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益性国有企业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手段之一,是以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宗旨,实现政府职能。其资本全部或主要由国家投入,资本或股份归国家所有,不以盈利为目的,其绩效衡量标准是社会服务或公共绩效。为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方针,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我国在公益性国企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改革创新,改革的路径主要是以促进国有公益性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加强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机制,创新国企管理制度,股份制多元化道路上进行探索。
关键词:公益性国有企业;改革;公共服务
公益性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性体现在作为企业的主体存在,担负的却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使命。由于其具有浓厚的公益性特点,导致民营资本进入困难,经营模式单一,公益性国有企业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以确保公众利益和经济稳步发展。
公益性国有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管理体制混乱、国有资产流动性差、沉淀资金多、融资与收益渠道固定以及贪污腐败现象严重等,发展形势相当严峻,发展滞后只会导致公共服务和产品未能满足公众的需求,障碍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公共,但也不能一味的依赖政府的支持,这就需要公益性国企增强自身管理能力,开辟新的管理方法和经营模式。
1.机制创新,提升竞争优势
(1)股权多元化创新。根据国务院相关规定,关系民生问题的重要领域需实行国有独资或控股,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国有企业依法通过许可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参与建设和运营。国家在垄断性行业对民营资本注入给予适当开放,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公益性国有企业运营过程中的财政压力,还能给国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国有资本的流动性,保证公益性行业领域内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和谐发展,更有效的发挥市场的作用。
(2)管理机制创新。公益性国有企业大多都是使用公务系统的行政级别,但其作为企业的主体形式存在,就应该要求有明确的组织框架及清晰的岗位职能职责,这就要求其在改革的过程中建立法人所有制基础上的现代公司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修订完善公司章程,明晰各机构职责,制定议事规则,形成权责清晰、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3)科学技术创新。我国绝大多数公益性国有企业的操作模式十分单一,运营方式不符合现代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除了焚烧就是掩埋,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污染环境,还会造成生态的恶性循环,垃圾的分类处理,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才能推动产业升级,甚至“变废为宝”为企业创收。
2.信息披露,形成监督机制
公益性国有企业一般由国资委管理,但其具体运行操作则有企业负责人来全权掌控,信息披露不及时,监督机制不完善直接导致了腐败分子的大量滋生。
(1)实行外部监事制度。国资委在掌控国有资产运营过程中,要加强董事会队伍建设,优化董事会结构,健全规范董事会运作的制度体系,定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的管理人才,分类分批向公益性国有企业派出监事会,监控董事会重大事项决策和资金使用情况,定期向国资委汇报公司运营情况。
(2)实行外部审计制度。引进专业的会计审计公司,要求国有企业定期按月、季、年提交公司运行资金使用报表,并每半年开展一次资金盘点,严格掌控公司运行情况的同时,定期向公众公布外部审计数据,实行透明化管理。
(3)试点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按照公益性国有企业政企分开的管理原则,推进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将国有资产纳入监控范围,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监管。组建国有资产运营机构,将国有企业的股权集中起来代替国资委行使出资人的监管权利,并均衡国有资产分布,协调发展公益性国有企业,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4)实行事后责任追究制。公益性国有企业操作的项目一般具有周期长、成本高等特点,多起腐败案例显示,当项目未完工而责任人调离后将摊子甩给下一任的事件时有发生,这对于国有资产监管产生了很大的障碍,一方面无法追究到责任人,另一方面模糊了责任人自责,公益性国有企业实行事后责任追究制有利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前提是划分好责任人工作职责,明确要求。
3.成本控制,映射公共利益
公益性国有企业具有的最典型特点就是前期投入成本大,基础设备耗资多,且沉淀成本巨额,然而像中石油这样的垄断性国有企业,它得天独厚的市场竞争优势是其获得一千多亿净利润的天然保障,然后长期受供给型财政体制的影响,使得企业成本控制意识薄弱,财务制度不够完善等诟病屡见不鲜,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而成本控制更应该首当其冲。
