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技推广是一种以农民为对象、教育为手段,以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为内容的科技教育、科技扩散活动。搞好农技推广工作,对传播新科学、新技术、新技能、新信息,改变农民行为,提高决策能力,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化经济发展,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具有重大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针对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措施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相关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0-0090-01
1 基层农技推广的概述
当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基本健全,一般由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直接设立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区域农技站,人员归县农业主管部门直接管理,纳入事业编制,乡镇一般设有乡镇农技站,从事乡镇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和协助上级农技部门开展工作,人员归乡镇政府管理,纳入乡镇事业编制。这些县乡农技机构基本上都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有工作职责,承担着一些基本的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县乡农技推广体系在农业病虫害防治、良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等方面为农业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农业技术示范点开展的新技术推广应用,起到了示范作用,提高了农民的劳动技能。
2 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存在问题
2.1 留守劳动力文化水平低,接受新技术能力差
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开展试验示范、技术服务等专业化程度不高,创新性不够,解决生产问题能力不强,文化水平和知识结构难于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近几年,村里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壮劳动力都到了外面打工,由于撤学校并村,大多数有能力的为了孩子上学都搬到了乡镇或县城,村里老人居多。他们文化程度低,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对新事物、新技术接受能力差,没有创新能力,更不敢说去尝试。只有通过村干部对新品种进行少量试种成功,农民亲眼看到真正的是实惠后,才会慢慢接受新品种、新技术。加之农村多交通不便,农产品总数量不大,价格低、销路不畅,所以,大部分农民不愿承担风险,对新品种、新技术接纳的态度不积极,也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2.2 推广方法有待改善,激励机制不健全
现在推广方法,虽然要求服务到田间地头,但由于服务对象较多,农技人员无法全部做到手把手服,仅能服务极少,很难服务到位,且服务环节经常被抽调或兼任工作打断,中间环节无法得到控制,严重影响到示范基地建设。使农民得到科技知识的渠道不够通畅,使农业推广效果难以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提拔重用少,职称评聘也受限,职级并行与公车改革事业单位情况不明,政治与经济利益都得不到。下村入户还要自己想办法,手机费、摩托车油费还得自己出,农业技术人员自己掏钱去为农民服务。农业技术成果转化还缺乏激励机制,没有有效的利益诱导机,许多推广工作也就难免流于形,不能让农民满意,严重制约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发展。
2.3 推广与科研结合不紧密、生产难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推广机构与科研院所没有隶属关系,推广工作与科研工作缺乏有效沟通,专家老师的课题研究主要面向高端技术领域,面向生产实际而开展的工作较少。专家教授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专家提出适于推广的成套技术较少,建立的示范样板适合农民学习应用的不多,开展针对性试验研究等较少。科研院所与推广机构结合不紧密,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了解不够,诸如连作障碍、对新出现的病虫害的控制、植物生理障碍等生产难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专家培训指导农技人员的职能缺失,基层农技人员缺乏专家的传帮带,技术水平难于提高,严重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
3 促进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对策
3.1 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强壮农技队伍
农技推广工作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础,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因此,要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强壮农技队伍。一是必须加快基层农技推广部门体制改革,将双重管理改为一方管理,实行管理在县,工作在乡,服务到户,确保队伍稳定;二是根据乡镇实际情况,比如人口、土地多的乡镇,适当配备较多的农技推广工作人员,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农民解除后顾之忧,更好的为“三农”服务,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三是完善县、乡、村三级机构,明确责任,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层层抓落实的服务理念。
3.2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技人员综合素质
重视基层农技人员的培训,国家、自治区、市区要将加强专业人员技能培训,提高农技人员综合素质作为科技兴农的重要内容之一,实施全面培训计划。分期分批选派不同层次基层农技人员,通过专业培训、定期进修、继续教育等途径,不断更新和完善农技人员知识结构,扩大专业视野,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使其尽快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在培训中,注重理论专题培训和工作实践效果,实际案例学习和现场参观考察,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实际推广应用,农业院校、科研院所集中授课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现场讲学四个方面的结合;鼓励农技推广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并把农技推广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成果作为考核晋升、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通过财政支持、制度保证、定期考核等措施,促进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更新。
