实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即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时,要重点有意识地对同一问题进行发散性扩展,将与之相关的各个侧面、各个角度都考虑进来,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灵活性的回答,并做到一题多解。例如,在八年级数学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学习中,学生学习到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标准,若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三个角都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互相重合,即全等。那么,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设计问题时,提出:“若减少一些条件,你能找到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吗?”我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那么学生就可以从这个思考角度出发,结合实际,进行发散思维的思考,从而进行思维延伸,多角度考虑问题,养成用发散思维思考的习惯。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学活动中的课堂提问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新课程改革后,更需要教师对课堂提问进行精心设计,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刻明确新课标教学要求,使得问题的设计更加能促进学生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思考,从而提升其综合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魏启群.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A].教育部基礎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2]王发礼.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J].才智,2020(28):23-24.
[3]吴学军.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问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06):1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三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