(1)改变经营理念,培养企业成本控制意识。人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点在企业管理中尤显突出。培养每一名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才能在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把握好成本,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降本增效活动,共同协作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完成成本控制目标。
(2)组织机构改革,控制企业管理成本。公益性国有企业中,人员管理成本在整个企业运行成本中占有很高的比例,要想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精简组织机构,提升人员业务能力,才能真正做到控制成本提升企业形象。
(3)完善企业财务制度,严格控制企业预算支出。公益性国有企业在财务控制方面应格外严格,花一分钱就要为公众提供两分钱的公共服务,特别是一些前期投入巨额的服务类项目,应建立健全各项费用预算支出制度,每项工程都公开透明,才能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减少财政资源的浪费和流失。
4.绩效考核,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公益性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上和一般型企业有着很大的不同,对公益性国有企业的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会存在很多的问题,公益性国有企业国有的属性和职能就是公共服务,员工论资排辈的晋升格局和做多做少都一样的心态导致了绩效考核的失效,公益性国有企业要想提升自身公共服务质量,改善“吃补贴”的恶性循环,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营造强劲有力的绩效考核文化氛围是必不可少的。
(1)树立绩效考核意识。公益性国有企业的目标无衡量的标准,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也无考核的体系,企业管理起来就更加困难,当单位领导树立现代管理意识时,员工才会重视绩效考评,才能真正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工作起来才牢靠”的工作氛围。
(2)打造科学规范的KPI考核指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衡量是将公共满意度放在第一位,量化员工的工作内容,细化员工的工作职责,将企业全年战略目标落实到每一名员工的工作中,才能将绩效与员工工作密切联系起来,量化每一项工作的工作指标,才能避免“中庸”顽固思想的腐蚀,凸显个人的工作价值。
(3)建立动态的管理机制。增强KPI考核的灵活性,绩效考核不是领导一人说了算,要积极听取员工意见,运用目标管理的方法,员工主动调整自己工作计划,跟踪完成自己的工作目标,积极配合其他人才能打造一只协作的管理团队。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上海国有资本研究院,《国有企业分类与分类监管》;
[2]武文莉.我国公有公益性企业改革的路径探索[A].探索与争鸣.2012-3-10;
[3]张安毅.论公益性国有企业概念的理论缺陷与公共企业制度的建立—以中国国企分类改革为背景[A].东疆学刊第31卷第4期.2014-10;
[4]张世龙,公益性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问题研究[F],2015-4;
[5]彭翔,公益性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探究[A],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4卷第5期,2015-5;
关键词:公益性国有企业;改革;公共服务
公益性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性体现在作为企业的主体存在,担负的却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使命。由于其具有浓厚的公益性特点,导致民营资本进入困难,经营模式单一,公益性国有企业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以确保公众利益和经济稳步发展。
公益性国有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管理体制混乱、国有资产流动性差、沉淀资金多、融资与收益渠道固定以及贪污腐败现象严重等,发展形势相当严峻,发展滞后只会导致公共服务和产品未能满足公众的需求,障碍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公共,但也不能一味的依赖政府的支持,这就需要公益性国企增强自身管理能力,开辟新的管理方法和经营模式。
1.机制创新,提升竞争优势
(1)股权多元化创新。根据国务院相关规定,关系民生问题的重要领域需实行国有独资或控股,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国有企业依法通过许可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参与建设和运营。国家在垄断性行业对民营资本注入给予适当开放,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公益性国有企业运营过程中的财政压力,还能给国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国有资本的流动性,保证公益性行业领域内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和谐发展,更有效的发挥市场的作用。
(2)管理机制创新。公益性国有企业大多都是使用公务系统的行政级别,但其作为企业的主体形式存在,就应该要求有明确的组织框架及清晰的岗位职能职责,这就要求其在改革的过程中建立法人所有制基础上的现代公司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修订完善公司章程,明晰各机构职责,制定议事规则,形成权责清晰、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3)科学技术创新。我国绝大多数公益性国有企业的操作模式十分单一,运营方式不符合现代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除了焚烧就是掩埋,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污染环境,还会造成生态的恶性循环,垃圾的分类处理,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才能推动产业升级,甚至“变废为宝”为企业创收。
