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是考试的故乡,也是一个考试大国。每一次的考试改革都会牵扯广大考生以及家长的心。考试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关键阶段。为了保证新课改的顺利进行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探索和推进考试改革势在必行。高考作为考试的重要类别之一,高考的内容又是考试的重点,因此,对高考考试内容的探究显得更有意义。
关键词:考试改革;高考;考试内容
高考,关注着每一位考生的命运,但是,由于对考试的功利化认识,使考试成为应试教育的“替罪羊”,成为众矢之的。随着“取消高考”的呼声越来越高,对高考有个更加明确的认识才是关键的解决方案。因为高考,在目前众多教育评价方式中,是唯一的一个相对公平的举措。因此,当今应该做的,不是随波逐流,而是审视高考考试的问题所在,找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本文主要从考试内容角度出发,探究高考考试内容解决方案。
一、 当前高考考试内容问题
在考试内容的设置方面,过多依据课本知识,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考查这主要表现在客观题比例较大。对于大家来说客观解答题的答案标准化且作答方法非常简单,再加上问题设计的方式偏重于“会”与“不会”,所以不能引发深入思考、分析。即使是主观题也因为老师们在评卷的时候主要是依据讲授内容或书本给分,所以学生发挥的余地不大。所以这种考试的结果只能是使学生重书本知识轻能力培养。
由于对于课本知识的过于依赖,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考查。使得学生成为背题的“工具”,容纳知识的“容器”。机械化的记忆,导致了“高分低能”现象,即虽然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了较高的分数,但在处理实际问题中却不知所措,甚至缺乏解决最基本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新课改下对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具体要求与相关探索
新课改强调个性化的学习与教学。这必然要求个性化的考试来评价学生,否则课改进不能实施本质性改革。面对同一考试,同一录取的考试形式,在高中新课改实施之前,国家出台了相关高考改革走向的文件,如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考试内容作出相关要求,指出“加强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考查,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及《指导意见》(2007)开始使用的高考改革方案。《指导意见》强调,“高校招生考试方案的研究制订要遵循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依法行使办学自主的原则,切实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改革精神,反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在此指导下,相关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及《指导意见》的精神,首先开展新课实验的四个省(区)曾先后对本省原有的高考进行了不同程度改革,并出台了首届进入新课程实验的普通高中毕业生2007年使用的高考改革方案。
2007年海南省对考试内容改革方案是讲考试科目调整为“3+3+基础会考”①。其中,在考试试题中增加了选做题,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提供给了高校做录取的参考。同时,海南省会考成绩以其10%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显然,这对强化基础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会考与高考却是两种不同目的的考试,前者是对毕业生进行的结业性质的水平考试,后者则是为高校招生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将会考成绩百分之十计入高考总分,在一定程度上将会违背会考的目的扭曲其功能,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使会考成为另外一种小高考。这样,使得考试的科目成为10科而非6科,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2007年宁夏的考试科目仍然维持“3+小综合”的形式,有变化的是考试试题分成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增加了往届生选做题目,中学对考生的综合素质做出文字评价,供高校录取时的参考。同时也强调了,无论是理科综合试题还是文科综合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内容,这就意味着考试科目为“3+3”而非“3+小综合”。
三、 未来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走向
高考科目改革的目的,有的学者认有两个:一是解决学生偏科问题,二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是,目前对于考试内容的改革并咩有到达这两个目的,减少科目也并没有减轻学生的负担。因此,就未来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走向应该从两方面考虑。
(一)考试科目设置合理科学
就目前的考试科目设置来说,“3+X”方案相对来说能缓解文理偏科现象,许多中学为了提高升学率,从高中一年级起便开始让学生确定“3+X”中的“X”,以便针对学习。只是在实际选择中,学生一般为了取得高分数,采取避难就易的方式,尽量不选择物理或者化学等相对较难的科目,这又在一定程度上没能解决文理偏科问题,更没有减轻学生负担。因此,考试内容改革方向,应该朝向科目设置中力求能达到“中和”的方式,比如可以对广东省的科目设置进行相应的改革,使其更加完美,以便能借鉴“3+文科基/理科基础”的模式。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其课业负担问题,这将要涉及到对考试题的命题与设计问题一定要科学、合理,符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要求,而不能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大综合”。
(二)对考试内容测评的方式多元化
日本考试方式多样化,层次化。全国统考,大学独立考试和单独考试依次进行,期间实验操作、论文、听力、考试、面试多种手段。而我国几十年来一直侧重于笔试,忽视了实验、论文、听力面试等考试手段。我们应该借鉴日本高考在笔试基础上有效地实施小论文测验、综合问题测验、面试、实际技能检查和听力测验等有益经验,采用多种考试方式,对考生进行多元评价。
四、 总结
蒙哥马利所言:“考试之所以蓬勃发展,同样是由于它具有多种功用的性质:考试常常适应多种目的需要,当某个目的过时了或者与它不相干了,考试仍然能够以其他理由存在。”对于学生来说高考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高考改革关系千家万户,设计众多考生的利益。因此,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高考改革,尤其是关于考试改革最核心的考试内容改革应在充分的理论依据基础上进行。逐渐完善,最终实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顺利衔接。(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王伟宜,王晞,……等.考试与评价[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2]刘海峰,……等.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3]周云,陈华忠.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初探[J].教育探索,2000(09).
