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为例,结合学院实际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设计,为高职院校铁路物流管理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铁路物流;人才培养
1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铁路物流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更加凸显,铁路物流业的发展,对振兴辽宁乃至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政治和经济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层次的铁路物流专业的设置和人才培养就显得尤为必要。
2铁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
2.1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熟练掌握铁路物流管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铁路货运基本业务工作流程和作业要求,具备铁路货物运输操作与铁路物流业务服务能力,适应铁路物流行业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2职业面向与就业岗位、岗位群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沈阳、哈尔滨、济南、太原等铁路局货运中心以及普通类型物流企业相关部门,从事铁路货运、货场管理、物流企业生产一线操作、管理及服务工作。初次就业岗位为货运员(中级)、货运检查员(中级)、货运核算员(中级)、物流业务员(中级);目标就业岗位为铁路物流客户经理、货运计划员、货运安全员、货运值班员;拓展岗位为货运调度员。
3铁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职业能力、素质要求
3.1基本知识要求
掌握学生必备的德育、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文化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必需的铁路线路站场、机车车辆、信号通信设备的基本知识;掌握铁路物流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铁路货运市场营销、货运组织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3.2职业能力要求
具备正确使用、操作有关货运设备的能力;具备正确执行和运用规章解决运输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运输生产组织、管理和指挥的能力;
具备设备故障处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能力;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的能力。
3.3职业素质要求
具有对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具有遵纪守法、诚信敬业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具有听从命令、服从指挥、顾全大局的意识;具备终身学习、适应岗位和职业迁移的能力;具备较高的实践、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具备吃苦耐劳、良好的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4铁路物流管理专业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
铁路物流管理专业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见表1。
5铁路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及证书结构
铁路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结构及证书结构见图1。建议学校可以根据企业对物流服务的实际需求以及本校专业办学特色,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适当调整并选取适用的职业资格证书。
6铁路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6.1教学活动时间分配
本专业学制3年,学生在校总计6个学期,每学期教学周数为20周,其中前5个学期为学生在校学习阶段,第6个学期为学生去企业综合实践阶段。具体活动时间分配见表2。
6.2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
铁路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分为必修、限选和任选三类,带“*”的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每学期安排3或4门考试课程,加粗并带有下划线的为考试课程,其余均为考查课程。另带w的课程为项目教学课程,采取整周连上的方式,每周20课时。具体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见表3。
7铁路物流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保障
7.1校企合作
学院已与沈阳铁路局所属的沈阳西站、苏家屯站、沈阳站、沈阳货运中心等多家铁路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及时与企业进行宣传与交流,激发企业与社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成立专家指导小组,学院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建立具体的合作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和执行计划,同时,学院要时刻关注企业需求的变化,调整专业方向,确定人才培养规模,开发、设计、实施灵活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做好企业科技创新、规范化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业务领域拓展、企业文化渗透等工作,真正把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落到实处。
7.2师资队伍
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制定了完善的培养、奖励和吸引高素质人才等方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尽快建设一支能够适应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培养要求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必须建立一个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以形成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执教水平和实践能力,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创造条件,尽快形成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7.3实训基地
以教育部和辽宁省物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为依据,在改革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大力开展实验实训教学,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核心的位置,实验实训开出率达100%,把开足开好作为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继续加大投入完善校内现有实验实训设施,新建必要的实验实训场地。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利用上,本着“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就业质量”的办学观念,先后联系落实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吻合、代表铁路物流发展方向、且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校外实训基地十几家,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参观、铁路技术人员讲解、跟班作业,了解各工种的作业环境、作业过程、作业方法,使学生与现场零距离接触,有助于学生了解未来就业环境实际状况,增强学生就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8铁路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8.1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严格按照“双闭环”质量监控体系,进行院系两级督导。通过管理教学文件、组织教学实施、评估教学效果、反馈质量信息等活动,由学校教学监控部门和就业质量评价部门对学校教学工作全过程、全方位进行质量监控和动态调整,从而促进教学工作的不断改进,保障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8.2学生学业评价办法
基础理论课考核侧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采用笔试考核形式,分值比例如下:50%(平时成绩)+50%(笔试成绩)。项目课程考核与评价侧重学生专业、社会和方法能力,以学生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素质提高为考评标准。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考评以成果考核为主,社会与方法能力以过程考核为主,社会能力考评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团队合作、沟通、谈判、协调及对集体荣誉、责任理解程度;方法能力考评学生在不同的环境、组织条件下,进行信息收集与分析、计划制定、工作方法选择、项目实施效率与绩效。
8.3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修满规定必修课162.5学分,选修课4学分以上;英语取得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合格证书;计算机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合格证书;至少获得由国家铁路局技能鉴定中心考核颁发的中(高)级货运员、货运值班员之中一种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9铁路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说明
(1)本教学计划是根据高职教育特色,按照工学结合的特点,紧跟市场需求,联系专业实际,由专业教师与企业人士共同研究、共同开发,是按照铁路物流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要求根据工作过程导向而综合设计的。
(2)在铁路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中,较多的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式、案例式教学,改革力度较大,符合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一体化教学要求。