2.信息披露,形成监督机制
公益性国有企业一般由国资委管理,但其具体运行操作则有企业负责人来全权掌控,信息披露不及时,监督机制不完善直接导致了腐败分子的大量滋生。
(1)实行外部监事制度。国资委在掌控国有资产运营过程中,要加强董事会队伍建设,优化董事会结构,健全规范董事会运作的制度体系,定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的管理人才,分类分批向公益性国有企业派出监事会,监控董事会重大事项决策和资金使用情况,定期向国资委汇报公司运营情况。
(2)实行外部审计制度。引进专业的会计审计公司,要求国有企业定期按月、季、年提交公司运行资金使用报表,并每半年开展一次资金盘点,严格掌控公司运行情况的同时,定期向公众公布外部审计数据,实行透明化管理。
(3)试点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按照公益性国有企业政企分开的管理原则,推进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将国有资产纳入监控范围,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监管。组建国有资产运营机构,将国有企业的股权集中起来代替国资委行使出资人的监管权利,并均衡国有资产分布,协调发展公益性国有企业,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4)实行事后责任追究制。公益性国有企业操作的项目一般具有周期长、成本高等特点,多起腐败案例显示,当项目未完工而责任人调离后将摊子甩给下一任的事件时有发生,这对于国有资产监管产生了很大的障碍,一方面无法追究到责任人,另一方面模糊了责任人自责,公益性国有企业实行事后责任追究制有利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前提是划分好责任人工作职责,明确要求。
3.成本控制,映射公共利益
公益性国有企业具有的最典型特点就是前期投入成本大,基础设备耗资多,且沉淀成本巨额,然而像中石油这样的垄断性国有企业,它得天独厚的市场竞争优势是其获得一千多亿净利润的天然保障,然后长期受供给型财政体制的影响,使得企业成本控制意识薄弱,财务制度不够完善等诟病屡见不鲜,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而成本控制更应该首当其冲。
(1)改变经营理念,培养企业成本控制意识。人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点在企业管理中尤显突出。培养每一名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才能在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把握好成本,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降本增效活动,共同协作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完成成本控制目标。
(2)组织机构改革,控制企业管理成本。公益性国有企业中,人员管理成本在整个企业运行成本中占有很高的比例,要想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精简组织机构,提升人员业务能力,才能真正做到控制成本提升企业形象。
(3)完善企业财务制度,严格控制企业预算支出。公益性国有企业在财务控制方面应格外严格,花一分钱就要为公众提供两分钱的公共服务,特别是一些前期投入巨额的服务类项目,应建立健全各项费用预算支出制度,每项工程都公开透明,才能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减少财政资源的浪费和流失。
4.绩效考核,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公益性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上和一般型企业有着很大的不同,对公益性国有企业的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会存在很多的问题,公益性国有企业国有的属性和职能就是公共服务,员工论资排辈的晋升格局和做多做少都一样的心态导致了绩效考核的失效,公益性国有企业要想提升自身公共服务质量,改善“吃补贴”的恶性循环,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营造强劲有力的绩效考核文化氛围是必不可少的。
(1)树立绩效考核意识。公益性国有企业的目标无衡量的标准,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也无考核的体系,企业管理起来就更加困难,当单位领导树立现代管理意识时,员工才会重视绩效考评,才能真正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工作起来才牢靠”的工作氛围。
(2)打造科学规范的KPI考核指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衡量是将公共满意度放在第一位,量化员工的工作内容,细化员工的工作职责,将企业全年战略目标落实到每一名员工的工作中,才能将绩效与员工工作密切联系起来,量化每一项工作的工作指标,才能避免“中庸”顽固思想的腐蚀,凸显个人的工作价值。
(3)建立动态的管理机制。增强KPI考核的灵活性,绩效考核不是领导一人说了算,要积极听取员工意见,运用目标管理的方法,员工主动调整自己工作计划,跟踪完成自己的工作目标,积极配合其他人才能打造一只协作的管理团队。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上海国有资本研究院,《国有企业分类与分类监管》;
[2]武文莉.我国公有公益性企业改革的路径探索[A].探索与争鸣.2012-3-10;
[3]张安毅.论公益性国有企业概念的理论缺陷与公共企业制度的建立—以中国国企分类改革为背景[A].东疆学刊第31卷第4期.2014-10;
[4]张世龙,公益性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问题研究[F],2015-4;
[5]彭翔,公益性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探究[A],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4卷第5期,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