3.3 确保农技推广工作经费投入
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械,属公益事业单位。要求推广人员工资福利和推广工作经费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同步提高,足额到位。首先要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农产品检测、一村一品检测、农业技术信息等系统,并配置必要的实验器材,为农业技术推广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通过农业技术搭桥,动员广大社会、企业人士的力量進行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根据农民的实际需要开展产加销一体型、产销结合一体型、生产服务型等服务形式,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广泛参与、相互促进的格局。
3.4 创新推广模式,提供科技支撑
要彻底改变农技推广模式,由原来的“硬性”推广,改为以农民的需求为服务目的,农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技术服务,农业生产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服务,使农技推广作用越来越具体。每年由乡村调查农民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推广机构进行针对性研究,上门为农户提供技術服务,或由农户选择服务对象,然后政府按照农户提供的推广面积和实施效果将科技推广经费下拨推广机构,拓展技术推广内容。将技术推广的重点由以产中的技术服务为主,延伸到产前的市场需求分析、信息咨询和产后的深加工技术推广等整个产业链。由以提高产量为中心的技术服务拓展到优质化、生态环保技术的推广应,为化解自然和市场风险,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和竞争优势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4 结束语
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而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必然需要高效的农技推广。在当前条件下要推进基层农技推广工作,首先要重视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要不断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强壮农技队伍、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技人员综合素质、确保农技推广工作经费投入、创新推广模式,提供科技支撑,才能进一步提高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效能。
参考文献
[1] 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J].付长亮,李寅秋.中国农技推广.2014(11).
[2]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和完善[J].茹法昭.乡村科技.2016(11).
[3] 保定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现状及成效[J].梁欣.基层农技推广.2017(05).
[4] 浅谈林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王昕,张春雨.种子科技.2017(01).
[关键词]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相关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0-0090-01
1 基层农技推广的概述
当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基本健全,一般由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直接设立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区域农技站,人员归县农业主管部门直接管理,纳入事业编制,乡镇一般设有乡镇农技站,从事乡镇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和协助上级农技部门开展工作,人员归乡镇政府管理,纳入乡镇事业编制。这些县乡农技机构基本上都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有工作职责,承担着一些基本的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县乡农技推广体系在农业病虫害防治、良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等方面为农业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农业技术示范点开展的新技术推广应用,起到了示范作用,提高了农民的劳动技能。
2 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存在问题
2.1 留守劳动力文化水平低,接受新技术能力差
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开展试验示范、技术服务等专业化程度不高,创新性不够,解决生产问题能力不强,文化水平和知识结构难于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近几年,村里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壮劳动力都到了外面打工,由于撤学校并村,大多数有能力的为了孩子上学都搬到了乡镇或县城,村里老人居多。他们文化程度低,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对新事物、新技术接受能力差,没有创新能力,更不敢说去尝试。只有通过村干部对新品种进行少量试种成功,农民亲眼看到真正的是实惠后,才会慢慢接受新品种、新技术。加之农村多交通不便,农产品总数量不大,价格低、销路不畅,所以,大部分农民不愿承担风险,对新品种、新技术接纳的态度不积极,也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2.2 推广方法有待改善,激励机制不健全
现在推广方法,虽然要求服务到田间地头,但由于服务对象较多,农技人员无法全部做到手把手服,仅能服务极少,很难服务到位,且服务环节经常被抽调或兼任工作打断,中间环节无法得到控制,严重影响到示范基地建设。使农民得到科技知识的渠道不够通畅,使农业推广效果难以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提拔重用少,职称评聘也受限,职级并行与公车改革事业单位情况不明,政治与经济利益都得不到。下村入户还要自己想办法,手机费、摩托车油费还得自己出,农业技术人员自己掏钱去为农民服务。农业技术成果转化还缺乏激励机制,没有有效的利益诱导机,许多推广工作也就难免流于形,不能让农民满意,严重制约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发展。