(3)学生必须修满规定的学分方可毕业;专业教学计划如因技术发展、市场需求变化需要调整,必须报教务处审批备案后,方可执行。
[关键词]高职;铁路物流;人才培养
1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铁路物流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更加凸显,铁路物流业的发展,对振兴辽宁乃至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政治和经济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层次的铁路物流专业的设置和人才培养就显得尤为必要。
2铁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
2.1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熟练掌握铁路物流管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铁路货运基本业务工作流程和作业要求,具备铁路货物运输操作与铁路物流业务服务能力,适应铁路物流行业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2职业面向与就业岗位、岗位群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沈阳、哈尔滨、济南、太原等铁路局货运中心以及普通类型物流企业相关部门,从事铁路货运、货场管理、物流企业生产一线操作、管理及服务工作。初次就业岗位为货运员(中级)、货运检查员(中级)、货运核算员(中级)、物流业务员(中级);目标就业岗位为铁路物流客户经理、货运计划员、货运安全员、货运值班员;拓展岗位为货运调度员。
3铁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职业能力、素质要求
3.1基本知识要求
掌握学生必备的德育、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文化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必需的铁路线路站场、机车车辆、信号通信设备的基本知识;掌握铁路物流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铁路货运市场营销、货运组织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3.2职业能力要求
具备正确使用、操作有关货运设备的能力;具备正确执行和运用规章解决运输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运输生产组织、管理和指挥的能力;
具备设备故障处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能力;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的能力。
3.3职业素质要求
具有对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具有遵纪守法、诚信敬业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具有听从命令、服从指挥、顾全大局的意识;具备终身学习、适应岗位和职业迁移的能力;具备较高的实践、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具备吃苦耐劳、良好的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4铁路物流管理专业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
铁路物流管理专业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见表1。
5铁路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及证书结构
铁路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结构及证书结构见图1。建议学校可以根据企业对物流服务的实际需求以及本校专业办学特色,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适当调整并选取适用的职业资格证书。
6铁路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6.1教学活动时间分配
本专业学制3年,学生在校总计6个学期,每学期教学周数为20周,其中前5个学期为学生在校学习阶段,第6个学期为学生去企业综合实践阶段。具体活动时间分配见表2。
6.2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
铁路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分为必修、限选和任选三类,带“*”的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每学期安排3或4门考试课程,加粗并带有下划线的为考试课程,其余均为考查课程。另带w的课程为项目教学课程,采取整周连上的方式,每周20课时。具体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见表3。
7铁路物流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保障
7.1校企合作
学院已与沈阳铁路局所属的沈阳西站、苏家屯站、沈阳站、沈阳货运中心等多家铁路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及时与企业进行宣传与交流,激发企业与社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成立专家指导小组,学院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建立具体的合作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和执行计划,同时,学院要时刻关注企业需求的变化,调整专业方向,确定人才培养规模,开发、设计、实施灵活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做好企业科技创新、规范化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业务领域拓展、企业文化渗透等工作,真正把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落到实处。
7.2师资队伍
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制定了完善的培养、奖励和吸引高素质人才等方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尽快建设一支能够适应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培养要求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必须建立一个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以形成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执教水平和实践能力,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创造条件,尽快形成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7.3实训基地
以教育部和辽宁省物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为依据,在改革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大力开展实验实训教学,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核心的位置,实验实训开出率达100%,把开足开好作为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继续加大投入完善校内现有实验实训设施,新建必要的实验实训场地。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利用上,本着“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就业质量”的办学观念,先后联系落实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吻合、代表铁路物流发展方向、且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校外实训基地十几家,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参观、铁路技术人员讲解、跟班作业,了解各工种的作业环境、作业过程、作业方法,使学生与现场零距离接触,有助于学生了解未来就业环境实际状况,增强学生就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8铁路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8.1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严格按照“双闭环”质量监控体系,进行院系两级督导。通过管理教学文件、组织教学实施、评估教学效果、反馈质量信息等活动,由学校教学监控部门和就业质量评价部门对学校教学工作全过程、全方位进行质量监控和动态调整,从而促进教学工作的不断改进,保障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8.2学生学业评价办法
基础理论课考核侧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采用笔试考核形式,分值比例如下:50%(平时成绩)+50%(笔试成绩)。项目课程考核与评价侧重学生专业、社会和方法能力,以学生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素质提高为考评标准。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考评以成果考核为主,社会与方法能力以过程考核为主,社会能力考评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团队合作、沟通、谈判、协调及对集体荣誉、责任理解程度;方法能力考评学生在不同的环境、组织条件下,进行信息收集与分析、计划制定、工作方法选择、项目实施效率与绩效。
8.3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修满规定必修课162.5学分,选修课4学分以上;英语取得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合格证书;计算机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合格证书;至少获得由国家铁路局技能鉴定中心考核颁发的中(高)级货运员、货运值班员之中一种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9铁路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说明
(1)本教学计划是根据高职教育特色,按照工学结合的特点,紧跟市场需求,联系专业实际,由专业教师与企业人士共同研究、共同开发,是按照铁路物流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要求根据工作过程导向而综合设计的。
(2)在铁路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中,较多的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式、案例式教学,改革力度较大,符合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一体化教学要求。
(3)学生必须修满规定的学分方可毕业;专业教学计划如因技术发展、市场需求变化需要调整,必须报教务处审批备案后,方可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