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和现状,结合核心素养基本理念,讨论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技术教学;实施
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即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通过各种途径,特别是互联网,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它注重培养学生相互协作能力、自我获取知识能力以及学生对各种知识应用的综合能力。
一、高中生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
1.学习成果的共享不足。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小组分配的学习任务,但对组内他人的学习内容不熟悉。学生的共享和交流时间较少。教学内容与升学关系不大,学生在校内接触计算机机会较少都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2.版权意识不足。学生在因特网、资料光盘等媒介上查阅了相关内容,并在学习中加以引用,却未注明资料来源。
3.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层次不齐。不少学生难以獨立完成电子出版物、多媒体演示文稿以及网站的制作,甚至连汉字的输入也有问题。
4.学生网上查阅资料时容易分散注意力、受不良信息的干扰。
二、高中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张允峥认为信息素养包括四个方面:信息意识,指个体具有信息需求的理念,能够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信息知识指关于信息的一切理论与知识;信息能力,也就是对信息进行获取、处理、评价等的能力;信息伦理,就是在信息活动过程中,要遵守伦理道德规范,合情合理地使用信息。
三、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实施的有效途径
根据对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解读,并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实施途径。
(一)转变教师信息技术课程观
1.从教学模式上看,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
2.从教学方法上看,采用范例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是以典型范例为中心的教与学,从而让学生从选择出来的、有限的典型范例中,主动获得一般的、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进而借助于一般原理和方法进行独立地学习。
3.从教学原则上看,要始终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每个学生都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而教师仅仅充当的是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
同时,要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从学习、生活及社会中选择题目,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促进了课程的综合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系列探索性活动自主地发现和选择解决方法,并使其内化为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完成认知的过程。
4.从教学环境构建上看,通过教法研讨、头脑风暴等环节建立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每一个人都愿意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可以充分表现思想的火花,从而建立能培养和鼓励创造性思维的氛围。
5.从教学策略上看,倡导行为策略,提倡教师在设计教学中,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手段,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在教学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因此学生经常面对的是不知道结果的情景,是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
(二)倡导的“合作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是重要特色。要求教师能通过因特网和其他信息源,组织和指导学生与他人合作,完成对某一课题的研究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或看法,并将自己的成果与他人共享,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主动性
未来社会是更加开放的社会,学生需要获取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与人交流团结协作的精神。高中信息技术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此过程中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进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学生的学习将是更多地去“寻找合作伙伴”、“交流观点”、“共同去研究问题”,以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和交流讨论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
(三)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架起了师生交流的桥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高中信息技术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学习、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充分强调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和渗透,将本学科作为一个主线,充分考虑所涉及到的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或借助其他学科达到对本学科知识的更深层次的把握。
学生和教师共同发现并研究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比较分析、讨论中获取知识。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平等的、和谐的协作关系的形成。彼此相互理解、密切合作、共同研究,真正创建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发挥自我个性。
总之,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提高应该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中之重,应该从教师、学生、教学活动等多方面着手,以贯彻落实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允峥,刘建国.浅析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36(04):130-133.
[2]张全海.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04):62-63.
[3]王北生,王程程.未来教育与未来教育之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10):4-11.
作者筒介
奚胜菁(1984.06—),女,景德镇陶瓷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职务: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安福中学信息技术教师。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技术教学;实施
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即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通过各种途径,特别是互联网,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它注重培养学生相互协作能力、自我获取知识能力以及学生对各种知识应用的综合能力。
一、高中生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
1.学习成果的共享不足。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小组分配的学习任务,但对组内他人的学习内容不熟悉。学生的共享和交流时间较少。教学内容与升学关系不大,学生在校内接触计算机机会较少都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2.版权意识不足。学生在因特网、资料光盘等媒介上查阅了相关内容,并在学习中加以引用,却未注明资料来源。
3.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层次不齐。不少学生难以獨立完成电子出版物、多媒体演示文稿以及网站的制作,甚至连汉字的输入也有问题。
4.学生网上查阅资料时容易分散注意力、受不良信息的干扰。
二、高中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张允峥认为信息素养包括四个方面:信息意识,指个体具有信息需求的理念,能够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信息知识指关于信息的一切理论与知识;信息能力,也就是对信息进行获取、处理、评价等的能力;信息伦理,就是在信息活动过程中,要遵守伦理道德规范,合情合理地使用信息。
三、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实施的有效途径
根据对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解读,并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实施途径。
(一)转变教师信息技术课程观
1.从教学模式上看,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
2.从教学方法上看,采用范例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是以典型范例为中心的教与学,从而让学生从选择出来的、有限的典型范例中,主动获得一般的、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进而借助于一般原理和方法进行独立地学习。
3.从教学原则上看,要始终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每个学生都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而教师仅仅充当的是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
同时,要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从学习、生活及社会中选择题目,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促进了课程的综合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系列探索性活动自主地发现和选择解决方法,并使其内化为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完成认知的过程。
4.从教学环境构建上看,通过教法研讨、头脑风暴等环节建立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每一个人都愿意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可以充分表现思想的火花,从而建立能培养和鼓励创造性思维的氛围。
5.从教学策略上看,倡导行为策略,提倡教师在设计教学中,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手段,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在教学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因此学生经常面对的是不知道结果的情景,是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
(二)倡导的“合作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是重要特色。要求教师能通过因特网和其他信息源,组织和指导学生与他人合作,完成对某一课题的研究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或看法,并将自己的成果与他人共享,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主动性
未来社会是更加开放的社会,学生需要获取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与人交流团结协作的精神。高中信息技术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此过程中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进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学生的学习将是更多地去“寻找合作伙伴”、“交流观点”、“共同去研究问题”,以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和交流讨论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
(三)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架起了师生交流的桥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高中信息技术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学习、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充分强调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和渗透,将本学科作为一个主线,充分考虑所涉及到的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或借助其他学科达到对本学科知识的更深层次的把握。
学生和教师共同发现并研究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比较分析、讨论中获取知识。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平等的、和谐的协作关系的形成。彼此相互理解、密切合作、共同研究,真正创建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发挥自我个性。
总之,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提高应该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中之重,应该从教师、学生、教学活动等多方面着手,以贯彻落实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允峥,刘建国.浅析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36(04):130-133.
[2]张全海.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04):62-63.
[3]王北生,王程程.未来教育与未来教育之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10):4-11.
作者筒介
奚胜菁(1984.06—),女,景德镇陶瓷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职务: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安福中学信息技术教师。