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宝宝有什么表现
自己的东西绝不让给其他人,看到别人的东西伸手就抢。妈妈买的蛋糕,让妈妈吃一口吧,没门儿……
嘴里经常喊着“这是我的积木”,“这是我的布娃娃”,“这是我的巧克力”
想动他的东西,千万别让他看见,一旦被他看到,那就是一场无休止的哭闹,即便你把东西还给他,他也会不依不饶。
原因大搜索
他处于自我关注期。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3~7岁的孩子会有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一切都是以他为中心建立的,他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一切,而不会将自己放在别人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大多数孩子关注自己的兴趣、需要,即强烈的自我关注,以至于他说话都是“我”、“我的”,但这不是他自私或者不大方。至少要到4岁左右,孩子才能认识他之外的人、事、物都是独立存在的,不是因为他而存在的。他开始从其他的角度思考事情,比如,他有了强烈的同情心:“谁把小猫的腿弄伤了,真狠心。”“别打小猫,它会疼的。”“妈妈的手流血了,我给妈妈揉一揉。”
他以为分享就是失去。处于自我关注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孩子把属于他的东西看作是自己的一部分。在他看来,把东西借给别人,他就再也不会拥有这件东西了,甚至别人原封不动地归还,他都认为还回的东西和原来的不一样,不再是他自己的那个东西了。
他习惯用动作表达自己的需要。有的时候他也不是要抢夺别人的东西,但是小朋友手中花花绿绿的玩具、零食,真是很吸引人,那小玩具竟然还发着彩色的光在动,小零食上还有他最喜欢的喜羊羊,心里痒痒了。可是他还不明白玩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别人的允许,他想当然地认为只要自己想玩就可以伸出手去拿,只要自己想吃就可以拿来就吃。而且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对于他也是个难题,恰巧他遇到的小伙伴也和他的状况类似的话,一场两人间的争夺战就一触即发了。其实,在他夺人所爱时,他都有一句内心独白:“我也要瞅瞅。”
你的态度
请放心,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随着孩子的成长,他慢慢会懂事起来。在与人交往中,在待人接物的顺利与挫折中,孩子会学习到怎样的行为更有效果,怎样的行为受人欢迎,渐渐理解和尊重他人的需要和立场。但在这一进程中,须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他能接受到正面的强化。如果他霸占食物不让任何人碰触的表现得到成人的默许,还有他争抢的行为在小朋友那边很见效,而又恰恰得到了成人的纵容,他就会认为这一切是合理的,就会助长他的不良行为,让他真的成了“独”宝宝、小霸王。除了需要等待他的慢慢成长,还需要我们为他指明正确的方向。不过有一点,一定要注意千万别给宝宝贴标签,不要因为宝宝“独”的做法,就称他“小气鬼”、“自私精”,这样不但不利于宝宝改正不好的行为,还会让宝宝觉得这样的称呼很有趣,干脆继续上演,让这么好玩的称呼名至实归。
试试下面的方法吧
1 巧用图画书引导。不少图画书都会涉及到分享行为。爸爸妈妈可以选择有这些内容的图书,和宝宝一起阅读,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帮助宝宝分析故事中人物的心理状况。比如,“小黑猫拿走了小花猫的鱼,小花猫心里会怎样想,她是难受还是高兴?”不好的行为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哎呀,小花猫没有饭吃了,要饿肚子,饿肚子好不好受?”说说谁对谁不对,应该怎样做,等等。
2 营造宝宝的小社会。带宝宝走出自己家里的小天地,经常带宝宝到有小伙伴的地方,加入他们的游戏。开始时,宝宝可能不懂得也不愿意进入小朋友的游戏,你可以当他们的大伙伴,参与到宝宝的游戏中去。比如,小朋友想玩他的小皮球,你可以对他说:“咱们一块儿玩小汽车游戏吧,宝宝在这边,月月在那边,我们滚皮球。好,接住!”还可以邀请邻居带小宝宝来家做客,组织几个人玩一件玩具的小游戏等。时间长了,宝宝们成了好朋友,分享行为也多了。
3 多为宝宝提供分享的机会。给宝宝安排与分享有关的小任务,比如家里有好吃的蛋糕,切成小块,请宝宝分给每个人。他或许不愿意分享,但他会对分发东西这一行为感兴趣,渐渐地也能接受分享了。
4 让他看到,借出去的东西还会回来的。开始教宝宝分享要选择可以归还的物品,如积木、玩具车等。让他知道,东西借出去,还是会回来的。你要选择能够归还宝宝物品的小朋友,让宝宝借给他们。因为如果借出去的东西没还回来,或者还回来的东西已经损坏,宝宝下次肯定不愿意再借给别人东西了。然后再逐步过渡到让宝宝与好朋友分享不能再归还的东西,比如好吃的东西,或者干脆把自己的玩具送给他人。
5 让他感受到,他给别人带来了快乐。强迫孩子把东西借给别人,会让孩子觉得,别人比他更重要。你首先要对他的行为表示理解,比如对他说“你是因为爱护你的东西才不愿意借给别人,对吗?妈妈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宝贝借给别人。”随后再引导他懂得分享也是一种收获,也是一种快乐。“宝宝,你看这些玩具现在你都没再玩了,你要玩其他的了,如果你把这些借给小妹妹,她肯定很高兴。”让孩子体验自己的行为可以让别人快乐。当孩子之间的互助行为越来越多,宝宝会越来越喜欢分享,而且分享的范围也会逐步扩大,从物品分享到力量分享(一起抬东西)、智力分享(一起解决问题)、情感分享(互相安慰),分享会带给宝宝更多的欢乐。