关键词:考试改革;高考;考试内容
高考,关注着每一位考生的命运,但是,由于对考试的功利化认识,使考试成为应试教育的“替罪羊”,成为众矢之的。随着“取消高考”的呼声越来越高,对高考有个更加明确的认识才是关键的解决方案。因为高考,在目前众多教育评价方式中,是唯一的一个相对公平的举措。因此,当今应该做的,不是随波逐流,而是审视高考考试的问题所在,找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本文主要从考试内容角度出发,探究高考考试内容解决方案。
一、 当前高考考试内容问题
在考试内容的设置方面,过多依据课本知识,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考查这主要表现在客观题比例较大。对于大家来说客观解答题的答案标准化且作答方法非常简单,再加上问题设计的方式偏重于“会”与“不会”,所以不能引发深入思考、分析。即使是主观题也因为老师们在评卷的时候主要是依据讲授内容或书本给分,所以学生发挥的余地不大。所以这种考试的结果只能是使学生重书本知识轻能力培养。
由于对于课本知识的过于依赖,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考查。使得学生成为背题的“工具”,容纳知识的“容器”。机械化的记忆,导致了“高分低能”现象,即虽然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了较高的分数,但在处理实际问题中却不知所措,甚至缺乏解决最基本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新课改下对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具体要求与相关探索
新课改强调个性化的学习与教学。这必然要求个性化的考试来评价学生,否则课改进不能实施本质性改革。面对同一考试,同一录取的考试形式,在高中新课改实施之前,国家出台了相关高考改革走向的文件,如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考试内容作出相关要求,指出“加强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考查,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及《指导意见》(2007)开始使用的高考改革方案。《指导意见》强调,“高校招生考试方案的研究制订要遵循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依法行使办学自主的原则,切实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改革精神,反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在此指导下,相关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及《指导意见》的精神,首先开展新课实验的四个省(区)曾先后对本省原有的高考进行了不同程度改革,并出台了首届进入新课程实验的普通高中毕业生2007年使用的高考改革方案。
2007年海南省对考试内容改革方案是讲考试科目调整为“3+3+基础会考”①。其中,在考试试题中增加了选做题,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提供给了高校做录取的参考。同时,海南省会考成绩以其10%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显然,这对强化基础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会考与高考却是两种不同目的的考试,前者是对毕业生进行的结业性质的水平考试,后者则是为高校招生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将会考成绩百分之十计入高考总分,在一定程度上将会违背会考的目的扭曲其功能,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使会考成为另外一种小高考。这样,使得考试的科目成为10科而非6科,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2007年宁夏的考试科目仍然维持“3+小综合”的形式,有变化的是考试试题分成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增加了往届生选做题目,中学对考生的综合素质做出文字评价,供高校录取时的参考。同时也强调了,无论是理科综合试题还是文科综合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内容,这就意味着考试科目为“3+3”而非“3+小综合”。
三、 未来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走向
高考科目改革的目的,有的学者认有两个:一是解决学生偏科问题,二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是,目前对于考试内容的改革并咩有到达这两个目的,减少科目也并没有减轻学生的负担。因此,就未来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走向应该从两方面考虑。
(一)考试科目设置合理科学
就目前的考试科目设置来说,“3+X”方案相对来说能缓解文理偏科现象,许多中学为了提高升学率,从高中一年级起便开始让学生确定“3+X”中的“X”,以便针对学习。只是在实际选择中,学生一般为了取得高分数,采取避难就易的方式,尽量不选择物理或者化学等相对较难的科目,这又在一定程度上没能解决文理偏科问题,更没有减轻学生负担。因此,考试内容改革方向,应该朝向科目设置中力求能达到“中和”的方式,比如可以对广东省的科目设置进行相应的改革,使其更加完美,以便能借鉴“3+文科基/理科基础”的模式。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其课业负担问题,这将要涉及到对考试题的命题与设计问题一定要科学、合理,符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要求,而不能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大综合”。
(二)对考试内容测评的方式多元化
日本考试方式多样化,层次化。全国统考,大学独立考试和单独考试依次进行,期间实验操作、论文、听力、考试、面试多种手段。而我国几十年来一直侧重于笔试,忽视了实验、论文、听力面试等考试手段。我们应该借鉴日本高考在笔试基础上有效地实施小论文测验、综合问题测验、面试、实际技能检查和听力测验等有益经验,采用多种考试方式,对考生进行多元评价。
四、 总结
蒙哥马利所言:“考试之所以蓬勃发展,同样是由于它具有多种功用的性质:考试常常适应多种目的需要,当某个目的过时了或者与它不相干了,考试仍然能够以其他理由存在。”对于学生来说高考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高考改革关系千家万户,设计众多考生的利益。因此,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高考改革,尤其是关于考试改革最核心的考试内容改革应在充分的理论依据基础上进行。逐渐完善,最终实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顺利衔接。(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王伟宜,王晞,……等.考试与评价[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2]刘海峰,……等.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3]周云,陈华忠.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初探[J].教育探索,2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