2.3 推广与科研结合不紧密、生产难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推广机构与科研院所没有隶属关系,推广工作与科研工作缺乏有效沟通,专家老师的课题研究主要面向高端技术领域,面向生产实际而开展的工作较少。专家教授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专家提出适于推广的成套技术较少,建立的示范样板适合农民学习应用的不多,开展针对性试验研究等较少。科研院所与推广机构结合不紧密,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了解不够,诸如连作障碍、对新出现的病虫害的控制、植物生理障碍等生产难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专家培训指导农技人员的职能缺失,基层农技人员缺乏专家的传帮带,技术水平难于提高,严重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
3 促进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对策
3.1 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强壮农技队伍
农技推广工作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础,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因此,要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强壮农技队伍。一是必须加快基层农技推广部门体制改革,将双重管理改为一方管理,实行管理在县,工作在乡,服务到户,确保队伍稳定;二是根据乡镇实际情况,比如人口、土地多的乡镇,适当配备较多的农技推广工作人员,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农民解除后顾之忧,更好的为“三农”服务,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三是完善县、乡、村三级机构,明确责任,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层层抓落实的服务理念。
3.2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技人员综合素质
重视基层农技人员的培训,国家、自治区、市区要将加强专业人员技能培训,提高农技人员综合素质作为科技兴农的重要内容之一,实施全面培训计划。分期分批选派不同层次基层农技人员,通过专业培训、定期进修、继续教育等途径,不断更新和完善农技人员知识结构,扩大专业视野,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使其尽快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在培训中,注重理论专题培训和工作实践效果,实际案例学习和现场参观考察,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实际推广应用,农业院校、科研院所集中授课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现场讲学四个方面的结合;鼓励农技推广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并把农技推广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成果作为考核晋升、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通过财政支持、制度保证、定期考核等措施,促进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更新。
3.3 确保农技推广工作经费投入
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械,属公益事业单位。要求推广人员工资福利和推广工作经费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同步提高,足额到位。首先要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农产品检测、一村一品检测、农业技术信息等系统,并配置必要的实验器材,为农业技术推广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通过农业技术搭桥,动员广大社会、企业人士的力量進行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根据农民的实际需要开展产加销一体型、产销结合一体型、生产服务型等服务形式,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广泛参与、相互促进的格局。
3.4 创新推广模式,提供科技支撑
要彻底改变农技推广模式,由原来的“硬性”推广,改为以农民的需求为服务目的,农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技术服务,农业生产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服务,使农技推广作用越来越具体。每年由乡村调查农民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推广机构进行针对性研究,上门为农户提供技術服务,或由农户选择服务对象,然后政府按照农户提供的推广面积和实施效果将科技推广经费下拨推广机构,拓展技术推广内容。将技术推广的重点由以产中的技术服务为主,延伸到产前的市场需求分析、信息咨询和产后的深加工技术推广等整个产业链。由以提高产量为中心的技术服务拓展到优质化、生态环保技术的推广应,为化解自然和市场风险,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和竞争优势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4 结束语
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而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必然需要高效的农技推广。在当前条件下要推进基层农技推广工作,首先要重视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要不断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强壮农技队伍、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技人员综合素质、确保农技推广工作经费投入、创新推广模式,提供科技支撑,才能进一步提高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效能。
参考文献
[1] 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J].付长亮,李寅秋.中国农技推广.2014(11).
[2]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和完善[J].茹法昭.乡村科技.2016(11).
[3] 保定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现状及成效[J].梁欣.基层农技推广.2017(05).
[4] 浅谈林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王昕,张春雨.种子科技.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