自己的东西绝不让给其他人,看到别人的东西伸手就抢。妈妈买的蛋糕,让妈妈吃一口吧,没门儿……
嘴里经常喊着“这是我的积木”,“这是我的布娃娃”,“这是我的巧克力”
想动他的东西,千万别让他看见,一旦被他看到,那就是一场无休止的哭闹,即便你把东西还给他,他也会不依不饶。
原因大搜索
他处于自我关注期。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3~7岁的孩子会有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一切都是以他为中心建立的,他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一切,而不会将自己放在别人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大多数孩子关注自己的兴趣、需要,即强烈的自我关注,以至于他说话都是“我”、“我的”,但这不是他自私或者不大方。至少要到4岁左右,孩子才能认识他之外的人、事、物都是独立存在的,不是因为他而存在的。他开始从其他的角度思考事情,比如,他有了强烈的同情心:“谁把小猫的腿弄伤了,真狠心。”“别打小猫,它会疼的。”“妈妈的手流血了,我给妈妈揉一揉。”
他以为分享就是失去。处于自我关注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孩子把属于他的东西看作是自己的一部分。在他看来,把东西借给别人,他就再也不会拥有这件东西了,甚至别人原封不动地归还,他都认为还回的东西和原来的不一样,不再是他自己的那个东西了。
他习惯用动作表达自己的需要。有的时候他也不是要抢夺别人的东西,但是小朋友手中花花绿绿的玩具、零食,真是很吸引人,那小玩具竟然还发着彩色的光在动,小零食上还有他最喜欢的喜羊羊,心里痒痒了。可是他还不明白玩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别人的允许,他想当然地认为只要自己想玩就可以伸出手去拿,只要自己想吃就可以拿来就吃。而且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对于他也是个难题,恰巧他遇到的小伙伴也和他的状况类似的话,一场两人间的争夺战就一触即发了。其实,在他夺人所爱时,他都有一句内心独白:“我也要瞅瞅。”
你的态度
请放心,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随着孩子的成长,他慢慢会懂事起来。在与人交往中,在待人接物的顺利与挫折中,孩子会学习到怎样的行为更有效果,怎样的行为受人欢迎,渐渐理解和尊重他人的需要和立场。但在这一进程中,须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他能接受到正面的强化。如果他霸占食物不让任何人碰触的表现得到成人的默许,还有他争抢的行为在小朋友那边很见效,而又恰恰得到了成人的纵容,他就会认为这一切是合理的,就会助长他的不良行为,让他真的成了“独”宝宝、小霸王。除了需要等待他的慢慢成长,还需要我们为他指明正确的方向。不过有一点,一定要注意千万别给宝宝贴标签,不要因为宝宝“独”的做法,就称他“小气鬼”、“自私精”,这样不但不利于宝宝改正不好的行为,还会让宝宝觉得这样的称呼很有趣,干脆继续上演,让这么好玩的称呼名至实归。
试试下面的方法吧
1 巧用图画书引导。不少图画书都会涉及到分享行为。爸爸妈妈可以选择有这些内容的图书,和宝宝一起阅读,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帮助宝宝分析故事中人物的心理状况。比如,“小黑猫拿走了小花猫的鱼,小花猫心里会怎样想,她是难受还是高兴?”不好的行为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哎呀,小花猫没有饭吃了,要饿肚子,饿肚子好不好受?”说说谁对谁不对,应该怎样做,等等。
2 营造宝宝的小社会。带宝宝走出自己家里的小天地,经常带宝宝到有小伙伴的地方,加入他们的游戏。开始时,宝宝可能不懂得也不愿意进入小朋友的游戏,你可以当他们的大伙伴,参与到宝宝的游戏中去。比如,小朋友想玩他的小皮球,你可以对他说:“咱们一块儿玩小汽车游戏吧,宝宝在这边,月月在那边,我们滚皮球。好,接住!”还可以邀请邻居带小宝宝来家做客,组织几个人玩一件玩具的小游戏等。时间长了,宝宝们成了好朋友,分享行为也多了。
3 多为宝宝提供分享的机会。给宝宝安排与分享有关的小任务,比如家里有好吃的蛋糕,切成小块,请宝宝分给每个人。他或许不愿意分享,但他会对分发东西这一行为感兴趣,渐渐地也能接受分享了。
4 让他看到,借出去的东西还会回来的。开始教宝宝分享要选择可以归还的物品,如积木、玩具车等。让他知道,东西借出去,还是会回来的。你要选择能够归还宝宝物品的小朋友,让宝宝借给他们。因为如果借出去的东西没还回来,或者还回来的东西已经损坏,宝宝下次肯定不愿意再借给别人东西了。然后再逐步过渡到让宝宝与好朋友分享不能再归还的东西,比如好吃的东西,或者干脆把自己的玩具送给他人。
5 让他感受到,他给别人带来了快乐。强迫孩子把东西借给别人,会让孩子觉得,别人比他更重要。你首先要对他的行为表示理解,比如对他说“你是因为爱护你的东西才不愿意借给别人,对吗?妈妈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宝贝借给别人。”随后再引导他懂得分享也是一种收获,也是一种快乐。“宝宝,你看这些玩具现在你都没再玩了,你要玩其他的了,如果你把这些借给小妹妹,她肯定很高兴。”让孩子体验自己的行为可以让别人快乐。当孩子之间的互助行为越来越多,宝宝会越来越喜欢分享,而且分享的范围也会逐步扩大,从物品分享到力量分享(一起抬东西)、智力分享(一起解决问题)、情感分享(互相安慰),分享会带给宝宝更多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